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看上去很美-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隔七年,王朔又拿出了他的新作。一个过去写过很多东西,又曾声言放弃写作的人,
此番重新拿起笔,令我们感兴趣的倒也不是他的食言自肥,而是他是否确有一些新意要表
达,这才构成一部文学作品产生的必要成因。关于王朔,我们听到较多的是他的调侃和所谓
玩世不恭的写作态度。作为出版过他的全部作品的编者,我们知道那类作品只是他全部作品
的一小部分,在某一时刻被刻意演染夸张开来的一种风格。依编者见,他写得更动人也更为
读者认可的其实是他的言情小说,这也是我们始终对他抱有信心的原因。看一个小说家要看
他的作品,这是他们存在的根本,唯一值得我们关注的方面。其他的种种活跃表现恐怕都不
必认真,这其中难免不有表演做给人看的成份,至多只会让我们见识一下人的局限和难以免
俗。 
  也不能说经过七年积淀王朔就换了一副心肠以致换了一副笔墨。但在这部新作中还是可
以看出他试图有所变的那份努力。烂熟的经常言不及义的口语被经过斟酌意在精当的书面语
所代替。更为重视叙事和心理把握。人物放在环境中了,少见或几乎不见跃出情节的卖弄浮
夸和泛泛之说,也就是说想让作品说话而不是作者说话。显然他也有意超越自我,不以老面
孔悦世。想法是有了,做到多少自然有待读者公议。

  在本书(自序)中,作者称这书的初衷是对他过去作品乃至个人生活的一次正本溯源。明
白讲了是回忆。这且不管他,除了新闻,什么不是回忆?

  “新”,大约也不在于某人又回忆了。为王朔想,难能可贵的是卸下伪装和人格面具,
让我们看一看一个人可以真实到什么程度。作为一个中国人,在中国成长,不论自以为是
谁,只怕最后总还要和中国的一部分认同,这点显然他是意识到了。这很好,这意味着他在
写自己时也要多一点责任感。这个国家是我们大家的,尽管大家不十分相同,也没有谁可以
跳出中国人民这一范畴之外单独成立的。个人的生活经历、思想形成自有其因缘,偶发性和
不可等同处,但在同一国度,每个人总难免共同的命运和造物播弄。有一个事实大概没有人
可以否认,我们今天所有人的机会,那些个成绩,这一切全开始于20年前的改革开放。说
到真实,这是最大的真实。

  历史会证明我们一直是在一个大时代中。把这个时代证明给历史是千万人的义务。这里
有我们的工人、农民、企业家,也有我们的作家。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肯定王朔的努力。至
少希望他无愧于他自已。
 

第一章

  陈南燕很早就进入了我的生活,早到记不清年代。当时我和她妹妹陈北燕床挨床一起睡
在新北京一所军队大院的保育院里。那间寝室一望无尽,睡着近百名昏昏沉沉的婴儿,床上
吃床上拉,啼哭声不绝于耳。很多人经过我的床边,对我做出种种举动,都被我忘了,只认
识并记住了陈南燕的脸。
  先是一双眼睛,像刚被弹进洞的黑芯玻璃球滴溜溜转个不停,一旦立定眸子中央顷刻出
现针尖大小的亮点,仔细看发现那是两只活灵活现微缩的日光灯管。这两只灯管经常自上面
下地向我逼近,直至眼前消失,与此同时我的脸蛋有时是嘴唇就会感到湿润的一触。这两只
灯管的倏忽出没使我十分困惑,每次都要抬头去找它们的踪影。我会看到天花板上真有一只
一模一样的灯管,只是巨大而且光芒四射,稍一注视便照花了眼睛。很长时间我才明白那两
只针尖大小的灯管是这只大灯管在她眼睛里的一分为二。
  阳光明媚的早晨,这双眼睛就会变得毛茸茸的,半遮半掩。直射的晨光会把里面照得一
片透明,黑眼珠变成琥珀色,眼白则变得蔚蓝,两种颜色互相融合,再也看不清那里面的想
法。
  这双眼睛是这张脸上最清晰的部分,其余眉毛、鼻子、嘴都像用最硬的5H铅笔在白纸
上飞快画出的淡淡线条,一定要在深色的背景下才能托出来。光线稍一强,肌肤就被打透
了,连头发也仿佛褪了色。
  保育院对生活不能自理的幼儿采取的是比较文明的战俘营的办法:自我管理。换句话
说:大的管小的。书里记载那是连绵不断的战争结束后的10年间,人们还没从心理上摆脱
人口锐减的阴影。国家鼓励生育。每个家庭都有很多孩子,少的两三个,多至一打,只生一
个的被认为有玻我们这批孩子都有哥哥姐姐,也在这间保育院里。他们人小志大,分担了父
母任性的后果。
  每天早晚,这些孩子就从保育院其他班出来,汇聚到我们小班,各司其责,帮助自己的
弟弟妹妹完成一天当中最艰巨的任务:穿衣服和脱衣服。不知道他们最初进保育院是怎么过
的这一关。也许他们也有哥哥姐姐,这是一项伟大传统;也许头胎孩子就是聪明,父母也更
在意。据说伟人里老大比较多。
  据说我是个大头孩子。大到什么程度呢?有照片为证,头和身子的比例:腿三分之一;
身体三分之一;头三分之一。脑袋大不见得脑容量大,医生说这是缺钙造成的方颅症。证据
是脑袋顶上用手摸能摸到两个尖儿,所谓头上长角。书里说那几年有全国性灾荒,饿死一些
人。官方也有记录,上头都不吃肉了。我赶上了,也就别说什么了。脑袋大点就大点吧。还
有一个脑袋大的原因是睡眠习惯。一年到头仰面朝上望着天睡,呼吸很通畅后脑勺压扁了,
该往前后长的都平摊到脸上。这大脑袋给我带来很多不便。
  本来想着省去一些系扣子的麻烦,我爹妈给我备的行头都是套头装,毛衣、内衣,穿脱
都要经过头颅。经常卡在耳朵上。尤其是脱,十有八九要被下巴勾住,颈椎都拉长了毛衣还
在头上,搞得我蒙在鼓里伸手不见五指不知什么时候才能重见光明。
  每天前来罚我的是二楼中班的一个马马乎乎的胖男孩。由于我父母是一口气生的我们哥
儿俩,这胖孩子也就比我大一岁,阅历不多,智力体力发展也不平衡,遇到这种情况百思不
得其解,想到的对策就是请我吃耳光。先打哭了我自己再退到一旁搓着手干着急。每到这
时,就会有十个人跳上我的床,双腿夹住我,拎起毛衣袖子凭空那么一拔,我便两耳生风眼
泪汪汪地大白于天下。
  这救星就是陈南燕。她弄完自己妹妹就来帮着我哥弄我。同样一份工作,态度很不一
样。我哥都快烦死了,有时烦得自己直哭。她却饶有兴趣,一边玩一边什么事都干了。她比
较爱干的还有捏别人脸蛋。看见躺在床上的胖孩子,伸手过去就掐住人家两边脸蛋往下扯,
好好一个人给她扯成大阿福,自己笑个不停,从中得到很大乐趣。我们班营养好的男孩都叫
她掐遍了。阿姨看见她干这种事就会骂她,说一班孩子都让她掐得流口水不止。
  我倒不觉得她这种举动失礼。我的脸喜欢这些柔软的手指。她一用劲就能感到肉下骨节
的硬度。这手指接触我的皮肤时使用了一种委婉的语言,译成书面文字就是:温存。
  假若没有家里相簿中的那些照片,我不会相信我的童年是在母亲身边度过的。我的记忆
中没有她。使劲想,她的身影也不真实,黑白的,一语不出,恍若隔世之人。她是个医生,
很忙,一星期要值好几次夜班的那种住院医。
  从记事起我们就不住在一起。很多年我不知她的下落,后来才发现她只在夜间出现,天
一亮又消失了。她不是我生活中重要的人。我甚至从不知道她的名字。直到上学后,经常要
填各种履历表,每次问,才慢慢记祝记住了名字,也觉得这是个陌生人。至于“妈妈”一
词,知道是生自己的人,但感受上觉得是个人人都有的远房亲戚。“母亲”一词就更不知所
指了。看了太多回忆母亲的文章,以为凡是母亲都是死了很多年的老保姆。至今,我听到有
人高唱歌颂母亲的小调都会上半身一阵阵起鸡皮疙瘩。生拉硬拽拍马屁的还好一点,谁也不
会太当真。特别受不了的是唱的人声情并茂自以为很投入恨不得当着大伙哭出来那种。查其
行状总觉得迹近叫卖。因为我们身心枯竭,所以迷信自娱,拿血缘关系说事儿。人际关系中
真的有天然存在,任什么也改变不了的情感吗?
  从照片上看,母亲是个时髦、漂亮、笑起来门牙闪闪发亮的年轻女人。见跟我的合影也
一副很有爱心的样子,总在抢着抱我。说“抢”是因为没一次我是乐意的。每张照片上我都
在挣扎,扭着身子不和她贴在一起,还用手推她,次次拥抱都没完成,在充沛的动感中按下
快门,好几张都虚掉了。这和我一个来自童年,萦绕已久的不快印象倒是吻合:我不懂为什
么每次照相总有一个不知打哪儿冒出来的女人缠着我非要跟我合影,还动手动脚的,怎么拒
绝都不行。我不习惯成年女人热乎乎的身体和散发出的香气。我认识的成年女人都是至少站
在三步开外的阿姨,离她们近了,我会感到很不安全。
  父亲是个军人,就在这所大院内服役。我常能意外地遇到他,所以他这个人还比较真
实。我曾经以为他是我唯一的亲人,但照片上的他和我记忆中的他仍然有极大年龄差距。照
片上的他很结实,记忆中的他已经发胖,这说明这之间有一些年我们不常见面。我不了解他
的工作性质,只知道他常出差,晒得很黑。院里很多军人平日一副悠闲的样子,我曾幻想就
他一人到处打打杀杀。在这个问题上他也不说实话,只是自己去忙。那个年代所有大人都显
得很忙,不知道他们都在忙些什么,即没有给我们积累出物质财富也没留下多少文化遗产。
  我们保育院是座美观的两层楼房。院里小孩都叫它“飞机楼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