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入侵娱乐圈的骗子-第5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说。”
  “第一,阎王好见小鬼难缠,所以级别要对等。你是贵总的朋友,绕了这么大一圈引我入套,看来级别不低,今后我就跟你直接联系,别找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小鱼小虾,惹得大家都不开心。”
  王长贵一愣:这跟外围人员有什么两样?
  陈爱军当即应道:“这条我可以答应你,第二条呢?”
  “立刻撤掉舆论封锁,让美国那边的消息传回国内。美国乱了又不是什么坏事,你们干嘛一直压着,耽误我多少事……”


第702章 草儿青青羊羔多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引发不小的轰动。不论是电影自带话题、社会影响,还是票房成绩,按理来说都足够国内媒体大肆报道一番。
  可是大半个月来,国内媒体愣是没动静,只靠网友自发传播和水军扩散,效果相当有限。因为国内媒体没动静,往往代表着另一层含义。
  之前麦小余还纳闷,因为《功夫熊猫》,国内电影人被骂成狗,自家的《这个男人来自地球》虽不及《功夫熊猫》,但至少也能够扳回一些局面。
  主流媒体为什么就不报道呢?
  直至石昊来电,通过电话中的重音提示,暗示他美国CIA关注此事,他才隐约猜到国内媒体按下新闻不发的最大可能。
  事实也如他所想,有关部门正在调查他的背景。在确定他跟境外机构没有关系之前,有些消息不易通过媒体传播。
  这不是杞人忧天。
  因为《这个男人来自地球》,美国闹出那么大动静。美国情报部门第一怀疑对象就是华夏,而华夏有关部门则需要考虑,会不会有第三方势力介入,故意挑拨华夏与美国的关系,加剧对立情绪激化矛盾。
  不是华夏怕美国,而是不愿被第三方当枪使。
  直至了解到麦小余没有任何海外关系,也没有跟任何境外势力有联系。而这件事真的是乌龙,麦小余雇佣黑人游行示威,唯一目的就是为了自家票房大卖,只不过被多方势力同时利用,有关部门这才放下心来。
  然后,有关部门对麦小余产生了浓厚兴趣。
  胆大心细、敢想敢干、面对突发状况应对自如,又有萌人影视老板、麦子、小麦、阿正、小鱼儿等多重身份掩护,很适合为有关部门服务,便有了陈爱军约王长贵见面一事。
  陈爱军和王长贵见面,其实也是对麦小余的一种考验,考验其敏感程度和判断能力。
  考验很成功,麦小余没令他失望。
  只凭王长贵的一句暗示,便隔着电话推断出大体真相,麦小余的警惕性和逻辑分析能力深得陈爱军肯定。
  不过麦小余的短板也很明显,由于生活经历的缘故,缺乏政治层面的经验。他虽然拒绝了陈爱军的橄榄枝,可他提出的第一个条件,等于变相将自己归为有关部门外围人员中。
  至少陈爱军和王长贵是这么认为的。
  至于麦小余嘛……呵呵。
  他缺乏政治智慧和经验,但他不缺圈羊羔的套路。
  首先他需要一张虎皮吓唬人,有关部门这张虎皮很有威慑力;其次,将来他肯定还得去祸祸美国,根据运作《这个男人来自地球》期间的两波经验,他发觉有了情报机构的推波助澜,搞起事情来效果会更好。
  就像五六月份的戛纳,和现在的美国,如果没有各方势力暗中介入,也搞不出这么大的动静。
  更重要的是,有关部门不松口,国内媒体就不报道《这个男人来自地球》的相关新闻,而他还要利用这部电影在美国的轰动,圈大羊羔呢!
  这不,次日一早,新闻时效性最强的网络媒体,首先报道了萌人影视的《这个男人来自地球》,在美国造成的影响,和票房成绩。
  “萌人影视再创奇迹,两万美元小制作,北美票房已超5000万!”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美国争议最大的华语电影!”
  “谁说国产片已死!”
  “美国有《功夫熊猫》,我国有《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萌人这部《这个男人来自地球》,早就引起主流媒体高度关注。
  制作成本两万美元,北美票房5000万,单凭这一点,就足够媒体大书特书了。
  这部电影又在美国引起巨大争议,还有团体和个人走上街头游行示威……华夏电影在美国的影响力,还从未达到过如此高度,不值得报道吗?
  另外,最近《功夫熊猫》在国内赚了票房赚了口碑,搞得国内吃瓜群众对华夏电影恨铁不成钢,《这个男人来自地球》恰好可以看做《功夫熊猫》的反击。
  你们用我们华夏的酒瓶,装你们的酒;我们也能用西方的酒瓶,装我们华夏的酒!
  这种提气儿的事儿,吃瓜群众肯定喜欢看,具有极强的新闻价值。
  要不是有关部门打招呼,主流媒体早就展开长篇累牍的报道了。
  现在也不算晚。
  网络媒体最先报道;当晚部分纸媒也参与其中;次日一早,更多纸媒加入报道的大军,《这个男人来自地球》顺利登上娱乐版头条。
  吃瓜群众们看得津津有味,大呼过瘾。
  别看平时没事儿的时候,经常有公众抱怨国家如何如何,真遇到振奋人心扬眉吐气的事儿,绝大部分公众也从不吝赞美之词。
  加上水军四处活跃,有关《这个男人来自地球》的话题,热度极高,很快登上热搜榜首,把某知名影星婚内出轨被抓现行的新闻都压了下去。
  “萌人牛逼,让老外见识到咱们的厉害!”
  “同意。不像国内其他电影,就知道赚咱们老百姓的钱,赚老外的钱才叫本事!”
  “张小泉是谁啊,以前都没听说过。”
  “金马奖最佳摄影,最近转型导演。他执导的《爱情呼叫转移》,八月十几号在国内公映。”
  “那必须去看看!”
  “对,这种有骨气的导演必须支持。”
  “萌人的导演真心没的说。以前易小星执导的《致命ID》,这次张小泉执导的《这个男人来自地球》,太痛快了。”
  “易小星,张小泉,都是‘小’字辈,我建议以后的导演都改叫某小某好了。”
  “新人求科普,《这个男人来自地球》什么时候上的,我怎么没看过?哪儿能看得到?”
  “你放弃吧,可能会在香港和台湾上映,内地你就别指望了,这部电影没过审。”
  “我擦,又没过审?《致命ID》没过审,这部也没过审,但是国外票房都非常高。要我说,不是咱们国家没人国产片不行,而是广电总局的官老爷们太无能……”
  这次广电总局真的是躺枪了,萌人压根就没送审!
  好吧,即便送审估计也过不了。
  不过,网络上很快又冒出另外一种声音,替广电总局洗冤。
  “这是一部充满谎言的荒谬电影,我对主的虔诚绝不会因此而崩溃!”
  “这部电影亵渎基督,是异端,坚决抵制国内上映!”
  “垃圾电影不知所谓,如果在国内上映,我绝对不会去看!”
  “楼上的兄弟不要谩骂,主是仁慈的,一定会宽恕这些无知的罪人……”
  国内的基督徒大部分没看过电影,可是从媒体对国外的报道、转载国外的报道、以及有关影片剧情的报道,大体猜到了一些。
  少量极端的基督教徒专程飞美国,特地看完这部电影回来传播,国内少部分基督教徒开始在网上、萌人官微、阿正的微博、张小泉的微博留下愤怒的质问。
  他们这么一闹,老司机一引导,公众们明白电影为什么没过审了,然后双方开始在网上撕逼。
  公众如何看待《这个男人来自地球》,都不可能改变电影无缘内地市场的命运,所以麦小余不关心,他关心的是某些羊羔的反应。
  有关部门的咬饵出乎他的意料,而这只是个开头。
  ……
  新的一天到来,光纤传媒的总裁王田来到公司。
  秘书端来一杯热茶,递上经过整理的报纸杂志,无声退出办公室。
  这是王田的习惯,每天上午来到公司后,喝着热茶浏览当天的新闻。他喜欢浏览哪些新闻,秘书很清楚,都会提前为他准备好,节省他的时间。
  喝口茶,翻开报纸,浏览自己关心的新闻。
  翻到今天的娱乐版,王田眉头微皱。
  又是萌人影视,又是《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虽然下了娱乐版头条,可是报道占据了不小的篇幅。
  再看看其他报纸的娱乐版,萌人影视以及那部软科幻电影,俨然成为媒体宠儿。
  纸媒尚且如此,网络媒体可想而知了。
  想想也是。
  制作成本2万美元,北美票房接近6000万美元……这还是目前的票房成绩。按照业内人士估计,这部电影北美票房破亿应该没问题。
  所谓两万美元,很可能是个噱头,可是在现有北美票房6000万美元、北美总票房可能过亿面前,两万和二十万有多大区别?
  海外票房,一直都是国内电影人心中的痛。否则也不会因为《功夫熊猫》,被公众骂成狗了。
  在这种局面下,萌人制作的这部另类的东西合璧电影,可谓风光无两。表面上看挽回了国内电影人的颜面,实际上真正的好处,几乎全被萌人拿走了。
  公众对萌人的赞誉自不必说,身为中贱,短期内知名度、影响力盖过大贱巨贱,甚至被部分激进的网民誉为民族英雄。
  导演张小泉也收获了极大的荣誉,上节目、接受媒体采访、路演时的焦点……他转型导演后执导了两部电影,一部为国争光,国民与有荣焉,一部即将公映,备受公众期待,天然的宣传啊。
  然而在王田眼中,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媒体态度巨大转变背后的含义。
  之前国内媒体一直按下不表,最近几天从不同角度出发,换着花样没完没了的报道,这还不够说明问题吗?
  萌人影视,萌人影视,水够深啊……
  正琢磨着,办公室门被人推开,光纤传媒艺人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