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日本对华教育侵略-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学,并须使学生体认日本精神”,努力发挥日“满”“一德一心之真义”,并“使教职员及学生理解日语普及的重要……厉行学习日本语”。《教育杂志》第27卷第7号,1937年5月30日。从1936年1月起,小学课程增设修身、经学、日语及女生的家事、裁缝等。以思想教育为主的学科要旨规定,修身科“根据建国精神,涵养学生之德性,培育优良国民之信念及指导道德之实践为要旨”;历史科“教授国史及东亚史之大要,阐明建国精神,使体得国体之意义,养成国民之志操为要旨”。各级学校的课程设置都充斥着奴化教育的思想内容。    
    3加强师资培训和督学视学制度。日本侵略者认为,实施奴化教育关键在于“直接担当指导教化学生之教师素质如何”。这里所说的教师“素质”,主要是指教师对“建国精神”、“王道政治”和“日满一德一心”等理解和运用程度如何。日伪当局以提高教师“素质”为借口,于1932年8月在长春(伪首都新京)开办“教员讲习会”,并以此为基础于1933年4月成立“教员讲习所”(后改为中央师道训练所),对各地选来的中小学教员施以再教育。主要讲授“建国精神”、“王道主义”、“国际情况以及满洲国教育之奉旨”、“经学真谛”等。目的是清除教师的“不纯思想”,使其更好地向学生灌输奴化思想。同时,各地也举办地方教员讲习会,印发《普及建国精神教育资料》专书。还向日本国选派教员留学生,使之“受日本学校教育之实地训练,并以补益日满亲善”。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培养推行奴化教育的骨干教师。    
    为了实施殖民奴化教育,伪满建立了自上而下的各级教育“指导监督”机构。伪文教部设立督学官室,设督学官。各地也大都建立了相应的机构。日伪当局提出:“为视学者,咸宜尊重教育之神圣与使命之重大,务善导国民之思想,以养成忠良之国民。”《满洲帝国文教关系法规辑览》下卷第915页。1934年,日伪当局在《视学须知》中指出:“指导监督”者“居于指导监督教员之地位”,应理解“满洲建国之真意,以谋教育之普及”;“应研究王道真义,以努力王道教育之建设”。齐红深、徐治中《中国教育督导纲鉴》,第169页,辽宁大学出版社1989年。1936年,又在《视学官及特别市视学学事视察规程》中把“建国精神”实施状况、“日本语普及之状况”及“教科书之使用状况”等列为视察的主要内容。可见,所谓“指导监督”机构,实际是教育方面的警察机关,各级视导人员实际是教育警察,他们按照日本人的旨意,监督奴化教育的具体实施,并向日伪当局收集情报,以便制定奴化教育的政策和措施。所以,各级视学机构大都由日本人控制,在实施奴化教育的过程中,起了监察督办的作用。


第二部分:扶植和操纵奴化教育机构制定奴化教育学制

    伪满洲国“建国”初期,日伪统治者基本上沿用中国原有学制,只是对教育内容加以改动。伪民生部认为:“自建国以后……实行的教育制度,是沿袭旧政权时代的制度,不过仅仅把教育内容加了一番改善罢了。然而照我国的特殊性质来看,仅依赖内容的改善,还不能实现新国家的大理想。换言之,要希望国民教育的彻底,对旧的教育制度,非根本改革不可。”《我国的教育制度》,伪满洲国民生部《旬报》,伪康德7年。在日伪统治者看来,原学制修业年限过长,不能适应日本侵略者的急需,原学制注重基础教育,未把职业教育放到主要地位,这就满足不了日本侵略者扩大经济掠夺,急需大批具有初、中级技术水平的熟练工人的要求。总之,原学制不能适应“建国精神”、“日满一体”、“唯神之道”的殖民主义伪满洲国学制图    
    教育宗旨,必须重建“新学制”。    
    为此,日伪当局从1932年6月始,做了历时5年之久的准备工作。1936年,日伪当局在完成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控制东北的经济命脉,建立起全面的殖民主义统治之后,日本侵略者的侵略重点开始向掠夺军需资源,扩军备战的方向转移。基于这种帝国主义政治、军事的需要,“新学制”的制定也加快了步伐。1937年4月,伪满洲国政府将决定的学制“成案”提交“学制调查委员会”,征求意见,其后由伪国务院会议和参议府会议审议通过。于1937年5月2日,即溥仪“访日宣诏”公布两周年之际正式公布,并规定从1938年1月1日起实行。同时,与“新学制”相配套的各级各类学校令由伪民生部大臣公布。1937年10月,伪民生部又公布了各级各类学校令的实施细则(学校规程)。伪满“新学制”的颁布和推行,标志着殖民主义教育在东北的全面实施及殖民教育体系在东北的正式确立。    
    “新学制”的基本内容是:    
    1提出完整的奴化教育方针。其内容是:“遵照建国精神及访日宣诏之趣旨,以咸使体会日满一德一心不可分之关系及民族协和之精神,阐明东方道德,尤致意于忠孝之大义,涵养旺盛之国民精神,陶冶德性,并置重于国民生活安定上所必需之实学,授予知识技能,更图保护增进身体之健康,养成忠良之国民”。《满洲帝国学事要览》,伪民生部教育司1941年编。这一奴化教育方针,把“建国精神”、“日满一德一心”、“民族协和”等殖民主义思想作为教育的“根基”和青少年的道德规范。反对“偏重知识教育”,强调“知识技能”教育和增进学生身体健康。使青少年成为忠于日皇、具有某种技能和健康体魄的熟练劳动力,以便供日本侵略者驱使,为其经济掠夺,扩大侵略服务。    
    2确立系统的殖民教育体系。“新学制”将学校系统分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个阶段和师道教育、职业教育两个门类。初等教育是伪满教育的重点。包括国民学校(初级小学)四年,国民优级学校(高级学校)二年。国民学校培养目的是:“留意学生身心之发达,培植国民道德之基础,授予国民日常生活上所必须之普通知识、技能,培养劳作习惯,育成忠良国民之性格”。《满洲帝国学事要览》,伪民生部教育司1941年编。国民优级学校培养目的是:“留意学生身心之发达,涵养国民道德,主授关于实务普通知识、技能,培养劳作习惯,提高其为忠良国民之资质。”中等教育是“新学制”的主体。包括国民高等学校和女子国民高等学校,修业年限由原来的六年降为四年,目的是“施行以实业教育或实务教育为主之国民教育,养成堪为国民之中坚者”。学校分为农、工、商等科,实际上均为职业教育,而非普通教育。高等教育,其目的是“以修炼巩固之国民精神,修得高等学术理论及实际,养成国家枢要之人才”。大学分为农、工、医、政法等类,除医科类修业年限为四年外,其余均为三年,比原来缩短了一年。伪满并无综合性大学,除“建国大学”外,均为专科学校和准大学。师道教育(师范教育),包括师道特修科、师道学校、师道高等学校三个方面,是“新学制”的重点,目的是为实施奴化教育培养中小学教师。职业教育,实际上是技工学校,目的是“涵养国民道德,授予关于职业之知识、技能”,为各生产部门培养劳动力。    
    伪满洲国的“新学制”是典型的殖民地奴化教育制度,充分体现了殖民主义教育的本质特征。其特点主要是:①突出奴化思想教育。“新学制”把奴化思想教育摆在特殊重要的地位,贯穿在教育目的、课程设置、教材和日常训练等各方面。初等教育设置“国民科”,将“诏书”、“敕语”等宣扬殖民主义的东西作为教学内容,几乎占去全部课时的一半。中等以上学校均设有“国民道德”课,内容则是宣传“皇道”、“神道”、“建国精神”、“一德一心”、“民族协和”等精神毒素。②把日本语列为“国语”。各级各类学校普遍开设和加强日语教学,中学的日语课已超过了“满语”的时数,大学则完全用日语讲授。③缩短中等和高等教育的修业年限,降低教育水平,实行愚民政策。中等教育由六年制缩短为四年制;高等教育由四年制改为三年制。全部学程13年,比当时日本的学制整整缩短了5年。再加上精神教育、劳作教育和实业教育作为主要的教育内容,从而限制青少年对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降低了他们的文化科学水平。④强调“实务教育”,使中等教育职业化。在各种国民高等学校中,减少中等文化基础课的分量,实业科增加课时,占全部课时的1/2;取消了系统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讲授,强调实际操作的训练。学校成了名副其实的劳作训练中心。参见齐红深《东北地方教育史》第302…304页,辽宁大学出版社1991年。


第二部分:扶植和操纵奴化教育机构实行战时教育体制(1)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伪满洲国陆续制定《国民精神总动员实施要纲》、《国家总动员法》、《劳动统制法》等法令,强迫和役使东北人民为侵略战争服务。1941年12月8日,日本帝国主义袭击珍珠港,发动了太平洋战争。为了使侵略有一个稳固的后方和充足的物资保障,日本侵略者加强了对东北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控制。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当天,伪满皇帝就发布了由关东军起草的《关于大东亚圣战的诏书》,要求“官民一心,万方一志,举国人而尽奉公之诚,举国力而援盟邦之战,以辅东亚戡定之功”。他们还制定了《治安维持法》、《保安矫正法》和《思想矫正法》等法令,强化法西斯统治。在经济方面,制定了《战时紧急经济方策要纲》、《劳务新体制要纲》和《国民勤劳奉公法》等法令,进行疯狂的经济掠夺,强迫和役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