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只是觉得她是那种沉默寡言的女孩,但绝没想到她的童年是这样的悲惨。她是从小患过小儿麻痹症的女孩,在仅仅五岁的时候,被亲生父母无情地遗弃了。一直抚养她成长的,是对她也仅仅一般的养父母。他们生活在南国的海滨城市,一般而言,他们的生活要比我们山村好得多,但她的养父好赌成性,对他们的家庭完全不负责任。不难想象,那样的家庭,每天有的只是“硝烟”,怎么可能让孩子感到丝毫的快乐和温暖呢?
张菡告诉我,她算是比较幸运的,因为她的姐姐高中还没毕业就被养父赶出去打工了,而她至少现在还在这里上大学。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不知道该为她高兴还是难过。她曾经用自己的一张口、一颗心,在南国的电视台讲述成长的苦难与心痛,在湛江城的各个角落诉说生活的无奈与艰辛,让整个海滨都为之而痛哭流泪!她之所以能上大学,并不是得益于她的养父母,一直供她读书的,是两位深深被她感动的两个好心企业家,包揽了她这些年所有的生活和学习的费用。我不知道她应该是不幸的还是幸运的,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自己的年少时代历尽了一个少年可以承受的所有苦难与艰辛,但没想到张菡的经历较自己有过之而无不及。
或许少年的阴影迫使她变得如此的忧郁,让人很少能见到她真正的笑容。我想,她所缺少的是一种源自内心深处的关怀与支持。而我无法为她做太多,我能做的只是努力使我的团队能深深地感染她、改变她,让她在这个小小的团队中间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笑容与幸福。
4月27日,她的生日,马上就要到了,我该让我们社团的所有人为她做点什么。我不知道我们的团队是否真的能让她感觉到爱与幸福,但是我想大家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对于书画协会,我很难说清楚到底是付出的多还是收获的多!我想付出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收获。这两年来,这个倾注了我太多心血的社团,也得到了很多本该属于它自身的东西。我们连续两年获得“武汉大学十佳学生社团”的荣誉;2004年的12月和2005年的5月,我们又先后三度获得“全国大学生艺术节优秀组织奖”、“东方国际书画新秀交流会十佳贡献奖”和“全国优秀艺术团体”这三大荣誉;这两年的时间里,我们的团队成员先后在国家和省级各类书画比赛和展览中先后获奖或入展268人次,这在全国高校里应该来说是独一无二的,而我们每年举办的“湖北省大学生樱花笔会”更是全省高校大学生所瞩目的书画盛会。我想,上面所列举的荣誉只是一个量的记载,而我们收获更多的、更值得我们呵护的,是我们在这两年的日子里积淀下来的深深的感情与关爱!没有感情的社团是没有生命力的,而在我的意念里,大学生团队最重要的应该是对团队的挚爱和成员之间相互的关爱与信任!
我想,社团毕竟是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的一群人聚在一起,因此,只要用自己的真诚让别人感知他对社团来说很重要,从而去得到大家的信任,那么以后的困难都会迎刃而解了。付出了或许没有收获,但人要想有收获就必须有付出。所以我觉得,在做社团的时候,乃至做其他任何工作的时候,一定要舍得付出,因为,付出不一定和收获成正比,但不付出一定和收获成反比。
当这些工作做完之后,我想这个团队的组织文化已经营造的差不多了,我所带领的武汉大学书画协会就是这样的。在那以后的日子里,我们社团从来没有出现过工作推委、无故缺席等类似的情况。我想人是有感情的,就如我前面所说的恩师的“感恩情怀”一样,当大家都可以感受到爱的关怀的时候,他也会懂得回报,学着关心别人……
当然,做社团,还有其他工作,也必须有一定的工作理念。在我认为,一个团队,无论是问题解决型团队、自我管理团队还是多功能型团队,都可以采用“海豚扁平式”的工作理念和“齿轮螺旋式”的工作方法。所谓“海豚扁平式”就是指开展工作的时候,要依靠团队广大的主体成员,突出大家的合力作用,而不是只强调个人的影响力;而“齿轮螺旋式”指的是不仅要强调团队合力的作用,还要注意挖掘团队中每个人的闪光点,在突出个性的作用的基础上,再增强合力作用。这只是我在这些年的社团工作中所感悟的一些道理,想让大家一起分享。
此外,社团作为一个比较自由、自主的团队,可以实行“项目自愿负责制”的工作方法,就是让所有的会员都有平等的机会通过竞争的方式参与社团活动的领导、策划、运筹等等,我一直是这个原则的忠实执行者,这样不仅仅可以缓解团队负责人的压力,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而且能让大家有一种“社团主人”的感觉,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我看来,一个团队的存在有着两重功能,完成团队的直接目标只是表层的显功能,而更重要的是它的潜功能:团队成员素质的培养和修养的提高。
社团一定要有它的思想内核,而我们做任何事情,最重要的也是思想,去想如何才能把事情做到最好,一个问题出来了,每个人都可以处理,就像一份试卷,每个人都能答,但如何才能做的最好,它需要的是思想!“思想有多远,我们才能走多远”,红金龙的广告语我们随处可见,但我们大家又有几个人去认真地思考过这句话和我们所做的事情呢?
……
我和社团的情感是不言自明的,这么多年一起走过,总让人有太多的感动与怀念,我现在依然在做着我所喜爱的社团,虽然它们一直都在变化着,但我想,这正如我们的生活一样,总在不断的变化,但我们一定要擎着一种信念,始终如一地热爱并善待它。因为背着梦行走真的很幸福!
在压力下激情释放(1)
关于我的生活与成长
“使人疲惫的,往往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脚底下一粒微不足道的沙子”。我们都很年轻,所以我们有足够的资本去藐视一切所谓的苦难和挫折。我们需要压力去磨练自己,我们需要在压力下寻找自由呼吸的出口……
我曾在一期杂志上很偶然地翻到一篇文章——《在压力下美丽释放》,写的是一个患了肝癌的美丽女主持人在癌病期与癌症作斗争、充分绽放自己美丽与魅力的故事。这使我很自然地回想起自己这二十年不长不短的日子。我没有经历过像故事中的女主角那样生死攸关的遭遇,但也一直在不同的压力下寻找着自由呼吸的出口。因此,我便用那篇文章的标题来回忆这段并不轻松的求知岁月。
可以很负责任地说,我是个穷人的儿子,我的父母都是大山深处可爱的农民。我的学生时代,至少到现在为止,过的并不轻松。这不单单是由于交不起学费,付不了生活费,还因为很多诸如思想、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压力。
和中国大多数的山村一样,我们生活的艰苦自然不必多言。像农忙插秧、步行上学、放牛砍柴……这些在同龄人看来或许只属于上一代人的生活却在我年少苦涩的日子里是那么的习以为常。很多的同学可能直到大学才离开了自己的父母,过起远离他们的集体生活,而我在只有仅仅九岁的时候,便开始了自己独立的生活。扪心自问,年少的日子是苦的,是那种纯苦,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苦并快乐的日子”。那个时候从那苦涩的日子和生活中我们无法寻觅到所谓的欢乐。我们的小学,没有音乐老师,没有美术老师,更没有科学老师,甚至连上课的地方也不能称其为“教室”,因为它只是一个土坯搭成的草棚,没有桌椅,只有石头和泥巴砌成的石凳和石桌……那样的环境当然无法与明亮的教室和高大的教学楼相比,但当你真的天天在那样的环境中学习的时候,所谓的艰苦变得习以为常了。人往往就是这样,不是吃不了苦,而是害怕吃苦。当环境不容许你选择的时候,我想每个人都能够在所谓的艰苦的环境中继续他们的学习或者生活。
有人说儿时的回忆,是人生最完美的一章,但我的回忆却尽是些空洞。我所体验到的最初的感觉,除了苦涩,还是苦涩。
每次回家,越过家乡的每一条山冈,俯望我所深爱着的生我养我的村落,但却没有过多的惊喜,取而代之的只是无尽的悲哀。不是因为家乡的贫瘠与穷僻,而是对辛勤劳作的乡亲深深的同情与失望。家乡的人们是勤劳的、质朴的,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那同一块贫瘠的土地上耕种着他们的余生,让人热爱且同情。可是就是这亲爱的乡亲父老,很少能有人想及孩子的未来,很少能有人想及让自己的孩子好好地读书以便以后永远地走出这贫瘠的大山。在他们固守的意念里,孩子应该早早地出去打工、挣钱,然后回来盖房子、娶媳妇……然后再和他们一样在那块贫瘠的土地上继续他们的余生。正基于乡亲如此的想法,我十分地崇拜也深深地感谢我的父亲——一个只有小学文化,再普通不过的农民。但他和许多的乡亲不同,他从来不要求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初中未毕业就出去打工。在他的思想里,即使是砸锅卖铁,倾其所有也要让他的孩子好好地读书,以便日后能走出那穷僻的
我在家里排行老大,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很惭愧地告诉大家,我是在十六岁上高中才第一次到我们县城的,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山城,但对于当时的我来说,能在一个城市中读书已经是我最大的幸福了。当我开始读高中的时候,我的父母已经无法负担我们兄妹三人繁重的学杂费和生活费了。我作为家里的老大,不得不过早地背负起为生活奔波的责任。
从高一暑假开始,我就开始在县城做家教,到现在为止,已经连续做了五年了。最累的时候,我曾经每天上过15个小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