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科玉律-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称职官员的三条出路     
    '美'彼得等      
         
      在《帕金森定律》一书中,帕金森教授对于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作了非常精彩的阐述:    
      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    
      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    
         
      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    
      三是聘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    
      这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利;第二条路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看来只有第三条路可以走了。    
      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减轻了他的负担。由于助手的平庸,不会对他的权利构成威胁,所以这名官员从此也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两个助手既然无能,他们只能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更加无能的助手。    
      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    
      这部分阐述是《帕金森定律》一书中的精华,也是帕金森定律的主要内容,常常被人们转载传诵,用来解释官场的形形色色。    
         
    


帕金森定律帕金森定律发生作用的条件

    帕金森对于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作了精彩的阐述,但机构膨胀的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    
      “植物学家的任务不是去除杂草,他只要能够告诉我们,野草生长得有多么快,就万事大吉了。”这就是帕金森教授给我们的答案。    
         
      如果这是一个不治之症,社会岂不是将一天天衰败下去,企业岂不是要一天天萧条下去?    
      要寻找解决之道,首要的前提在于吃透这个定律。所谓定律,无非是对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阐释,而规律总是在一定条件下起作用的。    
      那么,“帕金森定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有哪些呢?    
      首先,必须要有一个团体,这个团体必须有其内部运作的活动方式,其中管理占据一定的位置。这样的团体很多,大的来讲,各种行政部门;小的来讲,只有一个老板和一个雇员的小公司。    
      其次,寻找助手的领导者本身不具有权力的垄断性,对他而言,权力可能会因为做错某事或者其他的原因而轻易丧失。    
      第三,这位“领导者〃对他的工作来说是不称职的,如果称职就不必寻找助手。    
      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缺少任何一项,就意味着“帕金森定律”会失灵。    
      可见,只有在一个权力非垄断的二流领导管理的团体中,“帕金森定律”才起作用。    
      那么,在一个没有管理职能的团体——比如兴趣小组之类,不存在“帕金森定律〃描述的可怕顽症;一个拥有绝对权力的人,他不害怕别人攫取权力,也不会去找比他还平庸的人做助手;一个能够承担自己工作的人,也没有必要找一个助手。    
    


帕金森定律解决帕金森定律的关键

    那么“帕金森定律”的症结究竟在什么地方呢?    
      权力的危机感,正是这种危机感产生了可怕的机构人员膨胀的帕金森现象。    
      恩格斯曾说过:“自从阶级社会产生以来,人的恶劣的情欲、贪欲和权欲就成为历史发展的杠杆。”    
         
      人作为社会性和动物性的复合体,因利而为,是很正常的行为。假设他的既有利益受到威胁,那么本能会告诉他,一定不能丧失这个既得利益。一个既得权力的拥有者,假如存在着权力危机,不会轻易让出自己的权力,也不会轻易地给自己树立一个对手。因此,他会选择两个不如自己的人作为助手,这种行为,无可谴责。    
      假设有一个私营企业主,公司的土地、产权全部属于企业主所有。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这个公司有些名气了),他现在越来越感到在管理上力不从心了。显然,此时需要有人来协助他,于是企业主向各种媒体发了征聘广告。    
      应征而来的人络绎不绝,其中有位这样的人才:在美国一所著名的大学读完了MBA课程,而且有长达十年的管理经验(姑且不论他为何来这样企业的原因,假设就是自己愿意来这里效力),业绩良好,显然是十分理想的人选。    
      这个私营企业主会不会聘任他呢?    
      这个老板可能会飞快地想:公司的土地是我的,所有的产权都是我的,这就意味着这个人来我这里是“无产阶级”,他纯粹是为我打工,干得好我可以继续留他,给他很高的待遇,干得不好我可以辞退他,无论他如何出色和卖力地工作,他都不能坐我的位置,老板永远是我。    
      一番盘算以后,这个高智商、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留了下来。这位老板可以说是完全不受“帕金森定律”的影响。    
      接着,这个企业继续发展,企业经营取得重大突破,业务范围扩大了,新的问题层出不穷。这时,高材生由于所学已经过时,又没有很好地“充电”,感到越来越力不从心了。于是,他向各种媒体发出征聘广告,各种人才又络绎不绝涌来。    
      在这些应聘者中,老板比较看重其中两位:一个是某名牌大学的公共管理专业刚刚毕业的研究生,写了很多的文章,理论功底极为深厚,实践经验却非常匮乏;另一个颇有实干家的手腕和魄力,拥有先进的管理观念和多年操作经验。    
      老板拿不定主意,叫他选择,这时他盘算开了。最后,他选择了那个刚走出校门的研究生。    
      可见,要想解决“帕金森定律”的症结,就必须把用人权放在一个公正、公开、平等、科学、合理的用人制度上,不受人为因素的干扰。最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将用人权放在一个被招聘者的直接上司手里。    
    


华盛顿合作定律解开华盛顿定律的面纱

    1964年3月,在纽约的克尤公园发生了一起震惊全美的谋杀案。    
      在凌晨3点的时候,一位年轻的酒吧女经理被一个杀人狂杀死。作案时间长达半个小时,附近住户中有38人看到或听到女经理被刺的情况和反复的呼救声,但没有一个人出来保护她,也没有一个人及时给警察打电话。    
         
      事后,美国大小媒体同声谴责纽约人的异化与冷漠。    
      然而,两位年轻的心理学家——巴利与拉塔内并没有认同这些说法。对于旁观者们的无动于衷,他们认为还有更好的解释。为了证明自己的假设,他们专门为此进行了一项试验。    
      他们寻找了72名不知真相的参与者与一名假扮的癫痫病患者参加试验,让他们以一对一或四对一两种方式,保持远距离联系,相互间只使用对讲机通话。事后的统计数据出现了很有意思的一幕:在交谈过程中,当假病人大呼救命时,在一对一通话的那组,有85%的人冲出工作间去报告有人发病;而在四个人同时听到假病人呼救的那组,只有31%的人采取了行动!    
      通过这个试验,人们对克尤公园现象有了令人信服的社会心理学解释,两位心理学家把它叫做“旁观者介入紧急事态的社会抑制”,更简单地说,就是“旁观者效应”。他们认为:在出现紧急情况时,正是因为有其他的目击者在场,才使得每一位旁观者都无动于衷,旁观者可能更多的是在看其他观察者的反应。    
      用这个效应再来看一下媒体经常报道的“小孩落水事件〃。    
      旁观者甲本想下水救人,又有些犹豫,他在看其他目击者乙、丙等人的反应。转念一想:“这么多人都看到小孩子落水,总会有几位下去救险的,自己就不下去吧。”    
      犹豫之间,小孩子被水吞没了。居然没人下水,甲不禁心里有些内疚。再一想,要责怪,要内疚,要负责任,也是和乙、丙等数十人分担,没什么大不了的。于是,他走开了。    
      就这样,一桩桩旁观者众多,却“见死不救”的事件产生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之一,正在于“旁观者效应”,与人们一般以为的世态炎凉、人心不古之类的社会氛围或看客的冷漠等集体性格缺陷没有太大关系。    
      如果把拯救酒吧女经理、解救小孩落水当成旁观者的一次合作,那么合作失败的最根本原因就在于“旁观者效应”,众多的旁观者分散了每个人应该负有的解救责任。因此,社会学家认为责任不清是华盛顿定律产生的最主要原因。    
    


华盛顿合作定律使每个人都知道该做什么

    既然人们互相扯皮,敷衍了事的主要原因是责任分配不明确,那么试问,三个和尚如果进行明确的分工,确定每个人都应该做什么,还会有人敷衍了事吗?    
      太多的故事告诉我们,进行明确的分工是对付“南郭先生”的最好办法,因为明确的分工能使大家轻易地看出谁在敷衍了事,谁在互相推诿。    
         
      对一个组织来说,进行详细的职务设计是绝对必要的,只有让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才能遏制“华盛顿合作现象”的发生。    
      假如你透过显微镜观察一个组织,你会发现它是由成千上万个任务构成的,这些任务可以组合为职务。组织中人们所承担的职务并不是随机确定的,管理层应当对职务进行有意识的设计安排,以反映组织技术的要求以及工作人员的技巧、能力和偏好。只有这样做了,才能充分发挥员工生产的潜力。    
      在各种各样的职务中,有些职务以团队的方式进行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而另一些职务,让个人单独去做效果会更好。    
    


华盛顿合作定律让每个人知道目标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