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歌-第4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园时,也是记在咱们名下。顶多再给老吴加20两就是了。”

“哪,要是老吴知道了海底眼,跟咱们翻脸怎么办?”

“哼,”胖子眉毛一立,眼睛一瞪,“哼哼,他敢吗?”

“哈!”

四个无赖哄笑起来,随后最小的少年,起身招手:

“老吴,过来,过来,有好生意知会你嘞!”

“…”

不提可怜的老吴,如何被四个无赖折腾,先说说这番对话中所包含的信息吧:

旧党真正的理论家,不是钱谦益也不是侯恂,而是号称“江南四公子”的侯方域。侯方域前两天公开算了一个帐目:

假设国家有十个农户,每个农户每年缴纳10两银子的税赋,那么国家税收就是百两。但后来国家把税赋增加到了200两,平均到每个农户身上,就是20两银子。这时候,有人开始动脑筋了。因为国家有个财政优惠,士子、官吏,是可以免税的。因此,十个农户中,就有人通过行贿、走门子等手段,搞到了士子、官吏的身份,这样非但新增的10两银子不用缴纳了,就连原先的那10两,也全免了。

假设有两个农户分别搞到了士子和官吏的身份,那么国家的200两税赋,就平摊到了剩余八个农户的身上,平均每人25两。对于这八个农户来说,通过非正常手段寻求免税特权的需求,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来越强烈。长此以往,农户与士子官吏的人口比例,就会越来越畸形。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改变身份,剩余农户的税赋压力也就越来越大,直到那“最完美”假设出现:国家没有农户纳税,而只剩下5个士子、5个官吏。

于是,国家彻底崩盘。注①

应该说,侯方域的这个假设模型是非常犀利的,他准确的刺探到国家弊政的根本,那就是农民的税赋越来越大。但他刻意忽略了最根本原因:特权阶层掌握的资源越来越多,但缴纳的税赋却越来越少。底层百姓(农户、匠户)所拥有的资源越来越少,但缴纳的税赋却越来越多。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特权阶层不仅可以零税赋,还可以持续扩大在手资源?

这个原因可以暂时不提,先说说侯方域通过这个假设,得出了一个什么样的结论吧:

“农户不知安贫乐道,只知道偷改身份来抵减税赋。国家不知道度量规矩,无限扩大士子、官吏之规模。”

这样赤裸裸的偷换概念与推卸责任,出自一位如此风流俊雅的年轻翘楚之口,实在是人文界一大憾事。

紧接着,侯方域又根据一段史实做出了第二个假设:

说当年忽必烈接到大臣奏折,里面惊世骇俗的写有这样一句话:

“汉人于国,多而无益,望空其地以牧!”

这句话的血腥程度,是非常非常令人震惊的,反人性反得如此彻底,也算一株奇葩了。后来在耶律楚材的建议下,忽必烈没有同意这个奏折,那么伟大的耶律楚材是如何劝服忽必烈大汗的呢?耶律楚材说:

“请大汗给我三个月的时间,在这个期间内,允许我派遣兵马、出台法令,并且增加汉人税赋。到时候,您就知道应不应该空其地了。”

有了军队,有了苛政,耶律楚材收讫了新增税赋。平均每个农户增加缴纳了3。5两白银的税赋。折合每年14两(3。5×4)。

正是因为这多出来的税赋,才让千千万万的汉人保全下性命,也就是说那个年代里,一名汉人的生命标签,是每年14两白银。

耶律楚材为了救人,不得以增加税赋,尽管后来元代贵族因此而征税征上了瘾头,不断加大百姓负担,造成很多人间惨剧。但我们理当对这位先人,鞠躬致敬。注②

侯方域基于此段事实,做出第二个假设:

假设一个国家有十户民,其中1户为士,1户为官,1户为吏,剩余7户为农,每户农每年缴纳14两白银,国家每年总计拥有了98两白银的财税收入。

那么相比较第一个假设,国家减少了2两银子的收入,农户的负担只增加了4两,却足以养活三户士子官吏。这样算来,大家相安无事,也不会再有崩盘现象了。

到此,侯方域的诡辩术,正式清晰起来:

他首先做出第一个假设,让大家胆战心惊并且相信了两个假定前提:国家士、官、吏的比例不要过高;每家农户每年缴纳20两税赋为苛政。

然后提出第二个假设,让大家迷惑于新出现的两个虚假命题:

士、官、吏的比例在30%为最好;

每家农户每年税赋在14两为最好。

其中第二个“14两”的命题,其实是为了第一个服务,就是要让所有人都接受第一个命题。换句话说,这两个伪命题的目标就是:士,即“君子集团”的比例永远保持在20%的额度以内,不再扩大,也不再缩减。

为什么这里多出来个“20%”的字样呢?很简单,官由士选,假设模型中占据10%的“官”,和10%的士,自然可以划等号喽!

这是一个险恶的维护特定阶层特定特权的政治理论,它所代表的,恰恰是人类心理的最阴暗一面。

每个人都希望好吃懒做,高高在上,既然自己成为了“士”人,他们所要做的就是永远维护自己的统治。君子养民的根本内涵,也就在此。

由一小撮既得利益精英,在小范围内决定下全国资源的分配比例,然后公布出去,利用他们的才学与辩才,给全国洗脑并接受这种分配方案。使得国家政体在短期内趋于平稳安定,这其实正是历朝历代治乱交替的本源。

因为人心是无止境的,白水买酒,还抱怨猪猡没有酒糟吃,这就使得“君子”养民中的君子数量,越来越多,而民则越来越少,最后百姓活不下去了,揭竿而起。但“君子”们却从来不会反思自己的错误,而是纠缠于“天命”“昏君”“乱民”这样由他们发明的词汇,来作为开解自身的标准。

中国的“君子”们,是最熟练掌握“抽出放大”诡辩法的,像屋檐滴水,去年滴在廊前三步,今年、明年仍旧滴在廊前三步。这本来是个自然现象,但中国文人会据此得出结论:

“孝顺仍出孝顺子,忤逆所出仍忤逆,不信你看廊前水,年年滴落旧时地。”

意思是不错的,你对父母孝顺,将来你的孩子也会孝顺你,你要是责骂父母,将来你的孩子也会这么对你。但这里就包藏了一个祸心,将来他们可以利用这样的方法,根据自己的需要而任意诋毁或者是褒奖别人。

最有名的实例,就是那个“为何不食肉糜”的昏君。

可从史料上看,小皇帝当时不过才16岁左右,一个长在深宫妇人之手,身前左右都是太监佞臣的小孩子,说出这样的话语,我们不应该怪一个孩子是昏君,而应该谴责他身边的监护人。但偏偏文人不愿意这么做,因为只要把罪责简单的推托给一个孩子,就可以解脱他们的不作为。这样是最轻松的心理暗示法。

更何况,没有谁一辈子不犯错不说错话的,一个小孩子这么说,多少还有为百姓着想的意思,而百官呢?除了毫无负担的揪着一句话不放,却从来不去替百姓想一想,如何才能吃上肉糜!

以上,就是侯方域两个假设模型的理论体系。也是君子养民的得失所在。亦即文人一方面利用自己的能力来搭建一个相对完善的社会模型,一方面又想利用这个社会模型来为自己谋取更大空间,但随着法统与道统的争夺与妥协,使得君子集团的施政纲领总是在左右调整,一方面从法律上讲,他们受皇权与国家统治;一方面从理论体系上,他们又肩负着指导皇帝、领导国家的重任。这两种各不相同的责任,使得他们最终都沉沦于保留既得利益的桎梏中,再也没有什么生机了。一个民族的精英分子,如果丧失了革命意志,进而也就丢掉了气节,那这个民族的危亡时刻,也就接踵而至。

所以,要想让一个民族的精神不死,首先就要打碎君子养民这样的理论体系。但这个道理,侯方域是不可能理解的,他在做完这两个假设之后,适时抛出了具体的施政纲领:

很简单,让旧党治下的沿江六省的商户、农户、匠户,都从内心中认同:他们的衣食住行,都要依靠一群公正、道德、才学、俊雅的君子们的安排,才能够幸福的生活下去。也因此,江南几大集团势力,利用出让自己名下财产的将来所有权,来套取大量的民间金银。也变成了一场伟大的,勇于牺牲的献祭,这场为了心目中虚无缥缈的目标而发起的套现行为,变成了所有人的精神祭台。

只有让人们相信你的理论,才好把身家交托与你。侯方域的本事,就是通过抽出极端事例,来放大理论的正确性,进而让百姓相信他们,拥护他们。

七王集团、复社东林集团、皇商集团,这三大集团名下在南方的产业极多,通过高估在手不动产储备,来吸纳发行货币,倒也算是一条正途。并且吸纳金银时,发放双倍纸币,多出的一倍纸币,作为在手资产升值利润,也可以即期体现。随后约定将来期,如果旧党的联行银票不能到期兑换真金白银,则直接转为茶园、桑园的土地出让金,让平头百姓拥有了一个希望:那些大户家里的良田,我们有机会拥有。

并且在这次发行桃花票的时候,侯方域等人也留了一个后手儿,因为这次是以“田产抵押”的形式超额发行纸币,其兑换风险是比较大的,因此宗业司的金银,就变成了雪中的火炭。

宗业司金银作为补偿金,被拆分下发到各地银行、钱庄,作为小额、短期兑换之用。发行桃花票收集的金银,则作为资本金投资到收购北方的行动中去。

这就造成这样一个连环套:

宗业司金银,抵押给各位大佬,让各位大佬答应拿出名下不动产,以各位大佬的不动产超额发行桃花票,桃花票吸纳的金银全部投资到北方赌局中。

由于宗业司金银本是左兵所有,拿出后,将补偿一部分纸币给左兵,同时因为是超额发行,所以左兵的现有财产,忽然间被无形放大了两倍。这就促使丘慧荣、金声桓、王体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