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昊要出书了,书名是《季节的童话》,撷取了他从初中到大学的近一百六十篇十几万字,当作日记写下来的小文章,其中有观察日记、散文、诗歌、童话、格言、心得、小理论文章等,题材丰富,体裁多样。充分显示了“尖子生”与“清华生”的实力。
杨昊做的是“清华梦”。现在的孩子们似乎一生都在“梦”里,梦总是做也做不完,醒也醒不了。梦想上一个好的小学、中学、大学,梦想有好的学习成绩,梦想在各种竞赛中获奖,梦想考研、出国,梦想有一个好的职业,梦想飞黄腾达,出人头地,光宗耀祖。梦想的过程,就是艰难艰苦艰辛的奋斗过程,在应试教育的主导下,在高考指挥棒的调动下,孩子们从上学前班就开始了苦难的旅行。杨昊的书中,描述了中国特殊历史时期学生的特殊境遇与心路历程。杨昊的日记总体上是阳光的,清纯的,向上的;他在吟诵奋斗中的欢愉,同时自觉不自觉地也透露出了他的郁闷、沉重、压抑、挣扎、抗争、痛苦以及无助。压力来自社会、家庭、自身;压抑缘于过高的期望、激烈的竞争、难以确定的前途。看到一个中学生,在繁重的学业中,强迫自己“认真对待统练,如同对待高考”,强迫自己做作业、打草稿时“想想居里夫人”,我感到沉重得透不过气来。
杨昊的书,记录了一个学生以至一代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弃所欲,记录了他们的喜怒哀乐,奋斗心得,学习经验。
杨昊的书,可以作为后人研究中国这一段历史特别是教育史的绝好参考资料。这是最原始最本真的第一手资料。
杨昊的文章具有很强的亲和力、感染力与说服力。十几万字的书稿,我是一口气读完的。杨昊的观察十分精准,他的描写极为形象,比如《落日》,能把落日写得如此之美,体现了一个少年非凡的文学素养与技巧。从文字的口气上看,他写这篇文章时年龄还很小,但观察的细腻和文字的准确、形象、优美、生动,的确令人惊喜。杨昊是激情澎湃的,他的诗歌富有意境,豪气四溢。杨昊是积极向上的,虽然也有犹豫,也有彷徨,也有烦怨,但总体上,乐观纯真,志向远大,目标专一,积极进取,顽强拼搏,使梦成真,变为现实。杨昊是温情的,极具感恩意识,书中他多次提到他的父亲,记述父亲对自己的关爱、帮助、激励、提醒,比如制定学习计划,陪同锻炼游玩,创造英语对话环境等等。书中也多处提到了他的师长、学友,感谢他们对自己的支持。杨昊是深刻的,小小年纪,居然能写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文明不文明、繁荣不繁荣,都要看这里的法律健全不健全”这样的文字,能写出“规矩正是对恶劣天性的一种抑制”这样的文字,令人惊叹。这个道理,并不是人人都懂的,很多自以为精英,手握权柄的人也未必懂。前几天去美国,我受的最大教育与刺激,也不过是:华盛顿为美国立下了好规矩,美国才得以持续稳定发展,成为超级大国强国。
一个少年,从小做清华梦,可嘉!他瞄准目标,坚持不懈,一步一步接近理想,终于圆梦,更为可贵。清华梦是个好梦,其他的梦比如北大梦、南大梦、X大梦也是好梦。学子们只要做梦就好。需要指出的是,杨昊的拼搏精神是民族精神之一种,值得跋涉在求学艰险路途上的学子们学习的,而他追求纯真善良的天性,无论对少年、青年,还是中年、老年,都有启发。相信杨昊的日记杨昊的书也会给中国的无数学子带来启迪与教益。
是为序。
二OO六年六月九日
总序序二
王维堡
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是青春。青春,它的含义是丰富的、多彩的,但主要还是长身体,求知识,学本领。有了扎实的“春华”,便有了丰硕的“秋实”,这大概是人类必走的一条捷径。
在人的一生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了好的父母,再经过良好的教育,孩子便能茁壮成长。我是杨昊家人的朋友。我深知杨昊是幸运的,母亲温柔贤慧、知书达理;父亲是一位知名的作家,未到知天命,便已出了五六本著作,为人极好,赢得了很好的口碑。当然,他们希望自己的儿子能“跳跃龙门”,超越自己。杨昊从小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父母的美德薰陶着他,而他很争气,在中小学时代便成为优秀学生,不仅功课好、体育好、人缘好,文章也写得好,不满十八岁的时候,便以优异的成绩考进清华大学。收入本书中的日记体文章,真实地记录了他成长过程中的所闻、所见、所思、所想,而这一切,均从他心灵里汩汩流出,清纯,自然,没有被世俗污染,且带有淡淡的馨香,它是折射大千世界的五彩浪花。
文集虽说是日记体,但仔细观察,都是以日期撰写的散文、诗歌、随笔、速写、游记、政论、童话等形式,真可谓琳琅满目,色彩斑斓,秀色可餐,神采飞扬,文笔优美,思辨犀利,想象丰富,乍一看,不像是出自一个求学者之手。
古语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杨昊某些方面极像他父亲:灵敏、善良、纯真、有悟性、善于思考。他从小就记日记,观察生活,从细微处开始,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因之,他的文章在上中小学时,就被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给大家听。他的童话系列引发了全班同学创作童话的高潮。中小学时期撰写的文章在报刊发表以后,引来了大量的读者来信。他因此跟许多不认识的同辈人交为笔友,共同探讨、日集月累,大有超越他父亲当年之势,我猜想他深知此语之大意吧。
生命的意义在于过程。杨昊已显露出“后生可畏”,走向他人生追求之路,值得我们可喜可贺。纵观全集,尽管个别文章还显稚嫩,有些句段还需锤炼,但整体来说上档次、有品位、有境界,超越了同龄人的水平。作为父辈和朋友,我有幸先读了杨昊这本文集,思绪万千,感受和启迪是多方面的。我想,但凡他的同龄人,甚或是他们的父辈们,读了这本书也许比我的感受和启迪还要强烈些。
二OO六年五月二十八日
一阶段初中日记《季节的童话》 落日(1)
天边微亮了,明亮的地平线浮起了一层层彩霞,好像是太阳正在起床,彩霞给他穿衣戴帽,又是风风尘尘的一天呀!
自行车停在花丛边,环视四周。
啊,今天来得真早呀!心中渐渐浮出几句话:
像春天那样嫩绿,
像夏天那样热情,
像秋天那样金黄,
像冬天那样静谧。
我明白了!这一切繁芜丛杂的悲伤全都是源自于我。我愿意悄悄地退出,不再重演昔日的忧愁。我不愿再引人注目,我要安静地生活。我的退出对谁都是明智地选择。我会以球为友,以书为乐,以朋友为我心灵的依靠,而他们也会愉快的。我将永远永远永远地忘却这段日子,害怕它又轻轻地抓住了我的心。我将放弃它,就像把一条金鱼放回了大海。它拥有了自由,我也可以再去拥抱海洋。我的天空会明净晴朗,不再有阴云忧伤。让一切返回到最初的开始,让微笑返回我的心房。
阴
无意翻到了我的日记本,看到了童话,真叫人感动!我笑了,这是我第一次看自己写的东西的时候笑了。那时候我真……无法形容。我真的觉得这是一个秘密的宝库,如果只供我一个人欣赏,实在是种浪费呀!这日记,就像森林中落下的金叶子,我捡起来,收集起来,夹在我的记忆中,作为成长的书签。这纯真,难道不是我心中一直向往的田野吗?夏日里,碧绿的田埂通向远方蓝天与绿地相接的地方。朵朵厚实清新的白云飘浮在蔚蓝色的海洋上空。海面上泛着晶莹的阳光,一叶白帆与一群群海鸥在蓝天与海面间共舞。我坐在海边的石崖上,望着远方的海平面。享受着美妙、丰富而又温暖的阳光。我那时候真是够天真的,更多的是傻,还是个傻小子。啊,从初三读诗时候起,我就沉浸在美好的幻想中了。相信人们之间的友爱,完全活在幻想中,幻想着别人与我。
成长就是长大。但懂得越多,纯真就离我越远。我虽不想说得更多,但我知道我现在成熟起来了,我这一学期成熟了真不少,但也现实了很多。我要的是纯真的心。这大海、这蓝天,给了我启示:不管风云怎么变幻,也不管浪潮怎么汹涌,天和海还是保持着自己应有的本色。
下午,我和打篮球的好友在爸爸的指导下训练了一会儿“三对三”篮球赛。
我们学会了三角形防守,换位进攻,主要是要灵活、自信。有球,果断上篮。盖帽,紧贴住人身。上篮,两个肘子架起来占住面积。出手,手和胳膊成一条直线,身子在空中滑行。投篮主要别把胳膊朝外拐。
训练完,我们在操场上跑了三圈,拉了引体向上。
爸爸随便给我们谈了早上《实话实说》里的话题,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要会学更要会玩,在玩中学,更有效果。比如,我与姐姐的英语对话,打篮球,就是在玩中学的实例。书上的知识也不多,自学都可以学完。
干自己想干的事!
小学时,由于我个头小,大家都叫我“小昊子”。现在进入中学了,我可算找到了一位个子跟我差不多的同学——陈列。可能是“鱼找鱼,虾找虾”的缘故,我们俩很快就成了好朋友。你可别小瞧了陈列,虽然他个头小,但他踢起足球来,可是位小虎将。记得上次体育课,我们班与二班比赛,陈列打前锋,球传到了他的脚下,他见形势有利,立即开始了他的“千里走单骑”:他带着球,一晃、一闪、一顿,再一变速,就将球带入了前场。对方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