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在七零搞玄学-第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还真当我无所不能啊,一上来就要二十斤腊肉。”庄师伯没好气地说。
  姜瑜笑看着他:“我给你五块钱的跑腿费,这总行了吧。随便你是买做好的腊肉,还是自己买鲜肉来熏,反正我半个月以后要。”
  庄师伯果然是个爱财的,见她加了钱,便不再反对了:“行,我就帮你这一回。”
  谈妥了这事,时间已经不早了,姜瑜便对庄师伯说:“让小康送我一程呗,不然我回去得天黑了。”
  “这回要小康送了!”庄师伯没好气地看了她一眼,还是招来小康,吩咐他去借车子。
  因为已经暴露了身份,这一次姜瑜也没再遮遮掩掩,直接让小康把她送到了荷花村隔壁。跳下车,她抓了一把松子给小康:“谢谢了,每次都麻烦你。你有事要找我也不要进村,去牛棚找一个叫王晓的,他会通知我。不过,没什么特别大的事,你也别找我。”
  说完,她挥了挥手,绕没人的山路回了村。
  松子的分量太多,她的房间里堆着柴,冯三娘经常进出,很容易被她发现。姜瑜索性把东西拎到了王晓家。
  正好,王晓和他奶奶在收拾地里的菜,也不知道是姜瑜隔几天就要偷偷给地里布置一层聚灵符的原因,还是王晓他们祖孙伺候得太精心的缘故,移栽过来的萝卜已经有成年男人的拳头那么大了,水灵灵的,看着就诱人。
  瞧见姜瑜,王晓从地里站起来,冲她招了招手。
  姜瑜放下包裹,走到地里,蹲下身按了一下白白胖胖的萝卜,问王晓:“这个可以吃了吗?”
  王晓嘿嘿笑道:“可以,不过还能再长大一点。今年好奇怪,地里的萝卜长得特别快,又大,我奶奶说,收了还能再种一季。”
  王奶奶在一旁道:“这么多萝卜肯定吃不完,我给你做萝卜干。”
  “我奶奶做的萝卜干特别下饭,可好吃了。”王晓在一旁补充道。
  姜瑜听了,来了兴趣:“那王奶奶最近若是有空,能不能帮我做两瓶,我想送人。”
  她正愁没东西送呢,正好她的萝卜成熟了,这可是用灵气滋生出来的好东西,有钱都没地方买,就是不知道做成萝卜干还能保留多少灵气。
  王奶奶一口答应了下来,又问姜瑜:“你要送的那个人,口味偏清淡还是比较重,能不能吃辣椒?”
  这可难住了姜瑜,她连梁毅长什么模样都不知道,哪知道他爱吃什么口味。不过嘛,三十几岁的大叔,又是兵营里的粗壮汉子,口味应该比较偏重。
  姜瑜非常不负责任地说:“重口味,王奶奶你多做点,回头我去找几个罐头瓶子来装上。”
  想着收了这批,趁着天气还暖和,能再种一批,王奶奶点头应好:“成,我让王晓明天就把萝卜拔了,洗干净。”
  “有什么是我能做的吗?”姜瑜自告奋勇地说,“那我明天来切萝卜吧。”
  王奶奶没拦着她。
  第二天上午,姜瑜就来了王家。
  王晓已经割完牛草回来了,两个人一起拔了萝卜,洗干净,然后将萝卜切成小块小块的,晒到太阳下。
  下午,姜瑜跟王晓上了山,利用他装牛草的背篓的掩护,打了好几只野兔和野鸡。送了一只给王晓,让他带回去晚上红烧了吃,余下的几只,姜瑜通通背到了胡大山家,分了一只给胡大山,其他的都托林英给腌了起来,熏干。
  林英见她一下子拿这么多只野味来熏干送人,明显没经过家里同意,怕她被人给骗了,便问:“小瑜啊,你别怪伯娘多嘴,你弄这么多肉打算送给谁啊?可别被人给骗了。”
  三队离一队还有一段距离呢,林英和胡大山两口子也不是多话的,传不到周老三和冯三娘的耳朵里,姜瑜也就没跟她撒谎:“送给我的一个叔叔,他是我爸爸的战友,帮了我不少忙。我运气好,在山里总容易打到野兔野鸡的,就想熏干了给他送几只去,让他也尝尝。”
  姜瑜爸爸的战友,那就是军人了,林英的怀疑顿消:“成,我给熏干,过个半个月你过来拿。其实啊,我跟你说,小瑜啊,送他们这些军人,最简单地就送咱们纳的鞋垫,他们训练出任务出汗多,没那么多鞋子换就只能勤快点换鞋垫了。鞋垫用不要的旧衣服就可以做,也不用花钱,这个最实惠。”
  她活了三辈子就没拿过针,姜瑜赶紧拒绝:“这个还是算了吧,伯娘,我不会纳鞋垫。”
  不过梁毅上回说他还没结婚,估计也没人给他纳鞋垫,姜瑜又加了一句:“伯娘,要不你帮我纳几双吧,回头我给你工钱。”
  林英嗔了她一眼:“纳鞋垫是最简单的,你一个姑娘家,连鞋子都不会做,以后穿什么?正好最近比较闲,我教你,明天你就来我家,我先教你做鞋垫,你要不来,我让你胡伯伯去叫你!”
  这是要赶鸭子上架啊,姜瑜很想拍自己一嘴巴,谁让你多嘴提让林英帮着纳鞋垫!


第48章 
  乡下纳鞋垫都是用不穿了的旧衣服; 先拆洗干净; 然后把布放到浓稠的面汤里浆过; 铺在平坦的青石板或者水泥地上,擀平; 晒干; 称为骨子。下一步根据人的脚的大小将骨子剪成一个个的鞋垫的模样,最后再用糊糊在上面贴几层布; 最上面一层要用新的白布,最后晒干。鞋垫的雏形就成了。
  这还不算完; 接下来要给鞋垫用针缝一层包边; 然后就是最后一道也是最麻烦的工序; 纳鞋垫了。
  刚开始姜瑜还觉得有些新鲜; 但没坚持两天,她就不耐烦了; 万万没想到; 做个鞋垫子而已竟这么多道工序。她这时候非常怀念后世的工业化生产了; 有了机器哪还用人手工缝制,花钱买就是; 想要什么花样的就要什么花样。
  幸好,庄师伯给力,姜瑜的一双鞋垫还没纳完; 公社那边就传来了消息了,广播站缺个播音员,让姜瑜去; 总算把姜瑜从纳鞋垫的苦活中解放了出来。
  公社的广播站主要就是传达一些上面的政策、通知,或者读一些伟人语录,非常清闲。这个年代,因为思想守旧,广播员也没什么发挥的余地,所以满打满算,其实每天真正播报的时间顶多不超过半小时。
  这可是人人都艳羡的好工作。翔叔接到通知的时候,都还有些纳闷,他上次才问了一遍,这才过了几天,公社就把工作派给了他们村,怎么想都觉得不对劲儿。不过他也没往姜瑜身上想,毕竟那就是一个普通的女娃,哪有能力左右公社的决定,最后翔叔只能把一切归结为姜瑜运气好。
  于是去通知姜瑜的时候,他还不放心地嘱咐了姜瑜一通:“公社不比在咱们村里,那里的人际关系更复杂,你去了,少说话多干事,勤快点。要是遇到什么想不通的,可以回来问我,公社那边的人我都认识。”
  知晓他是好意,姜瑜感激地冲他笑了笑:“知道了,翔叔你放心,我不会给咱们荷花村丢脸的。”
  翔叔点头:“你这个孩子是有福的,好好干,争取以后转正,留在公社。”
  金安公社的前身其实是个镇,留在公社转正了,也算城里人了,对天天顶着风吹日晒干活的农民来说,这无异于鱼跃农门,所以翔叔有此一说。
  姜瑜含笑谢过了他。
  等送走翔叔后,周家四口都紧紧盯着姜瑜,像是不认识她了一般,其中尤以周建英的目光最为炙热。
  前几天,姜瑜丢了代课老师的工作,她还在那儿幸灾乐祸呢,可这才几天,姜瑜就混到了公社,还捡了广播站这么个轻松体面的活干,老天真不开眼啊。她有时候都怀疑,姜瑜才是老天爷的亲闺女吧,不然为何每次有什么好事都落到她头上。每次自己以为要把她踩到泥坑了,结果没几天,她就像打不死的小强一样,突然又翻身了,而且一次比一次好。
  相比之下,周老三和周建设父子心里虽然有点酸,但两人更多的是欣喜。姜瑜有前途,这事说出去都有面子,以后就是看在她的份上,村里人也会对他们家客气许多。况且姜瑜有出息了,以后他们多少也能沾沾光啊。
  这绝对是一件好事。
  于是周老三也扬起笑脸,不住地夸姜瑜:“不错,你这孩子就是有出息的。以前别人都说我周老三傻,非要供一个女娃念书,现在让他们看看,究竟谁傻,我的苦心没有白费啊。”
  他这么说是提醒姜瑜别忘了,没他供她读书,她就去不了公社。姜瑜好笑地看着他,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谁说不是呢,周叔最是聪明不过了,全荷花村都找不出比你还精明的。”
  这话状似没问题,不过怎么听都有些奇怪,可周老三又想不出有什么不对,心想,可能是他这几天倒卖粮食,太敏感了的缘故。便没多想,笑了笑,闲扯了两句。
  可能这个家真正替姜瑜高兴的就是冯三娘了。
  饭后,冯三娘主动到姜瑜房间里,拿出一身浅红色,没有补丁的衣服,递给了姜瑜:“这是你五岁那年,我带着你去探亲,你爸爸在城里的百货商店买的。这衣服,下地穿着浪费了,怪可惜的,我就一直没穿,压在箱底留了下来。现在你有出息了,要去公社上班,明天就穿你爸爸买的这件衣服吧。”
  这件衣服款式很保守,虽然没穿过,但到底放了十年,颜色已经褪了些,看起来有些暗,没有曾经的鲜艳和亮丽。不过在这灰扑扑的农村,已经很别致了。
  但姜瑜并不打算接受,这件衣服冯三娘珍藏了十年,对她来说应该意义非凡。自己既然没打算认这么个妈,那就别接受别人的好处了,她又不是买不起衣服。
  “不用了,我就一个小播音员,穿得比书记还好,让别人怎么想我?”姜瑜把衣服推了回去,婉拒了她。
  听她这么说好像也有道理,可看着姜瑜衣服上的补丁,冯三娘又有些担忧,怕姜瑜穿得太破旧被人看不起。
  姜瑜把她拉起来,推出了房门:“放心吧,没谁会看不起。我这是劳动人民的朴素作风,谁看不起我,就是看不起劳动人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