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学的治理与改革-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我们也不希望别人跟我们相差太远。为什么?超过自己,你的权威受到挑战了,你的排名下降了;他跟你相差太远,你跟他没有办法去交流对话,所以你感到很无聊,很寂寞。其实这跟富人一样,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比人富,但其实富人并不希望穷人太穷,为什么?穷人太穷就麻烦,你开着宝马车,结果他扛着锄头,这时候你就很危险,你的安全就会受到影响。在大学里面,由于选人要靠现有的教授来选的话,如果每个人不希望被人超过自己的话,他就面临一个问题,就是说我们讲到武大郎开店,如果他水平很低,要选一个比他还低的人,那么这个问题就严重了;如果他水平很高,即使他选一个比他矮的人,也不会矮到哪儿去。你看武二郎一米八,他选一个比他低的,一米七五,七六也可以。武大郎一米,选一个比他矮的,90公分,这就麻烦了。所以大学里面,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所谓的终身教职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在这里。当你拿到终身教职再让你选别人的时候,选的那个人,无论他水平多高,你的位置是稳定的,你没有受到威胁,所以武大郎开店这个积极性就小一点,解除你的后顾之忧。当然大家说,即使我的位置没受威胁,我也不希望被人超过自己,我也希望我永远是学院的权威,所以我们的改革要配合一条,叫学科的末位淘汰,就是说如果你这个专业,好比你这个教研室,你这个系,长期表现不佳在全国排名不在领先,那我就把你这个系、专业给解散了。说的白一点,就是如果你要武大郎开店,对不起,我就把你庙砸了,你还敢开吗?不敢开了。这个时候就迫使你要招好人,比你优秀的人,你招的人越优秀,越好,你的位置越稳嘛,因为你在全国的排名就越靠前。如果你要招一些人,老是不如你的人,学科在发展,它跟不上新的学科前沿,那么你这个学科就会被淘汰,这就是一个威胁。这就是tenure,我们叫终身教职的实质。

    当然了我要强调一下,好多学者强调终身教职是为了保证学术自由,这有一定道理,但是我不那么认为,我觉得终身教职对保证学术自由,倒不是那么特别的重要。好比我们过去即使有铁饭碗,也不一定有学术自由。同样在美国,你现在说把美国废除了终身教职,我觉得也不会学术自由受到什么干扰,因为它已经形成了一种很深的文化。反过来,终身教职为了保证学术自由的话,拿到终身教职之前这六七年,没有终身教职,那这些人就没有学术自由吗?不是。这些人享受同样的学术自由。所以我本人更把终身教职看作一个选人的机制,使得这些在位的人,他更有积极性,选上好的人。

    那当然大家想到一个问题,就是说如果我这人拿到一个教授职位了,我已经无后顾之忧了,除非我犯很严重的错误,否则我就可以长期待下去,我为什么还要好好干呢?这就又涉及到一个大学教师本身的特征。如果我们是经过过五关、斩六将,把那些真正具有学术偏好,学术使命感的人,学术创新能力的人选上来的话,他大体有三个方面我想是再继续激励他。第一个,一个人如果你长期在搞研究,你就变成一个习惯了,习惯成自然,这时候即使没有人去追你,你仍然会好好努力的。在国外我们很少看到一个优秀的教授,位子稳了没危险了,以后就不干活了。打个比方,类似抽烟一样,我训练你抽六年烟,六年之后我还要训练你吗?我不要训练你了,我让你戒你都戒不掉,这叫无须扬鞭自奋蹄。一个优秀的学者,一定要达到这种境界,就是没有人再督促他了,但是他仍然要孜孜不倦的做下去。

    第二,一个人一旦有了名气之后,他就非常注重自己的名声,如果他不继续做研究,他的学术名声就会下降,所以这时候他就会觉得很难受,一个优秀的教授,终身教授,很大程度靠这种学术的名誉,reputation,来不断地促使他努力。包括像我自己,我就感受很深,我觉得自己压力很大,为什么很大?就是说你总觉得在任何情况下如果你要谈一个问题的话,你一定要跟别人有所不一样,一定要谈到别人想不到的东西来,那你就得不断地看书,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学习,你不能说做几场报告,谈的东西都一样,好几年了,写的东西都是不断地重复,那自己脸上就过不去。所以说,学术声望对教授的约束是非常重要。当然还有另一点,就是即使拿到终身之后,学校也会对你终身之后进行一些评审。如果发现你长期多年表现不佳就会提出批评来。大家知道,一个人一旦位置越高,他就越重视自己的脸面。你可能提醒他一下,或者某个坏事说一下,某某教授好几年都没有发表了,或者我们只是把所有教授发表的东西公布出来,那一看,你从1998年到2003年你那儿都是空白,或者只有一篇还是报纸上的文章,你脸往哪儿放,你就没地方放了。所以这样一种制度,都会促使即使拿到终身教职的这些人,他也会不断地努力的。我回过头来我要说的一点,在拿到终身教职之前,他还没有达到这种位置,所以你要对他很好的约束,很好的折腾他。在国外大学的六七年,那是很痛苦的,过五关斩六将,这样出来之后,那就完全不一样了,所以这是我想我们为什么实行这样一套的教师管理体制。

    张维迎:我还要谈到,为什么不能够直接留本院系的学生?在我们过去,中国的大学我觉得很可悲,我们有一千多所大学,但是校级之间的人才流动非常得少,形成一种什么结果?每个大学都像一个family controlled firm家族控制的企业,老师的学生留下,学生的学生留下,祖祖辈辈好几代,然后旁边还有兄弟姊妹都在这儿,这样一个大学的招聘体制,用人体制,完全跟大学的理念相违背。首先我们想学术要创造,你就得有自由,大家想想在这种体制下,能够有自由吗?不可能有自由。对学术自由的限制,很大程度上不是来自外界,而是来自学者本身。即使没有学缘关系,我指的学习的学,一个大学的权威仍然可能阻止那些新秀们,年轻人们去挑战他,如果说这个权威本身就是你的老师,或者你老师的老师的话,你怎么可能去挑战他呢,很难的。所以我说,尽管我们过去有句话,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大家想一想中国的大学有多少人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只要你老师还活着,他就永远是最高的权威,只有极个别特别开明的那种人,他才敢让学生去挑战自己。当你在一个院系开会说话的时候,如果你说的话,和你的导师的意见不一样,你会面临着什么问题?即使导师碍于面子不理你了,导师的那些学生会对你怎么样?也不会饶了你。所以长期你就形成一种预期,你最好听话,所以学术自由不可能真正的有。

    还有一点,学术自由也依赖于你的学术水平,这个中国有句话说得非常有道理。像中国过去有句话叫“艺高人胆大”。艺高人胆大就是说,你的能力越高,你才越不害怕。学术上也是这样,你的水平越高,你才敢说话。如果你水平不高,你怎么去挑战别人。水平不高的人惟一维持自己位置的办法就是跟别人搞好关系,给人送点礼,你看今年提教授怎么样,能不能帮我一把,如果大家都水平很高,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其实不留本院学生,它的意义远远还超过这些。好比我们经常批评官本位,中国大学的官本位非常严重,行政主导非常严重。为什么有官本位?这与我们历史的传统,也与我们现在的激励机制都有关系。好比说你要申请一个科学基金,这时候如果你是个校长,如果你是个副校长,系主任,你获得科学基金的可能性就比你是个普通的教授,要大得多。所以我遇到山东的大学的一个老师,他是在本领域非常的出类拔萃的,后来他当副校长,那么有人就问他,像你这样的人为什么不好好做学问当副校长,他说我跟你说实话,即使我这样的人我申请经费都很难,如果我当了副校长,经费都是我的。他本人不是对这当官本身有兴趣,是当官连带着其它的好处。我要说的一点就是,这个官本位也与我们现在这种近亲繁殖有很大的关系。好比现在你毕业之后,如果你是个博士生,你留校的可能性有多大?一般讲说,在现在大学,什么样的人最有可能留下来当老师?就是你的导师的行政地位越高,你就越有可能留下来,你导师是院长,就比副院长可能性大,导师是系主任,比副系主任的学生的可能性就大。那这样的话,所有的考生在考试的时候,大家都奔着什么?谁的官大我就报谁的研究生,一个教授水平高,没有行政职务,招研究生都有困难,所以这时候就迫使好多人都混个一官半职,有个行政职务,至少当个教研室主任,然后你才能够带学生。

    如果我们废除了近亲繁殖,假如我这个院系现在招一个人,有10个人报名,全是外来的,大家想一想我最可能用什么标准?就是你的真实水平,你的学术水平,我不会考虑说,你那导师是哪一个学院的院长,我考虑那个干嘛?我就会按照学术水平,你最能有希望找到一个好的工作,就是你的学术水平越高,可能性越大。而这个可能性又与你导师的学术水平联系在一块,你的导师的学术水平越高,才可能使你的学术水平越高,所以你在报考研究生的时候,你就会选真正有水平的导师,而不是行政职务高的导师,这个官本位就会打破了。优秀的学者没有必要去奔着那个一官半职,所以我想这个是非常非常的重要,就是不留本院系的学生。这是我要讲的,就是大学选拔激励老师这是一个核心制度,没有这样一个制度,如果我们选上的老师,本身就不优秀的,他只是把学校当作一个就业的地方,而不是追求高深学问,探索真理的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