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漠苍狼-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这大坝之下的深渊如此的深邃,他估计这层浓雾就是给高速落下的水流砸起来的,撑着那种向上吹的横风带上来。也不知道是什么成份。 



这小兵的分析真的是十分有道理,后来我们回去再考虑的时候,也觉得这是唯一的可能性。 



我当时问了他叫什么名字,他说他叫马在海,是温州乐清的兵,三年的老工程兵了,一直没退役。 



我说那你怎么还是小兵,他说家庭出身不好,每次班长给提档都给放到一边,他都换了四个班长了,自己还是小兵,只有副班长和他一样,都是家庭出身不好,不过副班长打过印度人,所以生了一级,他们两个人一直在班里呆着,他第一个班长都提正排了。他说我要是觉得他可怜就给他向上头说说,好歹也弄个副班长。 



这事儿我也帮不了他,只好干笑不作答。心说现在的情况,能活着回去再说吧。 





浓雾一直持续着,气闭门外漆黑一片,两个小时也不见有消散的迹象,而我们躲在这铁舱里,只能通过那个孔窗观察外面,到底外面是什么情况也看不清楚。好在封闭舱里相对安静,我们能听到水流的轰鸣声,比起外面来要好上很多,这里面最清晰的声音,则是我们的呼吸和整个混凝土大坝承压发出的那种声音。 



没有人知道浓雾什么时候会退去,我们一开始还说话,后来就静静的呆在舱里休息。副班长在昏迷了一个半小时就醒了过来,精力萎靡,但是还算清醒,似乎没什么大碍,马在海喜极而泣,我则松了一口气。 



之后有段时间,我开始担心这房间里会氧气耗尽,但是很快我发现这里有老式的换气装置开在踢脚线的位置上,(后来84年的时候我参观了一个海军基地里缴获的日本潜艇,想起这种开在踢脚线上的长条形小窗,有点像那艘伊式潜艇的换气系统,想想可能那时看到的就是从报废的潜艇上拆卸下来的系统。)这个人防工事修在大坝的机房里,似乎本身就是为了应对这种特别的地质现象。 



当时也没有个人能和我商量事情,我只能一个人在哪里瞎想,这里到底发生过什么事情。 



显然袁喜乐如此熟悉这个地方,她所属的勘探队肯定在这里呆过很长一段时间,我不知道他们在这里发生过什么事情,但是显然他们遇到的事情我们很快也会遇到,现在我所知道的情况是袁喜乐神志不清,而另一个似乎是他们勘探队的人严重中毒死在了半路上,可以肯定这里发生的事情必然不会是太愉快的。 



只是其他人到哪里去了?按照马在海所说的,袁喜乐对于这种雾气的恐怖如此厉害,会不会其他人已经牺牲了?而另一个关键问题,当年日本人又是怎么想的呢? 



这些事情全部都毫无头绪,我的脑海里一下闪过巨大的深山轰炸机,一下又闪过巨大的深渊和鬼魅一样的雾气,简直头痛欲裂。但是似乎所有的线索也只有这么几项,反复的思考,都得不到一点的启发。 



瞎琢磨了将近三个小时,雾气还是没有退散,我痛苦莫名,又想到了生死不明的王四川,老猫他们现在又在哪里?我们又该怎么回去,诸如此类的问题一个又一个,在焦灼中我浑浑噩噩的睡了过去。 



我当时没有想到,这是我在这个洞穴内的最后一次睡眠,这噩梦连连的短暂休息之后,是真正的噩梦的开始。 



我在睡醒之后,再一次尝试和袁喜乐交流,也宣告失败,这可怜的女人的恐惧似乎已经到达了极点,听不得任何一点声音,只要我一和她说话,她就蜷缩的更加紧,脑袋也不由自主的避开我的视线。 



我只好放弃,开始和副班长他们开始商量离开的路线以及方法。 



值得庆幸的是,马在海说他们来时候的皮筏艇应该还在那个地方,如果水流没有这么湍急,我们可以逆流划船返回,只是现在不知道应该是顺着这条巨大的地下暗河逆流,还是寻找我们摔下了落水洞,回到我们和老猫分开的地方。 



最明智的路线就是袁喜乐的路线,只是不知道她是怎么走的?如果她还清醒,倒是可以带我们一程。 



副班长说要是能找到指示图或者地图就好了,这里肯定有这样的东西,如果能找到,我们就能知道日本人当年是怎么规划的,那样就可以找出一条最短最安全的道路来,这里许多的设施都已经被腐朽,如果直接硬闯回去,恐怕并不现实。 



我也点头,心说确实是,这些搞工程的,一看图纸就能知道很多东西,只是这种东西估计撤离的时候已经完全销毁了吧。 



几个人在那里商量来商量去,我们的大脑也逐渐清晰起来,我当时心里是放松的,因为无论怎么说,现在是返回,我们知道目的地有什么,而我们也有选择,可以选择自己行进的路线。无论什么时候,有选择总是幸福的。这是我后来总结出来的格言。 



只是我们当时全部都没有意识到最关键的问题,不在我们的归途,而就在我们的眼前。 



十个小时之后,我们大概确定完了计划,也统计了剩下的食品以及燃料,再一次探查孔窗的时候,发现仍旧是一片漆黑,此时,我才突然想到那个关键问题: 



这雾气会在外面维持多少时间?天哪?一天,或者是一个月? 



在我提出来之前,没有人想到这个问题,在大家的观念中雾气总是很快就消散的,就在我提出来之后,我们也都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只是心中有点恐慌,希望我的想法不会变成现实。马在海对我说,上一次虽然雾气没有上来,但是退下去也比较迅速,他估计这雾气再有几个小时就肯定得散,不然就是那横风也能把它吹淡了。 



我也想当然的同意了,因为在这样的局面下,找个理由让自己安心总好过让自己窝心,我们当时都忘记了自己刚刚下过的判断;这鬼魅一般的雾气,是被万丈激落的落水冲起来的,那现在落水根本没有停止,雾气必然是不停的翻滚上来,如何能有散的时候。 



所以很快,马在海的说法就开始站不住脚了。 



我们在忐忑不安中,又安静的等待了五六个小时,雾气却仍旧弥漫在我们的舱外,一点也没有消散的迹象。 



这时候,之前那种似有似无的恐慌,就逐渐变成了现实。我们开始不得不承认了这样一个命题:这浓雾有可能短时间内不会消散了。 



对于当时的我们来说,承认这么一个命题,相当的痛苦,这就是意味着我们的撤离计划一下子无限期的延迟了,但是我也知道这时候再干等,那就是把头埋进沙子里的骆驼。 



此时我们再次合计,十多个小时前干劲冲天的那些说辞,计划,现在看来就像是笑话一样,这样的境遇颇为尴尬。 



副班长和马在海对我说我们是不是要有耐心,现在想这些会不会是自乱阵脚?我对马在海他们说,我们得面对现实,看样子,只要水闸不关,这雾气只会越来越浓,不太可能会消散了。那样的话,我们必须采取措施:一方面我们要分配口粮和水,尽量延长生存的时间,希望能等到雾气散去的时候,一方面也要积极的想办法。特别是第一个措施,就算雾气一个小时后可能散去,我们也得做好他一个月后才散去的准备。 



我说完这个,马在海的脸色就很难看,他对我们说,其实,口粮的问题还可以,他们带来的几只包裹里,有足够的压缩饼干和蔬菜,因为他们当时是急着救我们,所以大量的装备都丢弃了,只把食物带了过来,主要的问题是水,他和陈落户,两个人只有两个水壶,其中一只还不是满的。 



我听完这个,心也只往下沉,心里作用,喉咙一下子感觉到干渴起来。心里也想到当时在入洞的初段行军的时候,也想过实在没水的时候要喝尿,心里就只堵,心说自己当时他妈的也真是缺心眼。现在是现世的报应。 



当时我们的裤管也早就干了,不然还能拧出水来,我脑子转的飞快,但是没用,很快就有点绝望了。 



在我的记忆里,同样被困住的经历并不多,最危险的一次是59年在川东,那时候我才参加工作,当地地质局组织了一个洞穴勘探,我们给涨水困在了一个气洞里三天两夜,好在水最后是退了,不过,当时我们有十几号人,干粮和水都很充足,最缺乏的是经验,所以哭鼻子的一大堆,现在倒好,经验丰富了,没水,这实在比哭鼻子要命的多。 



这时候马在海说,要在这个密封舱里呆到雾退,我们恐怕要很大的运气,如果能到达其他地方,说不定还有转机,比如说可以找到老旧的水管或者蒸汽管道,里面也许有水?要不要试一下? 



我心说这里哪里有这样的管道,只见他却蹲了下来,指了指踢脚部位的通气口,说这里的通气口联通着气滤装置,这是二战时候德国人使用的技术的,后来给苏联学去了,我们现在的地下工事大部分是这种装置的改良,这里面也许有水管。 



我似乎是看到了一线生机,但是这管道口窄的只能放进去一个脑袋,人怎能钻的进去? 



那马在海说他个子小,应该问题不大,说着就趴了下去,先是拆除了防鼠网,然后试探着自己能不能进去。 



我也趴了下去,一看就知道不可能进的去,这洞口的大小已经宽于马在海的肩膀,他到底是个男的,当兵的骨头架子大,如何都挤不进去。而这个通气口,怎么看也不可能通过任何人。 



马在海滑稽的做了很多匪夷所思的动作,然而他的脑袋也只能侧着探入,身子丝毫无法进入分毫,最后他扭伤了脖子,只好退了出来。 



其他人,陈落户脑袋很大,我是个大个子,副班长脑袋上有伤,而袁喜乐就更不用说了,这个提议算是白提了。 



我沮丧的坐在地上,几个人都不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