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第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前代治理高、低田的方法:苏州环太湖之田低于江,而沿海之田高
于江。对于低田,古人在江南北岸开纵浦通江,又垂直纵浦开横塘,成圩
田之象。塘浦宽者30 余丈,狭者不下20 余丈,深者2—3 丈,浅者也不下
1 丈。目的是用开挖之土筑成高垸堤,壅逼塘浦之水使高于江,利于排水。
沿海高田,古人同样开有塘浦而且往往更深,但目的不在排水,而是要引
江水到达田边,可以方便地车水灌田。
(2)后代废弃前人之法:古人各圩都设有圩长,负责组织垸堤岁修,维
持塘浦的排、引水功能。但长期以来,制度废驰,塘浦渐被侵占、淤浅。
以至湖水上升不及3 尺,低田即一片弥漫。
(3)向来有关论述,只知排水,不知治田:治田为本,排水为末。应以
治田为先,排水为后。但三四十年以来只知排水,而少治田,故迄无成效。
所以当前应以治田为先,每5 里为一纵浦,7 里为一横塘。塘浦既浚,则
堤防成,而田高于水,水高于江,水即不治而治。
郏■综合考察苏州水患各方面因素,提出全面整治方法的规划。有些
观点如治田与排涝并举,开挖塘浦与修筑圩岸并举等,都有其独到之处。
从郏■文中可以看出,他对苏州水利做过大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
对苏州境内各港汊的大小、位置等情况了如指掌。他在实施中的失败,原
因是多方面的。后代曾做过不少与郏■的规划类似的工作,也证明了这一
点。

郏■死后,其子郏侨曾编辑刊印郏■有关论述,对太湖水利也颇有见


地。父子二人,都成为论太湖水利的知名人物。

文献
原始文献


'1'(宋)范成大:吴郡志,《丛书集成》本,商务印书馆,1936。

研究文献

'2'(清)陆清源:宋史翼,十万卷楼刻本,1907。

'3'(清)厉鹗:宋诗纪事,上海古籍出版社标点本,1981。

'4'(宋)王■:清江三孔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影印,1986。

沈括

金秋鹏
沈括字存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天圣九年(1031 年)生;
绍圣二年(1095 年)卒(关于沈括的生卒年,学术界存有五种说
法,这里采用其中一说)。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地学、医药
学。

沈括出身于一个士大夫家庭,但祖上没有显赫的历史,只有曾祖父沈
承庆在五代时任过吴越国的营田使,入宋后任崇信军节度掌书记,后改大
理寺丞,分司西京(今河南洛阳)。直至父沈周、伯父沈同方举进士,历任
地方行政长官。

沈括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他和兄长沈披幼时都是母亲许氏亲
自教导。许氏出身于苏州一个士大夫世家,祖父许延寿官至刑部尚书,父
亲许仲容曾任太子洗马,二兄许洞是咸平三年(1000)进士。许洞文韬武略
皆有成就,以文章政见知名于时,又擅长武术,深研军事理论,是一位杰
出的军事战略学家。许洞所著《虎钤经》,是继《孙子兵法》和李筌《太
白阴经》之后的一部著名军事著作。但许洞仕途坎坷,不得志于时,卒年
仅42 岁。许氏深得其兄学识之精华,许洞的著作她都能背诵。沈括出生时
虽许洞已卒,但在母亲的教导下,受许洞的学识影响颇深,后来在文武两
方面都有建树。

沈括的父亲沈周是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历任汉阳(今湖北武汉汉
阳)掾,高邮(今江苏高邮)从事,大理丞监苏州酒务,知简州平泉(今四川
简阳),苏州通判,知润州(今江苏镇江),知泉州(今福建泉州),开封府判,
江南东路按禁使(今江苏南京),知明州(今浙江宁波)等职。沈括的青少年
时期一直跟随父亲宦游,他非常留意各地的人情物理,开阔了眼界,增长
了见闻和学识。在他晚年的《梦溪笔谈》中,有不少就是他青少年时代见
闻的记述,可以看到他从小就勤于作笔记,一些重要的见闻都有详细的记
录。这一习惯,对于他积累和增进学识,有着很大的帮助。

在泉州时,沈周开始为12 岁的沈括延师受业。自此,沈括从师攻读
12 载,从未中断。这段时间,沈括系统地接受了儒学的教育,尤其对于礼
乐、掌故有较深的造诣。18 岁在南京时,他又开始学习医药学,并对医药
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研究医药学成为他一生的爱好。

皇■三年(1051),沈周在杭州去世。至和元年(1054)沈括终父丧后,


以父荫授海州沭阳县(今江苏沭阳)主簿,开始进入仕途。在他的仕宦生涯
历程中,他的业绩大致可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1.在沭阳县初显才华
在沭阳任主簿时,年青的沈括即显露了他干练的吏才。沭阳是苏北一
个贫穷的县,主簿职位低微,而工作繁琐劳累。但沈括“专心致意,毕力
于其事”,从而使他初入仕途,即取得了令人称赞的政绩。沈括在沭阳县
还做了二件大事。

一是平息了一场县民反抗官府的民变。当时,由于官府制定了一些不
合理的禁约,使本已贫穷的百姓更受束缚,因而激起了民变。民变发生后
海州官府便慌了手足,急忙把县令调开,让沈括负责收拾局面。沈括沉着、
冷静地加以处置,他吸取了四川李顺领导灾民起义的教训,采取了安抚政
策。他撤销了不合理的禁约,博得县民好感,平息了民变风波。

一是整治沭水。沭水是沭阳境内的主要河流,由于长年失修,下游堙
塞,已失故道,漫衍而成汗泽,使附近地区不时受到洪水的侵扰,成为沭
阳的公害。沈括堪察了沭阳的地形和水系,规划和主持了整治沭水工程。
工程发动数万民工,新建二道堤防,疏水为百渠九堰,使水流得到控制和
利用,并开辟良田七千顷,从而使水害变成水利。

2.整顿钦天监
治平元年(1064),沈括登进士第。治平三年(1066),沈括入京,任昭
文馆编校。在昭文馆任职期间,他曾奉命参与详定浑天仪,自此致力于天
文和历算的研究。熙宁五年(1072),已任太子中允、检正刑房公事的沈括,
又被任命为兼提举司天监,主持司天监的工作。

沈括发现当时司天监的主要人员大都庸俗无能,看不懂天文图象,不
会使用天文仪器,更不用说要观象、修历了。同时,司天监所存的天文仪
器又大都破旧不堪,无法使用。为此,沈括在接任司天监后立即着手进行
整顿。他采取了三项改革措施。

(1)整顿机构,改组人员。沈括亲自推荐对历算素有研究的平民卫朴进
入司天监,罢免了6 个庸官。他还招募各地有真才实学的人士,充实司天
监,改变人员素质。同时,他把原来的方技科分为五科,对人员进行专门
技术培训后,把他们按各自的专长安置在适当的位置,以发挥他们的才学。
(2)编修新历。沈括指出,自入宋以来历法一改再改,但都很快出现差
误,究其原因,乃这些历法多沿用唐代僧一行《大衍历》中的基本方法和
数据,只不过就最近的几次观测作些修正,因而只能凑合于一时,未能根
本解决历法本身所存在的问题。其主要的问题是《大衍历》中的一些基本
数据行用已久,误差已很大。出现了“岁未五更,历凡再弊”的状况,历
官却一味因循守旧,无能省察。因此,沈括便任用卫朴负责编修新历,在
熙宁八年(1075)修成《奉元历》。但由于时间忽促,又没有大量实测资料
可资参证,故《奉元历》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行用不久就发现误差,被
新历所取代。
(3)创制新的天文仪器。沈括从前人制历的经验中,深刻认识到历法的
精疏与观测仪器有着密切的关系。编制历法应该通过实测天象来验证,才
能提高历法的精密度。他看到,当时装置在司天监和翰林天文院的二台浑

仪,制造工艺不精,结构欠合理,很难准确地观测天象。司天监用作测时
的浮漏,更是“疏谬不可用”。面对这种状况,沈括于熙宁六年(1073)提
出了制造新的浑仪、浮漏、圭表的建议,获准后即着手研制。

为制造新仪,沈括对天文仪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撰写了《浑仪议》、
《浮漏议》、《景表议》,论述了天文仪器的发展历史,原有仪器存在的
问题,他主持研制的新仪所作的改革,以及这些改革所依据的原理等。这
三篇著作堪称历史上关于天文仪器的杰出论文,被收入《宋史·天文志》,
保存至今。他还著有《熙宁晷漏》4 卷,他称这是据自己10 余年研究心血
而写成的,书中所论“皆非袭蹈前人之迹”,可惜这一很有价值的天文仪
器专著,早已佚亡。

熙宁七年(1074)新仪制成,在汴京(今河南开封)迎阳门特地举行了隆
重的呈献仪式,宋神宗亲率大臣观看了新仪的演示。为奖励新仪的制成,
沈括被升迁为右正言、司天秋官正。

3.积极参与王安石变法
沈括入仕不久,即值王安石推行变法。当时北宋政权冗官、冗兵、冗
费问题极其严重,内部财政危机重重,外有强敌侵逼,处于内外交困的境
地。王安石在“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曾精辟地概括当时北宋王朝面临
的严峻局势,说:“顾内则不能无以社稷为忧,外则不能无惧于夷狄。天
下财力日以穷困,而风俗日以衰坏,四方有志之士,■■然常恐天下之久
不安”。为了富国强兵,王安石推行了变法,在科举制度、军事建设、农
业制度、工商管理等方面,实行一系列改革,试图解决北宋政权积弱积贫
的问题。

沈括积极参与了王安石变法,成为变法中的一个重要骨干。变法派的
政敌蔡确曾把沈括列为王安石的亲党,说“朝廷新政规画,巨细括莫不予”。
沈括参与变法的活动,主要有:

(1)视察治汴工程。汴河水利是王安石农田水利法中的一个重点工程,
包括开辟淤田和疏浚汴渠二个部分。工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