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嫡幼子的从容人生-第2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秉安让爵是有他的考量,你何必都往自个儿身上揽。”
  “那可是真切切的一个伯爵,你让我怎么安心受纳!是,我是挂念大郎,可,可我也没想着让安儿把这样泼天的富贵往外推啊……”
  蒋氏抿着嘴; 心情很是失落。她确实惦记长子; 远香近臭; 跟前见不着糟心的人可不就只会念着儿子的好吗。不过她可清楚自己安身立命的根本是哪一个,对于爵位的传承,她可从没打过其他主意。
  三爷被夫人的直白噎了一下,转头又自嘲; 他们夫妻俩本就是“心偏到胳肢窝里去的”; 现下躲在自己房里,何必还要藏着掖着。
  “安儿怎么着都有出息,我瞧着,他还不大看得上这爵位呢。你想想这几日府上进出的都是些什么人,咱这儿子,给他根棍子; 能把月亮敲下来,你就别操心了。”
  蒋氏掩鼻躲着飘过来的酒气,气嘟嘟的从软榻上滑下来,给三爷倒水。
  “喝喝喝,哪来的那么大酒瘾,我看你这老来愈爱说胡话了,哪有当爹的这么编排儿子的,安儿就是跟你学的,现在也是杯不离手,越发不像样子……”
  “妇道人家懂什么,这都是来往,再说了,儿子有出息,光宗耀祖,我高兴,多喝两杯怎么了。”
  夫妻俩相伴多年,早习惯了拌些小口角,蒋氏搓完一个巾帕,转手给三爷擦在脸上。
  小一会儿,“铁卫的哨书昨晨入府,秉宰还有他那几房妻妾估计明日就能抵达京城。”
  屋内烛火摇曳,蒋氏脸僵了片刻,随即长叹一声,夫妻俩人对视,无奈又辛酸。
  “回就回吧,春暖院杵在那儿,仍让他们住着就是了。”
  三爷不愿长子回府,他怕大郎一旦发病,届时夫人承受不起。按父亲搜罗来的那些消息,秉宰这几年在边城几乎把自己作成了废人,酗酒嗜色,放浪形骸,不仅政绩糜烂,甚至连后宅都是混乱不堪。
  不是安儿念着兄弟情谊替他百般收尾,那个孽子指不定闹出什么笑话来!
  三爷也不知道自己最近是怎么了,以前纵使他恨长子不争气,但起码不像现在这般甚至起了厌恶的心思,就是这个爵位,让他突然发觉,秉宰就像是,他与幼子身上的污点一样,羞于向世人提及。
  秉安一直在为赵氏子弟这个身份付出,而秉宰却不遗余力的糟蹋自己的姓氏,三爷知道,长子回来,只是徒给安儿增添负担,他私心里与夫人是一个念头,安儿可以养着他大哥,但这爵位却不能留给看不到希望的长子。
  也因此,就算知道了柳氏在边城的所作所为,他仍然容忍长子把那个女人带回来,大郎既离不了她,那就让这俩人一辈子一起过吧,无牵无挂也是件好事情。
  在侯府中,六少爷的回归只短暂的惊起了一小片水花,随即便被众人默契的无视。
  赵秉安此刻也没心思收拾府上这些琐碎,礼部今晨在朝会上发声了,邵文熙拖了一个月,总算拿出了开元年号,可这变故也就接踵而来。
  “嘉裕”“泰平”“长庆”,这三个刹一听起来都是好意头,可只要识文断字便知排首那个是何等磅礴大气,非盛世年景不可用,而赵秉安也清楚,这两个字是出自谁的手笔。
  新帝正当壮年,意气勃发,坐镇乾清宫之后日日想着建功立业,甭看他现在还未能把控朝局,可那心思明摆着就是朝着千古一帝去的,礼部这封奏折不过是他向内阁挑明心迹的一种手段罢了。
  帝位当真能磨炼一个人,赵秉安确信前几日新帝还对内阁几人恨之入骨,此番却能如此摆低姿态,向内阁垂询年号定略,看来背后少不得高人指点。
  遍察旧东宫党,无一人有这样老练的政治手段,再联想这几日宫中的传闻,赵秉安断言,必然是夏家那位老居士,坐不住了。
  可惜聪明反被聪明误啊,赵秉安伸伸懒腰,觉得接下来可有好戏看了。
  外戚擅权,向来是前朝大忌,赵秉安都能理清楚的事没道理沈炳文等人看不透,夏家想借新帝弄权,这可不是什么好苗头。
  说来也奇怪,新帝原来很看不上这个母家,可圣母皇太后一死,反倒将往日种种龌龊都掩了过去,夏家与新帝的关系峰回路转,变得极为亲厚,这也导致夏氏直上九霄,太皇太后丧期未过就从楚氏手中夺走了承恩公之位。
  果不其然,这早朝结束还不过两三个时辰,朝野上下便已议论纷纷,夏榔是什么东西,光宗年间有名的佞臣,要是让他重返朝堂,那还不得掀起腥风血雨啊。
  新帝释放的善意,内阁收到了但却无法同时接纳这其中隐藏的附带条件,对于夏榔老儿,他们不能存留一点点姑息。
  年号驳回,内阁以太庙武戈暗示乾清宫,目前此景尚且名不符实,新帝即位,天下求安,故而“泰平”二字为佳。
  一个月的时间还不足以让京中惊惶的人心安定下来,新帝不该好高骛远,且静下心来好生收拾烂摊子才是。
  话说得再漂亮也掩盖不了内阁对新帝的轻忽,好在沈炳文在讨价还价方面是行中里手,倒霉催的先帝又被他拉出来挡了一回抢。
  乾封帝谥号遵乾清宫旨意定为真宗,加字宪,取大义无私之意。
  满朝文武都是经由太庙一案走过来的,天家父慈子孝的假面早就戳破,取的这两个字怎么听怎么嘲讽,先帝若还活着,脸都该被打肿了。
  不得不说,新皇这气量着实小了些,好歹是父子,先皇草草入殓已是不妥,现如今又在谥号上大做文章,这不是把皇室丑闻摆出来让人笑话吗。
  在这件事上,赵秉安也无能为力,天家父子相爱相杀,情感纠葛复杂的很。新帝心头憋着一团火,总要寻机发出来的。关于这个谥号已经是再三斟酌过了,新帝一开始的口风比这可不堪的多。
  在泰平帝眼中,出气可比抬举母家重要,关键是他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削弱先帝的影响,这样就能在最大程度上削减太子的政治根基,树立他新帝的威严。
  乾清宫不是没有打过孟家的主意,可一来风险太大,孟氏深不可测,连沈炳文当时都要退避三舍,他没有自信能把控住那位老太爷;二来,内阁好似有意将太子与孟家隔离,一再提及将储君迁至外宫教养。这也正好顺了他的意,毕竟孟家算是有功之臣,将来也是荣王的母家,看在结发妻子的面上他也总得顾忌一二,前提是,他们的眼睛要擦亮,知道自个儿该往哪边站。
  于乾清宫而言,夏家不过是他手上一把刀,暂时用来对付内阁,他私心里对那位见死不救的外祖早就不待见了,可黎太傅空有人望,却是个迂腐透顶、扶不起来的老学究,指望他去应对沈炳文,只怕撑不过一个回合。
  赵秉安向来不理会外面那些风言风语,但此番,他倒是真想见见那位声名狼藉的夏老大人。这一会儿的功夫,内阁已经给他上了数道请封折子,沈炳文意图把他那带发修行变为遁入道门,直接让他老人家方外玩去。不过,至法道观的外壳披了这几十年,纵有新帝在背后支持,夏榔想回来,名声也绝对会掉到臭水沟里去。
  夏家小辈这几日在京中几大勋门奔走,整箱的银子往外抬,倒是打动了不少人,赵秉安心想,只要能豁得出脸,夏家重新崛起总是不难的。
  内阁的视线从身上移开,哪怕只是暂时,也足以让赵秉安松一口气。
  惬意的饮完杯中茶水,他便起身出了府,钟山兰亭,可候着许多人呢。
  孟守德荣升新任国丈之后,这钟山便成了孟家的禁苑,平素很少人敢擅闯,此番能借给赵秉安来做东道,可见两者之间关系亲厚。
  苏泽衡临死之前把该说的都说了,不该说的他也漏了不少,赵秉安现如今再入这钟山只觉得云雾缭绕,看什么东西都是不真切的。
  邵柏博这段时日逐渐暴露自己的野心,在翰林院中翻云覆雨,可是闹出了不小的动静,此刻,他游走在陇西、太原等中小士族中间,端得是如鱼得水。
  主亭中,孟希来踌躇不安,他不知对面之人到底知道了几分,父亲让他开口试探实在是抬举他了,自己若有那本事孟家当初何至于落入那等悲惨的境地。
  “愚兄还未恭贺明诚升迁之喜,权且饮尽杯中物,当作赔罪了。”
  赵秉安盯着这石桌弹指玩耍,对孟希来的焦虑窘迫视而不见,世人皆以为他在这场夺嫡之争中获利最大,可实际上呢,他忙前忙后不过是替人孟家保了驾护了航,孟氏子弟丁点风险没冒便坐收渔利,不声不响的揽了两个爵位入怀。孟守德一介白丁咸鱼翻身,成了世袭三代的寿春侯,而眼前的孟希来,也因着与中宫一母同胞,圣恩殊赐文韫伯,食邑两百户。
  孟家淌着永安侯府走出来的老路,既有勋爵保底又保全了自己世家的底蕴,不得不说,人家这算盘打得真是举世无双。
  赵秉安自忖心智过人,可在那位面前到底是计输一筹,不过,他可从不给人打白工,孟家人占了他那么大便宜,好歹也得掏出些东西来吧。


第233章 
  “何懋林垂危,这个消息可是真的?”
  “千真万确; 金针扎遍周身大穴; 百年老参日日续汤; 现下何府随时都有可能曝出丧信来。”
  孟希来一心想挽回两家的关系; 怎敢说胡话,再者说,他那位神出鬼没的祖父连下两封口信催促他赶紧把消息送予赵秉安,谁知道这里面又藏着什么阴谋,他可没这几位的鬼心眼,赶紧说完脱身才是上策。
  “怪不得近来太原士族蠢蠢欲动,想来是私下里正掐着呢……”
  何懋林的生死关系到内阁格局变动; 赵秉安一时间心思百转。孟璋的手段当真是了得; 他们几方势力都在何府安插了人手; 却一直被何家人蒙在鼓里,唯有人家,藏影无形,偏对一切都了如指掌。
  初夏飨宴; 邵柏博出尽了风头; 这位八公子温润如玉,翩跹儒雅,一身翰林才气折服了在场所有士族,相较于邵家前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