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询问美文-书梦重温丛书-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知道我这个世界实在太狭太小,而又太缺少华丽,然而这个无妨,我喜欢我
这个朴野的小天地,假如可能,我愿意把我在这个世界里所见到所感到的都
写成文字,我愿意把我这个极村俗的画廊里的一切都有机会展览起来。”多
少年来,我们论李广田散文,已经说的和想说的差不多就是类似的话。周作
人的“序”纵横中西,但没有什么“要领”,像《燕知草》的“跋”那样的
文章也是不易写成的,而且周作人与俞平伯在文章上毕竟有“神似”之处。
生活,总是这样散文似地过去了——这是李广田的《秋天》开头的话。
{ewc MVIMAGE;MVIMAGE; !99700130_0037。bmp}
《湘行散记》
沈从文《湘行散记》1936 年3 月上海商务印书馆初版,收《一个戴水獭
皮帽子的朋友》等散文11 篇。对沈从文先生的小说,我始终怀有敬意,而对
他的散文,在起初似乎有些误读。记得读研究生时,在一次讨论课上,我曾
对沈从文散文说过一些不以为然的话,现在想起来,有些论点太草率些。就
小说而言,沈从文先生可以成为“文体家”,但我觉得不能笼统地以这一角
度来读他的散文。在重读《湘行散记》后,我发现,沈从文不仅在作品中表
现了他对人性和生命力的理解,而且站在“民间”的立场上重新发现和解释
着历史。沈从文为什么写那些“湘西民族的下等阶级”?苏雪林早在1934
年的《沈从文论》中就精辟地分析过:“沈从文虽然也是这老大民族中间的
一份子,但他属于生活力较强的湖南民族,又生长在湘西地方,比我们多带
一分蛮野气质。他很想将这分蛮野气质当做火炬,引燃整个民族青春之焰。
所以他把‘雄强’‘犷悍’整天挂在嘴边。他爱写湘西民族的下等阶级,从
他们龌龊,卑鄙,粗暴,淫乱的性格中,酗酒,赌博,打架,争吵,劫掠的
行为中,发现他们也有一颗同我们一样的鲜红热烈的心,也有一种同我们一
样的人性。哪怕是炒人心肝吃的刽子手,割负心情妇舌头来下酒的军官,谋
财害命的工人,掳人勒索的绑票匪,也有他的天真可爱处。”苏雪林还指出,
“他嘲讽中国文化的地方也极多。”在我看来,沈从文的嘲讽,就是在“正
史”之外在民间的立场上对“历史”真实性的一种怀疑。面对那“日夜不断
千古长流的河水里石头和砂子,以及水面腐烂的草木,破碎的船板”,沈从
文觉得自己“触着了一个使人感觉惆怅的名词”,他于是想起“历史”:“一
套用文字写成的历史,除告给我们一些另一时代另一群人在这地面上相斫相
杀的故事以外,我们决不会再多知道一些要知道的事情。但这条河流却告给
了我若干年来若干人类的哀乐!小小灰色的渔船,船舷船顶站满了黑色沉默
的鱼鹰,向下游缓缓划去了。石滩上走着脊梁略弯的拉船人。这些东西于历
史似乎毫无关系,百年前或百年后皆仿佛同目前一样。他们那么忠实庄严的
生活,担负了自己那份命运,为自己,为儿女,继续在这世界中活下去。不
问所过的是如何贫贱艰难的日子,却从不逃避为了求生而应有的一切努力,
在他们生活爱憎得失里,也依然摊派了哭,笑,吃,喝。对于寒暑的来临,
他们便更比其他世界上人感到四时交替的严肃。历史对他们俨然毫无意义,
然而提到他们这点千年不变无可记载的历史,却使人引起无言的哀戚。”(《一
九三四年一月十八》)这种由“现实”而回溯“历史”并戳穿“历史”之虚
假幻影的取向成为《湘行散记》的“深层结构”,在这样的取向之中,沈从
文不仅在挑开被“历史”遮蔽的部分,而且在这当中发现并揭示在“历史”
之外或边缘处的永恒人生(人性)。在《箱子岩》中感慨那“古怪的一切”:
“两千年前那个楚国逐臣屈原,若本身不被放逐,疯疯癫癫来到这充满了奇
异光彩的地方,目击身经这些惊心动魄的景物,两千年的读书人,或许就没
有福分读《九歌》那类文章,中国的文学史也就不会如现在的样子了。在这
一长长岁月中,世界上多少民族皆堕落了,衰老了,灭亡了。”“然而这地
方的一切,虽在历史中照样发生不断的杀戮,争夺,以及一到改朝换代时,
派人民担负种种不幸命运,死的因此死去,活的被迫留发,剪发,在生活上
受到新朝代种种限制与支配。然而细细想一想,这些人根本上又似乎与历史
毫无关系。”沈从文感到他所见的光景与两千年前屈原所见的完全一样。这
些多少带有困惑的思索,是沈从文在现代文明这一生存背景中心灵冲突的反
映,他对“人性”“历史”的价值取向,是对自己身份的一次重新确认。这
样的身份危机在现代文学史中并不少见。沈从文的湘行是精神的归家还乡,
在重新融入湘西的过程中寻找着生命与那片神秘土地的原初联系。沈从文说
自己是个“乡下人”。我想,“乡下人”的角色只有在归家之后在精神落实
之后才不是一种扮演,而是生命之本色。在现代文明更为发达的今天,我们
还有沈从文的那种感觉么?那浮动的橹歌还能够让我们灵魂轻举赞美不尽
么?
{ewc MVIMAGE;MVIMAGE; !99700130_0040。bmp}
《画梦录》
因为《画梦录》,何其芳将为人们记住。这主要不是由于《画梦录》曾
获“大公报”文学奖。“可爱的灵魂都是倔强的独语者”,何其芳这样说过,
并且用《画梦录》参与创造了现代散文的一种话语方式:独语——它是现代
人在孤寂的生命之境中与自己灵魂的对话。在一个日益物化的社会,我们不
能放弃“独语”,如果我们不想使自己心灵麻木的话。什么是独语?何其芳
写道:“设想独步在荒凉的夜街上,一种枯寂的声响固执地随着你,你如黄
昏的灯光下的黑色的影子。你不知该对它珍爱还是不能忍耐了:那是你脚步
的独语。”“或是昏黄的灯光下,放在你面前的是一册杰出的书,你将听见
里面多个人物的独语。温柔的独语,悲哀的独语,或者狂暴的独语。黑色的
门紧闭着;一个永远期待的灵魂死在门内,一个永远寻找的灵魂死在门外。
每一个灵魂是一个世界,没有窗户。而可爱的灵魂都是倔强的独语者。”
《画梦录》于1936 年7 月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列入巴金主编的“文
学丛刊”,收何其芳从大学二年级到四年级中间所写的一部分作品。何其芳
认为它含着自己的生活和思想上的一个时期的末尾、一个时期的开头。它不
是一部深刻的书、也不是一部复杂的书;它的魅力在于它的单纯,在于它的
清澈,在于它以独语的方式倾诉存在现实与幻想矛盾中的心灵之声。独语者
在现实的处境中“失语”,而在“梦想”中获得自由。梦想是人生的另一种
展示和延伸,而独语也就是在说梦画梦。在现实与幻想的矛盾之间,何其芳
沉湎于幻想,这是否与现实人生隔绝呢?有批评者甚至把《画梦录》的精致
视为“颓废主义的一种变相。”何其芳因《画梦录》而喜悦,也因《画梦录》
而苦恼。《画梦录》后的何其芳比《画梦录》时的何其芳更加痛苦。他在《给
艾青先生的一封信》中怀着自责的心情说:“我当时的最不可饶恕的过错在
于我抑制着我的热情,不积极地肯定地用它去从事工作,去爱人类;在于我
只是感到寂寞,感到苦闷,不能很快地想到我那种寂寞和苦闷就是由于我脱
离了人群;在于顽固地保持孤独,不能赶掉长久的寂寞的生活留给我的沉重
的阴影。”我觉得何其芳多少夸大了自己的过错。这是他走上新的精神之途
的开始。终于,精致的雕饰的《画梦录》为“精感粗起”的《还乡杂记》取
代。那个曾经被认为日趋缩小的心灵版图,在何其芳看来“又渐渐地扩大起
来”。我们还要提到“画梦录”漂亮的文体。在创作之初,何其芳就有鲜明
的文体意识,“我愿意以微薄的努力证明每篇散文应该是一种独立的创作,
不是一段未完篇的小说,也不是一首短诗的放大。”每个字都经过他手指抚
摩的。《画梦录》“以很少数文字制造出一种情调;有时叙述着一个可以引
起许多想象的小故事,有时是一阵伴着深思的情感的波动。正如我以前写诗
时一样入迷,我追求着纯粹的柔和,纯粹的美丽”。
我有时想,我们这一代人写不出《画梦录》了,因为在没进大学之前,
我们的感情就粗起来了。
{ewc MVIMAGE;MVIMAGE; !99700130_0042。bmp}
《写在人生边上》
“钱学”的兴起是80、90 年代学界之盛事,相对而言,《写在人生边
上》的研究则在“钱学”之“边上”。关于《写在人生边上》的创作情况,
孔庆茂之《钱钟书与杨绛》一书说:“在西南联大时,钱钟书开始了散文的
创作,在联大《今日评论》中写了一系列‘冷屋随笔’,后来应出版社要求,
要结集出版。他在蓝田国师时,就由杨绛在上海编选了一本,定名为《写在
人生边上》交陈麟瑞、李健吾审阅。1941 年12 月,由开明书店出版。”又
说,“沦陷之初,钱钟书一时没有工作,生活相当艰难。恰好这时,他的散
文集《写在人生边上》在上海出版,得些稿酬,稍微补贴一下清苦生活。”
“稿酬”“补贴”之说我未作“考证”,援引在此,聊作“轶事”。
关于“写作过程和经验”,钱钟书先生自己“拒绝”去“追忆”,他在
1982 年《写在人生边上》重印本序中说:“我们在创作中,想象力常常贫薄
可怜,而一到回忆时,不论是几天还是几十年前、是自己还是旁人的事,想
象力忽然丰富得可惊可喜以至可怕。我自知意志软弱,经受不起这种创造性
记忆的诱惑,干脆不来什么缅怀和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