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所知道的慈禧太后-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咱们家住着。这件事情我不说你也看到了。但是太监出宫哪那么容易啊,崔玉贵一直想着再回到宫里,也通过人找我说过这件事情,但是当时我是不能做主的。作为太监在外边,脸面上没地方搁,而这两年基本上就是在咱们家,帮帮忙,打打杂。等过了这两年,父亲又找到老太后让崔玉贵回宫里,这样崔玉贵就又回来了。”


慈禧与光绪第25节 慈禧与珍妃(3)

    从宫里回到家,我爷爷也非常气愤:“为什么什么事情都要往自己家人头上扣呢?还有,那些传言真的是太过分了,估计就是那帮太监胡说八道,这才有了这样的话。”于是在和我父亲聊天的时候,爷爷就把这件事情说了。爷爷说:“社会上传说的珍妃被慈禧害死的事情,完全是胡编乱造。因为这件事情发生的时候,皇后在场,她就是现场的见证人。”今天说起这件事情来,仿佛爷爷说话的样子还在面前:家人平白无故地被人诋毁,特别是他平日里最喜欢的和最有涵养的姐姐被人冤枉,让他怎么也接受不了。我们家都知道,隆裕非常喜欢我爷爷,对这个弟弟也是关爱有加,有些心里话是愿意同他说的。在更晚些时候,当我爷爷再次去宫里见隆裕时,还听到隆裕说珍妃真的是一个太刚强的女人了。可见,这件事情给了隆裕很大的打击,人们的不理解直接让隆裕产生了很大的心理负担。    我们家对珍妃究竟怎么死的,是非常清楚的。我个人认为现在社会上所说的一些关于珍妃的死以及珍妃与慈禧的关系,很多都是杜撰的,是从野史或者传说中找出来的,不足信。    反观珍妃,难道真的就像有些人说得那样好吗?在这里引述一位质疑珍妃后辈人写的《我的两位姑母——珍妃、瑾妃》文章的人的话:在这篇文章里面提到,珍妃聪明伶俐,宫廷礼仪一学就会,因此替皇后主持继嗣典礼。其实和该文作者所要说的,慈禧讨厌珍妃是相违背的。试想,在慈禧操纵政府的当时,她不点头,珍妃如何能主持这样一个大典?更何况,对手还是慈禧的亲侄女,一个慈禧想用来拴住光绪的人。所以,只可能是,慈禧开始十分喜欢珍妃,是后来,珍妃的所作所为让慈禧生了厌恶。比如照相,慈禧自己是十分喜欢照相的,但是珍妃偏偏挑在甲午失利,慈禧厌恶洋人的时候来照相,被杖责,只能怪她不识时务了。而至于珍妃如何协助光绪变法,变法的问题究竟谁是谁非,太复杂,这里就不讨论了……无论如何,在演绎历史时,隆裕和珍妃的待遇完全不公道。究其原因,其实浅薄。隆裕就是一个悲剧的牺牲品。有谁知道,她在慈禧和光绪的夹缝中那凄凉的后宫生活。有谁知道,袁世凯逼宫的经历。    另外,在《我的两位姑母——珍妃、瑾妃》中说道,光绪十四年(1888年)农历十月初五,当时我二位姑母还没有成年,就接到朝廷懿旨册封为光绪皇帝的瑾嫔、珍嫔。这件事对我家和对祖母来说,不是喜事临门,而是祸从天降。祖母深知女儿的性格,对慈禧的狠毒也早有耳闻。宫廷里家法森严,女儿去做小老婆,免不了挨打受气,说不定还会招来灭顶之灾;从今后要想见到女儿,那比登天还难。从接旨那天起到二位姑母上轿前,祖母脸上没有一点笑容,家里从上到下个个心神不安。二妃上轿那天,祖母正坐在正屋桌旁吸水烟,当两个女儿跪在母亲面前告别说“额娘,我们走了”时,她强抑泪水,伸手打了俩女儿一人一个嘴巴,说道:“只当我没生你们这两个女儿!”转身进了里间屋。老李妈说,老太太进了里间屋一天没出来,也没有吃东西。我母亲后来对我讲,二妃进宫后,家里像办丧事一样,个个心情沉重。这种气氛持续了好长时间,直到后来珍、瑾二妃被封为贵妃,珍妃深受光绪皇帝宠爱,家里才算松了口气。    其实事情远不是这样,首先,当年珍妃、瑾妃进宫是她们的父亲花了很多钱的;其次珍妃和瑾妃并不是一母所生(这在前面有所叙述),怎么会说出“只当我没生你们这两个女儿”这样的话来?    再有这篇文章中所说跟事实还是出入很大。比如文中提到:珍妃因受光绪皇帝的宠爱,而引起了隆裕皇后(慈禧的内侄女)的忌恨,加之珍妃性格倔强,不会奉承慈禧,隆裕经常在慈禧耳边吹风,慈禧就千方百计地找她麻烦,为内侄女出气。……据她说珍妃长得很漂亮,并擅长书画、下棋,双手能写梅花篆字。……珍妃聪明伶俐,常代替皇后参加宫里的一些大典。宫里的典礼礼节很多,如要求皇后要穿着花盆底鞋,头上戴着头饰,走丁字步,一步一安,还要磕达儿头;在请安或磕头时,头饰和耳坠不能不摆,也不能乱摆。头叩的不能太偏,又不能不偏,这个尺度隆裕皇后总掌握不好,可是珍妃一学就会,只好由珍妃代替。这些就更引起了隆裕的忌恨……隆裕为了报复,就和李莲英及珍妃宫内的太监勾结起来,把一只男人靴子放在珍妃的宫里,妄图污蔑她有奸情……后来又因珍妃有一件衣服的料子和经常进宫演戏的一个戏子的衣料一样(据说戏子的衣料是光绪送的),隆裕抓着这件事又大作文章,致使珍妃遭受廷杖(扒开衣服,用涂有黄油漆的竹竿打)……珍妃喜欢照像,尤其喜欢女扮男装照像,有时还穿着光绪皇帝的衣服照像,这又遭到慈禧的反对。慈禧命人到珍妃宫中搜出照像机和穿男装的像片,大怒,为此珍妃又受了“掌嘴”之罚。    可是后来文中又提到:光绪皇帝和慈禧先后去世,宣统皇帝(溥仪)继位,隆裕皇太后听政。又将珍妃的灵柩从田村移往崇陵皇家坟地。我祖母和父亲参加了葬礼。祖母在坟前沉痛地悼念了自己的爱女。    试想,一个嫉妒成性,非常恨珍妃的人,在珍妃下葬以后,不去掘她的坟已经算是仁慈了,怎么还在她听政的年代,把一个生前非常痛恨的人迁到皇陵呢?这一点也说明了文章对隆裕和珍妃的描述很多都是不真实的。


慈禧与家族第26节 关于我爷爷(1)

我的爷爷奶奶    

    说到慈禧和我们家的渊源,真的是有很多话可以说。也许是个讽刺,从当年我们家住的这所院子往西边望去,近一点的就是圆明园,而稍微远一点的就是颐和园。正是这两个园子,与我们家结下了不解的缘分,也正是这两个园子,让我们家很快败落了。从我们家院门外望过去,仿佛我们家的老祖宗还依然生活在里面,一颦一笑都非常清楚。历史依稀就在眼前。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每每到黄昏的时间,我总是喜欢往那个方向张望:环绕的山,山上的塔,塔下的园子。而这个时候,天空总是燃起漂亮的火烧云,混合着些许的炊烟,让人不知道是历史还是现实。    追溯起我们家的历史,要从满清时代说起。因为我们家是北京满族镶黄旗的大清贵族后裔,从我们家的祖上出去了两个封建帝王的皇后。虽然现在这个家不似当年,已经破落,但是骨子里还依然属于八旗。我们还是应该先从我爷爷说起。    我爷爷出生在光绪五年(1879年)的阴历9月17日,属兔。他的姑姑嫁给了咸丰皇帝,他的姐姐嫁给了光绪;他是前朝皇国舅,是同治皇帝的表弟,也是光绪的表弟和内弟。    跟别人说皇国舅的事情,可能总会让人有一些神秘感。但是我一直也没觉得有什么。当年,我爷爷的姐姐静芬(即隆裕)嫁入宫里,成为光绪皇帝的皇后,所以我们家也就成为了世袭的三等承恩公,而我爷爷则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当朝的皇国舅。    我爷爷小的时候在皇家贵胄学堂读书,因为成绩很好,所以后来又考到了保定陆军速成学堂读书。从军校毕业以后,由于慈禧非常喜欢她的这位侄子,所以后来他就到宫里当了御前侍卫。当时家族里有那么多人,慈禧是最喜欢我爷爷的,而且也把振兴叶赫那拉的希望寄托在我爷爷身上。    当年,我爷爷从军校毕业了,就到宫里去见慈禧。于是慈禧就安排了他做了御前侍卫。慈禧经常夸我爷爷,对人说:“你看我侄子,长得一表人才、气宇轩昂。比他爸爸强多了。”接着又转过头来对我爷爷说:“将来家里的希望就寄托在你身上了,我现在给你安排一个御前侍卫的职位,你得好好干,别光吃祖宗饭,一定要自己多努力。”我爷爷也点头答应。等到后来清朝成立了清河陆军学堂,因为我爷爷当时在学校学过军事教育,当时朝廷就派我爷爷到那边去教书,一直做到校长的位子。    其实后来父亲告诉过我,爷爷是一个文武全才的人,写得书法非常漂亮,并且有很多书籍出版。后来到我爷爷去世的时候,他的书全部都放进棺材里了,足足有两尺厚的书,然后把遗体放在书上面,等于把书都带走了。后来我爷爷的坟在“文革”时候让人给挖了,书也不知道去向了,不过我想应该那些书早就沤烂了。    我爷爷的大福晋也是慈禧指给的。而我奶奶钮钴禄氏则是我爷爷的二福晋。我爷爷一生中有三位夫人,三夫人是年龄大了以后找的,所以没有后代。大福晋的后代都早已经移居美国,没有什么来往。我父亲总共哥儿三个,我叔叔在战争当中牺牲了,没有后代,我大伯父家在美国,从“文革”后才真正有点来往,先后通了几十封的信,后来一直到老哥俩去世,就没有什么联系了。


慈禧与家族第27节 关于我爷爷(2)

    爷爷的一生真的是非常传奇的。他出生在光绪年间,经过民国家道的中落,见证过新中国的诞生。从一个清代的御前侍卫,到军校校长,再到一个普通百姓。但是这一生,我爷爷做人都非常正派,他惟一憎恨的人也就是袁世凯。他特别恨袁世凯这种不忠诚的人。我爷爷的观点是:对我有意见,你可以指着脑门骂我,但是你别背后跟我玩儿家伙,这样的人是最不受欢迎的。如果被他发现,他会跟这个人不共戴天。    我爷爷在清河陆军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