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宰相与帝王-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仲永檀弹劾不中,张照立即反击。他探知仲永檀曾将留中密奏的疏稿内容泄露给鄂尔泰之子鄂容安,于是上疏揭发。乾隆闻奏,即命张廷玉协同其他大臣及三位亲王审理此案,结果查实仲永檀、鄂容安二人“往来亲密”,确实有过严重泄密之事。    
    对此,张照建议扩大调查范围,企图将鄂尔泰也牵扯进来,将鄂党一网打尽。但乾隆深知此时如果铲除鄂党,就没有足以和张党相抗衡的势力,那时张党就会为所欲为,肆行无忌了。因此他决定从宽发落,只将仲永檀下狱(后病死于狱),鄂容安也仅令其退出南书房,不再让其侍奉皇帝,然后又严斥鄂尔泰说:“以仲永檀如此不端之人,而鄂尔泰于朕前屡奏其端正直率,则其党庇之处,已属显然……其不能择门生之贤否而奏荐不实,不能训伊子以谨饬而葛藤未断之处,朕亦不能为之屡宽也。鄂尔泰自思之,朕从前能用汝,今日能宽汝,将来独不能重治之罪乎?”    
    乾隆十年(1745年),鄂尔泰病死,但其势力仍然固结不解。直到乾隆二十年(1755年)发生胡中藻文字狱,胡为鄂尔泰门生,其诗文中多有悖谬之词,被斩决。此案又牵连鄂尔泰之侄、甘肃巡抚鄂昌,乾隆令鄂昌自尽,至此鄂党才遭到沉重打击。加上鄂尔泰两个儿子又相继在平定准噶尔的战争中阵亡,鄂党势力从此销声匿迹,成为历史。    
    在打击鄂党的同时,乾隆也加紧了对张党的控制和打击。为了不使张氏家族势力过大,左都御史刘统勋建议不妨效仿康熙朝的做法,“敕下大学士张廷玉,会同吏部衙门,将张姚二姓部册有名者,详悉查明。其同姓不同宗,与远房亲谊不在此例。若系亲房近友,累世密戚,现任之员开列奏闻,自命下之日为始,三年之内,停其升转。”


第三部分:不懂权力潜规则的代价鄂尔泰、张廷玉与乾隆帝:谁能渔翁得利(3)

    对于刘统勋的这一建议,乾隆表示赞同。但为了不引起张党的恐慌,乾隆又对张廷玉进行抚慰,开导张廷玉这样做对他有益而无害。    
    张廷玉在官场几十年,当然知道皇上此举的真正意图,于是他立即上疏请求辞去兼管吏部事务的职务,此后张廷玉又多次以年老乞退。直到乾隆十四年(1749年),乾隆才同意张廷玉以原官并带伯爵致仕。    
    但张廷玉的屡次乞退使乾隆深感不悦,因为在他看来,作为人臣侍奉帝王,应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张廷玉却为此反复不休,不顾皇恩宠沃,有失朝廷重臣的风度。    
    果然,张廷玉的这种做法很快被鄂党当作攻击的借口,他们向乾隆进言,称张廷玉没有资格享受死后配享太庙这一朝廷给大臣的最高荣誉。    
    张廷玉听后,心急如焚,他对这一荣誉看得极重,因为整个清朝自开国以来配享太庙的异姓大臣只有12人,而且自己是惟一的汉臣,如果被撤销这一待遇,比让他现在去死还严重。于是他立即去见乾隆,哭咽难抑,竟要求“乞上一言为券”,也就是让乾隆给他写一份保证书。这使乾隆很不高兴,但还是表示不会更改雍正遗诏,让张廷玉放心。    
    第二天,张廷玉只是让儿子张若澄上朝代谢皇恩,这使乾隆恼怒万分,认为张廷玉请求配享太庙时能亲自来面奏,谢恩时却不见驾,是视皇恩为“分所应得”,当即下旨斥责张廷玉。乾隆这一异常举动使协办大学士、张廷玉的门生汪由敦惊慌不安,暗中派人送信给张廷玉。次日一大早,张廷玉还没有接到圣旨就进朝谢恩。乾隆见张廷玉消息如此灵通,更是怒火难捺,查出果然是由张廷玉推荐的汪由敦走漏的消息,立即削去张廷玉伯爵,虽然仍保留配享太庙,但已经彻底失宠。而给张廷玉通风报信的门生汪由敦,则罢去协办大学士及尚书职,留任办事赎罪。    
    然而,对于这位已经失宠的老臣,乾隆仍不能放过,他不时寻找各种借口斥责张廷玉,使张廷玉寝食难安,想尽快离开京城这个是非之地,回原籍养老。乾隆十五年(1750年),皇长子、定安亲王永璜病死,初祭刚过,张廷玉不顾自己是永璜老师的身份,就急匆匆地向乾隆奏请回乡,乾隆斥责道:“试思伊曾侍朕讲读,又曾为定安亲王师傅,而乃漠然无情,一至于此,是尚有人心者乎?”可见对张廷玉的怨恨已达到极端程度。    
    之后,乾隆命九卿讨论张廷玉是否有资格配享太庙,并定议具奏。九卿大臣看出乾隆的心意,一致认为应罢张廷玉配享太庙,并上奏乾隆。乾隆以此为依据,修改雍正遗诏,也不再记得自己对张廷玉的许诺,罢除了张廷玉死后配享太庙的待遇。乾隆此举一方面显示了专制制度下皇权的至高无上的性质,另一方面则彻底打击了张廷玉的势力,使朋党不再成为危及皇权稳定的隐患因素。    
    同年九月,又有人揭发张廷玉的姻亲朱荃曾涉及吕留良案,乾隆降旨罚张廷玉白银15000两,并追缴以前赏赐的各种物品,查抄其在京住宅。而张廷玉的其他党羽如汪由敦等人,也都一一受处罚。当张廷玉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病逝时,乾隆却做出眷念老臣的姿态,宽恕了张廷玉的罪过,仍令配享太庙。    
    乾隆这一做法,如果张廷玉死后有知,不知是应该高兴,还是应该悲伤?这实在是专制帝王对臣下所作的恶作剧!    
    由于朋党挑战到了高高在上的皇帝权威,所以,一直以来,就是历代统治者深感头痛的棘手问题,这在清代也不例外。雍正朝鄂尔泰、张廷玉两大集团的争斗,一直延续到乾隆朝,而且愈演愈烈。最终,在乾隆的精心运作下,终于先后消除了两大集团,平衡了朝中势力,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形成较大的朋党势力,有力地维护了集权统治。








    更多免费txt电子书,欢迎您到txtsk下载  
    声明:本电子书仅供读者预览;请在下载24小时内删除,不得用作商业用途;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