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史通义-第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得系之《尔雅》,其理易见者也。

  宇文仿《周官》,唐人作《六典》,虽不尽合乎古,亦一代之章程也。而牛弘、刘煦之徒,不知挈其纲领,以序一代之典章,遂使《会要》、《会典》之书,不能与史家之书志合而为一,此则不可不深长思者也。

  古今载籍,合则易存,分则难恃。如谓掌故备於《会要》、《会典》,而史中书志,不妨意存所重焉;则《汉志》不用汉官为纲领,而应劭之仪,残阙不备;《晋志》不取晋官为纲领,而徐宣瑜之品,(徐氏有《晋官品》。)亡逸无存,其中大经大法,因是而不可窥其全体者,亦不少矣。且意存所重,一家私言,难为典则。若文章本乎制作,制作存乎官守;推而至於其极,则立官建制,圣人且不以天下为己私也;而载笔之士,又安可以己之意见为详略耶?

  书志之体宜画一,而史家以参差失之。列传之体本参差,而史家以画一失之。典章制度,一本官《礼》,体例本截然也。然或有《天官》而无《地理》,或分《礼》、《乐》而合兵《刑》,不知以当代人官为纲纪,其失则散。列传本乎《春秋》,原无定式,裁於司马,略示区分。抑扬咏叹,予夺分合,其中有《春秋》之直笔,亦兼诗人之微婉,难以一概绳也。后史分别门类,整齐先后,执泥官阀,锱铢尺寸,不敢稍越,其失则拘。散也,拘也,非著作之通裁也。

  州县修志,古者侯封一国之书也。吏户兵刑之事,具体而微焉。今无其官而有吏,是亦职守之所在,掌故莫备於是,治法莫备於是矣。且府史之属,《周官》具书其数,《会典》亦存其制,而所职一县之典章,实兼该而可以为纲领;惟其人微而缙绅所不道,故志家不以取裁焉。然有入境而问故,舍是莫由知其要,是以书吏为令史,首领之官曰典史。知令史典史之史,即纲纪掌故之史也,可以得修志之要义矣。

  今之州县,繁简异势,而掌故令史,因事定制,不尽皆吏户兵刑之六曹也。然就一县而志其事,即以一县之制定其书,且举其凡目,而愈可以见一县之事势矣。案牍簿籍无文章,而一县之文章,则必考端於此,常人日用而不知耳。今为挈其纲领,修明其书,使之因书而守其法度,因法而明其职掌,於是修其业而传授得其人焉,古人所谓书契易而百官治,胥是道也。

  或谓掌故之书,各守专官,连床架屋,书志之体所不能该,是以存之会典会要,而史志别具心裁焉。此亦不可谓之知言也。《周官》挈一代之大纲,而仪礼三千,不闻全入春官;《司马法》六篇,不闻全入夏官;然存宗伯司马之职掌,而礼兵要义,可以指掌而谈也。且如马作《天官》,而太初历象,不尽见於篇籍也。班著《艺文》;而刘歆《七略》,不尽存其论说也。史家约取掌故,以为学者之要删,其与专门成书,不可一律求详,亦其势也。既不求详,而又无纲纪以统摄之,则是散漫而无法也。以散漫无法之文,而欲部次一代之典章,宜乎难矣!

  或谓求掌故於令史,而以吏户兵刑为纲领,则纪表图书之体,不可复分也。如选举之表,当入吏书,河道之图,当入工书,充类之尽,则一志但存六书而已矣,何以复分诸体也?此亦不可谓之知言也。古人著书,各有义类;义类既分,不可强合也。司马氏本周谱而作表,然谱历之书,掌之太史,而旁行斜上之体,不闻杂入六典之中。盖图谱各有专书,而书志一体,专重典章与制度,自宜一代人官为统纪耳。非谓专门别为体例之作,皆杂其中,乃称隐括也。且如六艺皆周官所掌,而《易》不载於太卜,《诗》不载於太师,然三《易》之名,未尝不见於太卜;而四《诗》之目,则又未尝不著於太师也,是其义矣。

  六卿联事,交互见功,前人所以有冬官散在五典之疑也。州县因地制宜,尤无一成之法,如丁口为户房所领,而编户烟册,乃属刑房;以烟册非赋丁,而立意在诘奸也。武生武举隶兵部,而承办乃在礼房;以生员不分文武,皆在学校,而学校通於贡举也。分合详略之间,求其所以然者而考之,何莫非学问耶?

  ○永清县志政略序例

  近代志家,以人物为纲,而名宦、乡贤、流寓诸条,标分为目,其例盖创於元明之一统志。而部府州县之国别为书,亦用统志类纂之法,可谓失其体矣。夫人物之不当类纂,义例详於例传首篇;名宦之不当收於人物,则未达乎著述体裁,而因昧於权衡义理者也。古者侯封世治,列国自具春秋,(羊舌肸《晋春秋》,墨子所引《燕春秋》。)则君临封内,元年但奉王正而已。至封建罢而郡县,守令承奉诏条,万里之外,亦如畿内守土之官,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马、班《循吏》之传,所以与时为升降也。若夫正史而外,州部专书,古有作者,义例非无可绎。梁元帝有《丹阳尹传》,(《隋志》凡十卷。)贺氏有《会稽太守赞》,(《唐志》凡二卷。)唐人有《成都幕府记》,(《唐志》凡二卷,起贞元,讫咸通。)皆取莅是邦者,注其名迹。其书别出,初不与《广陵烈士传》(华隔撰,见《隋志》。)《会稽先贤传》(谢承撰,见《隋志》。)《益部耆旧传》(陈寿撰,见《隋志》。)猥杂登书。是则棠阴长吏,与夫梓里名流,初非类附云龙,固亦事同风马者也。叙次名宦,不可与乡贤同为列传,非第客主异形,抑亦详略殊体也。长吏官於斯土,取其有以作此一方,兴利除弊,遗德在民,即当尸而祝之。否则学类颜、曾,行同连、惠,於县无补,志笔不能越境而书,亦其理也。如其未仕之前,乡评未允,去官之后,晚节不终,苟为一时循良,便纪一方善政。吴起杀妻,而效奏西河,於志不当追既往也。黄霸为相,而誉减颍川,於志不逆其将来也。以政为重,而他事皆在所轻;岂与斯土之人,原始要终,而编为列传者,可同其体制欤?

  旧志於职官条下,备书政迹,而名宦仅占虚篇,惟於姓名之下,注云事已详前而已。是不但宾主倒置,抑亦未辨於褒贬去取,全失《春秋》之据事直书也。夫选举为人物之纲目,犹职官为名宦之纲目也。选举职官之不计贤否,犹名宦人物之不计崇卑,例不相侔而义实相资也。选举有表而列传无名,与职官有表而政略无志,观者依检先后,责实循名,语无褒贬而意具抑扬,岂不可为后起者劝耶?

  列传之体缛而文,政略之体直而简,非载笔有殊致,盖事理有宜然也。列传包罗钜细,品藻人物,有类从如族,有分部如井;变化不拘,《易》之象也;敷道陈谟,《书》之质也;抑扬咏叹,《诗》之旨也;繁曲委折,《礼》之伦也;比事属辞,《春秋》之本义也。具人伦之鉴,尽事物之理,怀千古之志,撷经传之腴,发为文章,不可方物。故马、班之才,不尽於本纪表志,而尽於列传也。至於政略之体,义取谨严,意存补救,时世拘於先后,纪述要於经纶。盖将峻洁其体,可以临莅邦人,冠冕列传,经纬错综,主在枢纽,是固难为文士言也。

  古人有经无纬之书,大抵名之以略。裴子野取沈约《宋书》,而编年称略,亦其例也。而刘知几讥裴氏之书名略,而文不免繁,斯亦未达於古人之旨。《黄石》、《淮南》,(《黄石公三略》、《淮南子·要略》。)诸子之篇也。张温、鱼豢(张温《三史略》、鱼豢《典略》。)史册之文也。其中亦有谟略之意,何尝尽取节文为义欤?

  循吏之迹,难於志乡贤也。治有赏罚,赏罚出而恩怨生,人言之不齐,其难一也。事有废兴,废兴异而难易殊,今昔之互视,其难二也。官有去留,非若乡人之子姓具在,则迹远者易湮,其难三也。循吏悃愊无华,巧宦善於缘饰,去思之碑,半是愧辞,颂祝之言,难徵实迹,其难四也。擢当要路,载笔不敢直道,移治邻封,瞻顾岂遂无情?其难五也。世法本多顾忌,人情成败论才,偶遭罣误弹章,便谓其人不善,其难六也。旧志纪载无法,风尘金石易湮,纵能粗举大凡,岁月首趾莫考,其难七也。知其难,而不敢不即闻见以存其涯略,所以穷於无可如何,而益致其慎尔。

  列传首标姓名,次叙宫阀,史文一定之例也。政略以官标首,非惟宾主之理宜然,抑亦顾名思义之旨,不可忽尔。旧志以知县县丞之属,分类编次,不以历官先后为序,非政略之意,故无足责也。

  ○永清县志列传序例

  传者对经之称,所以转授训诂,演绎义蕴,不得已而笔之於书者也。左氏汇萃宝书,详具《春秋》终始,而司马氏以人别为篇,标传称列,所由名矣。经旨简严,而传文华美,於是文人沿流忘源,相率而撰无经之传,则唐宋文集之中,所以纷纷多传体也。近人有谓文人不作史官,於分不得撰传。夫以绎经之题,逐末遗本,折以法度,彼实无辞。而乃称说史官,罪其越俎,使彼反唇相讥,以谓公穀非鲁太史,何以亦有传文?则其人当无说以自解也。且使身为史官,未有本纪,岂遽可以为列传耶?此传例之不可不明者也。

  无经之传,文人之集也。无传之经,方州之志也。文集失之艳而诬,方志失之短而俗矣。自获麟绝笔以来,史官不知百国宝书之义。州郡掌故,名曰图经;历世既久,图亡而经孤,传体不详,其书遂成瓠落矣。乐史《寰宇记》,袭用《元和志》体,而名胜故迹,略存於点缀。其后元明《一统志》,遂以人物、列女、名宦、流寓诸目,与山川、祠墓,分类相次焉。此则地理专门,略具类纂之意,以供词章家之应时取给尔,初不以是为重轻者也。(阎若璩欲去《一统志》之人物门,此说似是。其实此等亦自无伤,古人亦不尽废也。盖此等此,原不关正史体裁也。)州县之志,本具一国之史裁,而撰述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