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燕谭集-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总以为那种“化屠夫之凶残为一笑”的作法,不是什么幽默,而近于阿Q
精神了。另外清代所刊笑话集中颇多猥亵作品,有些甚至成为黄色书籍的附
庸。这是市民低级趣味的反映。有一些笑话集的编辑者热衷借笑话作庸俗浅
薄之道德说教,这两点也影响了清代笑话集的质量。



上面对于古代中国的幽默及幽默文学(以笑话为重点)作了简单的回顾,
实际上只是我读这类作品时的一点点感受。幽默文学与其他类型的文学一样
也是来源于生活,并反映生活的,生活中的种种世相都在幽默文学中得到表
现。冯梦龙在《笑府序》中说:“《笑府》集笑话也,或阅之而喜,可勿喜;
或阅之而嗔,请勿嗔。古今世界,一大笑府,我与若皆在其中,供人话柄。
不话不成人,不笑不成话,不笑不话,不成世界。”也就是说茫茫的大千世
界为笑话、幽默提供了丰富的题材,生活中的许多现象人们习以为常,并不
感到可笑,如果把它记录下来(如现今用摄像机拍下来),再看记录时不仅
感到可笑,甚至为之绝倒,并能从中受到警诫,这就是幽默文学的力量。生
活是丰富的,作为短小精悍的诙谐性的寓言、幽默小品、笑话也是如此。这
类作品的总和可以组成一张多面镜,烛照古代社会与传统国人心灵的各个角
落,也许如冯梦龙所说“我与若皆在其中”。因为寓言、小品、笑话形式短
小,对它所描写的事件或心态不可能作深入细致的刻划,只能就其典型特征


加以突出、夸张,甚至使之达到荒谬的程度,藉以警醒世人。

警世是中国古代幽默作品很重要的一个特点——法国美学家让·诺安在
《笑的历史》中说:“中国人有一种稳重的幽默感,这种幽默感是以他们自
己的人生哲学和广博见识为基础的。”这是一语中的的。古代中国人的幽默
决不是虚浮浅薄的产物,因此中国的纯幽默、单纯逗笑的作品不能说没有,
然而它们往往不能登大雅之堂,也得不到文化层次较高的人们的认同。刘勰
明确指出:“古之嘲隐,振危释惫。虽有丝麻,无弃管蒯。会义适时,颇益
讽诫。空戏滑稽,德音大坏。”(《文心雕龙·谐隐》)这种“载道”与“用
世”倾向不仅是文人创作的主导思想,就是宫廷俳优的戏语之语也多具有讽
谏或“排难解纷”作用。任二北《优语集》收录历代俳优调谐语录四百余条,
其中有丰富内涵的在90%以上。也正是由于这一点,使幽默不能见容于封建
社会中日益加强的专制统治,所以,许多具有幽默性格的文人学者和俳优艺
人往往遭遇坎坷。前面所例举的苏东坡便是一例。其被逮下狱的一些罪证就
是富于幽默感的诗文。

他有一首《秋日牡丹》:“一朵妖红翠欲流,春光回照雪霜羞。化工只
欲呈新巧,不放闲花得少休。”这是苏轼在杭州看秋日盛开的牡丹所写的一
首诗,他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用语诙谐。如果说最后两句有所指的话,
也是诙谐居多,讽刺意少。无非是讲在上位者不要一天一个花样,免得在下
位者无所适从,用意也在于呼吁。而审判官竟非要他承认此诗以“化工”比
“执政”,以“闲花”比“小民”,“言执政但欲出新意擘画,令小民不得
暂闲也”(《乌台诗案》),如此对待幽默,有幽默感的人哪能幽默下去呢?

南宋之初许多参军戏(类似今之相声)演员被逮下狱,甚至被处死,其
“罪行”就是他们的幽默表演触及到时政。后世一些文人与演员以此获罪者
亦代代有之。直到改革开放以前,幽默文学艺术的创作还属于“禁区”,许
多作者、表演者因此获罪。被人们称为“幽默大师”的侯宝林在临终之前曾
动情地说:“我是个艺人,一生只知道干合适的事,干合理的事,凡事都要
对得住自己的良心。可是我觉得我们这种人慢慢地淘汰了。真的,我一辈子
是一个顺民,对社会没有什么要求,只希望一不要打仗,二不要搞运动,安
居乐业。安居乐业的意思也不敢要求小康,只要求温饱。”(《羊城晚报》,
1993。2。12)从这位饱受战乱与“运动”之苦的幽默大师最后的遗言中可见,
没有稳定与宽松的社会环境,幽默作品是很难发展与繁荣的。


从笑说到幽默

尽管幽默不等于笑,但幽默却离不开笑。有时我想人生要是离开笑可怎
么过?可是现实生活中就是有许多人不肯笑、不会笑、不能笑、不敢笑。鲁
迅先生笔下的鲁四老爷、四铭等,尽管让读者感到可笑,可是他们绝对不肯
笑。“君子不重则不威”嘛!要能威吓住平民百姓,就要戴上一副驴子似的
假面,日久天长,像电影《兰陵王》一样真脸假面,合二而一,面部肌肉僵
化,再也不会笑了。于是,人类便多了一个不会笑的品种。不仅中国如此,
洋人也大体相同。昆德拉曾经说过,在大庭广众之下,有个人说个笑话,人
们乐不可支,可是有某种人不笑,他们是克格勃。这又是一类。生活中许多
人不是不会笑,而是不能笑、不敢笑。人生对于他们来说是太沉重了,如过
着辛苦麻木生活的闰土,被生活的担子压折了腰,怎能忍心责备他不能笑!
听朋友讲过一个故事,说某八旗后裔,性格开朗,好说笑话。三年困难时期,
饿着肚子,还能一个人躲在家里编织极其精巧的蝈蝈笼子,自得其乐。可是,
在1966 年“红八月”中,被扫地出门,天天挨斗,最后投环自尽,永远失去
了笑声(这个悲惨的故事使我想起了老舍先生)。最可怜的属不敢笑。当然,
人具七情六欲,没有天生不敢笑的。之所以“不敢”那是因为有“不准笑”
的。鲁迅说:“皇帝不肯笑,奴隶不准笑。他们会笑,就怕他们也会哭、会
闹起来。”当然随着“不准”一定还会有一系列的措施,乃至“实施细则”
的,防微杜渐,于是,天下太平。最初奴隶们(如骊山的刑徒)也是在皮鞭
的监督下不敢笑,久而久之,从必然的王国走到自由的王国,即使没人监督
也不笑了。于是产生了面孔一律的秦始皇兵马俑——这一伟大的历史杰作。

上面说过,幽默远不等于笑,有时两者甚至背道而驰。钱钟书先生年轻
时就曾愤然地说:“一般人并非因有幽默而笑,是会笑而借笑来掩饰他们没
有幽默。笑的本意,逐渐丧失;本来是幽默丰富的流露,慢慢变成了幽默贫
乏的遮盖。于是你看见傻子的呆笑,瞎子的趁淘笑——还有风行一时的幽默
文学。”(《写在人生边上》)这不仅是三四十年代的文坛的现实,即在今
天也有越演越烈之势。但是,我还要说,笑是幽默的最低标准,笑是生活的
润滑剂,正常人的正常的笑是幽默的开端,不能因为笑有“假冒伪劣”,便
如四铭老爷不准儿子笑,而是要多提倡由幽默发出的笑。

幽默感生发出的笑,一要超越,二要机智。柏拉图认为笑是一种卑劣的
感情,因为笑往往是笑他人的小小的不幸,或他人稍稍劣于自己。而幽默产
生的笑应该超越这些。虽然不能说其中绝对没有批评与否定,但更多的还是
同情与温煦,也就是《诗经》中所说的“善戏谑兮,不为虐兮”。能做到这
一点,便是个蔼然仁者。《论语》记载了许多孔子的富于幽默感的言论,这
样引发的笑才不是刻薄的、轻薄的笑。《史记·万石君列传》描写石奋一家
的谨小慎微,既令人喷饭,又使人悲哀。因为石家都是靠伺候皇帝发迹的,
但是伴君如伴虎,不谨小慎微行吗?因此,司马迁在为石家立传、客观地再
现其超常的“恭谨”与虚伪时,悲悯是多于厌恶的。另外则是机智。这样产
生的笑才不是傻笑。机智不一定非要多高的文化。明代徐渭在《答张太史》
中记杭州脚夫的话说:“风在戴老爷家过夏,我家过冬。”只一句话便把“戴
老爷家”的生活环境与“我家”的生活环境的巨大差距,形象而幽默地表现
了出来。

从笑进而到幽默是个飞跃。


公关“诗”

古代诗歌早已超出文学的范畴,有时它也如现今流行的名片,成为向他
人与社会介绍和推销自己的工具,特别是格律严谨,因难见巧的律诗、排律,
更给作者以向人展示才华、诉说怀抱的机会,因之纷纷被用于交际应酬、投
赠干谒。用现今时髦的话说,可以叫作“公关诗”,即是起到公关作用的诗。
这类作品作为诗的那些特征如“诗言志”、“诗缘情”、“言为心声”等自
然而然也就消失了。如果读者从中要寻找什么生活、真情实感,只能怪自己
是笨伯。

投赠干谒是把写好的诗文呈给比自己地位高的人,一般说来皆有所求。
宋以前以求官谋事为主,宋以后以请资助、打秋风者为多。因此在诗中都要
详述家世履历,以及自己的志向抱负。在这方面如同今日印名片一样,吹得
越大越好。诗中或言自己数代簪缨、累世华胄;或言自己诗书传世、抱道自
守,总之是不同凡响,但诗中写及现今时则与印名片大相迳庭了。诗中不仅
不能张扬自己的得意之处,还要反复陈述自己如何穷困潦倒,如何不得志,
不得展其长才,仿佛是落难公子、倒运王孙。这样不仅能唤起对方的同情,
也为张口求人作铺垫。这种写法逐渐成为一种程式——干谒诗的程式。它影
响极广,像李白、杜甫这样伟大的诗人也未能免俗。这类诗歌中所写的内容
究竟有几分可信,则依作者的人品而定,谨悫老实者,打上几分折扣,还有
点儿可信之处;油滑玩世者,也许就是南辕北辙,相信一分则上一分的当。

冯梦龙《笑史》中记宋代李廷彦给上官献上一首《百韵诗》,其中有句
云:“舍弟江南殁,家兄塞北亡。”长官看了十分同情他:“没有想到您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