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奇怪,昨晚她明明就没在人群里没有瞧见沐青霓他们三个啊!
“哦,果然是你,”沐青霓怒容一转,笑眼弯成缝,附在她耳边小声道,“这么容易就诈出来了,徐御史你防线很薄弱啊。”
昨晚她与申俊、罗真喝完小酒散了之后,想起好友赵荞似乎也在城西夜市搭台说书,便赶去看热闹。
去时赵荞那段书已快讲到尾声,沐青霓远远瞥见旁侧树荫下与人携手并肩的那个小姑娘身形与徐静书很像,好不容易挤过人群去,树下俩人却已经离开了。
“我问阿荞你是不是也去听她说书了,她说是的,我就猜那个人是你,哼哼!”沐青霓得意地拍拍她的肩,“放心,只有我瞧见了,跟谁都没说。连阿荞我都没说的!对了,那个人是谁呀?”
正说着,申俊与罗真也从后头赶了上来。
徐静书面红耳赤扯了扯沐青霓的衣袖,沐青霓立刻贴心地点头放了她一马。
*****
临到快散值时,御史台都察院内突然响起十三声撞钟。
这是都察院召集众人的讯号。
谁也不知发生了什么,大家纷纷凝肃了脸色,整理好官袍迅速赶往议事堂。
徐静书一行人到了议事堂时,堂前石阶下已站了许多都察院同僚,御史中丞江盈站在石阶最上,身旁立了两位做内城传令官打扮的人。
而他们三人身后,站了几个手捧托盘的内衬近侍。
人都到齐后,江盈唇畔扬笑:“昨日光禄府出了三月官考榜单,想必诸位都已知晓。今次官考文官前三都进了咱们都察院,都察院这回实在风光啊。”
往年沐青霓在明正书院时,连续三年都是一枝独秀,是属于被当众表彰惯了的那种人。
面对主官及众多同僚的祝贺,她极其江湖地抱拳拱手:“多谢多谢!今后还请各位前辈与上官多多指教啊。”
年轻人独有的油滑中带点顽皮,很是讨人喜欢,前辈们面上露出和善笑意,气氛顿时少了几许严肃。
虽说徐静书在明正书院的最后一年也没少当众表彰,但她平素少与人来往,不大会应付这种场面,只能红着脸对大家频频回礼。
申俊也是个腼腆性子,脸上比徐静书红得还厉害些,整个人僵在那里干笑。
道贺的场面过完后,内城来的传令官便宣了皇帝陛下对他们三人的嘉勉口谕,并请他们上前接赏。
徐静书赶忙垂下红脸,生怕同僚们瞧见自己俩眼弯成小元宝的财迷样。
皇帝陛下出手赏赐,就用脚趾头想都知道肯定阔绰!诶呀,说不得这就够攒一间厨房的钱了。真不愧是皇帝陛下!
徐静书美滋滋随着沐青霓与申俊上了石阶,执礼谢过内城传令官,又谢了主官江盈后,忍不住悄悄抬了点眼皮,觑向立在传令官身后那位内城近侍手中盖了大红锦布的托盘。
红布揭开,徐静书的心情顿时有一点点复杂。
是看起来就很贵的砚、笔和古籍。
“赐,武德五年镐京官考文官榜首,殿前纠察御史沐青霓,墨玉砚一台、羊脂玉柄赤金笔一对,并《海错图》一卷。”传令官唱道。
沐青霓执礼:“谢皇帝陛下。”
而徐静书与申俊的赏赐是一样的,各得羊脂玉柄赤金笔一支,外加古籍一卷。
*****
回到柳条巷时,赵荞又出去说书了,赵澈却又过来了。
徐静书没顾上问他来做什么的,先高高兴兴将自己今日得的赏赐拿给他看。
“这个笔瞧着不实用,却长了一副很贵的样子,”徐静书眉眼弯弯地盘算道,“若是拿到外间坊市去卖,怎么也能卖出我两个月薪俸的价钱吧?”
赵澈握拳,虚虚抵在唇畔轻咳一声,哭笑不得:“你这傻兔子。拿到以后没仔细瞧过?”
“仔细瞧什么?”徐静书一边茫然嘟囔,一边仔细端详起那支笔,“不就一支中看不中用的……”
金玉镶接处,用细细浅浅古体字刻着“徐静书”三字。
“堂堂皇帝陛下,怎么这样?!”她抬起哭丧的俏脸,“刻名字的意思就是不让倒手卖出去,是吗?”
越想越不高兴,她索性将那支笔丢给赵澈。
赵澈忍笑接过,顺手在指尖上转了个花儿:“皇帝陛下的赏赐,重点不在价钱,是在其背后的价值。”
文官得这种羊脂玉柄赤金笔,意义在于皇帝对其才学的认可,而吏部考功司在当年度对官员进行稽核考评时,会因这个赏赐而对受赏官员稍加倾斜。
按照以往不成文的惯例,得到这种赏赐的官员,通常有很大可能在年内就获得一次升迁机会。
听他解释后,徐静书一扫满脸颓唐,顿时又摇头摆尾地笑了起来:“那……”
“等等。”
赵澈瞪着玉柄上的半枚如意纹好半晌,一口酸涩老血堵在喉头:“这笔,你只得了一支?”
“啊,青霓是榜首,得了一对,还有个看起来更贵的墨玉砚台;我和申俊就各得一支这个笔,还有一册古籍。怎么了?”
“堂堂皇帝陛下,怎么这样?!”赵澈委屈到想挠墙了。
他皇伯父这几年怎么这么热衷给年轻人拉媒?!拉媒就拉媒吧,眼神儿还不太好,乱点什么鸳鸯谱!
作者有话要说: 赵澈:急需解决名分问题了!评论区的很多宝贵意见都值得参考!兔子你过来,我帮你找到一座宅子,屋主看你可爱,一个铜角卖给你,还附赠美貌小郎君一个!
徐静书冷静脸:书上说了,反常必有妖,我觉得这里面有诈。歪,大理寺吗?我要报案!
第八十章
因赵荞不在,晚饭便只徐静书与赵澈二人。
近来两人其实并不少见面; 譬如昨日在馔玉楼; 譬如之前赵澈来帮助她做庭辩准备的那半个月,自是一起吃饭的; 但饭桌上总是会有旁的人在,徐静书都想不起来上一次两人单独坐在饭厅是几时了。
她刚到信王府的那年; 每日在万卷楼接受段玉山的二度开蒙指教,然后就在含光院吃饭。
那时她最喜欢的就是晚饭时光。
因段家规矩严,若无要事; 段玉山必定要在每天日落前赶回家陪父母尊长用晚饭; 因此黄昏时含光院的饭桌上总是只她与赵澈。
赵澈从没有拘着她遵循“食不言”的规矩; 席间会允许她问许多问题,甚至会应着她一些不着边际的闲聊; 让她慢慢明白许多从前不知道的事。
如今回想起来; 正是他用这种不着痕迹地方式让她惊惶的心慢慢舒张; 无声地呵护甚至纵容她在饭桌上叽叽咕咕毫无大家风范; 才让她一点一点安然舒张。
那一餐餐伴随着亲昵交谈的晚饭; 是徐静书在这偌大镐京城内最初的宁馨归依。可后来她进书院读书,而赵澈也开始忙碌起来,他们俩就越来越少单独共桌而食的机会。
此刻对座赵澈的一举一动矜持端方到叫人挑不出毛病; 确是信王世子该有的清贵模样; 却让徐静书感到些许不安。
徐静书停下筷子,清了清嗓:“表哥,你……”
“嗯?”赵澈应声抬眸望过来; 眉眼含笑。
他笑起来时眉眼依旧温柔,看起来一切正常。可说不上来为什么,徐静书就是觉得他藏着烦恼心事。
*****
吃过晚饭后才是申时近尾。
时节已是春末,白昼渐长,夕阳暖暖而下,黄昏的天是融于黄绿之间的秋香色。
徐静书与赵澈并肩,漫无目的地缓步穿行在宅中各处。
她淡垂眼帘觑着身畔那只修长的手,想着双鹂与平胜远远跟在后头随侍,这才忍下伸手握住他的冲动。
“你今日,为何会过来?”
赵澈应声转脸看过来,轻扬的眉梢上挂了融暖夕阳色:“想见你啊。”
“你敷衍我的,”徐静书不满地小声哼了哼,偷偷往他身侧挪了半步,“昨晚才一道去了城西夜市。”
缓步徐行间,两人的衣袖边缘若有似乎地来回轻挲,细细浅浅的声响在黄昏暮色中宛如缱绻呢喃。
“昨晚见过,今日就不给见了?”赵澈目视前方,噙笑摇摇头,“若我说我每日都想见到你,你信不信?”
“不、不要东拉西扯,”徐静书糯糯的嗓音隐约开始起急,“你是遇着什么烦心事了吗?”
赵澈长长呼出一口浊气,轻敛长睫掩去眸底脆弱的苦笑。
“没什么事。就还是想问你讨个名分,却又知道你大约不会肯。”
徐静书脸红了,半是羞半是恼,低头看着脚尖叽叽咕咕:“你这话说的,好像我是个打算始乱终弃的大坏蛋。之前明明说好的啊!等我有小宅子再……”
头顶被温厚大掌按住,她就这么被定在原地,脚下像浇了铁水似的。
“嗯,说好的,我记着呢,”赵澈轻声笑了笑,“就是心怀侥幸地来试试多问一次,想说万一你被我美色冲昏头,临时改了主意呢?”
虽他已尽力让语气显得像是没事找事、随口调笑,但徐静书的耳朵还是敏锐地捕捉到他话音里藏着几许困顿愁绪。
徐静书终于觉出不对了:他不是随口笑闹、问问而已。
他向来是护着她、纵着她的。他也最能懂她为何坚持要有自己的小宅子。
所以自从去年花灯夜集,两人将彼此心中的情意挑明,约定等她有了自己的小宅子后再向大家公布两人的事,之后赵澈一直很耐心,从未当真催促过她,没让她承受过任何急迫压力。
可昨夜在城西夜市他问过一次,今日又特地过来再问一次,有古怪。
徐静书这下是真急了,猛地抬起头直视他:“到底发生什么事了?”
“没什么……”
听出他又想粉饰太平、蒙混过关,徐静书也不知自己这是怎么了,
忽觉仿佛一把无名火窜上头顶,猛地抬手揪住了他的衣襟。
后头的平胜与念荷远远看着这一幕,大惊失色就要冲过来制止。
徐静书扭头凶巴巴瞪过去:“你俩不许过来!谁都不许过来!”
平常总是和软带笑的表小姐神色严厉地板着脸瞪人,这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