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凝-笨花-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大成人的向喜,只生得方脸,大耳,眉目清秀。体格虽不高大,但虎背熊腰,墩实健壮,且有浑身的力气,生意也作得颇有人缘。先前,宜生鹏举并非想让儿子作此小本生意的,他吸取自己习武不成之教训,决心让向喜弃武读书。向喜六岁时,鹏举便将他送入私塾,跟前街名师刘秀才读《孟子》《论语》。

但碍于每况愈下的家境,刚过十岁的向喜又不得不放弃学业,去学作小本生意。几年的私塾学历,倒也使他有了写算的基础。虽说眼下向喜离孔孟之道越来越远,手下摆弄的净是豆腐和秫秸杆儿,可一有闲暇,“上孟”、“下孟”、“上论”、“下论”里的只言片语仍不时从他脑际中闪过。尤其书中孟子和梁惠王那些耐人寻味的对答,更使他铭记不忘。他常想,孟子为什么总和梁惠王交往?这一切先生从来没有告诉过他,但梁惠王和孟子那些耐人寻味的对答,却伴随了他一生。这是后话。
现在,向喜作完一天的生意,正肩挑担子从石桥镇往笨花走。太阳就要落山,余辉正撒在一条坚硬的黄土小道上。霜降已过,路边的茅草已枯萎,其它诸多杂草也被霜打得萎靡不振。只有一种名叫猪耳朵棵的东西,叶子还湛绿。向喜寻思,猪耳朵棵这家伙就是与众不同,即便是满地霜雪,它还是水灵、支棱。同是长在笨花道边的野草,竟有这么大不同,可见世间万物都有说不清的道理。向喜踩着干枯的茅草,湛绿的猪耳朵棵,不觉已来到自家地界。这年向家仅存五亩旱地,这五亩旱地离村最远,缺水少肥无人侍奉,说是地里种着庄稼,其实和荒地也差不多。向喜每次从自家地里经过,心里总为这五亩地生出几分怜恤之情。


他放慢脚步,担不离肩地信手揪下一棵遗忘在秩谷地里又瘦又弱的谷穗,不觉又想起上论语中的一段文字:“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仅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朱熹对这段话曾有过评注,他的解释是:你要有五亩地,最好二亩半作耕田,二亩半作宅基,墙根可以种桑养蚕。

人一到五十岁身体渐衰弱,一定要穿桑丝绸缎才暖和;到了七十岁,非吃肉不饱;不到七十岁的人千万不要和七十岁的人抢肉吃。这讲的是为人尊从孝悌的道理。后一段是说,人人都能达到温饱却是件不容易的事。站在夕阳里的向喜举着一棵瘦弱的谷穗,他想,面对这块不毛之地还谈什么桑蚕丝绸和温饱呢?我也不会去从我爹碗里抢肉吃,我爹碗里缺的就是肉。在以后的日子里,向喜常常想起孟子这番说教。那时向喜已不再挑担走路,时局纷杂,乱世出英雄,一时间能称雄称王者是大有人在的。向喜不具王者之位,但桑丝温饱已不在话下——这又是后话。
夕阳中的向喜扔掉瘦弱的谷穗继续走路,笨花越来越近了。转眼间日落西山,近处的茅草和猪耳朵棵,远处的屋宇已逐渐模糊。向喜来到一块杂草丛生的空地上,这里原是邻村一户官宦人家的风水坟茔,茔道上还矗立着石象生,笨花人管这里叫“石人石马”。如今石人石马早就人无头马无尾,但当地人仍然借这里的风水,胡乱埋些亡灵,这“石人石马”便成了一处乱坟岗。村人多忌讳在此停留,向喜却不然,每过此处,总要放下担子歇息片刻。

向喜在石人石马前放下担子,坐在一匹石鞍马上看西山的太阳是如何隐没于山那边,看天上的余辉是如何渐渐失却颜色。向喜的家乡没有山,只有平地和平地。山在西边五十里以外。向喜看山是看西边的远山,远山像一脉平原上突起的长城,那长城自北向南蜿蜒开去。城墙上有一带平坦的突起,像盘磨,人们就叫它磨山。还有有一带突起像个大桃子,人们就叫它桃山。

眺望远山的向喜常常盼望自己能走到山前看个究竟,看桃山是不是还像桃子,磨山是不是还像一盘磨。他听上过山的人说,在远处看山有桃子有磨,挨到跟前反而再也找不到桃子和磨了,在山里你还会连你自己也找不到。在后来的日子里,向喜见过了山,那时他却忘记寻找桃子和磨,他饱尝的是翻山越岭之苦。
向喜坐在石马上看山时,一位老者忽然自乱坟岗里朝他走来。老者鹤发童颜,两眼有神,他突兀地站在向喜跟前拱手施礼道:“少掌柜的,罐里可还有吃食?”这里人卖豆腐脑不挑锅,担子一头挑只大砂罐,灰黑的砂罐像只小水缸,罐口盖个草蒲墩,为的保温。另一头是只带条盘的木箱,条盘上有碗、勺和各种佐料。

向喜对突现在眼前的老者有几分奇怪:他是从何而来呢?再看老者的衣着也不似常人,显得整洁飘逸。不过他懂得来的都是客,便顾不得多想,迅速起身拱手还礼道:“大伯哟,准是走饿了吧?我这砂罐里倒真还有个底儿,大伯坐。”向喜边说边从扁担上解下一只条凳请老者坐下,盛上一碗豆腐脑,放些佐料端给老者。老者接过碗,不吃,只拿勺子搅着碗说:“怎么也不见个油星儿?”向喜这才想起他忘了在碗里滴香油,便连忙拿起油罐,从罐中提出一个用秫秸杆穿着的铜钱。

笨花人吃香油,吃的都是这种“钱儿油”,铜钱带出的油少,油便吃得省。可是当向喜给老者滴“钱儿油”时,却见油罐里已经无油。他只得把油罐倒过来亮给老者说:“不瞒你说,罐里该添油了。”老者看看向喜手里的空油罐,知道向喜没诓他,才安心吃起少了香油的豆腐脑。向喜想,这位老者,吃得还真细致。
老者仔细吃着,又不住打量眼前的向喜,他冲向喜发问道:“敢问这位少掌柜是哪村人?”向喜听老者说话,分明是位识文断字之人,便也在心中组织起相应的句子说:“回大伯问话,我乃本县笨花村人。”老者又问:“先前笨花村有个习武的向姓世家,少掌柜可知否?”向喜道:“当然知晓,乃小的祖上。”老者道:“原来如此。”向喜又反问老者:“老人家莫非认识他们?”老者道:“何止认识,还时常交手,各有胜负。”向喜和老者正在对答,没留意,又有一些人突然出现在他眼前,且都声称要吃向喜的豆腐脑。

人群中妇孺男女均有,这使向喜更来不及打问他们的出处,就逐一为来人调理吃食。他在砂罐里左刮右刮,把佐料用尽,总算为众人再凑成几碗。众人捧住碗吃起来,也顾不得碗里或缺油或少盐。这时老者方站起来向食客们发话道:“乡亲们吃是自管吃,可必得按市价付钱给少掌柜,不许蒙骗、糊弄,有赖帐者回去问事。”老者说完率先从身上摸出几文大钱,咣朗朗扔进向喜的钱柜,谢过向喜,旋即消失在暮色中。食毕豆腐脑的众人果然也效仿老者将一文文大钱小钱扔进向喜的钱柜,接着便追随老者而去、、、、、、夜幕下,向喜也加紧收拾扁担赶路回家,只待快进村时才觉出刚才的事有几分蹊跷:哪村的?怎么说来就来说走就走,手头还真有些宽绰呢。
向喜回到家,把扁担放在当院,父亲鹏举、弟弟向桂迎了上来。鹏举五十已过,练过拳脚的腰腿仍然硬朗,思维意识却并不正确,常在人前人后说些打锅话。家人都知道鹏举的毛病,也自不去计较。去年向喜成亲,娶来媳妇同艾。当晚席罢人散,鹏举便拉过向喜的弟弟向桂说:“你怎么还不去脱衣裳钻被窝,新媳妇正在炕上等着你哩。”尚未成年的向桂就说:“爹,我是桂。”鹏举却又说:“新媳妇等得就是俺桂。”向喜见鹏举又在说胡话,赶紧搀鹏举回屋。向喜的娘赶上去捶打鹏举,向喜推挡着娘的胳臂说:“娘,别打我爹了,我爹的老烂腿又重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