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六零甜丫头-第1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气咋回事,这像是进入深秋啦!这凉风,说不定还是初冬。”
  门一开,叶奶奶顿时觉得屋里下降两度,眉头紧皱,唉声叹气道,“这都深秋,地里麦苗咋整,还有油菜秧苗,胡萝卜恐怕不得好,白菜必须得抢收……”
  从夏季气候,直接跳入深秋,中间空缺一个阶段。对靠天吃饭的农民来讲,这是最坏的事情,意味着明年粮食产量减少,意味着会饿肚子,会没饭吃。
  “现在想这些不顶用,老婆子你别瞎操心。雨停了,老大他们今晚肯定半夜出工。我去把小二小三小四小五全都抱过来,你注意点,起床衣服穿多点,别着凉!”
  叶老爷子嘱咐一两句,把门紧紧关上,朝院子走去,他必须再仔细确认一下。
  咚咚咚——
  “老大老大家的,雨停了,外面天气凉,你们穿两条毛衣毛裤再出来。”
  “老二老二家的,雨停了,毛衣毛裤别忘记。”
  “老三……”
  一听雨停、毛衣毛裤,屋里汉子女人们条件反射做起来,感受屋内明显下降的温度,一个激灵,有的搂着孩子人工取暖,有的下床翻箱倒柜。
  迷迷糊糊的叶安诚,直接叶老爷子被半拖半搂,连他的衣裳裤子箱子,一起扔到老俩口屋里头。
  因屋里漏风,此刻叶奶奶穿着厚厚的衣服,翻箱倒柜,取出几层旧麻布,当作窗帘门帘挡风。
  “砰砰砰!”
  她拿起一块大石头,用硬尖木头,将麻布鼎在门框窗框上。
  门帘钉上面一半,方便进出,窗帘干脆被钉死,反正冬季里只有往上加,从来没有往下撤的。以后土屋,照明就得靠油灯,家里桐油又得去榨。
  “安小子,穿上衣裳裤子,来奶奶帮忙。”叶奶□□也不抬道。
  叶安诚揉揉睡眼惺忪的眼睛,终于清醒过来,取出毛线衣毛线裤,爬到床上,盖着被子,脱衣裳穿衣裳,脱裤子穿裤子。
  等裹着厚厚衣裳的甜妹儿与小五,被老爷子抱进屋时,恰好瞅到大哥,露在外面的两半截光光的长腿。
  “大哥在干嘛?”
  甜妹儿捂嘴打一个哈欠。
  小五被放到床上,吐个奶泡儿,扁扁嘴想哭。甜妹儿一着急,揪起一旁哥哥的毛线裤,装狼外婆,逗弄弟弟。
  “咯咯咯!”
  小五果然笑得很开心。
  脸烫得通红的叶安诚:甜妹儿,小五,那是大哥的毛线裤!
  等思丫头与晓丫头被搂过来,钉窗帘门帘的活,交给叶安诚与叶老爷子。
  叶奶奶将竹席给卷了起来,放到大柜子最里边。然后将放在柜子最里面的厚实铺盖与棉花被褥等通通取出来。把棉花垫铺好,再铺床单,最后是有点潮气味的铺盖。
  想一下,再箱子里一件蓝色大厚棉袄找出来,放到床上,孙子孙女冷就可以裹着或盖脚,不冷就垫着,软绵绵舒坦。
  毕竟还不是寒冬,屋里的温度,也开始慢慢回升。叶家老俩口,所有孙辈们,横着挤在大木板床上。
  “呼噶,呼噜——”
  瞧一眼睡得香甜的哥哥姐姐们,甜妹儿与小五,大眼瞪大眼,原来爷爷奶奶屋里床最大的原因,是这个作用。
  “甜妹儿,睡觉!”
  叶老爷子瞪一眼她,小声呵斥。
  甜妹儿立即闭上眼睛,一开始是装睡,后来也陷入梦乡。
  几个娃娃们睡姿乱七八糟,有时滚成一堆,有时脚趾凑到对方脸上。
  叶奶奶搂着护着小五。
  叶老爷子要给孙子孙女盖被子,而且姿势睡得别扭。
  “睡吧睡吧,明天还有的忙活。”
  “操心事少一点,老大他们才能放心咱们。睡饱才能看孩子呢!”
  老人本来觉少,心里又有事念着想着,哪怕强迫自己,也差不多折腾了两个多小时,老俩口才闭上眼睛。
  屋外冷风吹,屋里暖温刚好。
  迷迷糊糊的睡梦中,叶家老俩口也是眉头皱的,似乎在念着,老大他们现在咋样?
  **
  叶家三兄弟、俩妯娌一出门,“呼呼呼”,冷风从四面八方涌来,刮得脸生疼生疼,天上月亮星星无,地上积水严重,他们不得不转身回家,把棉油灯提出来。
  “老天爷,这是不给咱们活路啊!”
  “麦苗若提前种下,早就被泡烂。但雨停后现在种,还来得及吗?”
  “老天爷保佑,明日太阳出来,温度回升。求山神保佑,求土地公公保佑。”
  ……
  没走多久,叶家人就遇到村里的熟人,个个都是愁眉苦脸,讨论着地里的庄稼。一路上,零零星星的油灯,晃得人心憔悴。
  一阵大风吹来,被小心翼翼护着的油灯,又被吹灭。
  风冷,水冷,人心也冷。
  借着微弱的灯光,山村泥地里的积水依然很深,里头漂浮物乱七八糟的东西,那些白肚鱼、鸟忡尸体、野菜叶,村人们可不敢去碰去逮。
  想到明日还得及时清理路面,以免闹瘟疫防止生病,大家就脑门子疼。
  这场雨简直就是灾难!
  张队长早就在前面等着,拿着简制的小喇叭,一边小跑,一边扯着嗓门大声疾呼:
  “男同志全部去麦田油菜地里排水,炊事员留三个做饭,剩下的女同志们跟杏花同志,一起都是去收萝卜白菜。走马灯点起来,大家伙儿迅速点,要是谁再故意拖拉,或浪费粮食,给我滚出碧山村!”
  激动焦急中,张队长的脚踏入一浅水坑,半截裤子陷入污水里,也不在意,简单迅速卷起来,领着汉子们往地里走去。
  雨下的太久,不仅路边水沟,地里田里大沟小沟全被水满,旱田几乎变成水田,有的水基本上是流不出去的。
  更难受的是梯田,里头没庄稼,水土流失严重。放水后,还得从山下一筐一筐背土上来,然后还得施农家肥,最主要的是,他们根本没这么多时间!
  简直要人命。
  勤劳的村人们,挥舞锄头、镰刀等各类农具,在呼呼冷风里,挖沟的挖沟,排水的排水,收粮的收粮,从凌晨一直忙到天麻麻亮。
  “风变小啦!”
  村人们擦擦汗,难得露出一点笑容。大多数的村人心很小,一点点好事也能让他们露出如此笑容。
  小干部们对视一眼,记工员霉娃子再给大家一定心针,“山间雾气特别重,今天应该会有太阳出来,咱们今晚的努力肯定不会白费。”
  产量肯定会减少,但总比都是空壳子强。
  有太阳,红薯可以晒,新秧苗也不至于被风吹死,或被冻坏。
  因此,村人们干得越来越起劲儿,似乎多排一下水,多背一篓泥土,多锄一下地,粮食就能多收一把。
  这时候,碧土村的黄队长,一身黄黑泥土脏兮兮,他拖着疲惫的身躯,红着眼眶,来到碧山村,找到张队长。
  他努力压抑着自己情绪,递上一截白布,哑着嗓子道:“张队长,我老母亲,我老母——我妈她今早去世了。”
  砰砰砰!
  附近的村民们,有的锄头掉下,有的歪两下身子,有的背篓咕噜咕噜滚下梯田。
  张队长僵硬许久,轻声问道:
  “这咋回事?黄老太太她怎么——,前几天我路过你们村,还看到她在平坝里晒红薯,咋会这样呢?”
  都是一个村子的人,谁也没有真正的陌生人。一提起黄老太太,村人们都有印象,那是碧土村队长的妈,除去刚出生的胖娃娃,几乎每个村民都见过她。
  黄老太太年纪不大,是寡母,她今年才六十多岁,耳不背眼不花,下地上山攆鸡喂猪,啥都都干,待人也和善,就跟村里普通老太太一样。
  村里女人们经常跟她一起,在村口洗衣裳,棒槌打的咚咚响,平日里没听过她生病,这咋一晚上就没啦!
  黄队长摆摆手,断断续续道:
  “昨晚开会太累,我睡得死。听到外头脚步声,起床才知道降温,去敲老母亲的门,没人开门。大喊几声,也没人应。就感觉不好,忙砸烂窗户,爬进去一看,她盖着薄被子,一摸——”
  话语未尽,一高大的装汉子,红肿的眼睛冒出豆大的泪珠,他沙哑着嗓子,捂着脸,当下痛哭起来。
  说起来,黄老太太活的也不容易,女儿全都嫁得远,儿子独一个,孙子孙女两三个,都是儿媳妇在带。前几年老伴去世,丢下孤零零的她,人都瘦一圈,的亏有孙子孙女拖着,才缓过气来。
  如今儿子当上生产队长,眼看着幸福生活快来临,没想要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人说没就没了。
  农村都讲究死者为大,更何况是朝夕相处的熟人老辈。
  张队长停下手里的活,拍拍黄队长肩膀,认真道:“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尽管说,只要是能做到的,我一定不推辞。”
  黄队长摇摇头,试图擦干眼泪,但泪珠总是不听使唤,一直往下掉。
  尽管不是自家长辈,碧山村的村民心里也难过,敏感的人也偷偷抹眼泪,大概是想起自己过世的亲人,难免伤心一番。
  过了许久,黄队长才说出自己目的,想让老母亲的葬礼热闹一点。
  村里的部分老人,一满六十岁,就给自己准备寿材和寿衣。
  哪怕黄老太太没有,棺材什么的,凭借黄队长的关系,还是能借到的。至于道士和尚做法事,现今可不敢去胡乱请。
  而如今大雨泛滥,女儿很难及时通知,哭灵人不多,不够热闹,这就是儿女的不孝。通常这个时候,就会亲一大堆拐弯抹角的亲戚在哭灵、烧纸。
  只是如今三村都忙不过来,一人搬开两人用。黄队长做不到把全村人抢救命粮的时间,都放在老母亲葬礼上。甚至,他也要分心,管理碧土村的事情。
  但是,此地丧事有一种说法,丧事草率、没棺木、没供奉足够饭、没烧足量纸、哭灵人不热闹,进城隍门可是要受到鬼鄙视的。
  黄队长当然不能让老母亲被鄙视。
  于是乎——
  公鸡三声鸣,睡的正香甜妹儿与晓丫头,被叶奶奶从从被窝里捞起来,穿上一层毛衣毛裤,外套长袖衣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