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一统天下-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几个意思?不是说好收了我的印就是我的人吗?骗子!
  沈娴也默默地盯着荀攸看,两人对视了老半天,荀攸忽然站起来对她深深地作了一揖。
  大脑嗡地一声响,沈娴愣住了,她呆呆地看着荀攸作完揖后又对她说了些什么,尽管那话忽近忽远,还掺杂了嗡嗡的杂音,但沈娴却能清晰地捕捉到了每一个字。
  荀攸说:“多谢主公厚爱,救命之恩,信任之情,相护之义,没齿难忘。”
  荀攸说:“请主公放心,志才的话我早已当场拒绝。”
  荀攸说:“虽然主公你反应太慢人有点傻有些时候还总是固执的可以,但毕竟是还有救的,请不要妄自菲薄。”
  喂喂喂最后一句话为什么画风不同啊?拿错剧本了吗?还是这才是你真正想说的!
  一大堆槽堆积在沈娴的嘴巴里面,但她一句也吐不出来。此时的沈娴脑海中只剩下了一个感想:真是的,解释就解释,干吗说的这么感人。
  沈娴做了几个深呼吸后迅速转移话题:“好的那就这样说定了,明天你们回去,我去接人。”
  “等等,让昭姬回去,我跟你去接。”荀攸深深地看了沈娴一眼:“小叔叔是我写信推荐过来的,我怎么能不出面?”
  沈娴想了想,脑海中忽然亮起一盏灯泡,她福至心灵地说道:“可这样就只能让昭姬自己带着一万人马回斜峪关了。”
  “你不担心她吗?”
  荀攸:“……”
  第二天,沈娴春风满面地骑在马上等赵云,在她身边是一左一右的荀攸和蔡琰,荀攸面无表情,蔡琰面带微笑,俩人就跟黑白双煞似的。
  赵云瞥见这种诡异的情景后果断无视了蔡琰和荀攸,只对他俩点点头,便转向了沈娴招呼道:“刘大人,久等了。”
  “不久不久。”沈娴摆摆手:“我们走吧。”
  “回去吧。”蔡琰往后一仰,她的目光越过沈娴落在荀攸的身上,声音温柔道:“我会把你的意思转达给文若的。”
  荀攸头也不动地直视前方:“我谢谢你了。”
  不知道是不是沈娴的错觉,她总觉得荀攸那句话说出来仿佛咬牙切齿的。
  这就是昨天荀攸妥协的结果。这次征讨武关,由于人手不足,再加上要防备贾诩的算计,沈娴便把张绣留在了张鲁那里帮忙,她只带了荀攸和蔡琰两个谋士一起过来,武将她自己兼任了。
  沈娴要做的事情有两件,一件是去接人,一件是拔营回家,这两件事同时进行,两边都得有个管事的。原本沈娴的意思是她自己去接荀家人,让荀攸和蔡琰带着大部队回归。可荀攸很怀疑沈娴在跟他小叔叔见面后会不会吃亏——即使他小叔叔不好意思做些什么,但有个人不一样啊。
  万一沈娴到时候被欺负懵逼了,导致荀彧和郭嘉对她的印象变差,继而卷铺盖走人,荀攸真的就要哭死了。虽然荀攸对戏志才说欢迎来挖角,但那只是他的托词而已,荀攸把荀彧叫来的根本目的就是让他为自己分担益州这破烂摊子堆积成山的公务,他是绝对不会让荀彧有机会离开的,如果荀彧走了,他上哪里再忽悠来一个干活的?
  至于郭嘉走不走,哼跟他有什么关系。
  荀攸和沈娴都很坚持自己的想法,最后还是荀攸咬咬牙提了个折中的办法,让蔡琰跟着沈娴去接荀家人,他自己则把军队送回斜峪关。
  沈娴对此当然没什么意见,她可是很喜欢跟蔡琰待在一起的。
  荀攸目送着沈娴、蔡琰和赵云三人率领的几百士兵骑马离开了武关,风沙扬起的尘土迷了他的眼睛。荀攸揉了很久,闭上眼再睁开时,便见荒凉苍茫的天幕之间仿佛充斥着一层又一层由沙子组成的薄帐,透过这层薄帐的阻碍,遥远的前方那几个还在逐渐远去的背影也渐渐变得模糊不轻了。
  “走。”
  荀攸淡淡地下了命令后便勒转缰绳带领军队往相反的方向走去。一万人的大军无人喧哗,只能听到马蹄和脚步踏地的整齐声音。皇甫嵩在城楼上俯瞰着荀攸渐行渐远,他头也不抬地对身边的贾诩说道:“荀公达有大才啊,刘商羽得他一人足矣。”
  贾诩没有面上丝毫的表示,他顺着皇甫嵩的话把荀攸夸了一句:“颍川荀家乃是名门望族,确实人才辈出。”
  皇甫嵩微微一晒,不置可否。
  趁着皇甫嵩没注意的时候,贾诩宽大的袖袍轻轻拢了拢,遮盖住了他手中露出的竹筒一角。
  等走出了好远、确定城楼上观望的皇甫嵩看不到自己的动作后,荀攸这才摸出水囊含了一口水漱口。
  该死的大风,老子只是张嘴说了一个字而已,就吃了满嘴的沙子,呸呸呸!
  荀攸在关中的大风里吃沙子的时候,孙策正在荆州的襄阳外遭到大雨无情地冲刷。
  前几天孙坚刚刚击败了黄祖,大军趁机渡过汉水,包围了襄阳城。刘表将襄阳城城门紧闭,据守不出,只派黄祖走小路出城去调集士兵。
  近日来天降暴雨,汉水涨过河岸,多处山洪爆发,孙坚经过实地考察后,便想用水淹之计袭击襄阳。于是他先派人去襄阳上游的汉水把水闸关掉加固,又将多处河堤口岸掘开,只待水势积攒到一定程度后便开闸泄洪,让汹涌的洪水作为先锋冲入襄阳城中,击垮城门。
  “襄阳城城高墙坚地处高势,外面又有宽大的护城河环绕,此计真的可行么?”孙策站在山上俯瞰襄阳城,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如同一只安静的兽类静静蛰伏在汉江平原之上。
  “试试呗,否则怎么办?”孙坚把手中的伞晃了晃,抹了一把满是雨水的脸:“汉水穿襄阳城而过,城中水系复杂,投毒不现实。”
  孙策沉默了好久才说道:“我听说咱们刚走没多久,吕奉先就造反打回了长安城,然后函谷关、斜峪关不攻自破……也不知道现在商羽过得如何。”
  自从孙坚听了袁术的领命从函谷关撤兵去攻打刘表后,除非是特别重要的军报,剩下的有关司隶的消息都被他有意无意地排除在外面。今天这是孙策第一次在父亲的面前提起司隶的战局。
  孙坚表示有啥好听的?只要一想到自己曾经距离长安那么近却还是没进去,他就很心塞。
  如果孙坚知道沈娴已经站在城门下面了,但就是因为吕布结果她也没进城,不知道会作何感想。
  “你有空担心她?”孙坚无奈地说道:“她跟在吕奉先身后捡了个大便宜,即使没能攻下长安城,至少也占领了斜峪关,扼着这处险要就像是掐死了长安的喉咙。以后谁住那里,谁就得日夜防着你三……弟哪天心血来潮带兵从斜峪关出兵。”
  “啧。”孙策撇撇嘴:“我跟他说好了长安见的。”
  “儿子,日后有的是机会。”孙坚拍拍孙策的肩膀:“行了,今天先回去吧。这鬼天气!还得持续多久啊……”
  父子二人慢慢走远了。
  一回到营地中,孙坚和孙策便见韩当神情严肃匆匆赶来,他在父子二人身前停住,把怀里的一叠竹简递给孙坚:“主公,我们收到了益州刘商羽的来信,说武关大乱群贼内斗,最后郭亚多与段忠明斩杀其他人向朝廷投诚,樊义明携带一万兵马逃出武关,朝着荆州的方向赶来投奔刘表,预计很快就能抵达。”
  顿了顿,韩当叹口气:“这消息已经被我们的斥候证实了,不出七天他们就能到达樊城。”
  “操!”孙坚狠狠地骂了一句:“来的还真是时候!”
  “父亲别担心。”孙策想了想说道:“这些天一直下雨,城都快被淹了,樊义明那一万兵马全是西凉的旱鸭子,在水战中没什么优势的。”
  “但愿如此。”孙坚皱着眉头道:“就说刘景升这么长时间闭门不出肯定有问题,去派几队人沿着襄阳城一直巡逻,仔细勘察,小路也别放过,我怀疑城中已经有人出去搬救兵了,而樊义明正好这个时候来……”
  这也太巧合了。
  布置完了对应的手段后,大家便散了回去休息。孙策蹲在窗户边看着外面的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他想了想,摸出笔来开始给沈娴写信。
  

  第36章 【035】斩敌

  拿着从皇甫嵩那里送来的通关文牒,沈娴与赵云和蔡琰一行人慢悠悠地穿越了函谷关。顺着官道往东走,一副泼墨挥毫的北地风景图逐渐在眼前铺陈开来。道路两边山势连绵,风景雄壮秀美,看久后胸中激荡之气油然而生,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些风景是从小生长于南方看惯小桥流水的沈娴完全没有领略过的,是以她看得十分起劲儿。
  蔡琰同时在给沈娴讲函谷关的历史,她的声线温柔婉转,听起来让人感觉很舒服:“……春秋末年,老子见周王朝皇气衰微,便西度隐居。函谷关令尹喜早起见东方紫气腾绕霞光万道,知有异人即将通过,遂命手下官吏清扫街道恭候高人降临。不多时,果见一器宇轩昂目光有神的老者倒骑青牛而来。尹喜上前迎接后,恭请老子在此地小住几日,老子就在这几日里写下了洋洋洒洒五千言的《道德经》。”
  赵云听得很认真,时不时点点头。沈娴也听得“很认真”,时不时点点头。
  “这个我知道。”沈娴一拍脑门,想起了某天的噩梦:“公祺先生曾经给我讲过《道德经》。”
  “公祺先生是天师道的君师,他们天师道的经典便是老子的《道德经》。”蔡琰微微一笑:“不过我觉得……你可能不愿意听这些。”
  “嘿嘿,还是你了解我。”沈娴很直白地承认了自己在这方面没什么文化:“其实也不是不愿意听,但公祺先生有时候讲得太高深了,我听了总想睡觉。”
  “如果你不嫌弃,”蔡琰顿了顿,慢慢道:“有空我给你讲如何?”
  沈娴目光灼灼地盯着蔡琰:“好啊。”
  蔡琰是有名的才女,擅长文学音乐与书法,博古通今文采斐然,能听她讲书,绝对受益匪浅。
  接下来的一路上沈娴可算见识到了为什么都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