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奸妃-第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舒彩彩是收到万贞回来找她的消息丢下手中的事飞奔回来的,一见万贞就激动的问:“贞儿,怎样?”
  万贞这些天一直留意正统皇帝身边近侍的消息,但无论当地守将在战场遗址上传来的奏报,还是逃回来的幸存者那边的口讯,都是噩耗。
  见到舒彩彩这副模样,她心里发堵,借着与众人一一道别的机会整理了一下思绪,才道:“彩彩姐,外面有消息,说是皇爷身边的喜宁叛变,投靠了也先。现在正为也先出谋划策,攻打京师。”
  舒彩彩大惊失色:“喜宁叛变?应郎对皇爷一片忠心,我又在宫中,他是绝不会叛变的……”
  她这话越说声音就越低,慢慢地哭了起来,土木堡之变至今已经快两个月,能逃回来的都已经逃回来了;逃不回来的,不是死了就是被也先俘虏;而现在,连叛变的喜宁都有了消息,刘宝应依然音讯全无,那他还能有多大机率存活?
  即使他还活着,前有王振误国,后有喜宁叛变卖国,满朝野对宦官的厌恶到了顶点,哪怕正统皇帝身边还有幸存的宦官,在这种大势下也绝了被营救的指望。
  万贞轻轻拍着她的肩膀,无声安慰,等到她哭声小了,才慢慢地问:“彩彩姐,你要不要跟我去东宫?”
  舒彩彩抹了把眼泪,其实这么多天过去了,她已经有了失去刘宝应的心理准备,哭了一阵就恢复了些,摇头道:“贞儿,我知道你是好意,想照应我。可是我去东宫干什么?我跟着应郎,骄纵惯了,在外面管事还行,近身服侍怕会不小心冲撞贵人,反而给你惹祸。”
  刘宝应是正统皇帝身边的近侍,对舒彩彩又爱重有加,只要有赏几乎都用在她身上。舒彩彩这些年吃的穿的玩的,跟仁寿宫尚食局的女官比,几乎样样都掐尖。如今他不在了,尚食局里跟她有旧怨的人免不了要过来踩她一脚。万贞现在能过来的机会有限,又哪里放心再让她在这里呆下去:“那你要不要出宫?”
  舒彩彩茫然的问:“我出宫?出宫干什么呢?应郎不在,我父母也死了,哥哥们个个都成了家,哪里还肯认我。我出宫……能干什么呢?”
  万贞道:“彩彩姐,你出宫能干的事可多着呢!你也知道,我这两年在外面是开了铺子的,现在我在东宫听差,宫外的铺子肯定顾不上,也不知道里面的掌柜会不会昧了心吞我的钱!彩彩姐你能写会算管教小宫女管得服服帖帖的,你要是出宫帮我把铺子管起来,那可就帮了我的大忙了!”
  她想到胡云的心愿,又添了一条劝说的理由,道:“再者,刘大哥人虽然不在了,香火不能断啊!你在宫里呆着,又哪里找得到在能给刘大哥承嗣的人呢?即使有,你不在身边带着,那也是拿钱帮别人养孩子。”
  舒彩彩愣住了,万贞见她心动,再接再厉的道:“彩彩姐,你要是觉得我说的有道理,就好好考虑一下。”
  与仁寿宫的波涛汹涌相比,东宫却十分平静。
  为了不使小太子因为年幼而说错话,整个清宁宫的侍从,都被下了不许谈论战事,不许提及太上皇的禁口令。
  且由于新君和太子在身份的尴尬,不止小太子被群臣阻止再去中军大帐,连新君朱祁钰日常宣慰将士的举动,都暂时搁置,变成了只在城中安抚民心。
  也先拿着太上皇朱祁镇上窜下跳,使者派了一拨又一拨,折腾许久,最后却只得到于谦派人送去的一句话:“今日只知军旅,他非敢闻!”也先恼羞成怒,下令弟弟孛罗率一万骑兵,强攻德胜门。
  于谦与京师总兵官石亨在德胜门外利用民居设伏,神机营出战,当场打死孛罗,歼灭瓦刺骑兵近万。
  这一战不仅增强了京师军民的必胜信念,也激起了也先的凶性,尽起全军,向京师发动了总攻。


第八十二章 江山旧人面改
  这一场攻防战,延续了近十天。守卫二十万,分布于京师九门,每门只有两万左右;而也先所部号称十万大军,实际数额约在七八万之间。
  当也先集中兵力猛攻其中一门时,在兵力上瓦刺兵势占优;而明军唯一的优势,是他们可以倚城而守,满城百姓为了帮助自己的军队抵御强寇,自发为军队运送辎重,保障给养,维修城墙。当也先率部攻城时,在监军文官的率领下,使用火器、弩炮、强弓等远程武器,在城头上给城外的明军支援。
  中军营帐离城外的主战场很远,乱箭流矢不飞到这里来,然而成千上万的军队在城外互相攻击、分割、包围、对撞、厮杀的咆哮混合在一起,仿佛要将苍穹旷野全都撕裂的雷声,整座京都的大地都因这场战争而震动颤抖。
  凛裂的霜风从北方席卷而来,带着血腥的臭味,战马冲撞的暴响,硝烟箭雨的嚣怒,呼啸,悲号,厮鸣,震耳欲聋。让每一个关心这场战争的人都提心吊胆,食不下咽,寝不安眠。
  这是真正的,关系着家、国命运的决战!
  也先放弃了利用太上皇要挟明朝的妄想,新君和小太子也恢复了日常鼓舞人心,坐镇中军的日常生活。
  小太子在外面时能强撑着镇定,但回到中军营帐,却不由自主的伏在万贞怀里,带着泪意委屈的说:“贞儿,我怕……”
  这样残酷的战争,这样惨烈的声音,莫说是个已经开始懂事,但又缺少安全感的孩子,就是大人,不害怕的也没几个。
  万贞强自镇定温柔的安慰他:“不怕,咱们安全着呢!”
  小太子摇头,小声说:“梁伴伴说会死很多人……死人很多人会哭……我不想听到他们哭……”
  万贞瞪了梁芳一眼,可哪一场战争不死人呢?要让她说战争不死人,哄普通的小孩子没关系,可这是储君,若让他小小年纪就埋下了战争不会死人的傻念头,岂不是会对战争形成错误的概念?万一当皇帝后,把战争当成不死人的儿戏,那可就糟糕了。
  小太子还在天真的问:“贞儿,你能不能想办法让人不死?”
  万贞顿时体会到了类似于梁芳的无奈,柔声道:“殿下,贞儿也没有办法让人不死,不止贞儿不能,这世上就没有人能办到……这是战争,您知道战争是什么吗?战争就是两个国家、两个部族的利益不能相容,为了使自己的子民生存、发展,或者生活得更好而打的架。赢的那一方才有生存的机会,所以为了打赢,双方都会拼命,这就肯定会死人的。”
  这种高速运转的大战中,军情根本来不及送到中军裁决,全靠临阵指挥的将领应变。中军能做的,其实不过是调试物资,观察大局,催使民夫之类的后勤的态势把控,战事越紧,中枢越插不上手,只能干坐着等前线的消息。
  此时大堂上诸臣无心交谈,只有小太子和万贞说话,虽然声音不大,但他们的位置就在御座旁边,与王直、胡濙相临。万贞这个回答,两位老臣听到了都不甚满意,一个觉得她教小太子利益一词,于启蒙不好;另一个觉得她告诉太子“拼命”,过于暴戾,忍不住同时咳嗽。
  朱祁钰抢在两位老臣前先唤了一声:“濬儿,到皇叔这来!”
  小太子说话慢,对情绪感应却快,朱祁钰一唤,他就察觉到了其中的微妙,赶紧从万贞怀里跳下来,跑到御座旁叫:“皇叔!”
  朱祁钰摸着他的头,问:“濬儿,你害怕战争吗?”
  小太子咬咬嘴唇,犹豫着点点头。朱祁钰有些不满意他的瑟缩,皱了皱眉,才道:“害怕战争,以后当国执政,才不会轻启战端。但是,你也要记住了,战端虽不能轻开,但若有强寇来犯,却绝不能因为害怕,就不懦弱畏缩,不敢迎战!因为敌人若来进犯,绝不会因为你畏战不前就收兵的。只有把敌人打败了,打怕了,才可以不死更多的人!”
  万贞在正面听着这叔侄二人说话,心一动:朱祁钰虽然不是孙太后亲生,但这样的硬脾气,其实和孙太后有点儿像。
  她却不知,对于宣庙皇帝来说,生命中最特别的两个女人,一个当然是为了她而废后的孙氏;另一个却是因为出身罪王府被人垢病,却依然被他养在宫外,立为贤妃的吴氏。这两个女人美貌各擅千秋,但脾气性格都被宣庙皇帝所喜,自然从根本上会有些相似的特征,而她们的儿子,肯定也会兼有父母身上的一些性格特点。
  这叔侄二人相处融洽,对稳定朝臣的心理很起作用。
  而在外面猛攻不下的瓦刺军队,人心士气却大幅衰败。瓦刺虽是拥立了黄金家族继承者脱脱不花的蒙古大部族,但到底不像汉人王朝上下政令一统。战事顺利的时候,自然诸部踊跃,但到了战事不利的情况下,各部族之间互相的猜忌却一点也不比汉人少。
  北京城任凭浪洗潮冲,屹立不倒,这种强韧,实是游牧民族的骑兵最头痛的一种作战方式。各部的首领慢慢地有了怨言,有认为也先居心不良,利用明军削弱他部的、有觉得也先指挥不利的、还有不少小部族对自己所得的收获满意,北京打不下就想回去了。
  连遇重挫,军心不稳,也先大怒,亲率大军强攻安定门。京师总兵官石亨的侄子石彪勇武过人,在与也先大军对阵时一马当先,独闯敌阵,大军随后掩杀,也先大败;石亨趁机尽起余部衔尾直追,将也先杀得丢盔弃甲,狼狈逃窜。
  安定门大胜没多久,西直门的守将孙镗在战局不利,又无法入城避战的情况下,只能反身与敌死战,竟也反败为胜,大破瓦刺军。
  连续两场大战大败,也先只得收拢剩余残兵四五万人缓缓地撤离北京外,暂驻土城整军。而大胜之后民心大定的老百姓,对这伙入寇的强盗完全没有好感,经常乘也先军不备,从民居里偷袭落单的骑兵,鼓噪着催赶也先。
  也先虽然指挥士兵报复性的杀戮了不少北京城周围的居民,但这种残暴的行为不止没有缓解危机,反而加深了老百姓对瓦刺军的仇恨。面对这种四面楚歌,大战连败的局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