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正说明朝十六帝-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兵安南。安南,又称交阯,汉唐时为中国的属郡,五代以后独立,但仍与中国交往密切。 在明初,安南国王为陈氏。建文朝,安南发生政治变故,丞相黎季文(lí)自立为帝,改 名胡一元,不久又传位其子。    
    永乐元年,安南国王派人朝贺,自称陈氏无后,自己是陈氏外孙,为众拥立为国王,请求得 到朱棣的册封。朱棣听从礼部的意见,派遣官员到安南探访实情。该官员回朝后说现在的安 南国王得到了当地人的承认,国家安定。朱棣于是派礼部郎中带着诏书前去安南,正式册封 其为国王。    
    然而永乐二年,原国王的臣属裴伯耆逃到中国,将胡氏篡位的事情揭露。八月,老挝遣人送 来了原国王的弟弟陈天平。朱棣无法辨别真伪,暂且将他们安置起来。年底,安南使臣来贺 。朱棣让陈天平突然出现在使臣面前,使臣们十分惊愕,纷纷下拜,朱棣由此知道了陈天平 的真伪和事情的真相。朱棣遣人责备安南国王,安南国王上书表示欢迎陈天平回国继承皇位 。    
    令朱棣恼怒的是,安南竟然伏兵劫杀由明军保护回国的陈天平。面对这种公开挑衅宗主国威 信的行动,朱棣没有犹豫,立即遣兵80万出征安南。80万大军锐不可当,永乐五年将安南国 王、太子等人活捉。朱棣遂改安南为交阯布政使司,成为中国的一个省。只是后来明朝迁都 北京,安南时有反抗,成为明朝的沉重负担,因此朱棣死后不久,明朝就放弃了对安南的治 理。    
    五入漠北。对明王朝最大的威胁不是南方的安南,而是北方的蒙古。当时蒙古分裂为三部: 鞑靼部、瓦剌(là)部和兀良哈部。朱棣对蒙古采用恩威并施、分化瓦解的策略。兀良哈部 早已归附,并在靖难之役中为朱棣立有赫赫战功。鞑靼部较强,朱棣有意联络瓦剌,与之抗 衡。永乐七年,成祖命丘福率军10万征讨鞑靼,不意全军覆没,因此才有朱棣亲征之举。    
    永乐八年二月,朱棣亲率50万人出征,太子留守南京,皇长孙留守北京。五月,发现了鞑靼 部本雅失里的位置。朱棣命每人自带20日粮食,率轻骑疾驰。在成吉思汗兴起的斡(wò)难 河与本雅失里遭遇,双方大战,最终本雅失里败逃。回师途中又遭遇阿鲁台部,激战数日, 阿鲁台战败逃遁。朱棣估计敌人可能贪图辎重,必会前来劫掠,便设下埋伏。明军班师时, 果然有人来袭。霎时伏兵四起,敌人溃逃,被俘有几十人。朱棣第一次亲征大获全胜,鞑靼 部的势力被削弱了。    
    随着鞑靼部的衰败,瓦剌部强盛起来,时常骚扰边境。永乐十二年(1414),朱棣决定第二 次亲征,并让皇太孙随行。六月七日,在忽兰忽失温(今蒙古乌兰巴托东)遇到瓦剌的主力 部队。这场战斗十分惨烈,双方损失相当,直到傍晚敌人才败走。    
    十三陵石牌坊永乐二十年、二十一年、二十二年,朱棣又三次亲征蒙古。    
    朱棣五次对蒙古用兵,目的在保证边境的安宁,国内的安定。然而在第五次亲征的归途中, 朱棣身体不适。到了榆木川(今内蒙古多伦),朱棣突然病逝,享年65岁。朱棣是一位马上 天子,他的江山得于马上,也死在了行军的途中。但是同时,他又是一位重视文化的皇帝, 其功绩不逊于历代名君,因而死后被谥为“文皇帝”。    
    


第三部分 成祖朱棣第3节 马上天子(4)

    文治:名垂史册    
    朱棣君临天下之后,尊儒纳士,编纂了举世闻名的《永乐大典》,迁都北京,疏通了大运河 ,派遣郑和六下西洋……这些成就,足以令成祖傲视古今。    
    三千文士修大典。永乐元年(1403)七月,朱棣下诏编纂一部类书。他雄心勃勃,想要永乐 大典    
    将中国古代典籍尽量收集齐全,特命大才子解缙负责,要求“毋厌浩繁”,尽量收罗。第二 年十一月,解缙将编纂好的图书进呈天子。朱棣很高兴,赐名《文献大成》,赏赐解缙等14 7位有功人员。    
    然而不久,朱棣发现这与他的要求相差很大,主要是还有许多典籍未能收录。于是朱棣决定 重新编修,并任命靖难功臣姚广孝以及刑部侍郎刘季篪(chí)和解缙总其事,前后参与 者近3000人,可谓人才荟萃、人文盛事。朱棣对这件事非常重视,命在文渊阁开馆修书,由 光禄寺供给朝夕膳食。他看到文渊阁中的书籍尚不完备,命礼部选派通晓典籍的官吏四出购 求典籍,“书籍不可较价值,惟其所欲与之,庶奇书可得”。正是在朱棣的关注和支持下, 3年之间,大典得以编纂完成。    
    永乐五年(1407)十一月,大功告成,姚广孝等人将《永乐大典》进呈朱棣。《永乐大典》 有22877卷,又凡例、目录60卷,全书分装为11095册,引书达七八千种,字数约有三亿七千 多万,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类书,内容包罗了经、史、子、集、百家、天文、地志、阴阳、 医、卜、僧、道、戏剧、小说、技艺诸项。此前的类书,如唐代的《艺文类聚》只有100卷 ,北宋的《太平御览》和《册府元龟》都各有1000卷。《永乐永乐刻本《历代名臣奏议》    
    大典》的规模之大,确实是历史上无与伦比。《永乐大典》另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照录原文 ,未作删改。这种做法保持了书籍的原貌,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永乐朝《永乐大典》只有一部正本,存放在南京的文渊阁,后于永乐十九年(1421)运到北 京。朱棣曾经打算将《永乐大典》付印,只是在当时的条件下,实在是艰难之至,不得已放 弃了。嘉靖四十一年(1562),皇宫三大殿失火,幸运的是由于抢救及时,《永乐大典》竟 然奇迹般的幸免于难。有了这样的教训,世宗意识到光有一部正本太危险了,遂命108个书 生抄写大典。这些人每日人抄3页,历时6年之久,才抄成一部副本,藏于皇史文。只可惜正 本在明末不知去向,多半是毁于兵火。副本到了乾隆时期只有9000余册,少了近3000册。后 来被儒臣们私自盗去了不少,剩下的在清末时不是被烧了就是被掠往国外,至今偶尔会在一 些拍卖会上发现《永乐大典》的踪影。据估计,存世的《永乐大典》约800册,只是原来的3 %左右。建国以后,中华书局曾将《永乐大典》存世残本予以影印出版。    
    三宝太监下西洋。郑和,回族,本姓马,小名三保(一作三宝),人称三宝(保)太监。他 在洪武年间成为明军俘虏,入燕王藩邸为宦官,成为朱棣的亲信。从永乐三年(1405)开始 南京郑和府后花园遗址    
    ,到宣德六年(1431),郑和曾经七下西洋,其中有六次是在永乐朝。郑和因此成为中国历 史上著名的航海家,也是西方公认的“世界十大航海家”中惟一的中国人。    
    朱棣为何让郑和六下西洋呢?按照《明史》中的说法是“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 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郑)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目的有二 :一是寻找建文帝踪迹;二是向海外诸国显示大明王朝的繁荣富强。    
    郑和造大铜钟永乐三年,郑和由苏州刘家港出发,浩浩荡荡出使南海以西诸国,最远到达印 度半岛的古里国,勒石为记,于永乐五年才返回。成祖似乎对郑和的第一次出航非常满意, 在他回朝的第三天就命工匠改造249艘海运船,以备郑和下次使用。    
    随后,郑和分别在永乐五年、七年、十一年、十五年、十九年,以及宣德六年六次出使西洋 ,到达过今天的越南、柬埔寨、泰国、马六甲、马来西亚、印度、马尔代夫等南亚国家和地 区,最远到过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的一些国家。    
    榜葛剌进麒麟图    
    郑和下西洋,集中展示了中国人民的航海水平,是航海史上的壮举,比哥伦布、麦哲伦等人 早约一个世纪;加深了与这些国家的友好往来,开拓了海上丝绸之路。2005年恰巧是郑和首 次下西洋的600周年,他所创造的航海奇迹将永远彪炳史册,为世人所敬仰。    
    


第三部分 成祖朱棣第3节 马上天子(5)

    三年修得北京城。朱元璋虽然有过犹豫,但最终以南京(当时称应天)为京师。朱棣则长期 生活在北平,视北平为龙兴之地。即位之初,他仍以南京为京师,但对北平感情很深,因此 永乐元年(1403)正月,礼部尚书李至刚建议将北平升为陪都,朱棣非常高兴,改北平为北 京,称行在。    
    朱棣刚刚用武力夺得皇位,担心人心不稳,并没有立即提出迁都,而是逐步逐项解决迁都的 明清北京内城中轴线示意图外围问题。永乐元年,设置了北京留守行后军都督府、北京行部 、北京国子监等衙门,为向北京运粮重开海运,迁徙他处富民到北京。因为海运风险较大, 朱棣又于永乐二年下令疏通运河。永乐四年(1406),他下诏修建北京宫殿,从四川、湖广 、江西、浙江、山西等地采集木材。不过这次并没有提出迁都,而是以准备北巡的名义。    
    真正表明朱棣迁都决心的是在永乐七年(1409)。这一年,朱棣巡幸北京。这次巡幸,朱棣 在自己身边设置了行在六部、都察院,与南京各自形成一套系统。另一件事更可以彰显他的 心迹,即为徐皇后在北京选建陵寝。徐皇后于永乐五年(1407)病逝。对于这位与他同甘共 营建紫禁城所用斗尺苦、患难与共的徐皇后,朱棣并没有把她安葬在南京,而是在北京昌平 为她建造陵寝,也就是后来他也下葬的长陵。细细品味,就会发现朱棣已经决计要回到他兴 起的地方。    
    经过十几年的经营,北京的经济得到了繁荣,疏通的运河保证了粮食的运输,北京周边的军 事防御力量也得到了加强等,这些前期措施使得迁都北京水到渠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