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崛起·俄罗斯-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国家计划力争精确,比如在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钮扣售价1卢布,那么700公里外莫斯科的价格也应该是1卢布,而万里之外的海参崴仍是1卢布。甚至“每一千块砖头,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

  由此开始开始,市场调节这个因素被苏联大地排除出去。

  指令性渗透到苏联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正如古比雪夫所说的:“在我们计划制度中,我们已经走得这样远,这样深,以致我们确实没有任何经济、文化或科学研究部门还在计划之外和在计划工作范围之外”。

  对于苏联而言,它未来几十年的兴衰都和这种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联系在了一起。

  而就在这一年,一场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经济危机爆发了。

  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市打了个喷嚏,结果全球都感冒了。从纽约股市的疯狂下跌开始,危机很快从美国蔓延到全球,袭击了几乎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资本主义世界的损失是1700亿美元,而1929年到1933年这次全球经济危机造成的损失则到达了2500亿美元。

  危机震撼了整个资本主义体系,西方世界陷入大萧条之中。美、英、法、德、日等国的生产急剧下降,贸易锐减,物价暴跌,工商企业和银行纷纷倒闭,失业人数激增。

  而早在1917年就与资本主义分道扬镳的苏联,却在五年计划的指导下,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这时,西方的大量资本、技术和技术人才,开始转向苏联寻找出路。

  苏联把握住了这个机遇。

  当时有人认为:利用西方的资金和技术会造成对资本主义国家的依赖。斯大林则表示:“以为社会主义经济是一种绝对闭关自守,绝对不依赖周围各国,这就是愚蠢之至。”

  拖拉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工业化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一个代表符号。因为它解放的是最广大的农业生产力。

  就在1929年,全球经济危机最严重的时刻,一个规模宏大的拖拉机厂在斯大林格勒破土动工了。10个月后,工厂建成投产。

  这个奇迹般的速度,来自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的保障,也来自苏联对世界经济形势的判断和利用。

  拖拉机厂的建设者,除了苏联人,还有美国人和德国人,先后在这里工作的美国工程师就有730名。

  工厂的设备整体建于美国,大约有80家美国厂商为这个工厂制造设备,调试完成后再拆运至苏联组装。

  事实上,30年代,苏联大部分骨干企业都是利用外国的先进技术武装起来的。斯大林后来告诉美国罗斯福总统,在苏联约有2/3的大型企业是利用美国的技术建成的。1932年时,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的各国专家和技术人员约有2万人。

 
 
计划(4) 
 


 
 2006年12月06日 15:09   

连载:大国崛起·俄罗斯   作者:中央电视台《大国崛起》节目组   出版社: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与西方世界的整体低迷形成鲜明对比的,不仅是苏联的工业化成就,还有苏联人民建设苏联的巨大热情。

  3、现在资本家们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 
 
 
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这段话出自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它曾经激励着苏联的一代人将宝贵的生命投入到壮丽的建设事业中。

  1935年8月30日夜间,顿巴斯的年轻矿工斯达汉诺夫改进了掘煤方法,在6个小时内采煤102吨,超过定额13倍,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一周以后,斯达汉诺夫又刷新了自己的纪录,一个工作日采煤175吨。

  此后,斯达汉诺夫不再是一个普通矿工的名字,它成为苏联工业化进程中一场轰轰烈烈的生产技术革新运动。

  各行各业涌现出无数个斯达汉诺夫。在他们的推动下,苏联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劳动率提高了82%,大大高于原计划的63%。

  各行各业涌现出的保尔?柯察金和斯达汉诺夫们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当然,教育领域也不例外。

  《乡村女教师》是一部很出名的影片,女主人公瓦西里叶夫娜以毕生精力培养了一大批不可多得的人才。但她只是苏联千千万万教师中的一员。

  任何一个现代国家的强盛之路都离不开教育,苏联教育事业就像一场决定命运的急行军。

  苏联1929的教育拨款比1925年增加了10倍多,而且持续增加。城市普及七年制义务教育,农村实行四年制义务教育。到1939年,全国识字居民达87%,而在沙皇时代,四个人中有一个人是文盲。

  高等院校成倍增长,到1938年全苏有近700所,在校学生55万,超过英、法、德、日、意在校大学生人数的总和。

  到1941年,1928年—1932年间大学生毕业的89%被提拔为领导干部。这批行政专家中包括了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柯西金。

  而且,苏联在文化和科技上也一再创造惊人的成就。

  《静静的顿河》的作者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苏联人,肖洛霍夫创作此书时正是在苏联在工业化道路上高歌猛进的时候。

  《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被中国评为“感动共和国的50本书”之一,它的作者是苏联作家伊林。与这本书同在五年计划期间完成的还有《五年计划的故事》和《山和人》等一些反映苏联建设的科普读物。

  在他笔下,枯燥的数字变成一个个优美动听的音符和气壮山河的故事。在中国抗日战争初期,不少青年人正是读了这些科普读物后,满怀憧憬、奔赴延安的。

  当一个国家的科学能够以艺术化的方式得到普及时,它的科学水准会低吗?

  在苏联科学界,瓦维洛夫创立了作物种类演化理论;库尔恰托夫领导设计和研制出欧洲第一台回旋加速器……当然,谁也不会忘记苏联还有一个天才的幻想家。

  在苏维埃还在为生存而战时,就有人预言说:“地球是智慧的摇篮,但人类绝不可能永远留在地球上。”他就是闻名于世的火箭和宇宙理论先驱者齐奥尔科夫斯基,他的研究领先于世界。

  正是从他开始,苏联对宇宙空间的研究始终处于世界最前端,也许正是为此,从第一位人类宇航员加加林开始,每一位返回地面的苏联宇航员都要到这所以齐奥尔科夫斯基命名的博物馆来。

  那里是宇航员们的圣殿,也是苏联的骄傲。

 
 
计划(5) 
 


 
 2006年12月06日 15:09   

连载:大国崛起·俄罗斯   作者:中央电视台《大国崛起》节目组   出版社: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危机提供的有利时机,加上群众建设国家的高昂干劲,苏联宣布:两个五年计划都只用了四年零三个月就提前完成了。

  193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

  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的工业生产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是:机器制造业、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石油的产量;

  居欧洲第二,世界第三的是:电力、生铁、钢的产量;

  居欧洲第三,世界第四的是:煤和水泥的产量。)

  十年磨一剑。

  10年间,苏联建成了六千多个大企业,建立起飞机、汽车、化学、重型和轻型机器制造业等部门。

  10年间,三千万农村人口移居城市,总人口中的15。7%从农业劳动者变成工业劳动者。这是世界上没有先例的城市化速度。

  10年间,苏联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在20%以上,是到目前为止的世界最高记录。

  从1917年十月革命开始,这个占世界陆地总面积近五分之一的国家,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走完了西方国家通常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走完的工业化路程。

  但是如此快的速度也让苏联付出了代价,其隐藏的问题非洲严重。

  苏联牺牲经济均衡发展特别是牺牲农业正常发展,重工业、军事工业片面增长,经济发展失调。国家强大了,但人民生活贫穷;用计划、行政手段组织社会经济生活,忽视和排斥市场的调节作用。

  没有及时解决工业化过程中的问题,为日后苏联的发展留下了隐患。但在当时,苏联的成功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也暂时掩盖了潜在的危机。

  苏联的一枝独秀和它所采取的“计划”方式,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的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 一时之间,“计划”一词成为时髦的名词。

  比利时、挪威、英国在探讨如何采用计划;

  德国在1933年时推出了一个“四年计划”;

  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新政”也不乏计划的影子,他以国家干预的方式,为自由主义经济的市场之手加上了政府之手。在美国,大多数知识分子向左转了。威尔逊甚至主张“从共产党人手中把共产主义接过来”。

  1934年,一位名叫维尔斯的美国作家第二次来到莫斯科。他14年前拜会过列宁,对列宁建设社会主义的计划嗤之以鼻,甚至称其为“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

  这次他对斯大林承认:“现在资本家们应该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