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艺生活-第3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是太贵了,晓玲手里的那台摄像机是三十八万,为了能保证顺利拍摄,至少需要三台摄像机轮流工作,前期投入就要上百万。”慕姗姗感慨道。

这是国内电视行业不愿意使用高清摄像机的原因之一,价格太贵。

再说,国内的电视台不太重视纪录片。

如果想拍新闻片或者生活类电视节目,普通的摄像机足够了,即便是拍纪录片,用到高清摄像机的地方也不多。

目前,国内电视台播放的纪录片大部分是从国外购买的。

制作纪录片耗时耗力,投资不菲,远不如外购方便。

而且,电视台不认为纪录片能挣钱,收视率一直低迷,没有观众爱看,比戏曲节目和少儿节目的收视率还要低。

以电视台的实力,当然能买得起高清摄像机,但他们为什么要花这个钱呢?

说到底,还是领导不重视。

张亿谋制作申奥电视片,为了给评委们留下深刻印象,使用了高清摄像机,就是因为大家重视这个事儿。

慕姗姗有同样的考虑。

如果只用高清摄像机拍一部纪录片,拍完后就不用了,那太浪费了。

还不能保证这部纪录片一定能赚钱。

“贵是贵了点,不过你想啊,现在技术发展这么快,以后估计还会有高清电视机,观众会从对节目内容的需求转变到对画面的需求,高清摄像机是一种趋势,咱们只是先走一步。”林子轩如此说道。

“确实,这么拍出来的画面观众肯定觉得新鲜。”慕姗姗同意道。

关于《舌尖上的华国》这档节目,林子轩不着急。

就算现在筹备,也要一两年后才能出成果,就像做菜一样,需要精雕细琢。

车子来到演唱会的场馆,观众已经入场,据说有将近十万人,远远就能听到欢呼声,周围有不少警察警戒。

好梦公司的三辆车子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进入停车场,一行人从后门入场。

林子轩和慕姗姗从后台穿过。

后台有数间搭建起来的简易休息室,供明星们换装和休息,像这些名气大的歌星,每人都是单独的房间。

两人没打算和这些人闲聊,只想着到前台的包厢内就坐。

“林总,慕老师,我是汪函,欢迎你们前来。”迎面过来的是湘南电视台的主持人汪函,热情的招呼道。

慕姗姗是主持界的前辈,汪函这两年在湘南台崭露头角,是后起之秀。

在这个圈子里,假如双方不是太熟,称呼“老师”比较合适。

何炯是湘南台外聘的主持人,汪函属于湘南台体制内的员工。

两人和汪函寒暄了两句。

这时候,旁边休息室的一扇门打开,刘德桦和一位助理模样的人走了出来。

“林老板,幸会。”刘德桦伸出手,对林子轩说道。

“刘先生,你好。”林子轩和刘德桦握了握手,回应道。

“一直想和林老板合作,没想到能在这里见面。”刘德桦客气道。

刘德桦时常参加内地的活动,是春晚的常客。

他有自己的电影公司,在歌手和演员两个领域都有不错的发展,今年还拿到了香江金像奖的影帝。

可以说,他是一位非常勤奋的艺人。

《卧虎藏龙》的成功让香江演艺圈重新认识了好梦公司,只是林子轩在香江演艺圈的名声不太好。

不少人认为林子轩不好合作,对香江电影人存有偏见。

以《卧虎藏龙》的选角为例,周润法和杨子琼没能出演,否则两人凭借这部影片打开西方市场,身价倍增。

那些参与过《卧虎藏龙》拍摄的香江电影人同样对林子轩没有好感。

再加上,林子轩拒绝了和周星持的合作,香江电影圈的一些人对林子轩产生抵触,散播不利于好梦公司和林子轩的言论。

林子轩对此无所谓,他不否认自己的态度。

不过他不是不和香江电影人合作,而是有选择性的合作。

第六百四十二章传言

这是香江电影人的普遍心态。

一方面想进入内地市场赚钱,一方面又放不下架子,总觉得好莱坞老大,他们老二,自己是顶尖的。

能让他们服气的只有好莱坞,至于内地的电影工业,他们根本看不上。

前期来内地淘金的香江电影人要价非常高,同等资历的摄影师,酬劳是内地摄影师的十倍以上。

有意思的是,香江的电影人大多是非科班出身。

他们在片场一点点的积累经验,跟着师傅学习,懂得变通,这是他们的优势。

但在专业性上远不如内地的人员,内地的电影人缺少的不是专业知识,而是经验的积累,需要通过不断的拍片,拍大片才能成长。

林子轩在做的就是为他们提供刷经验的机会。

他选择合作伙伴的条件是首先对内地不能存在偏见,其次是真心想合作。

如果把内地市场当成提款机,拍烂片捞钱,他只能说抱歉了。

或许他的条件较为苛刻,不过这是原则问题。

林子轩在香江也有朋友,比如早期合作过的闻隽,还有后来的江至强,这证明他并不拒绝和香江电影人合作。

刘德桦在香江电影圈人缘很好,多年的努力成就了天王的地位。

他听过有关林子轩的各种传言。

有人说香江电影人想到内地发展,尤其是在京城,有两个人需要见一见。

一个是华影集团的韩三评,还有一个是好梦公司的林子轩。

这叫做拜码头。

韩三评是京城电影制片厂的厂长,华影集团的副董事长,这是官面上的联系。

林子轩是好梦公司的老总,内地民营影视公司的大佬,这是民间的资源。

他们是京城影视圈的代表人物,论权利,自然是韩三评大一些,然而,论起圈子里的关系,林子轩的人面更广。

韩三评的位置高,可他不算是京城本地人,早期一直在巴蜀工作。

林子轩是土生土长的京城人,一步步的从底层走上来,形成了自己的关系网,得到了京城演艺圈内老前辈的认可。

再者说,华影集团属于国家,不是韩三评个人的,他迟早有退休的一天。

好梦公司是林子轩的资产,他是掌舵人,除非是自愿,否则没有退休的那天。

现在看来,韩三评占据优势,以后就说不准了。

据说韩三评的性格比林子轩还要强势,更难合作,只是韩三评不像林子轩那样对香江电影圈有偏见。

事实上,内地还有多家可以合作的电影单位和影视公司。

周星持和林子轩没有谈拢后,找了粤省的一家电影制片厂,对方承诺会帮助他打通关系,让《少林足球》进入内地的电影市场。

至于能不能成功,还要看最终的结果。

即使在京城,也有几家有实力的影视公司,不一定非要和好梦公司合作。

但是,想让项目顺利进行,最好能打通韩三评或者林子轩的关系。

京城演艺圈的大部分资源都掌握在这两个人手里。

刘德桦觉得这个传言夸张了些,据他的了解,有七八成的可信度。

他在香江演艺圈的朋友多,人面广,在内地也有关系,能做出客观的判断。

目前,好梦公司正在筹拍一部武侠大片,叫做《英雄》,投资两千万美金,这种规模在香江也属于大制作。

这部片子和《卧虎藏龙》一样,瞄准了西方市场。

《卧虎藏龙》在香江遭到冷遇,票房惨淡,谁也没想到在西方却获得了成功。

影片在欧洲各国的票房证明了这种类型的武侠片符合西方观众的口味。

香江电影人一直觉得自己的武侠片最为正宗,这次被李桉打了脸。

唯一让他们欣慰的是《卧虎藏龙》的武术指导是袁和评,制作班底是他们自己人,他们觉得可以复制李桉的成功。

袁和评既然能拍出那种打戏,再拍一部也不费事,香江电影人擅长跟风拍片。

袁和评自己不这么看,在拍摄《卧虎藏龙》的过程中,他和李桉的意见就没统一过,他认为李桉那么做不行。

这部片子的打戏是两人不断磨合的结果。

模仿着拍一部没问题,可他不敢保证也能和《卧虎藏龙》一样成功。

香江人追求效率,不会像李桉那样打磨剧本,用拍文艺片的耐心来拍武侠片。

而且,投资也是个问题,如今的香江电影不比从前了,以前大家知道拍什么都赚钱,不怕找不来资金。

现在别说投资一千万美金,能拉来五百万就不错了。

这是香江电影面临的窘境。

刘德桦知道《英雄》中的主演阵容已经确定,他没想着在其中出演角色,林子轩排斥香江演员的传言不是空穴来风。

只不过,既然在这儿碰上了,就出面打声招呼,结个善缘。

他在演艺圈这么多年,相信多交朋友没有坏处。

实际上,两人不是第一次见面。

九三年,林子轩和姜闻到香江为《阳光灿烂的日子》拉投资,顺便参加了那一年的金像奖颁奖典礼。

那一年香江电影还处在辉煌之中。

林子轩和姜闻只是看客,坐在台下看着香江演艺圈的盛况,听不太懂主持人的粤语,把握不住香江人的笑点。

看着周围的人都在笑,他没有笑。

正是在那次的颁奖礼上,林子轩和刘德桦见过一面,两人的座位隔了几排,不过刘德桦恐怕对他没什么印象。

“刘先生客气了,我也希望能和刘先生合作。”林子轩客套道。

“那就这么说定了,我等着林老板的好消息。”刘德桦微笑道。

两人寒暄几句,交换了联系方式。

林子轩和慕姗姗来到包厢,坐了下来,演唱会快要开始了。

“我还以为你会和刘德桦聊聊呢,在香江的明星里,这么没架子的可不多见,口碑不错。”慕姗姗评价道。

“聊什么?难道说我是看着他的电视剧长大的?”林子轩说笑道。

这话倒是没错。

刘德桦八一年出道,主演的电视剧在内地播出,八十年代就在内地走红。

此后,他影视歌多栖发展,已经红了二十年,还会继续红下去。

第六百四十三章出发点

颁奖典礼当天,张国粒和冯晓刚一起来到了湘南。

他们不光是来捧场,还有奖项可拿,两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