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卓别林-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查理禁不住咯咯直笑,他就在如此形式的苦中作乐中,吮吸进母亲精心喂哺的艺
术乳汁。
    然而,雪尼第二次出海后,6 周没有消息,留下的35先令已吃空用尽。
    哈娜租的缝纫机再次被别人搬走,查理教舞蹈的微薄收入也没有了,哈娜的
一个好朋友、曾是喜剧演员的麦卡西太太突然病故,这一切使得哈娜感到人生无
常。雪尼还没归来,她去信询问轮船公司办事处,那边通知说雪尼患病在南非就
医,情况不明,这更增添了她的精神负担。而长期缺少营养导致她健康恶化,尽
管她和孩子们奋斗了、挣扎了,贫穷仍如影随形地跟着他们一步不拉,苦难永无
尽头。为什么会这样?她所信奉的基督教看来没能给她一个明确的答案,于是就
有了下面这凄惨的一幕:那天中午,查理刚走到波纳尔弄弄堂口,就有几个小孩
告诉他:“你妈疯了。”虽然母亲上回有过一次精神失常,但查理仍不相信。孩
子们告诉他
    这是真的,于是他飞快跑上顶楼,看见母亲心事重重地坐在窗口,苍白的脸
上形容憔悴,眼睛中露出一种忍受着痛苦煎熬才有的目光。这时查理才想到性格
开朗的母亲,这样愁闷沉默、无精打采地坐在窗口已有一个多星期了。
    他大叫一声:“妈!”扑过去把脸贴在母亲怀中哭了。母亲仍亲切地抚摩着
他脑袋:“出了什么事啦?”查理呜咽着:“您身体不好啦?”“我很好哩。”
    “不对,他们说你到每一户人家去敲门。”母亲有气无力痛苦地说:“雪尼
不见了,我去找他呀,他们把他藏起来,不让我见他。”
    查理心中全明白了,上次母亲精神失常时,他在孤儿学校,不曾看到。
    这会儿他心如刀绞,他跑下楼,房东太太告诉他,街坊们去请医生了。医生
来后,略为检查了一下,写了一张“精神失常”的条子,并注明是营养不良症、
饿坏了的缘故,导致如此。查理没钱叫车,只能扶着软弱无力的母亲把她送到医
院去。当时是夏天、暑假,正午的太阳毒辣辣地,把这一大一小踉踉跄跄的身影
投射在滚烫的地面上。可怜的哈娜话也说不出,举步艰难,东倒西歪;查理满头
大汗费力地扶着她,在街坊、孩子们同情的目光下慢慢前行,成了大街上一览无
遗的凄凉景象!
    查理从医院回家时,医生曾关切地问他:“孩子,你怎么办呢?”他伤心得
头脑似乎都已麻木,他没有勇气直接回家,在外面整整徘徊了一下午。
    回想母亲的温柔亲切、爽朗乐观、幽默语言、表演才能……后来他想到母亲
进了医院,总比一个人没吃没喝、空守在那阴暗的顶楼上发愁要强。于是他这才
回去,悄悄地上了楼。四壁空空的家中什么吃的都没有,只有壁炉上搁着一个扁
扁的钱包,装着几张当票、1 串钥匙和3 个半便士。此外,桌子上还摆着几颗糖
果,这是母亲舍不得吃留给他的。这是人世间最可贵最伟大的母爱啊,查理手捂
糖果抑制不住流下悲伤的泪水……
    多年后,他写自传写到这个情节时,仍然忍不住泪洒素笺。他诅咒命运之神
捉弄人时,既不稍存怜悯之心,又不顾念起码的公道。
    母亲被转进疯人院,小查理浪迹街头独自谋生。他避开所有认识的人,不想
让他们知道自己母亲的事;也尽量避开房东太太,担心她把这情况报告肯宁顿教
区的负责人,将自己送进孤儿学校。他在肯宁顿路后面一条马房巷里,结识了几
个从乡下来的流浪劳动者。他们从拆房屋的商人那里买来旧木头,然后踞、劈成
柴火出卖。他们从清晨一直辛勤地干到傍晚,卓别林就去帮他们干活。这些和气
朴实的人喜欢上了他,给这个衣破鞋子烂的孩子吃的甚至工钱。
    雪尼终于回来了,原来他是因为在航行途中患了风湿症,留在南非港口城市
开普敦的医院里治疗。病愈后他在一群士兵中发起了一次抽彩会,赢了20英镑,
这对于他们那个破船似的家庭足够维持半年了。雪尼跟查理买了一套新衣眼,兄
弟俩一起去医院探望母亲。当查理宽慰母亲说她很快就会复原时,思虑重重的母
亲点点头:“是的。”又接着说:“你们那天下午只要给我吃一点儿东西,我就
不会那样了。”这句话深深烙进查理的脑海里,他多么痛恨自己的年幼无知啊。
    第四章你们需要一个扮演孩子的角色吗?
    生活的磨难,能销蚀平庸者、胆小鬼的意志,也能激发有志者、苦心人的勇
气,激励他们生发出战胜艰难困苦的决心。无论人生之路多么难行,卓别林始终
没放弃自己要当一个优秀演员的理想。在当童工的那一段时期,他每逢休息日,
就换上一条硬的衬衣领,擦亮脚下的旧皮鞋,准时去布莱克默演员介绍所。羞怯
地却是执着地等待机会,直到衣服和鞋子都破了为止。有一次,演员介绍所的人
都走光了,卓别林还留在那。一个职员准备关门了,看到他便停下来,随口问了
一句:“你这孩子来干什么?”卓别林像乞求赐粥似的从嗓子眼里挤出一句话:
“你们需要扮演孩子的角色吗?”对方反问:“你登记了吗?”卓别林摇摇头,
因为他才12岁多,从来没人让他登记过。
    于是这个职员让他进到办公室,进行了登记。
    雪尼回来了,他也不打算再当船员了。就在为生活所迫飘洋过海时,他也同
样没放弃这种人生目标,想到戏院找工作当演员。父母遗传给兄弟俩的基因,在
他们分别是12岁多和16岁多时,再次显示了它神秘的暗示力量。
    当然,更主要是由于他们自己在不长的时间里,体验了那么丰富的人生经历,
在强烈地提醒和推动着他们去这样思维、努力。
    在探望母亲一个月后,卓别林收到一张明信片,背面写着“请来河滨大街布
莱克默演员介绍所”。他穿着那套新衣去了,布莱克默先生不因他小而另眼看人。
他写了一张纸条,让卓别林去最早发展剧院名角制度的弗罗曼先生的事务室,找
汉密尔顿先生。汉密尔顿先生看了这张推荐条,又见卓别林自报家门说14岁了,
感到奇怪而有趣。因为这小家伙是那么矮小,举手投足之间又显得那么机灵而有
几分老成。
    初次接触,小卓别林博得了汉密尔顿先生的好感,他告诉说将介绍卓别林出
演《福尔摩斯》一剧中的小佣人比利。而在此之前,扮演福尔摩斯的名角塞恩斯
伯里先生编了一出新剧《一个伦敦人的传奇》,先要试演。剧中也有一个角色叫
桑米,他们准备推荐卓别林先演这个桑米。戏份是一周2 镑10先令。汉密尔顿先
生说:“这个角色要由孩子来扮演,看来他对你很合适。”
    2 镑10先令的薪酬突然从天而降,这对于12岁半的卓别林来说简直是一笔横
财。就在前不久,他做玩具小船做到手打泡也没有这么多工钱。这时他幽默含蓄
的天分显灵了,好像他应该要拿这么多,而且还少了点,他装得毫不动心地说:
“嗯,我可得和我哥哥商量一下这个待遇。”汉密尔顿先生大笑,把介绍所的职
员都叫出来:“看看,你们觉得这孩子怎么样,像不像咱们《福尔摩斯》中的比
利?大家上下打量他,与他交谈,都很满意,人人笑容满面。汉密尔顿先生也写
了一张推荐条,让他去一个俱乐部找塞恩斯伯里先生。
    于是卓别林受到同样友好的接待,塞恩斯伯里把戏院里的演员和工作人员都
叫出来,对他评头论足一番。然后把《一个伦敦人的传奇》的脚本交给卓别林,
并且说桑米是这出戏中的一个重要角色,让他先回去熟悉台词。
    这个世界突然变了,一个穷孩子突然就要成为演员了,卓别林在回家的路上
高兴得恍恍惚惚,他觉得自己交了好运。那本棕色封面的戏剧脚本,他有生以来
第一次拿到的最重要的资料,沉沉地握在手中。他不停地一页一页翻着看,好多
台词他还念不完整,因为他被迫中止了学业。但他意识到,在可以由自己作主的
命运之途上,他已突破了重要的一关,抓住了一个机遇。
    他已经不是贫民窟中的野孩子、小流浪者,而是戏剧界中的一员了。当他激
动地把这一切讲给哥哥听时,雪尼也激动得眼睛湿润了。他说:“要是妈妈现在
在这儿和我一起听到这个好消息,那该多么美啊,这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转折点
呀。”
    冷静下来后,两个做着演员梦的兄弟开始看剧本,雪尼把查理不会的单词和
不懂的意思教给他。3 天中,卓别林背下了35页长的脚本台词。排练时,连塞恩
斯伯里先生都感到惊讶,想知道这小家伙以前演没演过戏。
    《一个伦敦人的传奇》试演了2 周,这出戏并不传奇,且被剧评家们贬低,
但小演员卓别林却得到好评。不仅剧评家,有个著名老演员罗克也很喜欢这个孩
子;他拿来一份《伦敦热带时报》,读给卓别林听“幸而有一个角色弥补了它的
缺点,那就是报童桑米。这出戏之所以招人笑,多半是亏了有这个灵活的伦敦流
浪儿童。桑米一角虽然在剧中被写得陈腐而平常,但是查尔斯。卓别林这位玲珑
活泼的童伶却把他演得十分有趣。以前我不曾听说过这个孩子,但是,我希望,
在不久的将来会看到他的巨大成就。”罗克先生在给他读报评时,提醒卓别林保
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他说:“你看了这篇文章,可别脑袋发胀啊。”
    脑袋发胀的是雪尼,他为弟弟牛刀小试即获成功而激动,一下子就买了一打
《伦敦热带时报》,并在探望母亲的时候给她看。卓别林则逐字逐句记牢了这篇
文章,并对以前演的轻歌舞、哑剧是属于技术性强的舞台艺术,而今演的以刻画
人物为主的情节剧是属于艺术性强的舞台艺术这一点,有了初步认识。
    然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