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282-像李敖一样幽默-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作人等为代表的现代幽默文学谱系,和这些已有定评的幽默大师做个比较。    
    当然比较的目的不是挑起事端,让活人和死人决高下论雄雌,也不是赶时髦排座次搞一个20世纪中国幽默文学的榜单。比较来比较去,我们只是把李敖放在大师行列中,看看他们都有些什么货色,如此而已。


第二章  不打榜单不排座次,比较从鲁迅开始“王之爪牙”时代的“吐痰”(1)

    “王之爪牙”时代的“吐痰”    
    幽默是西方文化的一部分,虽然楚辞《九章•;怀沙》中有“孔静幽默”一说,但它所指的“寂然无声”意距离现代意义的“幽默”相去甚远。按照简•;布雷默和赫尔曼•;茹登伯格编写的《搞笑—幽默文化史》,它的近代意义是在1682年的英国首次得到明证的;在此之前,它往往指精神的属性或脾性。夏夫兹佰里爵士于1709年写下了名文《感知的联系:论笑话和幽默中的自由》,他在近代读者熟悉的意义上使用幽默一词,这是最早的关于近代幽默的文章之一。正如《简明牛津词典》所定义的,近代幽默被概括为“戏谑”和“戏剧性”,并被认为“比起才智来,少了些识见,多了些同情”。形成对照的是,伏尔泰提出了幽默的法国起源,他宣称,在新近的英语中,幽默的意思是“平淡自然”,它来源于法语中的“humeur”一词,高乃依曾在他的早期喜剧中使用过这个词。伏尔泰是正确的,英语中“humour”一词本来就是从法语中派生出来的,指的是人体中四种主要的液体之一(血液、吐沫、胆汁、黑胆汁),……在其他西方国家,我们也可以追溯到这个术语的类似的发展情况。在1765年的荷兰共和国,人们仍然把英国的幽默看成是某种“英国人只在自己的岛上才会发现的东西”。在德国,作家布仑戴尔谈论约色夫•;海顿时说:“某种无邪的恶作剧意识或者英国人的‘幽默’,一直是这位作曲家性格的主要特征之一。”    
    西方世界,如《简明牛津词典》所概括的“戏谑”和“戏剧性”的幽默,来到中国却是20世纪的事。所以林语堂说:“我发明了‘幽默’这个词儿,因此之故,别人都对我以‘幽默大师’相称。而这个称呼也就一直沿用下来。但并不是因为我是第一流的幽默家,而是,在我们这个假道学充斥而幽默极为缺乏的国度里,我是第一个招呼大家注意幽默的重要的人罢了。”在林语堂看来,幽默本来就是人生的一部分,一个国家的文化到了相当程度必然会有幽默文学出现,人之智慧已启,对付各种问题之外,尚有余力,从容出之,遂有幽默;或者一旦聪明起来,对人之智慧本身发生疑惑,处处发见人类的愚笨,矛盾,偏执,自大,幽默也跟着出现。因此,林语堂理解的幽默就不仅仅是一种文学风格,他“认为这就是幽默的化学作用:改变我们思想的特质。这作用直透文化的根底,并且替未来的人类,对于合理时代的来临,开辟另一条道路。在人道方面我觉得没有比合理时代更合崇高的理想。因为一个新人种的兴起,一个浸染着丰富的合理精神,丰富的健全常识,简朴的思想,宽和的性情,及有教养眼光的人种的兴起,终究是唯一的重要事情。人类的理想世界不会是一个合理的世界,在任何意义上说来,也不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世界,而是一个缺陷会随时被看出,纷争也会合理地被解决的世界。对于人类,正是我们所希翼的最好的东西,也是我们能够合理翼望它实现的最崇高的梦想。这似乎是包含着几样东西:思想的简朴性,哲学的轻逸性,和微妙的常识,才能使这种合理的文化创造成功。而微妙的常识,哲学的轻逸性和思想的简朴性,恰巧也正是幽默的特征,而且非幽默不能产生。”(《论幽默感》)在这里,幽默被赋予了通向合理时代的崇高意义,它产生在不合理的时代,但有合理时代的远景。鲁迅也表述过类似的对幽默的期许。在鲁迅的理解里,幽默产生于一个“讽刺”而不得的时代。在《从讽刺到幽默》一文中,鲁迅说:    
    讽刺家,是危险的。    
    假使他所讽刺的是不识字者,被杀戮者,被囚禁者,被压迫者罢,那很好,正可给读他文章的所谓有教育的智识者嬉嬉一笑,更觉得自己的勇敢和高明。然而现今的讽刺家之所以为讽刺家,却正在讽刺这一流所谓有教育的智识者的社会。    
    因为所讽刺的是这一流社会,其中的各分子便各各觉得好像刺着了自己,就一个个的暗暗的迎出来,又用了他们的讽刺,想来刺死这讽刺者。    
    枢纽是在这里:他所讽刺的是社会,社会不变,这讽刺就跟着存在,而你所刺的是他个人,他的讽刺倘存在,你的讽刺就落空了。    
    所以,要打倒这样的可恶的讽刺家,只好来改变社会。    
    然而社会讽刺家究竟是危险的,尤其是在有些“文学家”明明暗暗的成了“王之爪牙”的时代。人们谁高兴做“文字狱”的主角呢?但倘不死绝,肚子里总还有半口闷气,要借着笑的幌子,哈哈的吐他出来。笑笑既不至于得罪别人,现在的法律上也尚无国民必须哭丧着脸的规定,并非“非法”,盖可断言的。    
    我想:这便是去年以来,文字上流行了“幽默”的原因,但其中单是“为笑笑而笑笑”的自然也不少。


第二章  不打榜单不排座次,比较从鲁迅开始“王之爪牙”时代的“吐痰”(2)

    对于“王之爪牙”的时代,现代中国,鲁迅之后,体验得最深的应该是李敖,《李敖快意恩仇录》的出版人何鹏飞说:“以前只知道李敖批判蒋家父子,但后来发觉,李先生眼中的恶人之多,举凡政客,无人落榜”。就在这本书里,李敖将其中的一章命名为《寒武纪》,李敖说:    
    我十四岁来台湾,台湾虽是亚热带,但对我来说,却一片寒气,像是漫漫长夜的冬天,原因是在国民党伪政府统治下,寒气袭人,活得非常不舒服。在中学的我,被寒尚轻,是“小寒纪”;大学以后,寒气渐浓,是“大寒纪”⋯;⋯;到了文星结束,以至彭明敏偷渡,我被全天二十四小时“跟监”(跟踪监视)后,则是公然以武嘘寒了,一寒至此,我戏呼“寒武纪”,不亦宜乎?    
    于是,李敖要将肚子里的闷气,“哈哈的吐他出来”。还不是“吐气”,是“吐痰”。在接受吴文迫和李宁的访问时,李敖的回答是这样的:    
    ●文字体裁中有一种,中国叫“答客问”,外国叫“访问录”,一问一答,从问答中捕捉被问的人的“灵感”,一般人最喜欢看,因为它生动、活泼、机智。李敖,你是中国思想界的大老虎,平常只看到你的文章,却听不到你的谈吐,怎么样,听听你的谈吐如何?    
    ○可以,要听我“谈吐”吗?得先听我“吐痰”。很多人以为了不得的事、了不得的人,在我嘴里,不过一口痰!    
    ●既然同你谈话,我心里就有准备:你要吐口水,我不会惊讶。    
    ○你别忘了,吐痰是中国文化的最精彩表现之一,吐痰代表自信,代表“老子眼里没有你”,代表“你是什么东西?屁!”    
    ●但你别忘了,吐痰也代表肺病。    
    ○吐痰是表达立场,一个人不能没有立场,中国人最多乡愿,乡愿就是没有立场。乡愿不敢轻视别人,不敢表达轻视,乡愿没有个性,只有群性和奴性。人要表达个性,必须要吐痰。    
    ●中国文化里有一种独有的道具,就是痰盂,用处有你说的这一项吗?    
    ○当然没有。中国的痰盂是中国人肺病的产品。    
    ●所以,你的吐痰和痰盂没有关系。    
    ○没有,我从不朝痰盂里吐痰——我朝人脸上吐。当然,这种吐也是抽象的吐法,例如:我吐过谢然之。国民党第四组——文工会的前身——主任谢然之,非法控制言论自由与出版自由,我就写过一篇《我们对“国法党限”的严正表示》,登在一九六五年十二月一日的《文星》杂志上,文章最后一句就是“我们唾弃他!”这就是吐痰了!    
    这应该是李敖和他所处的时代,以及他的幽默发生学吧。


第二章  不打榜单不排座次,比较从鲁迅开始李敖似鲁迅;但没有鲁迅“情绪”?(1)

    因为同样的嬉笑怒骂同样的四面树敌,谈李敖的幽默首先想到的就是鲁迅了。李敖似鲁迅,他们都亮出犀利的笔锋批判中国文化的积垢、国民性的痼疾;他们都反对乡愿;他们都“一个也不宽恕”;他们都穷追不舍痛打“落水狗”。鲁迅和李敖的幽默都是他们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的一部分。就像我们指出的,在中国现代幽默的发展过程中,幽默从一开始就和文明批评、社会批评联系在一起。实践证明,批评力量的体现不只见之于一往无前的冲锋陷阵,战斗是要讲究实际效果的。鲁迅之所以选择幽默显然是出于效果的考虑,幽默是一个战士置身“王之爪牙”时代的生存策略。因为真的战士不仅要攻得有力,同样的要能够保护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和敌人打持久战。鲁迅和李敖的批评实践同样证明,在和敌人的纠缠中很少能一招置敌于死敌,往往有许多的回合许多的反复,因此,要有“韧”的战斗的心理准备。在“韧”的战斗中幽默既让敌人痛却说不出,“笑笑既不至于得罪别人,现在的法律上也尚无国民必须哭丧着脸的规定,并非‘非法’”;同时也让自己在紧张的战斗之余得到心理的纾解。但奇怪的是李敖和鲁迅都走行动型、实践型的幽默路数,但李敖对鲁迅似乎没有那种英雄惜英雄的亲切,甚至对鲁迅颇不以为然。他在凤凰卫视的《李敖有话说》几次说到鲁迅就不仅仅是腹诽而已了。除了上面我们提到的他说“鲁迅是一个被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