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在1967年的生活-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到这,季明宇就感觉心里一阵痛快,他对王二狗可没半点同情,毕竟两家可是仇人。
  季明珠听到这,也松了一口气,虽然知道王二狗傻了,可季明珠就怕有个万一,而三叔的医术还不错,现在他说王二狗傻了,那就没错了。
  不过季明珠没想到,王二狗居然傻了也能自己找回家。
  季明宇又说:“现在大家都说,王二狗肯定是在外面惹着人了,才被人家打了,也不知道他到底是干了什么,居然直接被打傻了。”
  “大家为啥会认为王二狗是在外面被人打的啊?”季明珠有些疑惑。
  季明宇肯定的说:“王二狗整天往外跑,和一群混子称兄道弟,不是他们干的是谁?”
  “再说,咱们大队又不大,王二狗如果真的是被大队的人打的,怎么可能不会被人发现?”
  季明珠听了,在心里默默的说,弟啊!打人的就是你姐啊。
  不过从季明宇的话里,季明珠就知道自己是安全了,原本她出事的那一天和王二狗失踪可是同一天,她就怕有人脑洞大,联想到一起,现在季明宇这么说她就可以放心了。
  之后,季明珠就没在问王二狗的事了,而是在家里度过了无聊的半个月。
  明明季三叔只是说叫季明珠养半个月,可季明宇却硬要季明珠在床上躺半个月,连床都不准下,可把季明珠闷坏了。
  等能再次站在地时,季明珠真是兴奋极了,恨不得跳几下。
  虽然后面季明珠没关注王二狗家,可她还是陆陆续续的听见了王二狗的消息。
  就像季明珠想的那样,王二狗他爹娘再怎么疼他,面对一个傻子都会打折扣。
  再加上还有王二狗得罪了人这个不定时炸弹,他们疼爱王二狗的心就再一次打了折扣,毕竟谁知道王二狗得罪的人会不会找上门来?
  后来时间长了,王二狗得罪的人虽然没找上门来,他家全家人却早已不耐烦了。
  毕竟照顾一个傻子,可比照顾一个孩子还难,小孩子大一点就能听懂人话,傻子却什么也听不懂 。
  家里人不想养,就对王二狗疏忽大意,让王二狗饥一顿饱一顿,于是某一天,王二狗就不见了踪影,也不知道是跑到外面去了,还是饿死了。


第20章 
  时间又渐渐过去; 又到了一年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时候。
  最近; 季三栓那可是干劲十足,每天风风火火的不是叫着社员们学习养地龙; 就是在忙着弄稻田养鱼。
  当然,养地龙季三栓是动员了全大队社员; 稻田养鱼他却只先准备弄个十来亩算了。
  这也是季三栓从季明珠养地龙这件事上想明白的; 稻田养鱼毕竟是从没听见人养过的; 第一次还是少养一些的好,到时,要是养成功了那就是喜事; 没养成功的话损失也不用太大。
  不过,就在季三栓忙得热火朝天的时候,领导却告诉了季三栓一个不算太好的消息; 那就是知青要来了。
  近年来,因为主席指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有大作为的,”于是不少知青就开始往农村跑。
  知青都是城里人; 从小养尊处优的; 虽然是喊着“接收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口号到农村,可真能坚持种地的又有几个?
  安山大队以前虽然没有来过知青; 可红阳公社有; 季三栓就看见那群知青不管男女都是娇滴滴的; 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还总引起麻烦。
  而且要知道知青到了农村,那口粮就得农村人管,而知青们农活干不动,就意味着挣不了多少工分,而工分不够,大队就还要倒贴口粮给他们,毕竟总不能让他们饿死。
  本来安山大队的人口粮就才勉强够,现在无缘无故的要分出去,季三栓自然是不太乐意。
  尽管不乐意,可这是上面交代下来的任务,所以再怎么不愿意,季三栓还是要准备好接待知青。
  知青到了农村,肯定要住房子,不过安山大队根本没有空房,所以这房子还得另外建。
  社员们倒对知青来没什么意见,甚至还挺欢迎的,毕竟城里人下乡,想想就觉得稀奇。
  现在山上木材都是有定数的,不能随便砍,所以季三栓决定给知青建土胚房。
  最近天气渐渐热了,所以土胚很容易晒干,而大队里的老少爷们又都是建房的好手,季三栓叫上不少人不过忙活十来天,三间土胚房就建好了。
  知青到的时侯,大队里已经开始春耕了,季三栓老胳膊老腿不想动,就叫季前进去把人接回来。
  晚上,季三栓还要给知青办一个欢迎会,这也是上面领导交待的,说要知青感觉在农村就像在自己家一样,要不然季三栓才不会浪费大家的时间。
  要季三栓说,这个欢迎会纯粹是白费,要知道知青可是城里人,城里人怎么可能会受得了农村的苦日子,做上几天农活就知道了,还把农村当自己家,想想都知道这是不太可能的。
  叫上社员集合后,季三栓就带着知青过去了。
  这次来的知青有四个人,刚好两男两女,男的两人一个叫秦建树,一个叫赵文书,女的两个一个叫钱淑芬,一个叫孙莲。
  领着知青到了晒场,季三栓站在石阶上,就开始说了。
  “各位,今天,我身后的这几位好后生,他们响应党的号召,千里迢迢的从遥远的地方,来到我们安山大队,……现在,让我们大声鼓掌,热烈欢迎他们。”
  社员们热烈欢迎还是挺有用的,最起码让刚刚还心生忐忑的四位知青一下就安定了下来。
  接来了,季三栓就把知青介绍给大家认识。
  别说,四位知青之中,秦建树长得高大俊朗,赵文书则长得英俊斯文,至于剩下的钱淑芬和孙莲也是清秀佳人,再加上他们全身都是干干净净的,不像老农民整天一身都是泥土疙瘩,所以几位知青一出现,就俘虏了不少大姑娘小伙子的心。
  介绍完之后,季三栓又带着几位知青去了他们的房子。
  看到地方,钱淑芬和孙莲首先就皱起了眉头,她们虽然早就知道农村条件不好,可这也太差了一点吧!
  房子是土胚房就不说了,居然墙都不粉刷一遍,还有房间里的床,居然是用木板搭的,木板下面就两根凳子撑着,也不知道稳不稳。
  而且房间里除了床,其它的居然什么也没有,看着就空落落的,吃饭的桌子也才一张,还缺了一个角,这环境也真是太差了吧!
  季三栓可不知道几位知青正把新建的房子嫌弃的不行,他可自认为已经做得够好的了,明知道要倒贴还又是给他们修房子又是找家具的,够可以的了。
  指了指灶台上的粮食,季三栓说:“这里的粮食是大队里先借给你们的,你们先吃着,等有工分后会直接从工分里扣就行,外面的柴火也是大队里分给你们的,烧完后你们可以自己上山去捡,
  还有水,也是自己去井里挑,还有明天早上,七点就要起来上工,你们可别迟到了,迟到了是要扣工分的。”
  说完这些,季三栓就走了,他今天可还没吃晚饭呢,早就饿了。
  季三栓拍拍手走了,就留下了几个知青看着灶台大眼对小眼,懵极了。
  这事情和想象的不太对啊!
  他们是响应党的号召来农村这个地方干出一份事业来的,可为啥他们到了后,不仅啥都要自己做,还要下地干活啊!
  一天像别的老农民一样在地里挖土刨坑,这样能干出什么大事来?
  想象和现在还是有差距的,尽管这个差距有些大,可再怎么样,几个知青还是只能接受了,总不能刚到农村就要回家,那样也太丢面子了。
  这时,几个知青的肚子咕噜咕噜叫了起来,这时他们才想起来,自己已经快一天没吃饭了。
  知青们从家走时是带了干粮的,可他们在火车上待了三四天,干粮早就消耗完了。
  没了干粮,肚子就要饿着,所以再怎么不愿意,几个知青还是老老实实的烧火做饭去了。
  这也幸好他们在家是烧过火做过饭的,要是不会,那今天肯定是要饿肚子了。
  之后几天,几个知青是一天比一天后悔,感觉肠子都要悔青了。
  是谁说农村好的?每天天才亮就要起来干活,而即使最轻松的丢种子,一天下来,两个女知青那也是感觉腰酸背痛,全身都要散架了,就是这样努力,她们居然还被社员们鄙视得不行。
  被瞧不起的泥腿子看不起,可想而知知青的心情了。
  至于两个男知青就更惨了,女知青季三栓还能安排她们做轻松的活,男知青季三栓总不能安排他们跟着女知青做一样的吧!
  那也太丢脸了,即使季三栓愿意安排,两个男知青也不好意思接受。
  逞强的后果,就是两个男知青每天累得半死,挣得工分却还没有大队里半大的孩子多,这让他们颇受打击。
  时间短一点还好,时间稍微长一点,几个知青就有些受不了了,他们这时后悔得不行,非常痛恨自己当时为啥要脑子一抽跑到农村来。
  现在他们很想回家,可惜,再想回家再后悔也没用了,他们暂时根本回不去了。
  ……
  时间渐渐过去,春夏秋冬就像调皮的孩子,溜得很快,转眼,就是一九六九年。
  去年安山大队因为养了猪,有了足够的肥料,使得庄稼长得很好,去年又是难得的好年,一年都是风调雨顺的,这使得安山大队过了一个丰收年。
  而且因为有了地龙粉,安山大队每家养的猪最起码都在二百斤以上,稻田养鱼也不错,光十亩地养的鱼,卖给食品收购站就卖了不少钱,并且稻子的产量还增加了,虽然增加的不多,可蚊子腿再小也是肉,只要能增加粮食的产量,即使再少季三栓那也是满心欢喜的。
  因为这左一件右一件的事,领导终于逐渐注意到了安山大队,特别是地龙粉养猪的事情,被领导大大的表扬了。
  季三栓被表扬了也不贪功,反而和领导说主要是季明珠的功劳,于是,季明珠不仅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