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扑通〃〃扑通〃跳水逃命去了。休斯拜喊破了嗓子,也制止不住。他想:我要再不逃走,也要随着这只兵船葬进海底。便命水兵放下救生船,飞身跳上去,磨船就跑。可是,休斯拜的救生船还没跑出半海里,就与一队民船相遇了。
原来,关天培一看英船要逃,便派渔船快艇二十只,载有二百多名渔民,绕到英军退路前去拦截。为首的那只船上,居中挺立着老英雄邝东山,左有大弟子〃浪里穿〃张凤良,右有二弟子〃过天星〃李元海。只见邝东山手中提着一把头号的鬼头刀,上身光着膀子,下身穿着油绸短裤,光着两只大脚,抖着一身威风,大声喝道:〃洋鬼子,你跑不了啦!〃说着,踮步拧身,〃嗖!〃跳到休斯拜的救生船上。休斯拜的眼里射出绝望的死光,举起手枪要打。哪知邝东山早有准备,闪身抬腿,一脚把枪踢飞,随手就是一刀。休斯拜躲闪不及,〃喀嚓〃一声,正好砍到他右肩头上,〃吧嗒!〃右臂落地。接着,又砍一刀,结果了他的性命。与此同时,张凤良、李元海也跃上敌船,一鼓作气,把剩下的英军全部消灭。
且说英国侵略军总司令乔治,正在旗舰之上听候佳音,就听虎门方面炮声隆隆。他想:一定是休斯拜的先遣舰队开始攻打虎门了!他怀着兴奋的心情,站在舰头,举起望远镜仔细观看:就见虎门一带的海面上,硝烟滚滚,战船如麻,也看不清是怎么回事。又等了一会儿,终于接到报告,休斯拜阵亡,先遣舰队全军覆没。乔治大惊,英国军官们茶呆呆发愣。
这场战斗是关天培亲自指挥的,军民一心,众志成城,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战争结束,关天培传令收兵。官兵、水勇和渔民编成三队,满载着胜利品,在军民欢呼声中返回驻地。关天培让邝东山负责布防,他自己当夜赶回广州,向两广总督林则徐禀告战斗情况。林则徐听了,兴奋异常,下令嘉奖。同时,他还给道光皇帝上了一道奏折,详奏了战情。道光看了奏折,也是非常高兴,立刻拨国库银五万两,奖励广东水师有功人员,赏林则徐玉如意一把,赏关天培宝刀一口。
再说侵华英军总司令乔治,上次派先遣队侵犯虎门吃了大亏,再也不敢贸然进犯广州了。但他不甘失败,把他带的那些皇家海军,化整为零,分成若干小股,在中国沿海骚扰。总之一句话,就是想钻点空子,得点便宜。可是,这种战术也不灵,结果到处碰壁,走到哪儿都挨揍,落得损兵折将。后来,他总结了一条经验,人称〃乔治二十四字真言〃。这就是:
广州铜墙铁壁,
武力攻破万难。
要想得到便宜,
换个地方再干。
乔治把地图展开一看,心里的话:唉呀,中国真是太大了,海岸线足有万里长啊!他嘿嘿一笑,对副司令伯麦说:〃阁下,虽说广州没咱立足之地,可是,中国海岸线这么长,海口这么多,难道都像广州这样难打吗?我就不信,满清的官员都像林则徐这么难对付,〃伯麦恭恭敬敬答道:〃总司令阁下高见。人挪活,树挪死吗,我们若换个地方,定能达到目的。〃这样,他们选来选去,就选中了福建。为什么?一是因为福建距他舰队停泊的地方较近;二是经过侦察,福建的海防远不如广州那样坚固,防守得也比较松懈。乔治便下令调转航向,直奔福建而去。
在一八四○年七月的一天,乔治的舰队开到厦门附近时,如入无人之境,没有清兵阻拦。乔治大喜,立即命令:〃全速前进,占领厦门!〃命令传出,船快如飞,划破碧波,冲向厦门。眼看厦门在望了,忽听炮声震天,杀声震耳,福建水师三面杀出。霎时间,炮弹如雨,英船被击沉了十五只,英军死伤惨重,这一仗,打得乔治蒙头转向,急忙传令收兵,一口气儿逃到公海。后来他才调查明白,福建的总督是邓廷桢,他和林则徐一样,都是文能治国、武能安邦的干将,事先早有准备,难怪自己吃了大亏。
前文书表过:道光皇帝传旨,委林则徐为两广总督,把邓廷桢调任为闽浙总督。邓廷桢本来不愿离开林则徐,可是圣命难违呀,只好忍痛离别。临分手时,两位总督约好,要互相支援,互相鼓励,随时传递情报。
邓廷桢到厦门后,学着林则徐的办法,广捐筹款,购置洋炮,修筑炮台,训练水师,把厦门经营得固若金汤,与广州虎门不相上下。乔治北上的情报,就是林则徐传给他的。邓廷桢加紧部署,做了充分的迎敌准备,所以才旗开得胜,这就叫有备无患啊!
乔治连吃败仗,气得快要发疯了。心里说:这如何向女王陛下交待呢?副司令伯麦提议继续移兵北上。乔治无奈,打开军事地图,又选择了一个攻打的目标浙江省舟山群岛的定海县,在一人四零年七月五日,乔治下令挥师北上。
按理说,定海这个地方形势险要,易守难攻。假如加强戒备,英军定难得手。可是,这里的清朝官员,都是一群废物,平日吃喝玩乐,肉鱼乡里,全不把国防大事放在心上。英军都杀到定海县了,当官的还不知道呢。乔治一看这里防务空虚,便严令强行登陆,抢占定海。结果,很顺利地就占领了定海县城,知县姚怀祥投井自杀,守备陈振甲被俘后死亡,乔治占领定海县城后,兽性大发,传令屠城。英军见人就杀,见物就抢,奸淫烧杀,无恶不作。定海县的黎民百姓,从此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定海县失守的消息,迅速在全国传开。按理说,兵来将挡,水来土屯,胜败乃兵家常事,丢了一个县也没有什么了不起,派兵夺回来不就得了吗?可是,〃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呀!定海一失守,那些投降派就跳出来了。
前文书说过:在禁烟这个问题上,形成了两大派。这就是以林则徐、邓廷桢为首的强硬派;以首席军机大臣穆彰阿和直隶总督琦善为首的投降派。这两大派明争暗斗,你死我活,势不两立。后来,道光皇帝力主禁烟,强硬派占了上风,投降派不敢明争了,只好暂时僵旗息鼓。定海失陷,他们可捞到了救命稻草,找到了攻击林则徐的借口。他们纷纷给皇帝上疏,把这次失败的责任推到林则徐身上,还给林则徐和邓廷桢扣上许多莫须有的罪名。这些奏章,就像雪片似的落到旻宁的手里。
道光皇帝大吃一惊,他把奏折翻阅了几遍,见有这么多人上告林则徐,他的心也动摇了。原来他是力主禁烟的,在一帆风顺的情况下,他的信心很足;现在,刚遇到一点困难,他就大惊小怪起来。你看他,青筋蹦起老高,脸色由黄变绿。马上传旨,叫穆彰阿、琦善到东暖阁陛见。
书要简短。穆彰阿在前,琦善在后,走进东暖阁,跪在道光面前:〃奴才给皇上叩头。〃〃奴才给万岁问安。〃道光一摆手:〃免了。〃两个人站起来,垂手站在一旁。
道光皇帝把火气往下压了压,说道:〃朕在去年命林则徐前去广州禁烟,一直都很顺利。因何定海突然失陷?〃穆彰阿忙施礼道:〃皇上派林则徐禁烟是对的,鸦片为害甚大,非禁不可。然而,据奴才所知,林则徐倚仗陛下的圣威,闹腾得实在不像话了。〃道光皇帝一皱眉头:〃你说这话何意?难道林则徐有什么越轨的行为?〃穆彰阿急忙回答:〃万岁息怒,听奴才据实启奏!据我耳闻,林则徐到广州之后,不问青红皂白,先杀了广州道员伍绍荣,又罢了二十多人的官,他还无理封了洋馆,切断了各种供应。英夷无奈,才对我朝兴兵。定海失陷,虽属地方防守不当,然追根寻源,实出在林则徐的身上。〃
道光皇帝听罢,半晌无语,停了一会儿,又问琦善:〃琦善,你说呢?〃〃奴才回皇上的话,方才穆中堂说得俱是实情。林则徐这个人好大喜功,心怀叵测,极不可信!他到广州后就树立个人威信,所到之处,命人夹道欢迎;有一些愚民,竟呼林则徐'万岁'。更有甚者,他还借口为民做主,拢络广州顽民,拼凑什么水勇,发给刀枪器械,横行广州街头。军非军,民非民,真是一塌糊涂。有人指控林则徐收买人心,图谋不轨,我看不算过分!依奴才看来,林则徐所做所为,名为禁烟,实是结党营私,独霸一方,乃天朝一患。奴才怕……〃琦善说到这儿,不再说了。道光立刻问道:〃你怕什么?〃〃奴才是怕吴三桂之祸再现哪!〃这句话像把刀子,正碰在道光皇帝的心尖上了。
吴三桂是明朝未年镇守山海关的总兵。因降了满清、放了满清军队入关有功,升任云南王,充当了镇压农民起义的刽子手,干了数不清的坏事。康熙皇帝怕他权大有变,决定削藩。吴三桂一怒,与尚可喜、耿精忠同时造反。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三藩政变〃。康熙皇帝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平定了叛乱,统一了全国。满清政府对汉族本来就不信任,吴三桂这次叛乱,更加深了对汉族的不信任感,不让汉人居官。可是中国这么大,人口这么多,不用还不行,这才启用汉族。但不给大权,多委副职,井在暗中监视。林则徐是汉族,当然不能例外。
琦善提吴三桂,就是抓住了道光对汉族官员的恐惧心理。他要用这把无形的刀子,暗刺林则徐。
第七回 屈英夷奸赋受宠 摘顶戴忠良罢官
自古忠奸对立,
水火不能相容。
侫党奸贼留骂名,
忠臣义士可敬。
穆彰阿与琦善,抓住定海失陷这件事,在皇帝面前蓄意攻击林则徐,要置林公于死地。古往今来,这样的事情举不胜举。道光皇帝是个既专横跋扈而又没有主见的人,听了他俩的话,心情十分沉重。不过他觉得,禁烟是他下的旨意,林则徐是他委任的,许多大事,都是经他旨准以后执行的。假如现在收回圣命,处置林则徐,岂不等于自己打自己的嘴巴?他又想道:琦善和穆彰阿一向与林则徐不合,是不是借题发挥,恶言中伤?因此,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