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冷艳文士川端康成传_2-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神没有变,美军占领的态度没有变。他还巧妙地利用在战后的日本仍找到“龙
塞”的情节,表明日本表面变化了,日本还是存在,“日本还是不会灭亡”,
从中发现了在美军占领下潜藏在日本深处的真实,日本深处的古老文化还是
根深蒂固地存在着。小说还穿插了这样的情节:一个叫房子的女子在战争中
失去父亲和弟弟,她被美军诱拐上吉普车,一个素昧生平的青年达吉见义勇
为,冒认房子是自己“妻子”上前营救,最后以自己的车相撞美军的吉普车。
以此作品反映了美军占领下日本人受凌辱的现实,以及人民对美占领军的反
抗情绪。川端最长的一部长篇小说《东京人》开首就对美国的原子弹政策,
特别是对美国在日本投掷原子弹以及战后投下十亿美元在冲绳修建原子弹基
地的政策加以抨击。还写了东京站前旅馆专辟外国人休息室,墙上悬挂着日
本地图,却规定日本人不得入内,而年轻的美国大兵却可以挟带流着泪的日
本女子大摇大摆地走进去,艺术地再现了日本山河遭践踏,日本人民遭损害
的形象,作家对此不禁发出“真令人气愤!”的声音。
日本投降以后,川端康成确是深深陷入哀愁之中。他这种哀愁的心情是
非常复杂的。他既看到国家战败的衰亡,痛恨战争的悲惨,也看到战后复杂
和再生的希望。他既摆脱了“内心的悲哀”,“不相信现实的东西”,甚至
他“厌恶、讨厌人的倾向以日本投降为界而益加深”;①同时他也痛切地了解
到“必须使日本再生!”“要回到古老的日本去,又要面向宽阔的世界前进!”
①这两种矛盾的心绪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战后作家独特的内心活动和悲伤情
调。
似乎可以说,川端康成战后的活动,包括社会活动和创作活动,都是出
于他这种哀愁,这种双重结构的性格。
战后,川端康成在文学上获得最大成就的,可算是《舞姬》、《名人》、
《古都》、《千只鹤》和《睡美人》了。
① 转引自进藤纯孝:《川端康成传记》第436—37 页。
① 《天授之子》,《川端康成全集》,第23 卷,第564 页。
① 转引自佐伯彰一:《川端文学的“我”的形象》。
第十章
《舞姬》——爱情?生活?事业
《舞姬》从1950 年12 月12 日起,至翌年3 月31 日止,在《朝日新闻》
上共连载一百零九天。这是川端康成在战后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它以一
个芭蕾舞演员在婚姻问题上的曲折经历和对舞蹈艺术的执着追求为情节线
索,深刻地揭示了战后日本民主化进程中,家庭生活里封建意识与民主思想
的矛盾和冲突。
日本封建社会延续了八百年的历史。 1868 年明治维新,资产阶级民主
革命并不彻底,仍然带着浓厚的封建性,后来日本走上封建军国主义的道路。
封建势力和封建意识在日本社会根深蒂固。战后,根据《波茨坦宣言》,日
本进行了一系列民主改革。政治上,制定《日本国宪法》,改封建的天皇制
为君主立宪制,建立了资产阶级议会制的政体。在经济上,解散财团,力图
对资本垄断作某种限制,实行土地改革,废除了半封建的地主所有制。在社
会生活上,取消了封建家长制、家族制和身份等级制等等。特别是战后日本
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空前发展,民主主义思想得到普遍的传播,在民主改革
和民主运动浪潮的冲击下,战前依靠封建传统伦理观念支撑的家庭关系,战
后也开始发生了动摇和变化,逐渐走向崩溃。《舞姬》虽然没有正面叙述战
后转折朔这种新旧思想、新旧观念复杂交错的社会情态,但它的故事是放在
这一历史背景下铺叙的。
小说主人公波子及其丈夫矢木、儿子高男,以及年轻时代的恋人竹原、
学生友子等几个主要人物,围绕着他们的婚姻爱情、生活与事业中出现的各
种思想矛盾而展开冲突,通过具有朦胧的民主思想的波子和品子,向封建意
识浓厚的矢木所作的抗争,反映了新思想向旧传统的挑战。
女主人公波子年轻时同竹原相恋,并在竹原的热情帮助下,修建了自己
的排练场,从事自己心爱的事业,他们虽然产生了感情,但竹原觉得艺术家
一旦结婚,“她的幸福就只有在其结婚生活中去寻找”,因为他“没有信心
能使波子得到幸福”,从而回避了同波子结缘,以至铸成了不可挽回的“错
误的过去”。后来波子同矢木结婚,双方都是秉承家长之命而成亲的,她完
全不了解矢木,矢木也完全不了解她,只是“努力用自己的意志,去贯彻母
亲的意志”。他们的结合既没有感情基础,更谈不上具有共同的理想和信念。
矢木认为女子的天职,就是伺候丈夫、生儿育女、操持家务,因而对妻子一
味苛求,常发怨声;甚至瞒着妻子私下存款,偷偷将妻子的房子改在自己的
名下,在家庭生活中处处独断专行,摆出一副大男子主义的面孔,要妻子百
依百顺。波子面对丈夫的自私、狡猾、卑俗和封建意识,面对毫无爱情的家
庭生活、感到疑惑、失望、悲伤,她觉得同矢木生活在一起,是“在没有爱
情的地方描绘爱情,是爱情幻灭的恐怖”。她不满这种没有爱情的婚姻,希
望得到真正的爱情,她厌倦这种不能独立自主的家庭生活。可是,由于旧的
世俗观念与其自身的文化心理的局限,又难于超脱封建伦理道德的拘囿。她
不满、彷徨,有时也呐喊和抗争,却没有燃起更加炽热的反抗的火焰。婚姻
的羁绊成了梦魇般压在她心上的精神重负,她没有勇气同传统的封建道德决
裂,只好选择了婚外的恋情。她明知竹原已有妻室,即使自己同丈夫分居、
离婚, 也不可能同竹原结合;她也明知同竹原继续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是“不
合法的”,但她仍不断地同竹原幽会,依恋着昔日的情人,彼此寻找精神上
的寄托,给自己的事业带来一点支持的力量。
矢木竭力维持封建家长制、巩固封建家族主义,他与企图冲出封建家庭
牢宠的波子的矛盾冲突,波及整个家庭和家庭生活,时时泛起涟漪,有时还
掀起轩然大波。女儿品子是个具有民主思想的新女性,她一方面责备母亲同
竹原的不正常交往,另一方面又感到母亲的心情已痛苦到了要喷出血来似
的,认为父亲对待母亲“太残忍”,母亲是父亲的“牺牲品”。于是她勇敢
地向封建观念挑战,公开批评父亲“是吃掉妈妈的灵魂才活着的!”儿子高
男多少受到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虽然对父亲有所不满,但在对待婚姻与爱
情问题上,他也是竭力维护旧的传统观念,觉得母亲背叛了父亲,常常站在
父亲一边。
生活与事业之间,无论什么时候都是存在矛盾的,无论在什么地方也是
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在男女还没有完全平等的社会里,妇女在这个问题上
就更加突出。波子是个事业型的女性,而不是生活型的女人,她很有事业心,
为了自己的芭蕾舞事业,她不顾丈夫的苛责,决心不生第三个孩子,以便把
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扑在事业上。她本人由于战争的关系,失去了艺术青春,
但她把自己的全部热情和心血倾注在她的女儿品子身上,尽力把品子培养成
一个出色的芭蕾舞演员,以“完成自己未竟的梦”。她觉得她的学生友子很
有才华,不愿让友子牺牲一生中最宝贵的时间来担任自己的助理教练,便劝
友子去芭蕾舞团工作,以便友子得到更多的舞蹈实践的机会,充分发挥友子
的才能。她无论训练品子还是教授友子,都是一丝不苟,严格要求。就是在
战争的岁月里,也让品子和友子悄悄地继续苦练舞艺,她这样做别无他求,
只是希望芭蕾舞艺术延续下去,使这一艺术之花得以永存。在母亲的启发和
教育下,品子也十分热爱自己的艺术事业。她虽然也由于战争失去了留学的
机会,虚度了学习的年华,为了专心从事舞蹈工作,二十多岁了,仍不考虑
自己的婚姻问题,拒绝自己的舞伴的求爱,甚至表示将来即使结婚,也不生
孩子。总之,她把自己的结婚、成就、生活,一切的一切都同母亲和舞蹈事
业联系在一起,真心实意地为此作出牺牲。
作者笔下的矢木又是怎么样对待妻子女儿所热爱的舞蹈事业的呢?由于
封建意识在他的头脑中作祟,他自己醉心于古典文学的研究,却把妻子女儿
从事的舞蹈,看成是“肉体的表演”,“女人通过跳芭蕾舞只是锻炼身体”,
他不让妻子修建舞蹈研究所,责怪妻子为了舞蹈事业不再生孩子,甚至不满
妻子排练用电多。总之,他不理解、不关心、不支持妻子的事业,相反要妻
子牺牲自己的舞蹈工作,回到厨房做一个旧式的“贤妻良母”,来支持自己
的事业。波子热爱生活,更热爱事业,她把事业置于生活之上,这必然加深
同没有感情的丈夫之间的矛盾,处在事业与爱情的双重危机和双重煎熬之
下,作家把事业、生活和爱情的冲突引向更深一步,意在说明封建意识正是
妇女处理事业与生活,婚姻与爱情关系困难重重的根源所在,并进一步探索
艺术家应有的艺术思想和艺术道路,表现了艺术的力量可以战胜爱情,战胜
邪念,乃至战胜一切,深化了主题思想。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种战后生活的
反映是真切的,是含有一定的生活哲理的。而且,作家对于波子为了追求自
己的事业而承担与丈夫离异的痛苦是深表同情的。
川端康成还通过描写波子的学生友子对待生活与事业的错误态度来加以
烘托。友子爱上了一个四十开外的有妇之夫,她为了挣钱给情人的儿子治病,
决计放弃自己的理想,离开了波子去浅草当脱衣舞娘。友子这个轻率的决定,
对于波子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波子悲伤之余,为了解救友子,阻止她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