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六零甜丫头-第1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山首要的任务就是,将崔玉涛与李勇峰送到大队里,他们得到批准后,才能回县城里。白家每天出现的病人,终于让他们把视线从炼钢收回来,开始担心县里的亲戚。
  只是作为热血自愿者,他们得服从大队安排。
  其次才是,干部们帮村民们以旧换新票。
  至于买粮食、调料、布、年货啥的——
  第一趟车,打听供销社商品价格。
  第二趟车,帮村民们将物品全部买回来。
  物品过多,可能会有第三趟。
  如此一来,只需要两、三趟就将全村物品,全部买齐。不浪费时间,危险系数降低,牛驴牲畜们也轻松很多。
  天全亮,垫着厚厚棉絮与干稻草的瘦驴板车,跟上前头的一辆牛车,载着碧山村人的希望,一步一步出村。
  碧水村与碧土村,同样选择今天去镇上。
  许多村人们顶着刺骨寒风,送行很久,将“慢点”二字,在短短一上午时间里,念叨成百上千次。
  这两天,碧山村人的心,都会与四辆出村的车同在一起。
  碧山村到碧山镇的山路,上坡下坡,弯弯绕绕,五分雪三分冰两分土地,滑不溜秋,实在难走。
  牛车驴车行驶很慢,跟人行走差不了多少。
  村人们很多时候得跳下来,帮忙清理积雪树枝,或者探路,而踏在冰地上的哪股寒意,恍若能穿透鞋子,直击脚底板。
  雪一停,出村的可不只碧山村,一路上遇到各种各样的驴车牛车骡子车等,弯弯曲曲的山路,从未出现过如此长的车队伍,甚至还有背着背篓前行的村人。
  与三个村相比,其他村村民也穿着旧棉袄,有薄有厚,车上也有烧碳烧柴的灰笼。不同的在于,他们人数少一些,脸有些消瘦,精神状态很差。
  路行得慢,有健谈的村人,向其他村有打听一些信息。比如他们的工分值、他们赚多少、村里咋样,得到的消息——还是咱村最好,竟有的村大半数都是负收入!
  果然,张队长是最好的领导队长。
  有一辆马车踏入厚雪陷阱,一人受伤,大家行得越来越小心。车上全部人停止说话,安安静静帮忙瞅路,稍有不对,立马停下来,下车查探。
  耽搁时间不要紧,总比没命强。
  要是不留意,有时候翻车,能直接翻到悬壁下头。
  因此,当个个的脸被冷风,刮得苍白快变紫的时候,车队终于到达镇上,这比平日里慢两个多小时。
  叶爸爸拉着儿子赶紧下车,不顾形象,跟村人们一样,直接在地上一阵活蹦乱跳,直到脚麻感消失,才抱着烧碳的灰笼,跟瘦驴一起进镇。
  碧山镇车来人往,人们脸上的笑容却减少许多,唉声叹气挺多。镇上居民们,也不再有先前神气的模样,而是低声询问,村民们的粮票副食票等。
  碧山镇地理位置比碧山村低不少,自是没下雪。但各家各户的屋檐,却挂着的长长的冰柱,晶莹透亮。罕见的树草,也会覆盖一片亮白的“冰”。
  街边的三、五个黑瘦娃娃,在屋檐下使劲儿蹦哒,短短的棉袄与毛线衣向上收得老高,露出扁扁的小肚皮,然后终于掰下冰柱。
  “他们不冷吗?”
  瞅着光肚皮,叶安诚打一个冷颤,不可思议问道。
  回答他的是霉娃子,声音却是说不出的低沉:“比起冷,但是他们更饿得慌!”
  果然,瘦娃娃们迫不及待咬一口冰柱,嘎嘣嘎蹦响,咀嚼得有滋有味,像是什么山珍海味。而那些脉络清晰的冰叶子冰草,更是他们追逐的美食。
  至于那些大人家长们,他们已没力气、没精力管娃娃们。
  为了减少消耗热量体力等,镇上部分居民们,领来的两餐,自己喝两口、舔一舔,留给孩子们,然后晕乎乎缩在床上,只要还有两口气就行。
  比起有粮仓的村民,有夜集黑市的、工厂食堂的县城居民,被大队坑惨的部分小镇居民,一日粮食根本不够吃,粮票啥的有,但家里钱之前被耗尽,于是只能这么过冬天。
  好在这只是少数居民。
  尽管当初建大食堂,大多数的居民,还是舍不得大手大脚。如今能够在供销社买粮,对于他们,这绝对是真正的救命稻草。
  哪怕粮食越来越贵,至少能添加一点吃的。
  熬过寒冷冬天,开春来,爬周围山上,挖野菜摘树叶,大概也能存活吧!
  张队长先是领着村民们,去镇大队办事处一趟,目的是送高中生同志们,顺便取出今年的新布票。
  布票有很多种,普通布票、军用布票、特种布票、化纤布票、鞋面布票、棉絮票等,但他们只能领取‘一米六’的普通布票。
  取出布票后,那一刻,碧山村得告别相处数月的高中生同志们。幸运的是,大队正有去县城的长途马车,有麻布帘子那种,可以挡住部分大风。
  “小心一点,平安到家有机会留口信!”张队长拍拍他们肩膀,真心真意赞叹,“李勇峰同志,崔玉涛同志,你们真的好样的,我代表碧山村村民,感激你们!”
  这一刻,碧山村的大老爷们,都觉得眼睛涩涩的,有的流下不少‘风吹泪’。
  李勇峰摸干净眼泪,掷地有声承诺道:“碧山村还有白老爷子,等来春得空,我们一定回来拜访!”
  “保重!”
  “保重!”
  李勇峰与崔玉涛,挥挥手,目送他们离开。
  瞅着满满两大麻袋木炭,俩灰笼,以及用麻布封得严严实实的四箩筐东西,里头都是村人们乱七八糟的礼物。
  两人相视而笑。
  来碧山村,总觉得是一件特别幸运的事。
  **
  带着伤感与不舍,村人们又来到人满为患的供销社。
  留下一人守车,众人在巷子里,排上长长的队伍。
  叶安诚东瞅西瞧,有点失望。
  往年供销社的外面热闹很多,周围围着一堆做摆摊的居民们。有用谷草插满糖葫芦的摊子,有冻梨冻柿子,有卖红纸的,有用砖头儿压着的对联摊……热闹得很。
  现如今都没有。
  镇上居民们吃大锅饭那一刻起,镇上糖葫芦的小贩忽然全部消失。
  叶家父子俩,好不容易排进供销社店里,发现人们都集中在粮食肉粮副食边,或者布匹边,诸如买棉布棉花毛线等。
  而调料区的人与糖饼类精贵物品区人很少。至于杂货区包括日常用品和文教用品类的,比如搪瓷杯洋瓷盆暖水壶等,基本没人。
  叶家父子互视一眼,心里都有打算。
  卖粮的是一个女店员,大盘脸眼睛上挑,一直板着个脸,服务态度非常很好,村人们问的多或挑来挑去,她就会翻白眼。
  可能因为人太多,肉票副食票
  多数朴实腼腆的人,都不敢多问,生怕惹怒店员。他们干脆让给下一个,站在旁边偷偷听,有想法再凑上去买东西,这也是队伍排得长、买东西慢的原因。
  叶爸爸很本不用思考。
  粮食票、布票、粮票、副食票等,全部都准备换新。比如粮食,买半两,等店员给找零新票。
  得到好几个白眼之后,他们成为三个村最快买粮布的人。碧山村村民知道叶家去过县城,那里还有夜集,对此也不意外,羡慕两下,继续思考买多少,买什么。
  钱经不得花!
  有票也不够瞎买!
  叶家父子也没出去,开始逛起供销社其他区。
  最先去调料区,左边大木头柜旁边,近日摆放着几只超大缸,里面装着酱油、醋、白酒、豆油等。
  满满当当,半小时仅一人买二两。
  作者有话要说:  叶子:爱心发射,bububu~
  **
  叶子冻成冰块,仙女们见过没有。
  小时候特别傻。
  冬天去够操场找冰叶子来玩儿,然后冷到不行,但是只要熬过去,手会变得暖和很多。
  不知道啥原理,小学都这么‘保暖’的,用冰取暖,醉了。
  **


第152章 糖饼与年货
  卖调料的店员是一位穿灰棉袄的黑瘦老大老爷; 在供销社卖货物; 却盯着隔壁人群里的肥肉流口水; 明显生活也不咋样。
  可能是因为平日里; 供销社根本不需要这么多货物; 他只是作为‘过年关系户’,挤入供销社帮忙的。
  “大爷; 这醋; 酱油; 白酒多少钱一斤?”
  叶爸爸闻着混合香味儿; 指着几个大缸,问出声。
  老大爷收回目光,转头打量一下眼前父子,精神面貌比他人高很多,他清清嗓子,回道:“今年特殊情况; 调料价格便宜许多,还不限量。酱油与醋两分钱一斤,白酒仅三毛三一斤。大兄弟; 要是错过今个儿,可就没这么大的便宜赚。”
  镇上的酱油、醋、白酒、菜油等调料; 不像盐巴,都是从本地生产队收购,再卖给村民居民们。
  今年八、九月,供销社看着本地收成不错; 又是生产队第一年成立,收购指数幅度上升不少。
  年底却发现,这些调料基本卖不出去,恐怕还得搁到坏掉。往年都是每人限量三斤,今年倒是不再有限制。
  且价格,五分钱一斤的酱油与醋,直接砍半。
  白酒也就是高粱酒,可以存放时间长,通常在四毛左右一斤,比普通粮食还贵,今降到最低价三毛三。
  叶爸爸低头思考一下,买下五斤酱油、五斤醋、十二斤高粱酒,并且从背篓里拿出三个小的空坛子,递给店员老大爷。
  对于酱油、醋、米酒、麦酒、果酒,叶老爷子年轻时候,跟很多老手艺人学会一两招,只要有足够原材料,叶家可以自己酿成,味道跟供销社的差不多一样。
  而高粱白酒的酿制方法,仍然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作为祖传秘方。至今,碧山村无一人学会,也只能花大钱,从供销社或村外头买回家。
  众所周知,高粱酒越存越香。
  喝之能暖身,且有益身体,还能外敷伤口、泡药酒等,用处很多。
  考虑到药酒、过年啥的,要不是酒票不足,叶爸爸真的还想多买一些。
  “好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