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百年风云 作者:单田芳-第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洪宣娇急忙往旁边躲闪,用左手刀把张嘉祥的鬼头刀架住,用右手刀直刺张嘉祥的左肋。张嘉祥抽刀转身,把刀躲过去,一甩鬼头刀,直奔洪宣娇的双腿砍来。洪宣娇双足点地,往空中一纵,张嘉祥的刀就砍空了。洪宣娇把左手腕子一翻,那口柳叶刀奔着张嘉祥的面门就点。张嘉祥赶紧把脑袋一扑棱,把洪宣娇的刀躲开。就这样来来往往,互不相让,杀在了一处。 
  俗话说:〃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洪仁发和洪仁达恐怕妹妹吃亏,大喊一声:〃小妹不要慌张,哥哥帮你来了!〃说罢,手抡大棍冲了上来。兄妹三人与张嘉祥战在一处,两条镔铁大棍,两把柳叶钢刀,把张嘉祥困在当中。 
  张嘉祥只气得哇哇直叫,使尽了全身本领,奋战三人。他的武艺虽然不错,但好汉架不住人多,打着打着,招数就乱了,累得他热汗直流,气喘吁吁。一时没注意,就被洪仁发的棍子打在他屁股上。这一棍子可够重的,把张嘉祥打得〃妈呀〃一声,摔倒在地,刀也撒手了。 
  可巧,他正摔在萧朝贵面前。萧朝贵恨透了他,急忙哈腰把他的鬼头刀拣起来,对准张嘉祥的脑袋就砍!

第二十二回 悟真谛借梦创教 说实情共谋反清
  五榜落第识世情, 
  一枕奇梦宏图生。 
  巧遮本意创新教, 
  暗结同志建太平。 
  天上只有假上帝, 
  世问更无真天兄。 
  反清救民借天意, 
  雄才大略数洪公! 
  萧朝贵举刀要砍张嘉祥,突然有人喊道:〃三弟住手!〃这话音来自青竹林外。众人转身观瞧:但见从竹林外急匆匆走来一人,身高五尺六七,宽肩细腰,体格健壮,面如冠玉,浓眉大眼,三络墨髯,头包软中,身披灰布道袍,白布高筒袜子,足蹬开口福字履,腰系布带,左肋下悬挂一口大宝剑。此人仪表庄严,二目放光。萧朝贵收住架式,急忙喊道:〃大哥来了!〃 
  来者是谁?正是中国近百年史上的著名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冯云山、萧朝贵众人赶紧迎上前去施礼:〃大哥从哪里来?〃洪秀全说:〃我正在祠堂读书,听路过此地的行人说,青竹林内发生了械斗,便匆匆赶来了。〃说罢,来到张嘉祥面前一拱手:〃请问仁兄尊姓大名?某晚到一步,阁下受惊了。〃 
  这时,张嘉祥早就从地上爬起来了,他心里不服气,脸上的黑肉还在颤动。可是,一看洪秀全言语温存,很有礼貌,气儿就消了一点儿。本来他不想拉倒,非要分个上下不可,可看眼前的形势,越来越对自己不利,这小子又好又猾,于是,来了个顺流而退,把脑袋一歪说:〃您是哪位?报个名吧!〃〃在下洪秀全,这几位都是我的朋友,如有不对的地方,望多海涵。〃张嘉祥冷笑一声:〃好吧。常赶集没有会不上亲家的时候,咱们骑驴看唱本儿走着瞧!〃张嘉祥说到这儿,向群匪把手一摆:〃撤!〃然后飞身上马,领着众人溜去。 
  书中代言:张嘉祥后来还混进了太平军,在困难时刻,倒戈投降,给满清当了走狗,成了革命军的死敌。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且说洪秀全。他目送群匪走去,心中大喜,转过身来与众人相见。冯云山把钱江叫过来,向洪秀全做了引见。钱江拱手说:〃久慕仁兄大名,今日得见尊颜,足慰平生。〃洪秀全说:〃钱先生乃当世豪杰,能屈身来会,不胜荣幸。〃洪宣娇笑着说:〃都是自己人,还客气什么?快请到家里坐吧!〃洪秀全这才醒悟过来:〃是啊。此地并非讲话之所,快请到寒舍用茶!〃洪仁发和洪仁达领人先过了岭,准备饭菜去了。 
  洪秀全陪着钱江、萧朝贵、冯云山等人边走边谈,翻过一道山梁,来到一个所在。但见四周群峦环绕,青山叠翠,流泉如颂,百花飘香,一条蜿蜒小路通向一座祠堂。这是一所前三后五、起脊翘檐的建筑,古朴庄严,十分幽静。洪秀全在前边引路,进侧门来到院内。钱江放眼四望,见院落不大,方砖铺地,有两棵梧桐树,枝叶茂盛,几乎把小院罩住。 
  此时,洪仁发、洪仁达早在这里伺候着。钱江等上了台阶,走进屋内。这是三间正房,一明两暗。他们走进明间,屋里非常宽大。迎门的墙上挂着著名书法大师怀素的狂草一笔〃虎〃;左右有一副对联,上联写:〃岂未有心居此地〃;下联配:〃无非随处乐安然〃。笔锋潇洒奔放,刚劲有力。钱江问道:〃此联出自何人之手?〃洪仁发说:〃这是我们老四写的。〃钱江感叹道:〃绝妙哇,绝妙!没想到洪仁兄的书法如此高超!〃洪秀全说:〃钱先生见笑了,还望多加指教!〃钱江再看,屋中摆设不多,却是井井有条,显得高洁素雅。众人净面之后,落座吃茶。萧朝贵不止一次来到这里,并不见外,他对洪秀全说:〃洪大哥,我们一天没吃东西了,还是早些用饭吧!〃洪秀全忙帮着两个哥哥摆上酒饭。洪秀全坐了主位,钱江居客位,往下是冯云山、萧朝贵、洪仁发、洪仁达,洪宣娇居未。桌上摆的虽不是山珍海味、美酒佳肴,但也很丰盛。众人边吃边谈。 
  钱江问洪秀全道:〃请问仁兄,何时出家当了道人?〃他这句话把在座的都逗乐了。钱江脸一红,知道自己失口了。洪秀全笑一笑说:〃钱先生误会了。小弟并未出家。〃钱江更糊涂了:〃仁兄既未出家,请问,身着道装,又住在祠内,是何缘故?〃洪秀全放下筷箸,手拈胡须,轻轻地长叹了一声。 
  原来,洪秀全的父亲叫洪镜扬,母亲王氏,生他兄妹五人,秀全行四。洪镜扬务农为业,一生忠厚,勤俭持家,凭一双手辛勤劳动,盖了几间草房,置了十五亩山田,把几个孩子拉扯成人。 
  洪秀全原名仁坤,小名火秀。二十九岁时,自己改名秀全。自幼入塾读书。在学童时就品学兼优,深受老师喜爱。老师常对洪镜扬说:〃此子聪明过人,有过目成诵之才,又有刻苦的耐力,应好好地栽培于他,将来不难成名啊!〃洪镜扬更是望子成龙。他想:仁发、仁达,老实愚笨,有把力气,只好终身务农;两个女儿,都是泼出门的水儿,嫁了出去,就是外姓人了,不能有所指望,只有火秀聪明伶俐,真要把书读好了,将来金榜题名,做个一官半职的,也好改换门庭。所以,就横下了一条心,节衣缩食,供火秀读书。洪秀全十六岁时考中了童生,一家人无不高兴。二十岁时,满怀信心到广州去考秀才,结果落了榜。秀全并未灰心,回家后埋头攻读,争取下次成功。二十一岁时,他再赴广州赶考,结果又名落孙山。洪秀全心里很难过,就有些心灰意冷了。可是,家族中的长辈都鼓励他继续努力。在这一年,广州一带干旱,庄稼收成很不好,洪镜扬家生活遇上了困难。洪秀全不忍一家人为他受苦,经人推荐,在本村当了塾师,以教书的收入添补全家生活的不足,当年,他结了婚,娶妻赖氏。他边教学边读书,决心再去赶考。二十五岁这年,洪秀全又告别家人来到广州,结果又没考中。他一气之下,病倒在店中。幸亏他的好友冯云山百般照应,才免于一死。 
  冯云山家住距官禄坏村五里远的禾落地,和洪秀全是同乡又是同学,交情莫逆。冯云山和洪秀全一样,也是几次考试落榜。可是他俩还不服气,回家后继续苦读诗书,争取再考。他们都认为:人生在世,只有通过科考,中了秀才、举人,一步一步高升,才算有出息。一心想当个官儿,改换门庭,光宗耀祖。 
  大比之年到了,洪秀全又与冯云山一起到广州应试,三场考罢,回店等信儿。到出榜这一天,哥俩一看,榜上还是没有自己的名字。两个人失魂落魄,流落在街头。正像前文书说过的那样,可巧遇见梁发在教堂前传教,还散发他写的一本小书《劝世良言》,哥俩各要了一本,回到店房,聚在灯下观看。 
  前文书已交代过,梁发原是雕刻工人出身,通过给传教士雕刻印刷《圣经》,当上了基督的传教士。他写《劝世良言》的目的,无非是宣传基督教的教义,为外国人从精神上侵略中国服务。这本小册子宣扬只有上帝才是独一无二的〃真神〃,地上的一切鬼神、偶像,都是妖魔,都应当把它们铲除废弃。洪秀全和冯云山看了之后,都感到说得很有道理,对其中讲述的一些观点发生了兴趣。 
  他二人从广州回家后,冯云山完全泄了气,再也不去赶考了。可是,洪秀全还没完全死心,他总觉得连个秀才也考不上,太让父母伤心了!所以,在他二十九岁那年,第五次到广州应考。自己认为这次卷子答得非常好,有考中的把握。发榜这天,他来得比谁都早,挤到众人的前边,等候唱名发榜。结果还是大失所望。洪秀全〃唉呀〃一声,当即昏倒在地,是在场的熟人把他送回了店房。 
  诸位可能要问,洪秀全屡试不第,是不是因为他没有学问?不是。当时的科考制度,弊端很大,最大的毛病是看人下菜碟。你要有钱,不用考试也可买个官当;没有学问,给主考官喂足了银子,也能叫你考中。另外,参加考试的人都要填写一张履历表,列上祖宗三代的姓名和职业。出身低贱的人,即使有学问,也别想当官儿。洪秀全家祖祖辈辈都是种地的,一无钱,二无势,要能考上那才怪哩! 
  洪秀全在店房,一怒之下把赶考带来的书全撕碎了,还在墙上题诗一首: 
  龙潜海角恐惊天, 
  暂且偷闲跃在渊。 
  等待风云齐聚会, 
  沸腾六合定乾坤! 
  洪秀全不到黄河不死心。待他弄清了屡试不第的真正原因,便发誓说:〃不考清朝试,不穿清朝衣。〃他再也不走科举这条路了。 
  洪秀全落榜回家后,好像疯了似的,把所有读过的书,统统烧毁了,还砸坏了不少东西,一头扎到床上,害起了大病。这一来,把全家人都吓坏了,忙请大夫医治。怎奈扎针吃药都不见效,他躺在床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