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040-甲申年说-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乱落如红雨”,意味着他和他钟爱的姐妹们的分离,意味着有情世界的毁灭;同时他对死亡似乎又有着某种渴望,因为死亡可以使他摆脱短暂的、有限的、痛苦的人生,回到无限和永恒。他为自己设计了一个富有诗意的死亡:他所钟爱的女儿们的眼泪流成大河,把他的尸首漂起来,送到那鸦雀不到的地方,随风化了。这便是他向往的归宿,所谓“死的得时”。从此,他“再不托生为人”。    
    为什么再不托生为人呢?因为人有形迹,有知识,是一个短暂的存在。而按照他设计的这种死亡,化成了一股青烟,随风吹散,不就是得到了永恒吗?!    
    宝玉曾有一偈,末尾说:“无可云证,是立足境。”黛玉给他续了两句:“无立足境,是方干净。”化为青烟,随风吹散,就是这种干净的境界了。    
    在贾宝玉的内心,恐惧与渴望、爱情与死亡相互碰撞,发出巨大的声响。这个被抛到人世间的“石头”,这个孤独的“情种”,他时时刻刻都摆脱不了对于人生和命运的形而上的思考和体验,所以他的内心充满了忧伤。    
    就是在最热闹的场合,他的心头也会袭来一阵悲凉。例如第二十八回,贾宝玉、薛蟠等人在冯紫英家喝酒玩闹,这是一个乱哄哄的场面,但是贾宝玉唱的《红豆曲》却充满了惆怅,充满了忧伤: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    
    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    
    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    
    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红楼梦》上册。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395。)    
    就是春天的一棵大杏树,也会触发贾宝玉人生无常的感叹。《红楼梦》第五十八回,写宝玉病后想去看望黛玉。小说是这样写的:    
    宝玉从沁芳桥一带堤上走来。只见柳垂金线,桃吐丹霞,山石之后,一株大杏树,花已全落,叶稠阴翠,上面已结了豆子大小的许多小杏。宝玉因想道:“能病了几天,竟把杏花辜负了!不觉到‘绿叶成阴子满枝’了!”因此仰望杏子不舍。他又联想到邢岫烟(大观园中的一个女孩)已择了夫婿一事,虽说是男女大事,不可不行,但未免又少了一个好女儿,不过两年,便也要“绿叶成阴子满枝” 了。    
    (《红楼梦》中册。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821。)    
    这就是一种人生感,一种对时间和生命的忧患,一种对人生无常的感叹。    
    这一段描写,诗的味道很浓。作者把苏东坡的词“花褪残红青杏小”和杜牧的诗“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加以融化,融进贾宝玉对人生哲理性的感受之中,从而创造了一个新的意境。读者读到这里,也会和贾宝玉一样,忽忽若有所失,如羁旅之思念故乡,感到一种莫名的惆怅。    
    苏轼。蝶恋花:花退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俏,多情却被无情恼。    
    杜牧七绝•;叹花:自是寻春去较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红楼梦》的另一位主人公林黛玉;同样富于对生命的忧患感。她总是在繁华中感受凄凉。对林黛玉来说,“冷月葬花魂”这句诗昭示着生命的真谛,同时也概括了她对于人生的体验。她的多愁善感,是一种深刻的人生感。生活中的美,不是使她欢乐和陶醉,而是使她伤感,使她五内俱焚,泣不成声。最能集中表现她的人生感的,当然是她的“葬花词”。这首词的主题是:美、生命、春天都是脆弱的、短暂的、易逝的、无所归依的:“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红楼梦》的意蕴《红楼梦》的意蕴(6)

    这就是《红楼梦》的人生感。是《红楼梦》意蕴的第三个层面。《红楼梦》这三个层面是层层递进的。    
    第一层是《红楼梦》的人物与情节构成一个历史的、生动的、具体的社会生活画面。    
    第二层是作者的审美理想要突破这个现实。    
    第三层是从根本上追问和体验人生的终极意义和价值。    
    《红楼梦》意蕴的第一个层面和第二个层面(对当时社会生活、人情世态的反映和悲剧性),都是和特定的历史时代相联系的。第三个层面也是和特定的历史时代相联系的,但又超出一定的历史时代。它写出了不同时代的人所共有的体验和感受。这是艺术作品中带有永恒性的东西。    
    以上是我对《红楼梦》意蕴的一种很粗糙的阐释。我在开头说过,《红楼梦》是说不完的。我相信,我们中国人对《红楼梦》的阐释,将会一代又一代地继续下去。也正是因为这如此,《红楼梦》才永远是一部“活”的作品。    
    2004年9月15日    
    于中华文化学院萃园


浅论京剧艺术京剧的形成

    郑岩    
    郑岩:1941年生,北京人。国家一级演员。    
    中国京剧院一团艺术顾问    
    中国戏曲学院研究生导师    
    中国戏曲学院及北京戏曲学院客座教授    
    京剧的前身,是由200多年前活跃于安徽和湖北两地、基础深厚的地方剧种,即安徽徽剧的“徽调”、湖北汉城的“汉调”演变发展而来的。    
    1790年是清代乾隆皇帝80岁寿诞,当时清廷为给乾隆祝寿,调集四大徽班进京参加庆典,做祝寿演出。四大徽班是指当时徽剧戏班中最负声望的三庆班、四喜班、春台班、春和班。这四大徽班因为有许多优秀演员和拿手好戏而深受欢迎。    
    徽班进京为皇帝做祝寿演出之后,声名雀起,于是便长期留在京城演出,经历几十年,与在京久演的“汉调”及昆曲、梆子等经过多年交流、合作、取长补短、融汇磨合、互相影响,不断改进提高,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同和欢迎。    
    一个剧种的形成,首先要有自身独特的声腔艺术“唱”和语言道白即“念”的特点。在经历数十年的发展后,徽剧的“西皮调”与汉戏的“二黄调”两种声腔融会起来,又以京音、京字,结合湖广韵为其语音标准,逐渐形成了为广大观众和清代宫廷一致认同的、具有深厚艺术传统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的剧种——京剧。    
    京剧的最后形成,大约在1840——1860年之间。    
    最近十年来我多次随京剧团去台湾演出,那里的电视台在介绍京剧形成时,概括了四句话:“徽汉合流,皮黄并奏,生旦净丑,细说从头”。言简意赅,很能说明问题。    
    1990年在北京举办了“纪念徽班进京二百年”的庆祝活动,十分隆重,开幕式上由京剧表演艺术家张君秋、袁世海及王金璐、谭元寿等通力合作,演出了传统名剧《龙凤呈祥》,党和国家领导人与数千名观众一起观看了演出,这次活动成为了振兴京剧艺术的一大盛事!     
    张君秋(1920…1997),祖籍江苏丹徒。在母亲的熏陶下,自幼喜欢戏曲艺术。1936年,北京《立言报》举行公开投票选举,推选“四大童伶” ,张君秋与李世芳、毛世来、宋德珠被选中,成为“四大名旦”后的“四小名旦”之一。    
    张君秋经过几十年不懈的朝夕研磨,博采众长,大胆对京剧唱腔进行改革创新,    
    创立了风靡海内外的张派艺术。    
    袁世海(1916——2002),原名瑞麟,中国京剧院艺术家,工架子花脸。幼年入“富连成”科班,师承,以毕生精力塑造了许多典型人物形象,如曹操、张飞、李逵、牛皋等,尤其是现代京剧《红灯记》中的鸠山一一角,被誉为袁派花脸的艺术大师。    
    谭元寿(1928——),北京人,梨园世家。曾祖父谭鑫培为京剧老生谭派创始人,祖父谭小培、父亲谭富英均继承了谭派。谭元寿是当今谭门的代表人物。谭元寿幼年入富连成科班坐科,兼学武生和老生。他较全面地继承了谭派艺术风格,又借鉴了余派传人李少春的表演,是一位文武兼备的京剧老生。    
    王金璐(1919——),北京人,11岁入“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工老生、武生,技艺精进,戏路宽阔。“长靠戏”“短打戏” 均有较高造诣,为杨派传人之一。    
    现任中国戏曲学院教授。    
    《龙凤呈祥》:又称《甘露寺》、《美人计》、《回荆州》、《芦花荡》。    
    孙权因刘备占据荆州不还,与周瑜设美人计,假称以妹尚香许婚刘备,诓其过江留质,以换荆州。为诸葛亮识破,使刘借周瑜岳父乔玄以说孙权之母吴氏,吴氏在甘露寺相亲,弄假成真。刘备赘婚东吴后,周瑜故用声色、宫室以縻之;刘备果不思回转荆州,而赵云用诸葛亮所付锦囊之计,诈称曹操袭取荆州,刘备要求孙尚香同走;孙应允同行,辞母同刘潜逃。周瑜遣将追截,又皆为孙夫人斥退,周瑜率兵继至,诸葛亮已预备船只,接应刘备脱险,并派遣张飞埋伏在芦花荡口,周瑜追至被张飞击败。    
    一个多世纪以来,京剧一直被海内外称做“国粹”,因为它不仅历史悠久,更因为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


浅论京剧艺术京剧的行当、四功、五法(1)

    京剧是舞台表演艺术。一百多年前的中国戏曲舞台,大多是方形的,戏台的三面凸出伸向观众,仅在后面挂上幕布,挡住后台,或是用两旁有上、下场门的“守旧”(旧时戏台上天幕两边的门帘,需人工操作,以便于演员上、下场),作为舞台的正面。    
    观众可以从戏台前、左、右三个角度来观看演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