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472-兵以诈立-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贾林注,三卷。贾林,生平不详。    
    另外,《通典·兵典》大量引《孙子》,附有杜佑注。佑书抄撮群书,为之注,并非专门注《孙子》,可以不算。如果加上杜佑注,唐代的注家就有五家。杜佑注,我在《〈孙子〉古本研究》中也做过集校,可参看。    
    旧注,只有曹注和杜佑注可以校。    
    关于《通典》,我想就中华书局校点本(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王文锦等校点)说两句话。第一,这个本子是以浙江书局本为底本,校以宋明善本,这是倒着校,如果以宋本作底本,当更存原貌,更有条理,还可简化校语;第二,《孙子》杜佑注,《十一家注孙子》是抄《通典》的《兵典》,因为该书是集注本,位置和词句都有所变动,但中华版以《十一家注孙子》中的杜佑注为准,反过来改《通典》,此亦欠妥。    
    剩下的注,大家只能看《十一家注孙子》。    
    曹操、孟氏的注,我叫“前唐注”,李筌、杜牧、陈皞、贾林的注,我叫“唐四家注”。    
    七:《武经七书》(宋元明清)    
    现在,我们能够看到的《孙子》版本,典型版本,其实只有三种,一种是影宋本《魏武帝注》本(《平津馆丛书》本),一种是宋本《武经七书》本(有日本静嘉堂文库本),一种是宋本《十一家注孙子》本(有国家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藏本)。三种也可以说是两种。《魏武帝注》本,是《武经七书》元丰初刻本的残本,与白文本的《武经七书》是同一系统。    
    宋朝,是兵书经典化的终结,《武经七书》的出现是它的标志。我说的“七”,就是指《武经七书》。它包括《孙子》、《吴子》、《司马法》、《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尉缭子》、《黄石公三略》、《六韬》。这七本书,是由先秦齐系统的三大经典,加先秦魏系统的《吴子》、《尉缭子》,加西汉的《黄石公三略》,加唐代的《唐太宗李卫公问对》而构成。    
    《武经七书》,是国子司业朱服和武学教授何去非奉宋神宗诏校定。他们定下来的《武经七书》,基本面貌是:    
    (1)《孙子》。三卷,十三篇,是曹操传下来的本子,面貌与银雀山汉简本相似,可见是最早经典化的本子。    
    (2)《吴子》,二卷,六篇,隋代已经是节本。宋晁公武说,当时的《吴子》是“唐陆希声类次,为之说”(《郡斋读书志》卷三下),即唐代的改编本。    
    (3)《司马法》。三卷,五篇,隋唐以来流行的本子都是三卷本,估计早就是节本,大量讲制度的文字都被删掉。此书,三国,魏有贾诩注;宋代,也有吴章注,均佚。    
    (4)《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是宋代新编的古书,其材料来源是个谜。李靖是唐代的大军事家,他的兵书,两《唐志》只有《六军镜》一种,《宋志》则增加《阴符机》、《韬钤秘术》、《韬钤总要》、《卫国公手记》、《兵钤新书》、《弓诀》六种。这些书都已亡佚,无从判断它的取材。大家都知道,元丰三年(1080年)刻武经,《武经七书》中的这一种,其实是新书。熙宁初年,神宗已下诏校定李靖兵法,说“唐李靖兵法,世无完书,杂见《通典》,离析讹舛”,嫌《通典》中的官名、物名已经过时,军人读不懂,所以是甩开《通典》,另外编书。过去,学者都说《问对》是阮逸伪造,真李靖兵法是《通典》的引文。如清汪宗沂的《卫公兵法辑本》,就是以《通典》的引文为主。其实,《问对》是故意不收《通典》中的东西,不能因为不收,就说是假的。阮逸伪造说,出陈师道,来源是苏洵、苏轼和苏轼的学生何去非,他们只是怀疑猜测。卫公之书,当时很多,只不过没有一个是汇集各书的全本。此书可能是个选本或改编本,但不一定是伪书。皇帝下令编的书,怎么好随便造假。此事和政治斗争有关,难免掺杂偏见,下一讲还要说到。    
    (5)《尉缭子》。五卷,二十四篇。


第一讲 《孙子》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孙子》的经典化:一至七(8)

    (6)《黄石公三略》。三卷,分上略、中略、下略。    
    (7)《六韬》。六卷,每一韬是一卷。银雀山汉简、八角廊汉简有《太公》古本,其中与今《六韬》有关的文字,面貌差距很大,《群书治要》引《六韬》和敦煌本《六韬》也不同于今本《六韬》。《六韬》也是一个改编本。    
    《武经七书》是刻于宋神宗元丰三年到六年(1080—1083年)。但《太平御览·引书目》有《兵法七书》,可能是它的前身。《兵法七书》和《武经七书》可能不完全一样。比如《问对》,可能就是重新整理。    
    宋代的注家,主要有四家:梅尧臣、王皙、何延锡、张预。    
    梅尧臣的注,三卷,原有欧阳修的序。    
    王皙的注,三卷,对原文有校正。    
    何延锡的注,三卷。何延锡,生平不详。    
    张预的注,三卷。张预,字公立,北宋东光人(今河北东光县人),生平不详,除《孙子》注,还有《百将传》,在名将传类的古书中,它是第一部。    
    这四家注,我叫“宋四家注”,单行本都已亡佚,只能看《十一家注孙子》。《十一家注孙子》,后面还附有郑友贤《十家注孙子遗说并序》。郑友贤,生平不详。《遗说》也不是专门的注。    
    《十一家注孙子》,也叫《十家注孙子》,“十家”是前唐二家注,加唐四家注,加宋四家注。“十一家注”是再加杜佑注。元明以前的旧注,凡是留下来的,几乎全都进了此书。


第一讲 《孙子》是一部什么样的书最低限度参考书

    研究《孙子》,书很多。我读过的书,绝大多数不值得读。过去,我写《〈孙子〉古本研究》和《吴孙子发微》,是替大家看书。神农尝百草,一日七十毒,中毒不可免,但没有必要再重复。书,总是越读越少,而不是越读越多。少则得,多则惑。    
    (1)著录。过去的参考书,主要是陆达节的《孙子兵法书目汇编》(重庆:军训部军学编译处,1939年)和《孙子考》(重庆:重庆军用图书社,1940年)。现在找书,可以看两本书,一本是于汝波主编的《孙子学文献提要》(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4年),一本是穆志超、苏桂亮主编的《著述提要》(收入邱复兴主编的《孙子兵学大典》,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八册)。    
    (2)文本。从前,善本是公私秘藏,不易见,清孙星衍刻的本子就是最好的本子。三类版本,他刻过两种,一是刻影宋本《魏武帝注孙子》,二是刻《孙子十家注》。此人对《孙子》情有独钟。他姓孙,自称“孙武之后”,有光宗耀祖的巨大动力。研究《孙子》,清代学者,他功劳最大。前书,我们要感谢他。因为该书原本已经失传,他的本子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后书,早先,宋本(《十一家注孙子》)不易见,明本(一般叫《孙子集注》,有谈恺本和黄邦彦本)也不易见,孙星衍发现明华阴《道藏》本,赶紧印,是最普及的本子,现在有宋本,可以代替它,但以前是独一份。《武经七书》本,有《续古逸丛书》影印的日本静嘉堂文库本,这个本子和《魏武帝注》本是出于一系,有《魏武帝注》本,也可以不读它。现在,研究文本,可看我的《〈孙子〉古本研究》。宋以前,简本和古书引文,我做了全面搜集和分期排队,极便参考。宋以来,典型版本,我也做过横向比较。相比之下,《魏武帝注》本最好。宋以后,都是重复,不必校,不必读。    
    (3)注本。过去读《孙子》,主要是军人。他们读的都是《武经七书》。学者盛称的金施子美《武经七书讲义》,明刘寅《武经七书直解》和赵本学《孙子校解引类》,清朱墉《武经七书汇解》,都是属于这个系统。这些书,除了研究学术史,没有太大价值。清代,考据学发达,但《孙子》没人理,没有一流学者做深入研究。孙星衍也没有注《孙子》。他们的注,也多半不必读。我认为,读旧注,还是宋本《十一家注孙子》最好。另外,我的《吴孙子发微》,是全面研究《孙子》的文本演变,针对所有疑难词语做深入考证,并附有白话翻译的书,也是便于参考的注本。《〈孙子〉古本研究》的下编还汇集了我历年考证《孙子》文本和词语的有关文章,是写作《吴孙子发微》的素材和研究基础,请参看。    
    (4)校勘。清代学者没人理,国家图书馆有个王念孙校本,只是过录本,我看过,没什么价值。清代,贡献最大,还是孙星衍。孙氏校勘《孙子》,方法很对,主要是据类书引文,研究早期面貌。宋以后的情况,杨炳安《孙子集校》(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做过全面调查。他的工作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为我们理出两大版本系统,二是在客观上证明,宋以下的版本,其实不值得校勘。我在上面提到的两本书,对校勘也进行了总结这两本书,均已收入中华书局刚刚出版的拙作《〈孙子〉十三篇综合研究》一书。。    
    读《孙子》,基础的基础,是五件事:第一是细读原典,第二是精研旧注,第三是考证源流,第四是分析结构,第五是解决词语上的难点,读不懂的词语,别轻易放过。    
    除我在《吴孙子发微》中提供的书目,大型参考书,还有两种,可供查用,但价格比较贵。一种是《孙子集成》,24册,谢祥皓、刘申宁辑,济南:齐鲁书社,1993年;一种是《孙子兵学大典》,10册,邱复兴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以上,是就《孙子》谈《孙子》。    
    如果大家对《孙子》比较熟了,我建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