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西方智典-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伟大的心灵    
    伟大的心灵——人性的真正导师,自然不愿意经常跟他人做伴,正如学校老师不愿意跟围绕着他闹哄哄的孩子在一起游戏那样。那些伟大心灵的使命,是指导人类渡过“错误”的海洋,安全抵达真理的彼岸——把人类从野蛮而庸俗的深渊,提升到文明和教化的光明之中。具有伟大心灵的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但并不真正属于这个世界。从很早的岁月,他们就感到自己与其他人之间有着显然的不同,但只是逐渐的。随着时光的流逝,他们开始明白自己的地位。他们在心智方面的孤独,然后又由于实际上的退隐生活方式而获得巩固。不是在某种程度上从流行的庸俗之中解放出来的人,是难以接近他们的。    
    所有伟大的心灵都注定是孤独的——这一命运有时可能会令人感到遗憾,但是选择孤独总是为祸较少。当年事渐长,我们就变得容易说出“该怎么做我就敢怎么做”。年岁越高,日子过得越快,我们就想到把余生专注于智慧上的事,而忽视人生的实务。只要我们神智健全,我们过去所取得的那些知识和经验,配合发挥我们个人的才能,让我们无论从事任何学科的研究,都觉得轻松和有趣。过去我们在蒙昧中所知有限的许许多多事物,现在都变得明朗清晰,每有成果都使我们感到困难已经克服。根据长时间与他人相处的经验,我们已不再对别人抱有太大的期望。我们发现,跟人交往得深入一些,并不会有所收获。喜爱独处在从前需要牺牲走向社群的欲望,现在已经成为我们的自然性向的单纯品性——它是我们生命中的本有素质,如水之于鱼。具有独特个性的人跟一般人不同,他必然是孤立的,这就是为什么这样的人越老越感觉到他的处境不再是年轻时那么沉重的负担。


第三篇 处世智慧第二章 处己之道(4)

    独处的好处    
    对于有才智的人来说,独处的好处是加倍的。第一,让他能清静;第二,他不必跟其他人在一起——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跟世人打交道需要我们抑制自己,面对厌恶甚至危险。拉•;布鲁耶(La Bruyere)说得好:我们所有的祸害都来自于不能独处。的确,喜欢跟人交往是危险的,甚至是致命的,因为它意味着跟人们接触,而其中极大多数是道德低劣的,而且智质鲁钝或刚愎。不爱社交就无须理会那些人。自身有足够的条件,不需要跟那些人在一起,实在是大幸运。因为我们的痛苦,都从需要跟别人交际、交往而来。跟人交往会破坏我们心境的平静,而心境平静,我已经说过,是幸福要素之中仅次于健康的。没有相当时间的独处,要做到心境平静是不可能的。社交的主要理由是彼此有所需要;彼此的需要满足之后,人们本来要分手,烦闷寂寞又把他们驱赶到一起。要不是因为这两个理由,人们极其可能都独居自处。这是因为每个人在自己的心目中都觉得自己是世上惟一的人,这种绝对重要的感觉只有在独处时才能充分领略,而在熙熙攘攘的真实人生中,这种感觉很容易受到令人痛苦的否认,不久就会萎缩而消逝。从这一观点来说,独处是人类最原始的自然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我们都像亚当一样,快乐是无限的。    
    一个人若能面对自己,独立自处,好处是无穷尽的。西塞罗甚至说过这样的话:一个能够完全自立、并且具备独特才能的人,不可能生活不快乐。一个人越有独立的才能,别人对他的重要性就越少。这种自足的感觉,让许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致为了跟世人相处而做出相当的牺牲,更别说实际上克制自己去积极参与那些活动。一般人喜欢社交,能跟人和睦相处,是出于一种相反的感觉——他们容易跟别人相处,不容易跟自己相处。此外,这个世界对具有真才实学的人并不敬重,世人敬重的完全是不学无术之辈。所以,一些人的隐居就能说明他们拥有特异才华,或者说,他们的隐居是拥有特异才华的结果。因此,自尊自重的明智之士都把自己生活的必要条件加以限制,以便保持或扩大他的自由,但因为每个人必须跟世人有所往来,他就把深交尽可能地限制到最少。    
    幽居的烦恼    
    爱好孤独很显然不是人性中最直接的、最原始的冲动,而是次要的、慢慢养成的习性。它是高贵心灵的比较显著的特征,其发展一定要克服某些自然的欲望,而且还不时需要实际地对抗魔鬼的诱惑。后者争取我们摒弃令人忧郁、摧毁心智的“独处”,换取“与人为伍”,走向社群。魔鬼说,即使最坏的社交活动,也会给人们一份人类情谊的意义:    
    这样的痛苦生活会舍弃你,    
    它像一只兀鹰啄食你的胸脯!    
    所见最坏的社会也会显出你,    
    你是大众之中的一个人物。    
    (歌德著《浮士德》,根据贝雅•;泰勒的英译)    
    贺拉斯说得好,人生中没有一件事物不是带着若干缺点的。或者,根据印度的一句谚语就是,莲花都有梗茎。幽居固然有许多好处,但是也有少许不便和缺点,不过比之与人相处的诸多烦恼,便微不足道了。因此,具有真正才干的人不跟他人交往,一切会更为顺利。但是,幽居的坏处之中有一项不容易被人觉察,那就是:人们整天呆在家中,身体对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连门缝吹进的微风都足以让他们生病。我们的性情也一样,长时期的幽居会让我们的脾气变得非常敏感,就连最微小的事故,最无所谓的话或样子,都足以困扰和冒犯我们——这些小事通常不为普通人所注意。    
    社交与年龄    
    喜爱社交的冲动,还可以从别的观点加以审视。在寒冷的日子,人们聚集在一起可以得到一些温暖。我们能用某一方式,跟他人有所接触,温暖我们的心灵。但是,一个本身在才智上具有大量温暖的人,不需要靠那种办法取暖。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社交能力,几乎跟他的才智价值成反比:如果说某人很不友善,几乎等于是说其人大有能力。    
    一般而言,喜爱与人交往的程度,跟自己年龄的大小成反比。一个小孩子只要被留下几分钟,就会发出可怜的惊恐的哭声。稍后,不许他离开房间就是严重的惩罚;年轻人只要在一起,一会儿就能彼此亲密相处,只有少数心灵高尚的青年很高兴有时候独自一人——但整天都独自一人又不合适了;成年人不在乎整天都单独一个人。独处不算一回事,年事越长越不在乎。对于知己大多凋零、对交往感到兴趣索然的老人,就具备着独处的最适当条件。从个别例子来看,这种喜爱与世隔绝和静居的倾向,都直接跟智力相关,说到底具有某种贵族的情结。    
    只有性格非常贫瘠和世俗的人,才会在老年时像年轻时那样喜欢交际。但是到了这时,他们在那不再适合他们的社会中变得令人苦恼,大不了只能勉强做到让别人可以忍受——这些人在从前是极受欢迎的。    
    无法忍受的孤独    
    人与人之间的共同之处,是人们的性格之中最低下、最不高贵,也就是那些平庸、琐碎、卑俗的部分。我们与这些庸人为伍,究竟能获得什么欢乐呢?那些人不能把自己提升到更高的层次,而要把一切拉到跟自己同样的低下。那些人的目的就是这样,我们还能要求他们什么呢?当你发现人类社会令人厌恶,觉得你有理由远离人群,你的本性可能会使你无法忍受独处所带来的沮丧。你如果年轻,其情况就大多如此。那么,让我劝告你,要养成跟人交往时保持着孤单感,学习怎么跟友伴在一起时依然故我,并不立刻说出你的想法,在另一方面,对别人所说的话,不必太推敲字义,在道义上或智力上,不要对别人期望过高,并加强对他人意见的淡漠感,就最能练习人人赞美的容忍精神。如果你那么做,虽然你就在他们之间走动,但你看起来在生活上相当独立:你跟别人的关系完全是君子之交,保持客观的性质。这种谨慎能保持你不跟他人接触频繁,从而能让你不受他人熏染或被他人激怒。在这一方面,社群好像一把火——聪明人在适当的距离取暖,不像傻瓜一样过于靠近火,一旦被烧伤,就跑开独自发抖,大叫大嚷火会烧伤人。    
    人们因为忍受不了独处而对人和气友善。他们变得讨厌自己,内心的空虚促使他们与人交往,去国外旅行。他们的心智没有弹性,因为心智缺乏自身的活动,他们就努力给它一点——例如喝酒。许多人酗酒就完全因为这个缘故。他们一直在寻找某种刺激,寻找他们所能忍受的最强烈的刺激——与他们臭味相投的人在一起的兴奋。如果他们没有友伴,他们的心情就会消沉,陷入可悲的沮丧。这些人的自身,我们可以说,只具备为人的条件的一小部分。他们需要相当多的人数,才能凑出可观的分量,达到自觉够资格成为人。优秀的人,并不代表某一小部分,而是指整体,他本身就是完全的。    
    妒忌的天性    
    妒忌是人的天性。它既是一种恶习,也是苦恼的一项来源。我们应当把它视为我们的幸福之敌,对它邪恶的念头加以抑制。这是塞尼加所给予的劝告。他精辟地说道:如果我们不把自己的命运跟其他更为快乐的人相比,避免自寻烦恼,我们将会对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感到高兴;还有,如果许多人看来比我们处境更好,应该想一想有多少人比我们处境差。如果实际的灾难降临,最有效的安慰——虽然跟妒忌是同一来源——就是试想别人所遭受的更大的灾难;其次最好的安慰是置身于跟我们同样不幸的人们——我们共忧患的伙伴。    
    我们应该永远记住:出于妒忌的憎恨是最难消除的。所以我们永远要小心,行事要有节制,以免引起别人的忌恨;正像对付其他许多恶习一样,我们最好完全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