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在蒋介石父子身边四十三年 口述:翁元 记录:王丰-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宋美龄宠信厨师当上大管家



  到了1961年左右,蒋孝镇因为年龄大了,准备退休,而内务科长的继任问题,却在官邸引发了一场不小的风波,而且在蒋介石和夫人之间,也引发了一些彼此间的不快和摩擦。
  事情发生的原委是这样的,当时,老先生虽然很少插手去管内务科以及官邸的家务事,可是,他对官邸重要人员的任用,还是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定见,然而,夫人在那次的内务科长人选的问题上,也相当坚持她的主张。
  原来夫人心中早就有了内定的人选,这个人就是陈杏奎。
  陈杏奎其人可以说长得相当体面,外貌仪表堂堂。记得我们从溪口撤退后再到广州时,他身穿西装,进黄埔军校大门,门口的卫兵不知道他是何许人也,以为他是某位大官,朝他毕恭毕敬地敬礼,让认识的人看在眼里,不禁哑然失笑,其实他是到菜市场买菜回营区。而另外有一位真正的大官——俞济时,有次行经大门,门口卫兵见他穿件旧中山装,人又长得矮小干瘦,卫兵见了他连正眼都不瞧他一眼。
  这件事情,在当时官邸曾经一度引为笑谈。
  陈杏奎早在大陆时期,就是老夫人宋美龄身边最得宠的厨师,陪着老夫人撤退到台湾以后,成为老夫人身旁最资深的人员之一,所以,老夫人把他视为最忠心的下人。每当官邸用饭时,老夫人经常会问:“哪一样菜是陈杏奎烧的啊?”只要有人说某样菜是陈杏奎的手艺,管保老夫人一定对陈杏奎烧的菜大加赞扬,他也因而成为老夫人心中手艺最杰出的西菜厨师。
  事实上,据对厨务特别了解的人员说,官邸有不少可口的菜肴都是出自另外一位厨师的手艺,这位厨师叫陈宝汉。他在年轻时代,曾经在上海专门向法国师傅拜师学过西餐手艺,宁波菜也烧得非常合老先生的口味,从南京、溪口等地,一路跟随老先生撤退到台湾来,有人说,夫人夸赞的好菜,其实有不少是陈宝汉的杰作。
  陈宝汉人长得矮小结实,外表也不出色,可是确是一位十分出色的厨房大师傅。这位大师傅,平时待人也十分客气,我们副官都用上海话称呼他“小阿哥”,而他则称呼我们为“阿弟”,大家处得很亲切。这位个子矮小的厨房师傅,还是武功高强的能人,身体十分健朗。
  在官邸厨房还有一位袁师傅,是顾祝同将军介绍来的自家中菜厨师,和陈宝汉是不相上下,也十分得老先生欢心;还有一位厨房助手叫蒋茂发,后来也是一位手艺特别受老先生夫妇喜爱的大师傅之一。所以,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官邸出色的厨师不只陈杏奎一位,而老夫人之所以会对他有特别的关照,应该和她长久被他伺候,在主观上对他特别爱护有关。
  1961年前后,士林官邸内务科科长出缺,老夫人就力荐陈杏奎继任科长一职。老先生对夫人的这项建议,觉得并不妥当,他不赞成地说:“大师傅怎么可以直接升内务科科长?”可是,蒋夫人却执意要提携陈杏奎,最后,在她百般坚持之下,说服老先生写下升任陈杏奎当内务科长的条子,于是,陈杏奎终于晋升科长。
  这位新科长和前面几位科长最显著的不同点,是在他为人上的强势作风,喜欢下属和他套关系,所以,难免开罪了不少人。然而,陈杏奎毕竟有老夫人宋美龄作为他强有力的后盾,不管官邸内务科的人,还是官邸外的人,知道他身分背景的人,都没有人敢惹他,与其对抗,所以,在内务科长任内,陈杏奎自是风光不可一世。
  可是,孔二小姐回来以后,士林官邸又有了一番新的局面,内务科也连带受到相当程度的冲击。
  


孔二小姐旋风



  1962年10月23日,离国17年的孔祥熙夫妇带着孔令伟孔二小姐,从美国来到台湾。
  孔氏夫妇就住在博爱路的博爱宾馆,也就是后来的“北美事务协调委员会”在台北的办公地点,孔氏夫妇在台湾住了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后来,孔氏夫妇离开台湾,孔二小姐则继续留在台北,和宋美龄作伴。
  为了就近和宋美龄作伴,官邸特别为她在官邸对面整理出一间招待所,专门给孔令伟住。
  孔二小姐生性喜欢女扮男装,有时候嘴里还叼着一根烟斗,十足的大男人形象。除此之外,她的身世之谜,也是士林官邸下人之间很喜欢谈论的话题。
  就在陈杏奎内务科做得最风光的时期,孔二小姐闯了进来。因为陈杏奎的强势作风,他多多少少得罪了一些官邸的下人,对他不满的人希望搞垮他,就到孔二小姐那里告状,数说他的不是。这些人会找孔二小姐告状,一个最主要的理由就是孔二小姐在宋美龄面前的地位。宋美龄确实非常信任孔令伟,不但官邸各种事情听她的建议,连像当时圆山饭店兴建监工那样大的责任,宋美龄都交给了孔二小姐,就可以想见她受重视的程度。
  因而,从这段时间开始,陈杏奎的影响力受到了相当的限制,而且因为告状的人愈来愈多,在孔二小姐的转告下,宋美龄对陈杏奎的信任,也因而大打折扣,这是陈杏奎逐渐失势的原因。
  陈杏奎失宠之后,孔二小姐便有取而代之的架势,然而,孔二小姐有一个脾气,她对官邸内务的各种事情都很有兴趣。60年代经常可以见到孔二小姐在官邸的厨房穿进穿出。当时,她给我们的印象是什么都管,但也什么都不管,有时有人问到一些事情,她就十分轻松地说:“我怎么知道你说的那件事情,那与我何干?!”可是,士林官邸上下又不能不尊重她,因为大家知道她的背后就是宋美龄,是得罪不起的人。
  孔二小姐非但连官邸的大小事情都有插手的情况,连宋美龄挂名的几个机关团体,像妇联会、振兴复健医院、华兴育幼院等等,孔二小姐都要插手管一下。
  由于孔二小姐不断向宋美龄反映一般下人对陈杏奎的反感,加上陈杏奎以家里有人生病为借口,他的内务科长也就这样拱手让人,由李大伟接任。
  李科长接任之后,内务科渐渐平静,从那时起,士林官邸开始进入多事之秋,上面已经没有心情去注意底下的一些风风雨雨了。
  


现代“大内”探秘



  士林官邸的内务科,恐怕是20世纪的中国,最后的一个“宫廷大内”机构。
  内务科一共配属了二十几个人。这二十几个男女,包括洗衣工人、做衣服的裁缝、烫衣服工人、杂务工人、仓库管理工人、花园园丁、厨房工作人员等,大多数是蒋介石从大陆带来的一些人,少数是从台湾就地招募的。
  这些工作人员的人力编配,大致上是这样的:专门照顾蒋介石的副官有三人;照顾宋美龄的
  佣人有男女各一人,男人负责杂务,女佣负责照顾她的起居生活;厨房里面有大师傅三人,助手二人,下手若干人,裁缝二人,洗衣工人一人,烫衣工人一人,另外还有清洗客厅、插花、园丁、工人等各若干人。
  这些人全部是专职人员,平日各有职司,完全以老先生夫妇和蒋家的近亲为服务对象。
  这些官邸内务科的工作人员,大多数是住在官邸附近的眷村里面,这样可以随传随到,不会耽误公事。因此,我们这些工作人员,在行动上是受到本身工作很大的牵制的。特别是老先生要出巡的时候,不管那时是逢年还是过节,我们副官和内务科的所有人员,便得一律停止休假,全员到齐和老先生一起出巡。
  许多年老的同事,把自己的身份看得很低,因为,蒋家的人有把我们当作他们家族的奴隶的心态。老一辈的同仁,有这样的想法是很自然的一种反应,毕竟,特别是大陆时期,老先生在年富力强的年龄,潜意识里面有天下是我打下来的心态作祟,他在不知不觉间会自认为是这个国家的王者。可是,败退到台湾,蒋家受到很大的冲击,他已经没有过去那种“君临天下”的锐气。然而,尽管退居海岛,老先生仍旧把自己视为统治区域内独一无二的领导者,或者是接近皇帝那样的无上地位。经国先生在有意无意间,把老先生从繁杂的政务当中“孤立”起来,他应该是出自“善意”——很容易被为人子女的人体会出来的一种“善意”。但是,一般人无法理解的是,他为什么想尽了一切办法,希望把老先生神化,并且,把他抬到这个海岛上最崇高的地位上?
  在这样的客观背景下,蒋介石不自觉地就把自己想作是不会犯错的圣贤,如果他有任何错误的话,也是周围的人给他捅的娄子,此一来,我们内务科的人员不免就要在一些时候,做他的出气筒。
  记得有一回,老先生把他自己桌上的东西放到另一个地方,临时要找却找不到,情急之下,就把我们副官人员骂得狗血淋头。可是,几分钟后,副官为他在旁边找着了,他心里恍然大悟,原来是自己刚刚拿了,年纪大了一时健忘,搞错了东西放置的位置,让我们这些个无辜的副官白白挨了一顿好骂。
  蒋介石明明知道是自己放忘了地方,是自己的错,和我们副官无关,但是,他也不愿向我们说一声抱歉。他除了没有向任何人说抱歉的习惯之外,也绝对不会向他心中视为奴才的内务科人员讲一声抱歉。
  老先生毕竟是年纪大了,他喜欢听一些好听的话,所以,经国先生非常清楚他的心理,便很善于为他营造这样的气氛。
  譬如说,自60年代起,蒋介石到任何场合,都会有一些人在他离去之前,高喊:“蒋总统万岁!万万岁!万万岁”之类的拥护口号,蒋介石就高兴得合不拢嘴。我们站在一旁看他高兴的表情,知道他虽然不是自己要把自己塑造成皇帝的样子,但是,他并不拒绝那样的情境和场面,而且还有些沉醉其中,这是不争的事实。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1967年或是1968年的10月31日,那天,在大溪慈湖宾馆,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