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为君-第1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钱的问题,像一块大石头,重重地压在国朝执政当局的心上。屈辱、焦虑、不安,折磨着每一个有责任感的大臣。那时候年少的天子称病不朝,还折腾着要立难后,宫外天天都有大臣闹着要死谏。
    就在这时,已经失去所有实权,只担任虚职的崔景深突然上了一道被后世称为军机十条的奏折。
    卢恒没见过这道奏折,却也知道之后军队的一系列改革皆由此始,崔景深在朝中的地位也是从那时候确立起来的。但是对于卢恒来说,他最关心的却是:据传崔景深这次进宫后,陛下突然晕倒,再醒过来便把韩起和他的情谊忘得一干二净。
    三日后,大病一场的少年天子终于上朝,再不提立男后之事,反而以自己身体不好为名建了南书房,不动声色地分了相权。崔景深当时赋闲在家,所以是第一个入南书房之人,开始辅佐陛下处理这些叫人焦头烂额的国事。
    而崔景深总览大权后,皇帝发出的第一个命令就是:为了抵御入侵,在北边设立辽东、宣府、大同等九镇,谓之九边,或许可以理解为相当于现在所说的九大军区。并令王将军统领这九大军区,震慑北夷。
    从此之后,韩起便只是一个普通的忠诚,千千万万为天子牺牲的臣僚之一。
    太上忘情,忘情而至公。
    这之后,年少的天子也再没有宠幸过任何人,似乎完全变了儒生心中勤政爱民,不爱美色的好皇帝。有时候卢恒就会想,或许只是陛下心里的八十分给了天下,剩下的二十分私心,已经完全都是韩起,便再也装不下别的人了。韩起死了,便连那二十分的私心也一起被埋葬。
    从回忆中清醒过来,卢恒发现两人已经到了尝味阁特意给崔家留下的包间里。
    举起酒杯尝了一口,卢恒叹道:“忘忧果然名不虚传,若是能够忘却,也是一种幸运吧。”
    崔景深把玩着手里的酒杯,不置可否的看着窗外纷纷扬扬的小雪。雪地上有几个小孩子笑闹着跑过去,一个小公子摔倒了,就赖在地上不起来,非要前面的哥哥抱。不知想到什么,崔景深的眼中满是温柔。
    卢恒打量着对方,忽然说道:“若论对陛下的忠心,王若谷也算到了极致了。他在军中的声望无人能及,然而仅仅是为了皇帝的意愿,就心甘情愿戍守在蛮荒之地。听说他这些年也一直在北边暗中寻找韩起,就为了陛下能够开心。王家有这样的家主,也不知是幸还是不幸。”
    崔景深不明白卢恒怎么突然说起了这个,他谨慎地应对道:“大司马的确是我朝擎天柱。”
    卢恒看他一眼,继续说:“自从设立九镇之后,宣府、大同及再向西的一些地方,包括今天的长治一带,更是天天受到北夷的侵扰抢掠,几乎成了他们的免费粮仓。不过说来也奇怪,这两只北夷似乎得了高人指点,我朝大军一到就后退,王将军若是班师回朝,就又开始在幽云十六州骚扰抢劫。这些年生生将一个大司马拖在边疆动弹不得。”
    正是因为朝中两位武将一者死,一者不在朝,崔景深这才抓住机会,在朝中一家独大。
    崔景深似乎意识到了卢恒这次找自己并非为了叙旧,他转过头看着卢恒,淡淡道:“九渊有话不妨直说。”
    “下官一直奇怪,那柔然并不好战,靺鞨与中原隔着一大片草原,就算要打,也该先打犬戎。我原本还奇怪,后来动用了卢家埋在北地的探子,却被我打探到一个消息……顿了顿,他看着崔景深隐在对面阴影中的眼睛,一字一句说道:“柔然和靺鞨之所以出兵,乃是因为有心人的扇动,而这个有心人,据说是朝中一位高官。”
    尽管光线很暗,卢恒也看到崔景深嘴角露出一丝讽刺的笑容。
    “在卢公子心里,我崔景深原来是这样的人。”似乎想起了什么好笑的事情,崔景深问闲闲地问道:“这么说,张庭是卢相的人了。”
    卢恒略微有些心慌,略顿了一顿才说:“那张庭自视甚高,稍微一撩拨就入套,哪里算是我的人。认真说起来,崔相不妨注意一下安乐郡王府的人。”
    崔景深把玩着手里的酒杯,有些玩味地看着对面的卢恒:“九渊是否因为当年卫霁之事,对我很是不满?卫霁对卢兄或许是天边明月,在我心里却和陛下没有半点可比之处。所以九渊大可不必杞人忧天,担心我崔景深会对陛下不利。我就是伤我自己,也不会伤殿下一根汗毛的。”
    卢恒却并不相信这番表白,在他心里,崔景深一直是个未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所以他不搭理这茬,只说:“我看崔兄似乎对这忘忧酒并不感兴趣,也对,既有能叫人忘记的神药,哪里还会在乎这酒呢。崔兄的确好谋算,只是花无百日红,不知王将军回来,看到自己为他人做嫁衣裳,又是何等光景。”
    “之所以不喝酒,只是因为在下身体不好,酒对于你们来说是忘忧物,对我确实穿肠毒。九渊你对我的误会实在太深了。”崔景深有些疲倦的扶了扶额头:“我说过,陛下失意之时乃是天意,不是人为,更不是我崔某人的作为。当年陛下晕了过去,醒过来后就忘记了。”
    卢恒若是肯信他,早就信了,他二人也不至于产生隔阂。此时正是话不投机半句多。
    “真的忘记也罢,被你哄骗甚至下药也好。陛下总有记起来的一天,到那时,陛下第一个怀疑的就是你。而且黑骑军这些年一直没有忘记他们的大将军,未必善罢甘休,可这些年一点动静都没有,这才是最危险的,如同悬在头顶的利剑,不知何时就会落下来。我言尽于此,崔相好自为之吧。”说完卢恒就离开了。
    留下崔景深独个坐在昏暗的酒楼里,一声不吭地饮下杯中忘忧。
    即便知道这酒对于他的身体是穿肠毒药,却为了那一时片刻的欢愉,心甘情愿地透支着生命。

  ☆、123| 2。22

转眼到了第二日,楚昭按照苏溪给排好的日程表,来到翊坤宫淑妃的住处。
    淑妃就是陈参的妹妹陆三娘。生的皇子已经四岁了,楚昭却没见过几面。
    ——四年前楚昭刚坐上皇位,境况实在很艰难。翻过年从正月开始,宁城,晋阳便报灾荒,一直到六月,青州、陇西、肃州许多地方旱得寸草不生。陇西尚有兵祸未歇,若不是楚昭身边聚集了一大批忠臣良将,韩起又表示他在西北带领军队以战养战,不需要朝廷提供任何粮草,只怕这个坎儿就要过不去了。当时朝野上下对韩将军赞不绝口,谁知道这道奏折却在两年后成为黑骑军唯一败绩的由头。而韩起的名字也几乎成了大楚朝廷的一个禁忌。人走茶凉这种事,在官场上也并不罕见。
    即便如此,到元嘉元年五月间,楚昭也不得不下了罪己诏,尚书崔景深也跟着上折子自陈引罪,求皇上革职以顺天意。闹腾不休的世家这才有所收敛,但还是坚持要让淑妃带着皇子去南郊斋宿。
    为了安抚大臣,楚昭不得不让步,谁知淑妃刚走,天下便接连下了几天大雨。民间便渐渐有些不好的传闻,天师道趁机起来说淑妃是灾星,否则怎么会她一走天就下雨呢。甚至有传言说小皇子不是今上亲生的。之后小皇子和母妃就一直留在南郊上方山行宫里。
    就连崔景深,王若谷等大臣都决口不提让淑妃回宫之事,楚昭在接到小胖吭哧吭哧从西北带来的一封长信之后,也不敢多言。这事便这么耽搁了,小皇子一直到四岁都长在宫外。
    虽然这位小皇子的身份是个秘密,但是对于当年跟在楚昭身边的明堂核心人员来说,基本都猜了个七七八八。忠心于楚昭的大臣正是因此才不同意将小皇子养在宫中——便是亲生也常有父子相残之事,养子养子迟早养出祸事。说来说去,群臣内心深处,到底还存了逼楚昭大婚的意思。
    这一次淑妃能回来,还是沾了太皇太后李氏的光。李氏虽然瘫痪在床,到底还活着,今日是这位太皇太后的七十整寿。再者说,天子大方仁厚,把喻王府里的弟弟以及侄儿都接来了宫里,淑妃和小皇子自然也该回宫一家团聚。借着这么个由头,楚昭才得以把明面上的妻儿接回宫中。那楚客自视甚高,却不知自己不过是个添头罢了。
    听上去楚昭这皇帝连妻儿都罩不住,实在有点凄惨,未免叫人疑惑楚昭这皇帝的权威何在。殊不知天家无私事,本来前朝后宫就是连在一起的。若是后宫跟筛子一样,这皇帝对朝政的掌控能力也叫人怀疑。楚昭能够硬扛着四年不选妃,没有让臣子插手半点后宫之事,淑妃和小侄儿虽然养在宫外,却平平安安的,已经算是很了不起。
    起码大楚历代帝王还没有人能达到这一点。
    如今既然人接回来了,虽然没什么感情,楚昭觉得自己还是该去看一看弟妹和侄儿獾郎的。
    獾郎这小名还是楚昭给起的。
    陆三娘来到宫里,八个月的时候不慎摔了一跤,早产生下一个男婴。小孩不满周岁,母子就被送了出去。临走时楚昭去看了一眼,小娃娃的头发黑黄夹杂,又胖乎乎的,像御花园里养的小獾,随口就起了个小名叫獾郎。
    想起那个抓住自己手指不肯放的小团子,楚昭忍不住加快了脚步。
    若是不出意外,这孩子就是他的独子了。虽然已经记不得韩起,但楚昭自家人知自家事,他意识到自己喜欢的男人,虽然目前看上的人尚在暗恋阶段,而且对方态度和性向都不明朗,不过楚昭依旧信心满满,认为凭借自己的努力,一定可以将君臣情谊进一步深化。心中有一抹白月光,楚昭当然不会在这当口搞出选妃这种事了。
    此刻,听见小太监进来禀报说皇上驾到,淑妃赶忙迎出殿外,跪下叩头接驾。
    “起来吧。这些年你们母子住在宫外,一来你也自在,二来也是避嫌。不过寡人心里着实地惦记着你和獾郎呢,所以觑这个空来瞧瞧你。”楚昭说完,左右扫了一圈,没看到獾郎,就问淑妃哪里去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