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仰共产主义宣传共产主义。准备将来实行共产主义。”鲍罗廷态度和蔼地说。
张国焘再次提出了国民党应允许共产党及其他革命政党独立存在的问题。鲍罗
廷说:“这不是提出辩论的问题,而是实际做的问题。如果中共在实际斗争中发展
壮大。能够证明自己有力量,是没有人能够抹煞的。”
多数人附和鲍罗廷的意见,认为这次大会是国民党办喜事,不宜提出这个难以
解决的问题,免得煞风景。
李大钊以指导小组负责人的身份说:“国家同志的意见是重要的,但提过一次,
也就够了,可不必再提。既然孙先生过去已经表示,共产党员一方面尽管参加国民
党,一方面仍然可以保留共产党员的资格,那么,这个问题也不一定非要在文件上
反映不可。现在如硬性提出来。将会引起国民党不必要的担心,直接导致国共两党
的争论。”
1月19日,星期六,国民党的领袖们集中在国立广东省高等师范召开谈话会,会
谈由胡汉民主持。这是国民党“一大”的预备会议。
首先发言的是廖仲恺。他向到会的一百多人介绍了筹备大会的经过,然后说:
“本党何以要改组?国家何故此时再来来建设?必先求其原理。前十余年,我们日
言破坏与建设?或破坏后建设。但破坏的是些什么?破坏的目标。又在什么地方?
建设的又是什么东西?凡此均应先行认清。否则虽闹来闹去,十年二十年,甚至百
余年,还是不能得有眉目。所以应先定目标,而后成功可期。一个党为什么要讲组
织和方法?自然因为都是很紧要。但组织若无内容,则组织不成为组织;方法若无
主义,则方法尽变为空虚,永远没有成功的希望。我们自讲三民主义以来,到底发
挥了多少?实行了多少?以前的错误,我们不能不承认,也不应该不承认。以前本
党之一再失败,而国家之乱源亦由是不能廓清。其故即在于认识目标之不清。现在
我们已有宣言。目标算是已定,应该努力付诸实施。”
国民党本来是个纪律松懈、成员良莠不齐的组织。官僚、军阀、政客、投机分
子混迹其中。党内拥护和赞助孙中山改组政策的干部,只有廖仲恺、宋庆龄、何香
凝、邓演达、柳亚子、彭泽民等少数人,而为数颇多的党内右派分子,如冯自由、
胡汉民、邹鲁、谢待、邓泽如等,则根本反对改组。在国民党改组过程中,党内右
派分子有的公开反对,抗拒三大政策,有的暗中破坏,采用一切卑劣手段进行阻挠。
汪精卫阴阳怪气地说:“共产党如果羼入本党,本党的生命定要危险!”还有那个
戴季陶,这段时间一直以隐士自居,或蹲在上海,或躲在吴兴老家的“潜园”里,
迟迟不肯前来广州。他写信给廖仲恺,声言:“叫共产党参加进来,只能把他们作
为酱油或醋,不能把他们作为正莱的。”邓择如、林直勉等11人上书孙中山受到驳
斥后,仍不甘心,阳奉阴违,企图“组成一会,为救党准备”,以争夺代表席位,
把持代表大会,使改组工作中途天折。何香凝告诉廖仲恺:“有许多老国民党员反
对改组。你务必当心!”廖仲恺毫不妥协和动摇。他掷地有声地说:“民国成立已
经十余年,孙先生的三民主义还不能够实现,这明是党的组织的问题。我可怜先生
奋斗一生未能够实现他因主义,所以非把国民党改组不可。戴季陶这些人,哪里懂
得革命是什么东西!他们并不为党的前途打算,只为阔意气的反对,不必管他,我
决要改组,不必计较这利害的。我为国家、为本党,无论何人反对,我都不怕,就
是击我杀我,亦在所不惜!”
此刻,参加预备会的人对廖钟恺的讲话虽然无人公开反对,但心中不以为然,
表情淡漠的大有人在。
廖仲恺讲完。汪精卫站了起来。谁都知道他是反对联俄容共政策的,因此,几
乎所有人的神经一下子绷紧了。
“这次改组,”汪精卫神态自若地缓缓道来,“关系到本党的生死存亡,特别
是联俄容共,近来意见分歧,以致一部分党员离粤北上。”他顿了顿,提高声调说,
“以兄弟看来,我党既然是革命党,就应该胸襟开阔,容纳一切愿意服从三民主义
的党团共同奋斗。本人从今以后,坚决拥护总理联俄容共政策,成为实际上全力推
行之一人。”
全场愕然。汪精卫向人们行了一个鞠躬礼,重新坐下。会场好久没有一点声响。
廖仲偿最先清醒过来,他当然了解汪精卫的根底,但以为他今天的转变毕竟是可取
的。所以赞许道:“兆铭兄这种态度正是革命党人光明磊落,坦然无私的态度,希
望大家都能如此,以期早日完成本党使命。””
尽管人们对汪精卫戏剧性的转变有点不以为然,但碍于情面,谁也不便揭穿。
再说那一阵子跟节日一般,天天聚会,日日宴请,你来我往。称兄道弟,时间实在
太紧张了,谁也无暇考虑太多。
第二天,对中国历史影响巨大的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拉开了帷幕。
正是:
青山隐隐遮不住,
绿水悠悠向东流。
欲知大会情形,且听下回叙述。
第十六回
两党喜聚五羊城 一人擅离黄埔岛
1924年1月20日。是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在孙中山主持下,国共两党的精英,
同处于广东高等师范学院那座有着高高塔楼的礼堂内,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
大会。
出席开幕式的代表165人中、共产党员有23人,其中包括李大钊、谭平山、林祖
涵(伯渠)、张国焘、瞿秋白、毛泽东、李隆郅(克三)等著名人物。李大创被孙中山
指定为大会主席团成员,谭平山代表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作工作报告。
孙中山以国民党总理的身份亲自担任大会主席。大会主席团除李大钊外,还有
胡汉民、汪精卫、林森和谢持。党务审查委员会由潭平山、廖仲恺、瞿秋自、王法
勤等9人组成。《中国国民党章程草案》审查委员会由廖仲恺、谭平山、李大钊、毛
泽东等19人组成。宣传问题审查委员会由胡汉民、李大创、白云梯等9人组成。
当孙中山和中共领袖李大钊并排定进会场的时候,历史便永久地定格了。这个
极具象征意义曲场面。被摄人镜头,也被载入了史册。
孙中山在开幕词中,宣布此次国民党改组要做两件事:第一,把国民党组织成
一个有力量的政党;第二,用政党的力量去改造国家。
1月23日,大会通过由鲍罗廷起草、瞿秋白翻译、汪精卫润色的《中国国民党第
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宣言接受了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确立了联
饿、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c新三民主义与中
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政纲虽然不完全相同,但基本原见是相同的。因而,新
三民主义就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大会进行中,宣言审查委员会曾将宣言“对外政策”项下的收回租界、收回海
关、取消领事裁判权、废除不平等条约等具体内容删去。孙中山得知后十分生气,
在大会上说:“现在是拿出鲜明反帝国主义的革命纲领来唤起民众为中国的自由独
立而奋斗脑时代了。不如此是一个无目的无意义的革命,将永久不会成功。”这个
主张被通过后,孙中山又说:“假如不通过这点,那么大会就毫无意义。我们有此
宣言,决不能又蹈从前之覆辙,做到中间,又来妥协。以后应当把妥协调和的手段
一概打消。”
廖仲恺以喜悦的心情发言,对宣言给予很高的评价:“本席对此宣言有三种见
解:第一层,本党之宣言及政纲,是革命的性质,实行打破一切军阀官僚,铲除一
切发展的障碍,并且表现本党做事的精神,不可与普通的一般宣言同论。第二层,
我国从前许多政党,都有洋洋大文发表,其实皆满纸空谈,一无价值,绝对不如本
党此次之宣言,丝毫不假借,完全依照主义而实行。第三层,此次本党既发表切实
之宣言,实将本党置于几何学之定点上。有了定点,才能前进,才能发展,如太阳
升天园一向上发扬光大。此宣言不但代表本党大会诺君的意思,并且代表全国人民
的要求。嗣后无论如何,必须以此宣言为奋斗进行之标准,努力前进!”
通过宣言还算顺利。接下来一场激烈的争论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1月24日、当章程审查委员会召开讨论会时,上海国民党代表何世帧首先发难。
他提出:“章程中应有加人国民党即不得加入他党的条文。”他的意思很清楚。共
产党人如果保留共产党党籍,就不能加人国民党。这一意见一提出,就遭到共产党
人及国民党左派代表的反对。因此,何的动议未被列入大会议程。
不过这件事给共产党代表敲了警钟。25日,李大钊召集参加“一大”的共产党
员开会,商讨应付办法。大家一致认为,何世祯的意见不是孤立的,它反映了国民
党内相当一部分人的思想,如果不解决,将会危及国共两党的合作,因此,共产党
在这一问题上不能让步。最后大家商定,由李大创代表中国共产党向大会发表声明,
公开阐明共产党人参加国民党的宗旨,表明共产党人的意见和主张。
28日,国民党“一大”举行全体会议,讨论章程草案。章程草案允许共产党员
以个人身份加人国民党,成为跨党党员,这是国共合作在组织形式上的表现。但在
讨论中。广州代表方瑞麟首先提出:“党章应明文规定本党党员不得加入他党。”
一呼群应,立即得到十余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