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殿(元延祐六年,公元一三一九年)。内容是描写当时戏曲扮演,上面题字:
“大行散乐忠都秀在此作场。”是现实生活的直接摹写,有重大的史料价值。
全殿壁画都是描绘明应王受诸神朝贺的场面,朝贺的节目之一就是演剧,画
家藉此机会描绘了现实生活。
古代壁画的底稿现在也还可以见到。那在山林中对于动物进行搜捕和骚
扰的一幅(这种题材的作品一般称为“搜山图”),就有极重要的价值。画
家的巨大的才能表现在于对动物形象的生动描写。
最后这两个例子都说明民间匠师创造的宗教壁画离不开生活的基础,并
时常被现实生活所突破,因而是封建社会现实主义艺术的丰富宝藏。
五、宋、辽、金、元的雕塑艺术
宋元雕塑艺术的作品保存在古代寺庙建筑物中较壁画更多,而且是了解
唐代以后雕塑艺术发展的重要材料。
唐代雕塑的遗存虽然不少,但南禅寺的十七尊泥塑像、佛光寺的三十余
尊塑像仍是可贵遗存珍品。山西平遥镇国寺(北汉天会七年,公元九六三年)
中的塑像是五代末的作品,但仍继承了唐代的风格。
唐代以后雕塑的风格所经历的变化,在辽地区的若干塑像上逐渐明显起
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的高达十六米的大观音像和山门的力士像,辽宁义县
奉国寺的菩萨像,大同下华严寺薄伽教藏的菩萨像和海会殿的力士像,善化
寺大殿的菩萨像,都是重要实例。特别是若干胁侍的菩萨像表现了一种新的
优美风格,面型和身材渐趋修长,而更进一步接近了现实生活。
山西地区发现的一些辽、金、元统治下产生的木雕佛像。菩萨像,造型
浑朴。
宋代美术的现实主义发展,雕塑艺术的新收获在前述辽、金地区的实例
中可以看出,而最突出的代表宋代雕塑艺术巨大进步的是以下三批塑像。
太原晋祠圣母殿的四十四尊侍女像表现了侍女们多种动态的神情,有充
分的生活根据,而又经过了提炼整理的。这些女像的绝大部分,无论面型、
身材比例、眼和口的表情、身体的动作,以及衣褶飘带等的处理,都细致、
含蓄,并取得统一的效果,而共同刻画出女性的聪慧可亲的性格(图299)。
山东长清灵岩寺的四十余躯罗汉追求神态的真实感方面有很大的成功
(图303)。灵岩寺在宋代是天下最有名的四佛寺之一(其余三个是:浙江
天台国清寺,湖北江陵玉泉寺,江苏南京栖霞寺)。初建于宋嘉祐六年(公
元一○六一年),重建于明嘉靖年间。罗汉原数为八百,传说为宋宣和六年
(公元一一二四年)造,可能为元致和元年(公元一三二八年)重塑。极其
多样地塑造出了人的表情。
苏州角直保圣寺的罗汉,尚存十余尊,着重地表现性格。保圣寺建于大
中祥符六年(公元一○一三年),因此塑像不可能为唐代杨惠之的作品(图
301)。
宋代的雕塑家创造了许多动人的形象,并且也创造了更接近生活的平凡
的人的形象。灵岩寺的罗汉比较接近后者,而后者由于材料的不足,极易使
宋、元、明、清各代的罗汉像及若干道教像相混。山西晋城玉皇庙的二十八
宿像(图304),平遥双林寺的一部分道教像都是这样的例子。关于这一优
秀的古代雕塑的艺术价值虽然得到共同的承认,但年代鉴定仍有不同意见。
这也说明,宋代以来泥塑艺术已经成熟到这样的地步,有才能的雕塑家
能够直接观察生活,并加以表现。时代的样式特点在一些直接根据生活所进
行的创造(如罗汉像和道教像)中已不是很明显的了。
唐宋以来有很多雕塑名手,他们的名字是雕塑史上的光辉。
唐代杨惠之是最有名的。杨惠之为了避免和吴道子竞争,放弃了绘画,
而专攻雕塑。唐代其他泥塑家,如刘九郎、王耐儿、张仙乔、李岫、张宏度、
员名、程进,都因自己的作品得到当时群众的欢迎,而在艺术史上留下了名
字。与泥塑有不可分的关系是装銮的艺术,唐代的王温、宋代的龙章都是名
手。
宋代的张文昱、王文度是宋真宗时修玉清昭应宫时参加塑像工作的天下
巧匠。
古代雕塑,如杨惠之一样能载入史册的是元代的刘元。刘元最初是道士,
从师傅杞道录学得多种技艺,而最长于塑。后从尼泊尔的雕塑家阿尼哥学习
(阿尼哥在元代的雕塑艺术中有重要的地位,因专塑喇嘛教的佛像,对于喇
嘛教艺术在中国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而刘元的雕塑则是多方面的,
而且是有创造性的。例如记载他在大都(今北京)东岳庙(不在今朝阳门外,
原址在今白云观之东)造天地和侍臣的像。又记载他在“玄都胜境”(旧址
在今西安门内刘兰塑胡同天庆宫)塑上元帝君执簿侧首诘问,下面的小吏跪
了回答而战栗,全堂悚然严肃。这些记载说明刘元塑造的形象的真实生动,
并且善于仔细推敲与体会对象的特点。
他的作品实例,传说河北宝坻县(他的故乡)广济寺三大士殿(殿始建
于太平五年,公元一○二五年)中塑像全部都是刘元改塑的,但尚难完全证
实。
刘元的传世绘画作品有《梦苏小小图》。
宋元雕塑艺术的丰富遗产尚有待整理,有关的资料至今仍很分散,除了
以上所谈到的以外,作品实例尚有洞庭东山紫金庵罗汉像(塑造者名雷潮),
太原龙山昊天观道教的造像石窟,杭州的烟霞洞、飞来峰等石窟,四川各地
的石窟多处,河南巩县宋帝室陵墓前石人石兽,华北各地砖塔、石塔上的浮
雕,如内蒙古自治区林西辽代白塔子,元居庸关云台券洞石刻(图305)等,
都是较有名的。华北各地庙宇中的泥、木佛菩萨像以外还有铁像(例如正定
隆兴寺二十二米的大铜菩萨、登封少林寺的四铁人,沧州的铁狮子等)。。
这些都是过去所未曾予以充分注意的。作家的姓名事迹也有待搜集和整理。
南宋时代山西介休马天来、平阳贾叟,元代的王清、那怀、吴同签、张提举、
李同知(提举、同知都是官名)、董暹,扈宗明、扈宗义、刘高、张生等人
都是幸而偶然保留下姓名来的,虽不一定是第一流的匠师,然而他们和其他
一些佚名的作家一起,汇集成了宋元雕塑艺术向前发展的潮流。
第九节宋元时期的工艺美术
宋代工艺美术的发展是以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基础的。宋代的商品经
济,其规模远远超过了唐代,相应宋代的商业都市也得到了普遍的发展。
宋代的商品都市已经是近代型的。官府对商业活动的干涉和管制减少,
主要的是通过行会组织征收赋税和摊派官差。《东京梦华录》中所描写的汴
梁是北宋都市的代表。汴梁有许多十分繁华的大街,大街上“屋宇雄壮,门
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的大商店,而且有晓市、夜市、酒
楼、饭馆、货摊、小贩及定期的庙会。汴梁的马行街的东西两巷称为“大小
货行”,皆工作技巧所居。南宋时期的杭州,其繁华又进了一步,“自大街
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每日清晨两街巷门浮铺上
行百市热闹,至饭前市罢而收。盖杭城乃四方辐辏之地,即与外地不同,所
以客贩往来旁午于道,曾无虚日。。其余坊巷桥道,院落纵横,城内外数十
万户口,莫知其数。处处各有茶坊,酒肆、妆店、果子、彩帛、绒线、香烛、
油酱、食米、下饭、鱼肉、鲞腊等铺。盖经纪市井之家往往每于店舍旋买见
成饮食,此为快便耳。”城市中有普通商店,并有种类繁多的作坊商店,工
商业者各有其行会组织。杭州有四百行,包括商业及各种劳动职业,如瓦匠
等。货物供应,多有从各地贩运而来的,例如汴梁就有“温州漆器铺”。地
方的商业中心也逐渐形成,特别是一些交通要道上的市镇,是宋代驻军的地
点,也往往成为繁华的地方市场。宋代的对外贸易在范围及贸易数额上都大
大超过唐代,陆路北向辽金,西向夏、回鹘的丝织、铁器等交换马匹、牲畜
的交易频繁。南宋和元代的海上对外贸易尤其茂盛,当时造船工业世界上最
为先进,可以制作搭乘六七百人至千人并有隔水舱设备的远航大船,广州和
泉州都是国际性的大商港,元末马可波罗曾称泉州为当时世界上最大海港。
对外贸易的国家为南洋群岛各国,并越过印度洋,远达波斯湾一带,贸易的
商品是输出金银、铅、锡、铜器、铁器、丝织,输入各种香料及珠宝,这种
奢侈商品的交易也显示了中古海外贸易的特点。
宋代的商品生产的发展首先是农业品,如茶、糖的商品化,其次是各种
原料生产的手工业,如坑冶业等都大大扩充了规模。日用品的作坊手工业也
普遍发展,如糕点、衣服冠帽、家用杂物等制作都有专门的作坊。例如杭州,
据《梦梁录》记载,“是行都之处,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和宁门杈子外
至观桥下,无一家不买卖者,行分最多,且言其一二,最是官巷花作,所聚
奇异飞鸾走凤、七宝珠翠首饰、花朵、冠梳及锦绣罗帛销金衣裙,描画领抹,
极其工巧,前所罕有者悉皆有之”。手工业中与美术史有直接关系的是印刷、
丝织、陶瓷和装饰品,这些手工业都在宋代大有成就,我们将在后面分别谈
到。
宋代手工业中,官办手工业仍有相当重要地位。宋代官办手工业组织比
唐代更为庞大,在少府监下有文思院“掌金银犀玉工巧之物,金彩绘素装钿
之饰,以供舆辇、册宝法物,及凡器物之用”。文思院领有玉、银泥、扇子、
捏塑、牙、销金、绣、刻丝等四十二作。文思院之外尚有绫锦院、染院、裁
造院、文绣院,掌管大规模织染刺绣服饰的制作。另外内侍省里有造作所“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