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六零甜丫头-第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甜妹儿蹦蹦跳跳,来到白老爷子他们身边,仰着小脖子,看着榛树流口水,脆生生道:“好想吃榛子果儿。”
  榛子树会结榛子果,也叫山板栗。
  “小贪吃鬼。”白老爷子扯扯她的冲天辫儿,笑骂一句,再抬头瞅一眼愁容满面的张队长,劝慰道,“你是在忧心碧水村天天杀猪,油荤的事儿,这事你还真不用担心。”
  甜妹儿作大人模样点头道:
  “肥猪肉一点儿都不好吃,我更喜欢精肉,咱们要不去买点精肉?当然白奶奶做的小葱拌豆腐好吃,妈做的鲫鱼豆腐汤好喝,南瓜饼最香,还有焦锅巴……”
  今早碧水村有一道菜特别简单。
  放了一点酱油的汤,上面漂着星星点点的油花,肥肉在汤中漂浮着,对于村人们就是诱惑,吃的满口油。甜妹儿看得胃一阵翻腾,精肉都不想要了。
  俩大人一听,止不住乐了,笑叹道:“这傻丫头!”
  在这年头,精肉,也就是瘦肉,再怎么做,怎么能比得上肥肉泡。
  到供销社买肉,没有人会傻乎乎要瘦肉,人人都买肥肉。且在供销社,要没有熟人,店员就只卖给你瘦肉,除非你腆着面子说一句,“麻烦拉点肥的”。
  “家里头那三个高中生,胃精贵一点,两三顿荤油下去,天天开始往厕所跑,拉的快没人形。我跟他们说是吃肉吃的,有人信有人不信,且等着瞅吧!至于碧水村,他们村不也有个赤脚大夫嘛!我这小院子可没那么多药材……”
  白老爷子瞟一眼忙活的老伴,一脸‘正直’唠叨道,话语中夹杂着坚定‘碧水村人会生病’的信息。
  这还真是他们村好消息,有了隔壁村带病干活,想必自己村人们,尤其那几个活跃得三姑六婆,在背后的抱怨会少很多。
  不过今天他找白老爷子,可不是为这事儿。
  “如今咱们不一块儿做饭,咱村白老太太的手艺,可比其他两个村棒得多。”张队长笑赞道,看着眼前的大树,才说出自己的担忧,“白老爷子,听说你家前院里,堆满铁锅铜锁菜刀?高中生同志这是要炼钢吗?”
  白老爷子瞅一眼,看出他眼底的担忧,笑问道:“听说炼钢,出去铁皮铁器,还需要燃料,咱们村四面,全都是参天大树,自然而然,成为炼钢最好的选择地之一。”
  张队长忧心不已,慢吞吞道:“老爷子你也知道,这树都有吉祥寓意,砍树炼黑疙瘩什么的,可不是什么好法子,我也不是不想炼钢——”就是怕影响咱们村的风水。
  白老爷子拍拍他肩膀,笑叹一句:“你知道他们这几天是在争论什么吗?”
  碧山镇炼钢迟,很多人不懂,炼钢除去燃料,需要的是铁啊!大多数炼钢炉,都建立在河边、海边,人们可以用筲箕等工具,去河里海边淘铁沙之类的。
  “缺铁,树多有什么用,砍树不是浪费吗?现在这树可是公家的,咱不讲究浪费。”
  当白老爷子把这心底的疑问,随便一说,三个高中生就开始争执起来。
  有人认为,碧山镇倒处有山,镇上有一条小河,他们可以去那里建高炉,好淘铁沙。
  有人认为,咱们不是收这么多铁器,碧山镇的树,可没有山里头大·粗·多……
  白老爷子笑着任由他们争论,都是一群热血的小年轻啊,让他想起自己年轻时候。
  争执两天多,恰好这时,大锅饭消息一传开,得,他们又遇到新的问题。
  这炼钢首要工作,就是建好炼铁炉,需要砖块,咱们村里哪怕拆尽村里残墙断壁,也有些不够,村里更是没窑,县里头的还不够建其他地方炼钢炉。
  大食堂要建立,为了肚子,分出去好多的旧砖。建炉就缺少砖块,缺少砖块就盖不起炉子,没有炉子也就谈不上炼钢。
  高中生们很聪明。
  昨晚正商量着,咱们村的荒山野地里,不是有很多用砖头堆成的无主坟吗?要是泥瓦匠说不够,他们就专门上山拆墓砖。
  反正现在不流行什么封建迷信注意。
  “拆墓砖?”
  张队长一脸不可置信,那些墓就算时间久远,搁现在已辨识不清,是哪家哪户,但也是他们三个村的祖先。
  怪不得杨婆婆出声阻止,这拆庙拆食堂也就算了,拆墓砖会不会太过分了!
  甜妹儿板着严肃小脸,背‘奶奶的话’道:
  “打扰先辈安宁,是要遭天谴的!”
  白嫩脸皮儿,又黑又亮的水汪汪大眼睛,精巧翘鼻子,粉嘟嘟小嘴,不论分开还是组合,怎么看都是一可爱小村妞儿。
  张队长却猛然想起杨婆婆的话。
  甜妹儿可是有当神婆资质的,她虽然没系统学过什么,但是单看这周身的灵气,就跟村里其他娃娃不一样。
  遭天谴!
  先人的墓碑动不得啊!
  张队长开始仔仔细细,向白老爷子打听这炼钢,黑疙瘩的事情,必须想方设法,把高中生们攆出咱们三个村!
  炼钢?
  黑疙瘩?
  甜妹儿没兴趣。
  她蹦蹦跳跳又跑到石磨那边,看叶妈妈,一点一点推豆花。
  在碧山镇,因为常年油晕少,豆花才是待客主要菜品之一。
  上午,白奶奶与张队长有简单一番交流。
  考虑到他们村可能要请泥瓦匠吃饭,虽然有鱼有虾,萝卜青菜白菜也有,但还是去碧水村,买了一两斤五花肉,然后再配上待客菜‘豆花’,想来也算失礼。
  也因此,叶妈妈早早地就泡上黄豆。
  “妈!我来帮你洗!”
  甜妹儿拿起一把大木刷,赫呲赫呲,跟叶妈妈一起洗刷起大石磨来。
  洗完磨,把它放在大锅上架着的磨架子上。架子中间有一个孔,石磨的下扇中间有根固定位置用的木桩,刚好放在磨架子中间孔中。
  把石磨固定好了。
  一只手握石磨手柄,一只手握小木瓢,一边推动石磨,一边往石磨中间的孔添放黄豆和水,雪白的豆浆,就在石磨缓慢而又均匀的旋转中,流到大铁锅中。
  甜妹儿嗅嗅翘鼻子,闻着实在嘴馋,看着也很手痒痒,它用可怜巴巴的眼神,盯着叶妈妈,意图很明显。
  不远处白老太太噗嗤一乐,“红霞妹子,你就让甜妹儿也学着弄,咱们说不定能培养出一个小炊事员哩!”
  这手磨豆花记不得,让小娃娃学,也不费时间。
  叶妈妈瞟一眼甜妹儿的短腿,在石磨一圈垫上修食堂用的旧硬砖头,然后手把手教她,推磨黄豆。
  甜妹儿瞪大眼睛,学得特别小心翼翼
  别小看这单调而重复的动作。
  黄豆添放多了,不易磨碎,出豆浆就少了;水加多了,豆浆就稀薄了。
  看着雪白的豆浆,一点一点大铁锅里,特别有成绩感。
  甜妹儿傻兮兮笑道:
  “今个儿爷爷他们吃的豆花,是甜妹儿做的哟!”
  叶妈妈把她抱到一边,把旧砖头重新堆起来,洗手,接下来再熬制。碧山镇都喜欢先熬后点豆花。
  熬豆浆特别讲究火候。
  火大,豆浆的渣会粘在锅底,最后烧成糊状,豆浆有焦糊味;火小,豆浆熬不熟,豆花还少。
  当豆浆熬开后沸出锅面,又香又浓的豆浆味,勾引着在做的所有人的味蕾,有人吞咽口水的声音,比小声说话声音还大。
  叶妈妈倒点生清油在豆浆中搅和,去掉散泡子,让豆浆泡沫慢慢散掉。豆浆熬熟,再用布袋滤去豆渣。
  “好想喝豆浆!”
  甜妹儿目不转睛盯着,热气腾腾的新鲜雪白色豆浆,恨不得一口把它们,嗷呜,全部吞咽下去。
  “这丫头,来帮大家伙尝尝,你妈妈做得咋样?”
  白老太太走过来揉揉她的头发,阻止叶妈妈的说话,用另外的勺子,舀一小点儿,凉一会儿后,就着勺子喂她。
  甜妹儿吸溜入嘴,满口浓郁的豆香,只觉得太少,一点都不够,狠狠点头,“妈做的太好喝啦!”
  那小馋猫样,让其他炊事员们看得直乐呵。
  点豆花是最重要的手艺,全凭经验,因此由白老太太上手。
  常用点豆花的材料是卤水和石糕,卤水点的豆花一般较硬,更适合做豆腐,石糕点的豆花较嫩,适合做豆花或豆腐脑。
  白老太太将石糕水小心地放入豆浆中搅拌,豆花开始凝固,再用筲箕轻轻挤压时,淡黄色的豆花水慢慢浸出。提起筲箕,一大锅雪白的豆花就做好啦。
  甜妹儿闻着香香的豆花味道,小脸的酒窝都笑出来啦。
  “咱就服气您这手艺,比镇上国营饭店,好太多!”
  “瞧这锅白白嫩嫩的豆花,上次咱家过年做的,就老了点。”
  ……
  这时候,记工小伙子一路小跑过来,带着满脸的喜悦,他对着杨槐树下认真学习的张队长,笑哈哈道:
  “张队长,泥瓦匠到咱村口啦!”
  作者有话要说:  叶子:么么哒~
  再去查一下资料,我才知道咱们市虽然有三条河,镇上还有水电站,但是最常见的自然灾害就是旱灾。至于洪涝,泥石流……地震之类也有,不多。
  时不时旱灾,时不时几千人存在喝水问题?
  这还是我市吗?不查不知道啊!
  墓碑头砖是很多资料实事儿,有老人就说,因为如此,才有三年连续旱灾。
  叶子:呜呜呜,明明有河,但是路途遥远,山路崎岖,夏季天热……运不上去。
  **
  说到地震,汶川地震,叶子在教室里睡午觉,被老师叫醒,让咱们跑啊,学校有一豆腐渣被震裂了,有学生不敢跑,是老师背一个,拖一个,强拉硬拽下楼。
  雅安地震,叶子在大学睡早觉,直接背被震醒,幸好穿了睡衣,没跟其他人一样,裹着东西出去,只不过我与室友,一人穿了对方一只鞋……跑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有位美女把叶子扶起来,么~……
  虽然震的没中心那么厉害,总是有很多感人故事。
  至于不好故事,也有,有其他学校学生跳楼……咱们镇中学,出了个败类老师,把学生们关在……幸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