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义者”。1968年11月,张春桥指使王洪文、徐景贤等编造所谓《陈毅反动言论小集》,诬陷陈毅“投降帝修反”、“为复辟资本主义大造舆论”。同时,搜集编造了诬陷叶剑英、李先念、陈云、聂荣臻、李富春、谭震林等人的大量材料。1974年10月,张春桥和江青、姚文元、王洪文密谋策划,诬告邓小平等人。1976年4月5日,张春桥又以“天安门事件”为借口,诬陷邓小平是“纳吉”,给再次打倒邓小平同志定了调子。
公诉人接着历数了张春桥在上海策动夺权、诬陷、迫害市委书记、市长、副市长和常委的罪行,操纵指挥“游雪涛小组”的罪行,武装、改造城市民兵,策动上海武装叛乱的罪行等。最后指出上述犯罪事实,都是张春桥直接犯下的反革命罪行,情节恶劣,后果严重,给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十二、九十三、一百零一、一百零二、一百三十八条,犯有颠覆政府罪,策动武装叛乱罪、诬陷罪、反革命杀人伤人罪,反革命宣传煽动罪。在审理过程中,态度顽固,在大量证据面前,拒不供认所犯罪行,请法庭依法从严惩办。
公诉人发言后,审判长曾汉周告诉被告人张春桥:“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八条规定,你有陈述和辩护的权利。你有什么话可以陈述和辩护的,现在你可以讲。”
张春桥听后,仍然像法庭调查时那样缄默不语,一言不发。
审判长把被告人有权陈述和辩护的话又重复了一遍,张春桥还是一声不吭。审判长宣布:“等你两分钟。”
这时,人们看到坐在被告席上的张春桥咬着牙齿,他脸上的肌肉在不停地抖动,细碎的汗珠从脸上的汗毛孔里冒了出来,这暂短的两分钟对张春桥来说特别长,他也许想说点什么,他自知罪孽深重,他还能说什么呢,终于没有开口。两分钟过后,张春桥仍不讲话,审判长这时说:“张春桥不作陈述和辩护,记录在案。”宣布:张春桥的犯罪事实审理结束,休庭。
第二篇 短兵相接大奸似忠的陈伯达(1)
一、投机分子陈伯达
陈伯达,又名陈尚友,曾用名王通、曲突、陈志梅、周全、梅庄、史达、王文殊、陈万里等。1904年出生于福建省惠安县一个“四代书香”的破落家庭。据有关资料介绍,他的曾祖父是进士,清朝刑部云南司主事,正六品官,祖父也是乡进士、惠安县文峰书院院长,到他父亲这一代,家庭破落了。其家庭71人,有乡进士、秀才、官吏、特务、宪兵、保长等23人。其中有四人被镇压、一人被管制、一人被监督劳动,11人在台湾和海外。
陈伯达20岁时出外闯荡江湖,他曾和叛徒陈文总、大批发商林绍平结拜兄弟,按年龄,以“松、竹、梅”为序,他排老三,后来他在名字中有“梅”字,可能由此而来。
1925年,陈伯达在厦门经黄振家介绍加入国共合作时期的国民党,投身于革命,不久后到上海读书,和康生是同学。当时的上海大学校长是于右任、总务长为邓中夏、教务长为瞿秋白。他曾在上海《洪水》杂志发表过一篇反共文章。此后,他转入广州中山大学,又回到厦门,同国民党右派梁龙光、黄振家等人组织“孙文主义学会”。1926年国民党的右派和左派(主要是共产党),进行组织复杂的斗争。陈伯达曾策划和指点国民党右派,围攻广东党团区委派到厦门农民讲习所的特派员罗明。陈伯达曾说过:“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已经失败,……中国共产党是个‘卢布党’。”
1926年陈伯达经张余生介绍到张贞独立六十四师担任过秘书。同年冬,陈伯达又进入国民党汕头市党部,担任秘书,还兼任何应钦在福州办的东路军军官学校的政治教官。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国民党“清党”,陈伯达被通缉,张贞给他1000元钱,派人将他护送上船,一直到上海。
陈伯达自己说他由陈明和张余生介绍,1927年于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陈伯达被捕,关在北平草岚子监狱,他向张贞的亲属、军需员张达卿写信求救。张贞出款2000元,由王雨亭、陈文总到北京活动,经原东北军少将邰斌山的关系,陈伯达办了出狱手续……
陈伯达,在白区工作,曾任北方局宣传部出版科长、宣传部长。1937年2月为中共北平市委“三人委员会”成员。1937年9月从北平到延安,开始不被重视,仍担任10年前的职务——宣传部出版科长。1938年6月,陈伯达托王明把他写的《三民主义概论》一书带到重庆出版。书中极其错误地对北伐前夕的蒋介石做了过高的吹捧,毛泽东发现后对他进行了指点。
陈伯达与毛泽东探讨中国古代哲学,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1939年春调到毛泽东主席办公室工作,成为毛泽东的秘书。1943年7月10日陈伯达经毛泽东主席的授意和修改,在延安《解放日报》发表长文《评〈中国之命运〉》,对蒋介石的《中国之命运》做了抨击,引起国内外的关注,而陈伯达也因此出名。
陈伯达,这个貌似迂腐,甚至连话也讲不清爽,自称“小小老百姓”的人,其实是个大奸似忠的大大野心家、阴谋家、投机分子。1949年12月,陈伯达跟随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前,他在《人民日报》发表祝寿文章,称斯大林为“世界最伟大的人物”、“天才导师”,称毛泽东为“斯大林的学生和战友”。若干年后,在“文化大革命”中,陈伯达则称毛泽东为“世界最伟大的人物”和“天才导师”,而林彪为“毛主席的学生和战友”,这是耐人寻味的。陈伯达在访苏期间,为取悦于斯大林,哗众取宠,喧宾夺主,曾受到毛泽东的严厉批评。
1956年9月28日,在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上,陈伯达被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59年7月到8月中旬庐山会议,陈伯达弄错了风向,险些翻车,他很会投机取巧,从反“左”急转弯,跟着“反右派”大批彭德怀,大骂彭德怀参加革命“是来入股的”,说他“有军阀习气”,有“反骨”;就是这个陈伯达,他曾毛遂自荐,主动帮助刘少奇修改《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曾几何时,黑白颠倒,“文化大革命”中他批这本书“反动得不能再反动了”;1964年他欣赏推荐王光美的《桃园经验》;以后又大批《桃园经验》;又是这个陈伯达,开始没有挤上批判《海瑞罢官》那班车,他几次去找江青密谈,求情“入伙”,这才成了江青的一员“大将”。
“文化大革命”伊始,这个很会钻营的陈伯达,投靠江青、康生,也真的扶摇直上,显赫一时:他起草《五•;一六通知》;1966年5月28日当上了“中央文革小组”组长;接管《人民日报》,6月1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杀气腾腾的社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这是在全国从“破四旧”开始,全面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动员令,使多少干部群众无端受到诬陷、迫害;7月27日至30日的八届十一中全会,陈伯达升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成了第五号人物;他伙同江青、康生诬陷迫害国家主席刘少奇,诬陷陆定一。他在唐山一句话,就可以使上万人挨批斗,几千干部群众被迫害致死;他还可以把几十年前的传闻拿来栽赃陷害朱德、陈毅、刘伯承等元帅。……为了篡党夺权,他尾随江青,干尽了坏事,可谓嚣张一时,疯狂至极!直到兵败庐山。
陈伯达投靠江青,后来渐渐失宠,在党的“九大”前夕,他与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矛盾加深,以致被冷落。他及时窥测风向,决定另攀高枝,改换门庭,于是又是送礼又是求情,跑到毛家湾向叶群献殷勤,投靠了林彪。陈伯达于1970年8月23日,在庐山召开的党的八届十二中全会上,密切配合林彪大造“天才论”,搞“和平过渡”篡党夺权阴谋的罪恶活动,为林彪助威,提供“炮弹”,炮制“天才语录”,第一个被捉,翻了车,倒了大霉。1970年10月18日被软禁、审查,不久,在全国开展“批陈整风”运动,陈伯达陷入没顶之灾。1971年“九•;一三”林彪叛逃摔死后,陈伯达即被投入秦城监狱,后因病在病房中监护。
陈伯达这个投机分子,大大野心家,过去在向他的一个同乡吐露心曲时说:“最要紧的是跟人,跟准一个人;第二是有自己的一批人……”
陈伯达的一生和他的罪恶道路,大概就是这样走过来的吧!
第二篇 短兵相接大奸似忠的陈伯达(2)
二、小小老百姓、大大野心家的供词
1980年11月28日、29日上午,对被告人陈伯达的犯罪事实,进行了两次法庭调查。
时年76岁,风烛残年、老态龙钟的陈伯达,步履蹒跚,是由两名法警挟扶着带到法庭的。他戴副老式深色边框的眼镜,法警扶他坐在被告席上时,他还左顾右盼望了一下,看来他的头脑清楚。
法庭由审判长曾汉周主持审判活动,由审判员任凌云、李明贵进行法庭调查。
法庭首先就起诉书指控陈伯达诬陷、迫害刘少奇等国家领导人的犯罪事实进行调查。审问时,陈伯达装疯卖傻,说,“我不记得了”;过了一会儿又说,“我想了很久,想不出来”、“实实在在忘记了”。
陈伯达可以说他“忘记了”,但是历史和事实却不会忘记:法庭出示的证据证实,由戚本禹转交的一份要求批斗刘少奇的报告,是江青、康生、陈伯达圈阅擅自批准的。不仅如此,陈伯达还亲笔把报告中的“刘少奇”三个字的“少奇”二字改为“邓陶夫妇”四个字。陈伯达这么一改,便把原报告要求批斗刘少奇,改变为批斗刘少奇、邓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