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一想,也不对,商深当时应该不知道仇群是谁。
不过最让毕晓琢磨不透的是,商深腼腆而老实的性格,让人觉得他很纯朴很可靠,怎么才没几天,商深纯朴可靠的面具之下,露出了一张狰狞而野心勃勃的面孔?而刚才发生的一幕,又让他怀疑他对商深的结论是否正确,商深面对黄汉和宁二时的表现又不像是一个胆小怕事的毛头小伙子。
那么商深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毕晓也迷惑了,毕京总说商深为人深不可测,是明傻暗J的类型,问题是,商深才多大,怎么可能有深不可测的城府?多半是毕京夸大其词了。
商深没想到毕晓突然提出让他换一个工作岗位,他一下猜不透毕晓的真正用意,就含糊其词地说道:“我服从安排。”
只说服从安排,没说服从谁的安排,商深也故意留了一个后路。
毕晓听了出来商深话中的陷阱,暗暗一笑,才多大就想和他斗心眼,他吃的盐都比商深吃的饭都多,自作聪明,哼,不过是一个笨孩子罢了。
“服从安排就好。”毕晓点了点头,不说话了,只顾推着自行车朝前走。
毕晓不说话,商深也识趣了闭了嘴,他和范卫卫落后毕晓半米的样子,跟随在毕晓身后,一路回到了厂子。
还以为到了厂子毕晓会把话说完,不料到了之后,毕晓没再理会商深,转身走了,倒让商深颇为郁闷,到底毕晓想怎么安排他的下一步,倒是说个清楚,怎么话说一半没有下文了,让他的心悬在半空落不下去。
范卫卫的心思却不在商深的下一步之上,她一回到办公室就拿起了电话,拨打了110。
“110吗,我要报警,我的手机被人抢了,对,是手机,是摩托罗拉手机,市场价格6800元……”范卫卫报警了,她不是心疼手机,对她来说,一部六七千元的手机虽然也是贵重物品,但还不至于让她放在心上,她是不想太便宜了黄汉和宁二,要为他们挖一个大大的坑。
“抢我手机的人一个又黑又胖像肥猪,一个又白又瘦像瘦猴,肥猪姓黄,名字叫什么不知道,瘦猴叫宁二,对,我不认识他们,听别人说起他们的名字,所以就记住了。是的,我不是本地人,是深圳大学来仪表厂实习的学生,如果事情被新闻媒体曝光了,说是深圳大学来德泉县实习的女大学在县城手机被抢,肯定会引发社会议论,说是你们德泉的治安太差了……”
范卫卫最后强调的部分是大杀器,首先她来自深圳大学的身份,无形中会提升手机被抢事件的分量,其次,她着重提到的新闻媒体的宣传,也会引起上面的重视,随着网络的出现,社会风气的转变,媒体的监督作用也越来越引起了地方政府的在意,最后一点,6800元的案值足够刑事立案了,也就是说,她的报警电话,直接把黄汉和宁二推到了一个大坑之中。
而且还是一个巨大的火坑!
第15章 只争朝夕
范卫卫的电话让商深先是一愣,随后又摇头笑了,范卫卫真是一个聪明绝顶的女孩,这一手太漂亮了,不但可以惩治了黄汉和宁二,也算为德泉百姓除了一害。
“什么什么,你的手机被人抢了?是黄汉和宁二干的好事?”杜子静惊讶地张大了嘴巴,“这两个混蛋平常就游手好闲,不务正业,虽然偷J摸狗的坏事干了不少,但还没有抢过手机。没想到,还是贼心不死犯了大事,唉,一个人一两年不务正业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不务正业,完了,这两个混蛋完了。”
杜子静的一番话顿时让商深对她刮目相看,尤其是杜子静的“一个人一两年不务正业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不务正业”的精彩评论,让他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放下电话,范卫卫得意地拍手一笑,向杜子静简单地一说事情经过。杜子静先是为了商深力拼黄汉和宁二二人而叫好,又为商深和范卫卫被黄汉和宁二*得无路可退时而担心,她恰到好处的表情配合范卫卫的讲述,就让人有了身临其境之感。
等说到毕晓想让商深换一个工作岗位的时候,杜子静愣住了,她似乎想了一想才反应过来:“我听到的消息是,毕晓提了总工后,会调到北京部里工作,会不会他临走之前,想调商深到技术处负责电脑和网络呢?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商深,你的机会就真的来了。你在办公室真的屈才了,办公室成天都是一些琐碎的事务性工作,别说大学生了,就是初中毕业生都能干得来。”
正说话时,桌上的红色电话忽然响了。
杜子静接听了电话,说了几句话放下了电话,对商深和范卫卫说道:“我去开个会,一会儿就回来了,你们等我,晚上去我家吃饭。”
走到门口,又想起了什么,拿出一把钥匙扔给了商深,她眨了眨眼睛,神秘地一笑:“电话的长途锁了,给你们钥匙,给家里打个电话。”
真是一个热心肠的好大姐,商深感激地冲杜子静点了点头。
在电话费高昂的九十年代,许多单位的电话都锁了长途,防止话费过高。
如果真如杜子静所说,毕晓要调他到技术处负责电脑和网络工作,商深充满了期待,他学的是信息系统工程,只有电脑和网络才是他的用武之地,对于目前每天都无事可做的状态,实在是浪费生命。如果真这样下去,一年后别说可以超过毕京了,恐怕连毕京的背影都看不到。
商深先给家里打了一个电话,报了平安,又说了几句闲话,就挂断了电话。范卫卫没打,她之前已经在外面用公用电话打过了。
“其实……商深,我觉得仪表厂不适合你,要不,跟我去深圳发展好不好?”范卫卫大胆地说出了心中的想法,在仪表厂不但委屈了商深,而且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只要毕晓在仪表厂一天,商深就没有出头之日。
再者说了,就算在仪表厂混到毕晓的位置,又能有多大出息?范卫卫愈发觉得商深就是一块璞玉,只不过他没有被放对位置。一旦放对了位置,商深就会激发无穷的潜力。
“好呀。”商深笑了笑,“等有机会先和你去深圳看一看,如果发现深圳有合适的发展机会,留在深圳也不是不可以。”
深圳不但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也是it行业的发达之地,商深很向往深圳,不仅仅因为深圳有一个和中关村齐名的赛格,还有一个马化龙。
不知道为什么,商深对远在深圳从未谋面并且素不相识的马化龙印象很好,或许是互联网接近了人和人之间的距离,让他总以为他和马化龙同在一片蓝天下同在一个网络上,就近在咫尺。
一个小时后,杜子静回来了,一进门她先喝了一大杯水,然后快语如珠地说道:“好多事情,不知道该说哪一件,还是先说我的事情吧,小商、卫卫,我要调到北京了,祝贺我吧。”
“部里重新调整了一下,从厂里调了几个人到部里工作,有我,还有毕工。没想到,我还有到北京工作的一天,真是天大的好事。不过去了北京,就顾不上照顾家里了,真是没有两全其美的好事呀。对了小商,会上也重新了安排你的工作岗位……你别沮丧,也别失望,不要在意一时的得失,在一线车间锻炼一段时间,对你的成长也不是没有好处……”
“什么?要让商深去车间?”范卫卫听出了什么,一拍桌子站了起来,“算了商深,不干了,辞职走人,不受这份气。”
开会的时候,毕晓提出让商深到车间一线锻炼,说是可以更好地让商深成长,和一线的车间工人多接触多交流,有利于商深更加深入实际深入生活,从而为商深以后走向更重要的岗位奠定基础。毕晓的理由很充分,商深的专业虽然是信息系统工程,是高科技,但高科技如果不能具体应用到生产之中,也只是纸上谈兵,所以让商深先具体接触一下仪表的生产过程,以后再从事管理工作,可以更好地做到心中有数。
必须得说,毕晓的理由无法让人怀疑他的出发点不是为了商深好,所以他的提议一致获得了通过,没人反对——杜子静想反对也没有资格,她在会上只有旁听的份儿,没有发言权。
就这样,商深的命运陡然转了一个大弯,在毕晓的特殊照顾和关爱下,从无所事事的办公室进一步下放到了车间,光荣地成为了车间工人中的一员。
毕晓在离开厂子前夕,还念念不忘商深,煞费苦心地要为商深安排一个“大好前途”,如果仅仅是因为他和商深的一次因为石子而引发的冲突,似乎显得毕晓太小心眼了,以毕晓活了一大把年纪的人生阅历,肯定不会因为石子事件而处处刁难商深,商深至此完全相信了杜子静的话——毕晓对他无比特殊照顾的背后,肯定另有深层次原因。
“我要是在的话,还能照顾你一下,可惜我也要去北京了,不过商深你也不要意气用事,别动不动就辞职,下到车间呆一段时间,也未必不是好事。”杜子静以过来人的老大姐身份苦口婆心地开导商深,“我刚来厂里的时候,也在车间干过半年。”
“时代不同了,杜姐,况且你当年只是高中毕业,也没有选择,商深可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他还是电脑高手,他有选择的机会,也有选择的资本!”范卫卫维护商深时不遗余力,很不客气地反驳了杜子静,也不怕杜子静不高兴,“你也别劝他了,杜姐,我已经决定了,带商深去深圳!”
“小商,你真的要辞职去深圳?”杜子静吓了一跳,她习惯了安稳,在她看来仪表厂的收入虽然一般,但胜在安稳,是国企,跳出国企去南方打工,要冒很大的风险,“离家那么远,又人生地不熟的,不要冲动。”
对范卫卫言语之中微带攻击的嘲讽,她不是不以为意,而是压根就没有往心里去,也是她神经大条惯了,对话里话外的针尖和麦芒感觉没那么敏感。
商深正要说几句什么,门一响,毕晓推门进来了。
毕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