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唯美至上-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静相宜。这幅画我画了两个半月,越画越有感觉:因为这种情境是流淌在血液中的,是我最想表达的。  11、最失败的作品是哪一幅?  王沂东:沂蒙山区组画中的一幅骏马奔腾图。那是1983年,我在创作沂蒙山区组画后,准备画一幅骏马奔腾图。“在1米5见方的画布上,画两匹高头大马,四蹄腾空,昂首飞奔”。我当时越想越兴奋,于是就迫不及待地开始画了,但画着画着就泄气了。由于对马这种动物没有长时间的深入细致地观察,没有这方面绘画语言的积累,所以我画了半天都是在画概念。本来我是想画奔腾的骏马,潇洒的笔触,强烈的色彩冲击力,但我自己“奔腾几天就没劲了。”但这次失败却让我获益匪浅:创作一定要是感情自然地流露,并要有长时间的生活积累。  12、最不愿意干的事情是什么?  王沂东:求人“走后门”和自己开后门。女儿考大学的时候,我就告诉她,凭你自己本事去考。“走后门”我可以给你走,但到了关键时刻,你总是找我,永远无法自立。而且我找人家“开了后门”,人家以后有事找我怎么办?女儿还真是听话,完全凭自己的能力,考上了北京工业大学建筑系。现在,在班里边学习名列前茅。我还告诉她,第一学历不算什么,你真有本事,还可以去考更有名大学的硕士、博士。我这个人,可能不大顺应社会潮流。不但不会求人“走后门”,自己也很难开后门。我有些亲戚和朋友想考美院找到我,我就告诉他们:“你真画得好,不用我帮忙,自然能考上。如果画得不好,我帮了你的忙,把人家画得好的挤下去,我良心不安。”  13、最理想的生活方式是什么?  王沂东:有时间画画,有时间去看大师原作,有时间去野外写生。我特别害怕被琐事所困扰,而没时间画画。我如果几天不画画,情绪就特别烦躁,吃饭、睡觉都不香。我也挺希望带几个画得不错的研究生,帮助我把自己这么多年的经验总结一下。当然,我希望每年都能出国去看大师的原作,那样的学习绝对是最生动和直接的。我还希望每年能有充足的时间去农村体会生活。我在老家乡下有几个秘密据点,一般我都是直接插到秘密据点里去。怕就怕被同学发现,他们有些人都是当地的父母官了,吃喝应酬,干不了自己的事。


《唯美至上》 王沂东王沂东之最(3)(图)

  14、休闲度假最想去那里?  王沂东:能有原作看的地方。我去博物馆如果能看到自己喜欢的画,经常情绪特别激动,手心都出汗。我1999年第一次去巴黎,早上5点钟下飞机,时差还没倒过来,9点钟就去了卢浮宫。参观出来,同行的杨飞云看我眼里都出血了。就是仰着头看原作时间太长,太专注的缘故。  15、最震撼心灵的艺术品是什么?  王沂东:每个时间都不大一样。1987年,我在华盛顿国家美术馆看到维米尔的《弹吉它的人》,100多平米的墙上就挂着那么一张画,而整幅画无一处废笔、败笔,节奏和韵律的控制都恰到好处。后来,又看到维米尔的《读信的少女》,那真实的光感和空气感,那作品中所散发出来的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无尽诗意,真是让人永志不忘。2000年,我还看到了达芬奇几幅原作,我几乎无话可说了,那真是抓住了我的心和灵魂。  16、作艺术家应当最推崇什么?  王沂东:表达上要尊重自己的真实感受,技巧上要老老实实向大师学习。作为一个画家其实最终画的就是你对生活的理解。这绝对不能伪装,而且也伪装不下去。画了这么多年的画,让我感到最欣慰的一点就是:有朋友将我的画和十几位油画家的画放在一起,绝大数读者都能在众多画作中指出哪些是我画的。这至少证明一点,即我对生活有自己的理解。现在市场上流通着不少我的假画,我甚至在北京和广州的四星级五星级酒店里,我都看到过。这些假画,先不说技巧上如何。单就对生活的理解那就不是我的真实感受。  17、作艺术家应当最反对什么?  王沂东:吹牛。人们还没看到他画呢,什么世界呀,宇宙啊,大师啊,顶级呀。什么字眼都敢往自己身上码。其实靠文字根本无法说明画家的实力,要证明实力还得拿出原作。有些画家不肯下功夫,但想出名,于是就把自己弄得很花哨,在媒体宣传上出手也大方,但这种靠吹牛起家的画家真得能长久吗?而且,现在的收藏家可不象前些年那么好糊弄了:一听风跟着就来了。现在人家都是全世界转着看博物馆,什么画好,什么画坏,对于他们来说都几乎一目了然了。我有时画的不好,同我合作的画廊老板就会对我说:“老王,最近情绪不对吧。”


《唯美至上》 王沂东一幅画和一个故事(1)(图)

  1、《蒙山雨》滴到心灵深处  王沂东:《蒙山雨》这张作品构思时间很长,而且创作这张作品真是发自内心深处。记得在1989年的时候,我画过一张《冬天里的阳光》,是沂蒙山区的某一个山村,一块极大的石头充满画面,石头下面砌起羊圈。只有景物没有人物,当时我感觉应该把这沉闷的山石和身为万物之灵的人溶在一起画一张画。1991年春节,我回家又去了那个地方。当时爬山累得浑身快散了架了,而冬日的暖阳底又懒洋洋地照在身上和黑石头上面,觉得有点发蒙,又口渴得要命。这时大脑中突然出现了一串奇妙的画面:两位姑娘站在山峦上,他们的身体重心平行,各占了画面一半。右边的一位向画面深处,只显现一个背影,他双腿分开,头向右倾,注视着山谷。左边的一位为正面形象,双脚并拢,两手上举,头稍昂起,呈祈雨状。甚至连人物穿什么衣服我都想好了。我考虑比较多的是古老和新生的对比,觉醒和沉睡的对比。构思和构图似乎来得很快。我的体会是一旦有了好的感受一定要把它刻在脑子里,等待着去擦出灵感的火花。  有一次,我在北京电影制片厂吃饭,有一个小女孩在我面前一闪,我当时感觉这就是应该正面站在山峦上的那位姑娘。我赶紧向人打听这位女孩的来历,才得知她是武警文工团的演员,也毕业于山东艺术学校,还和我是校友。我说找当她模特的时候,她还以为我找她去当时装模特呢。我跟她原原本本说明来意以后,她还眨着大眼睛问我;“为什么要画我呀?”这女孩当模特特别投入,而且与我表达的画境极为契合。这张画画出来以后,有评论说这是政治题材的作品,甚至认为这是整个中国美术界最前卫的一张作品,这幅画宣泄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的向往。其实,我根本没那么去想。一幅作品出来了,每个人的体会可能都不大一样,也需要每一位观众都用心去解读。而我总渴望故乡的雨能时时滋润我的心田。  关于这幅画还有一个小插曲:英国一家出版社在编辑《中国当代文学选》时,准备用这幅画作封面,但他们当时找不到我,他们先去了广州美院,后来又去了浙江美院,后来找了好几个月才在中央美院找到我。他们告诉我,只有我的亲自签名,他们才能使用我的作品。我当时就特为英国人的版权意识惊讶。  2、犹忆儿时《初雪》  王沂东:1991年春节,我和两个弟弟回临沂老家过年。我突然想去我们上过学的小学校看看,两个弟弟都说我的创意好,就都跟我去了。25年前上学的母校,那时早已面目全非了。为了找到我原来上课的学校,真是费了一番苦心,当我找到那间唯一保留下来的教室时,当我从早已破碎的窗户伸进头去的时候,扑面而来的是一种又潮又霉的味道,我不由自主地向后缩了缩头,但看到教室里边的大黑板,当年在哪里和同学们上课听讲、下课打闹的情景一下子就浮现在眼前。院子里堆放着早已淘汰的桌椅,我们兄弟三人非常兴奋地翻起这些桌椅。看到当年在桌子上用小刀刻得奇文怪图,还有为了和同桌的女同学争地盘而刻得分界线,哥三都会心地笑了。两个弟弟将桌子和椅子重新摆好,装出一副举手回答老师提问的样子,并都让我用相机拍下来。我们边摆弄哪些课桌,边回忆儿时的生活:同学们的音容笑貌和脾气禀性,老师的讲课风格和治学态度,甚至对哪位老师最爱用教鞭敲打桌子提醒同学们认真听讲都回忆起来了’  童年无疑是快乐美好的。那凉风吹到脸上的感觉,脚步踏上雪地的声音都是我最想表现的。我选择的模特是我的女儿,那时她才6岁,选择女儿做模特可能就是想把我对家乡那份感觉传递给她吧。我当时是想从雪天黑白对比的美感中去体会。一个小女孩对初雪的感觉。为了加大人物、雪地、树干之间的强烈对比,底稿起好后,我用白油画色加速干油做底子,树干做得很厚,造成粗糙感。雪地厚而松动,脸和皮肤处理比较平,基本上看不出布纹,大约十天左右颜色干透就可以画了。这幅作品在制作过程中就是回忆的感觉,体会初冬第一场雪的感觉。


《唯美至上》 王沂东一幅画和一个故事(2)(图)

  3、《闹房》闹出的插曲  王沂东:1998年春节,我在沂蒙山老家住了半个月,此幅《闹房》就是那次下乡的创作。我每年都要回老家几次。虽然这些年来,沂蒙山区经济上有很大发展,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是那么朴素,人物和环境都具有丰富的原生性。  我内心深处特别想表现沂蒙山区婚庆的场面。1998年春节的时候,我是有备而去,准备了一些婚庆服装。新娘的衣服是母亲亲手缝制的,其它的衣服都是我买了带去的,还向当地武警要了个车。那时刚一进村,全村的人都来看热闹。可那村村长那天喝高了,带着民兵来左盘右查。还把我们的相机给砸了。本来还想砸车,但一看是武警的车手又缩回去了。村长酒醒之后,说我们来画沂蒙山,说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