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第1-300集-第4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生种种欲乐」,十法界有情众生爱好不一样,这个事实非常明显,只要我们稍微留意就能够观察得出来。即使是在人道,不要说十法界,我们说一个法界,人道。在人道,局限在我们一个小地区,像我们现在居住新加坡这个地区,这个地区有四个不同的种族,这边有马来人、有印度人、有华人,他们的生活习惯都不一样;西洋人喜欢吃很酸很甜的东西,我们实在是吃不习惯;马来人吃辣的东西。从这上面,饮食方面我们来看,就是爱欲确实是不一样,那是举这一个例子。
  从十法界众生来看,那当然就更复杂了。佛要度化众生,如果不知道这些众生的爱好,你就很难跟他接近,中国谚语有所谓投其所好,这就很容易亲近。对於观机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则,一定要晓得众生欢喜什么。众生的爱欲,实在讲也不稳定,常常会有变化。大的变化,譬如在我们一个人一生当中,少年时候、壮年时候、老年时候是有非常显著的变化;而在一年春夏秋冬四季,也有不同的变化;乃至於一天,早晨喜欢的跟晚上喜欢的也不同;所以很复杂,你要能够观察入微掌握住,是一套大学问。如来有这个能力,所以他接引群机,十法界一切众生,为什么众生见到佛都能生欢喜心?一般人做不到,就是佛有这个能力,圆满的能力,能够观察入微。
  我们虽然没有这个能力,没有这个智慧,知道这桩事情,要学习。你能够多一分的学习,多一分的了解,对於你发心要帮助别人,就会有多一分的机会,多一分的成绩,这一门学问不能不讲求。可是佛教给我们,刻意的去求不是圆满的,但是也不能够说是无意的去求,这个事情的确是很难。还是永嘉大师那一句话,我们细细的去揣摩,细细的去体会,「分别亦非意」。他说的是没错,我们还是不好懂,我们再换一句话大家多想想,真诚心利他去求,这就对了。如果是为自己,成就自己的功德,成就自己的福德,成就自己度化众生的事业,只要沾上一个自己,就不是真实了,你有意、无意都不是圆满的。纯粹是利他的心,决定没有自利的心,你有意也好、无意也好,都是正确的,都是智慧。利他,纯粹利他是智慧,带一点点自利,纵是智慧也掺杂了,也不圆满。我们从这上面去观察、去留意,对自己才有真正的好处,一切是为利益众生。如来果地上念念都是为众生,没有一丝毫是为自己,所以有这十种殊胜不可思议的能力。
  第六条是「界智力」,「知世间众生种种界分」。界分在我们习惯上讲是界限,界限从哪里来的?分别执著产生出来的。在现前社会上,社会的组织也有所谓各行各界,行业不同界限就不同,行业相同里面也有界限。以我们佛教来说,大家都出家,是出家人,可是每一个道场跟每一个道场还有界限;这是不应该有的,但是它有。每一个法门跟每一个法门又有界限,在佛菩萨觉悟的人,这个界限没有了,没有觉悟的人他执著,八万四千法门有八万四千个界限。甚至於在一个道场里面,住的一些出家众,各人还有各人的分别执著。在现代的现象里面,我们曾经见过,各人有各人的信徒,好像一个道场里还分成很多派别,这是某法师的,那个是某法师的。由此可知,界限的差别也是无量无边,种种界分。这些界分往往里面有很多禁忌,他所喜欢的、他所讨厌的、他所忌讳的,我们也要知道,避免众生心态上面的矛盾,这也就能消除一些障碍。如何消除障碍?忍让就能消除,你要是坚持不肯忍让,最后吃亏是自己不是别人。俗话常讲「得势不饶人」,是好事情吗?不是好事情。古德教给我们,「得饶人处且饶人」,你能有个宽恕的心、容忍的心,你会有成就;不但你少跟人结怨,而且令一般人对你尊敬,所谓是量大福大。器量小的人,成就毕竟是很有限的。佛菩萨成就大就是量大,一切都能够包容,都能够容忍,对一切众生决定没有计较,这是佛菩萨。
  底下一种,第七种是「至处智力」,「知一切道至处相」。这一句是了解世出世间一切理论方法所能够达到的境界。至处是到达的处所,能够到达的境界。世间我们举一个简单的比喻,好像你现在念书,你的学历能够达到某一个境界。现在一般学校是分三个等级:学士、硕士、博士,古时候所谓功名,这是至处。在修行证果上来说,这个境界层次很多,小乘有四向四果,大乘我们这个经是圆教,菩萨有五十一个阶级。这五十一个阶级怎么来的?是定慧的至处,你修定修慧。定,浅显的定伏烦恼,没有断;慧能把烦恼融化掉,转烦恼。其实烦恼,说实在话,决定断不了的。所谓断,实在讲是融,把烦恼转变成菩提,烦恼没有了,转成智慧,这叫做断烦恼;不是真的断,烦恼变成智慧,那是要靠慧。定慧功夫浅深不同,因此它至处就不一样。最浅的定功能伏见思烦恼,这才能证得初信位的菩萨,这是圆教。我们今天定慧都达不到这个境界,初信位的菩萨我们都没分。《华严》圆教初信位的菩萨,三界八十八品见惑伏住了,他有这个能力,叫伏断,智慧开了。从断烦恼的功力来说,等於小乘须陀洹,圆教初信位的菩萨等於小乘初果;可是智慧比小乘人殊胜太多了,绝不是初果能够相比的。
  如果我们以《楞严经》为证明,你就能有一个清楚的概念。楞严会上阿难尊者是初果,他听佛讲经开悟了,说偈赞佛,这在《楞严经》第三卷的末后;而当时在会的富楼那尊者,这是四果罗汉,四果罗汉听佛讲经没开悟,阿难初果开悟了。这是说明两桩事情,定慧不均等,两桩事情。阿难慧多过定,对於大乘教义,他听了欢喜,他开解,但是断烦恼不行;换句话说,烦恼习气很重,断不掉。富楼那尊者禅定功深,能够将三界见思烦恼断尽,八十八品见惑、八十一品思惑能断尽,证阿罗汉果,超越六道轮回,可是在智慧上不如阿难尊者。也可以这么说法,一个烦恼障重,所知障轻,阿难尊者烦恼障重、所知障轻,所以他的慧比定高出很多;富楼那尊者恰恰跟他相反,烦恼障轻,所知障重,虽然能断烦恼,智慧不开。这就是修行,他的定慧到什么程度,能达到什么境界,佛知道,佛清楚。每一个层次、每一个境界有个名称,像十信位菩萨,初信、二信到十信;再往上去,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这都是位次,就是至处。他到达那个处所,佛知道。这是举一个例子。
  世出世间一切道,就是一切修行的道门,这里面当然包含所有不同宗教,凡是修学的方法,他能到什么地方,佛都清楚。这个样子才能够帮助一切众生达到他的希望,而且让一切众生彻底了解,哪个处所是究竟的,哪个处所是不究竟的。一般人确确实实没有闻到佛法,都是以为天道是究竟的,这种观念的人太多太多了。天道也只是含糊笼统的一个天道,对於天道里面的状况又不能够了解。佛给我们说天有二十八层,每一层里面也很复杂,并非究竟。为什么?天人纵然到最高的非想非非想处天,寿命八万大劫,这不可思议!诸位没有细细去想一想,佛在经上讲,我们这个世界成住坏空是一个大劫,他的寿命是我们这个世界成住坏空八万次,你想想这个寿命多长?我们通常念八万大劫,都含糊笼统念过去,没想一想,这个世界成住坏空八万次,这么长的寿命。但是还是有到头的时候,寿命到了,因为不能再上去,这到顶点了,不能再上去,那就要往下坠落。经上讲得很多,四禅天、四空天的天人,寿命到的时候都往下堕落,而且都是堕地狱,真的是中国人常讲的爬得高、摔得重。为什么会堕地狱?佛在经上把这个道理说出来了,毁谤三宝。毁谤三宝是极重的罪业,他毁谤不单单是他个人,他个人毁谤无所谓,那个罪不至於太重。他毁谤,令一切众生对三宝失去信心,这个罪就重了。所以个人造作不重,你影响别人就重了。换句话说,多少人真正是百千万劫难遭遇,这一生得人身、遇佛法,就有机会出离三界,你把他这个机会破坏掉,让他丧失信心,这一生空过,这个罪过比什么都重。断人的身命罪不重,断人慧命这个罪重。身命真的无所谓,人死了经上讲四十九天他又投胎,他能够修五戒十善,他又得人身了。可是闻法的机会那就不容易,得人身未必来生又能闻到佛法。所以得人身的机会比闻佛法的机会多,多得太多了,能闻佛法的机会太稀有了,百千万劫难遭遇,这个要知道。你能够促成众生闻法的机缘,帮助他得度的机缘,这个福报是最大,世出世间修福没有比这个更大。反过来,你要是把人家闻法的机会障碍了,你造的罪过也是极大的罪过,这是阿鼻地狱的罪业。五逆罪里面,这一类都是属於破和合僧;破和合僧的意思很广很深,你能够叫众生对佛法丧失信心,都属於破和合僧这一条。
  所以有许许多多修学的方法,是可以提升自己的生活环境。欲界天、色界天,欲界天有六层,色界天有十八层,无色界天也有四层,他们享受都不相同。佛法修行的层次就更多了,天台讲「藏通别圆」四教,贤首叫「小始终顿圆」五教,这是祖师大德各人分判不一样,也就是分类的方法不相同,可见得非常复杂。我们修学什么样的法门,用什么样的功夫,达到什么样的境界,佛菩萨清清楚楚,都了解,所以他才有能力指出我们一个真实的道路,能破除我们一切妄想分别执著。如果对於这些事情不透彻的清楚明了,你怎么知道这个境界还有上面更高的境界,教导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断的向上提升。即使西方净土,西方净土大家都晓得是平等法界,极乐世界是平等法界,平等法界里面还是有四土三辈九品,那就是至处,我们怎样修学,在平等法界里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