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豪养成系统-第1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着,莫长安又把王老爷子的情况跟编辑说了一下,希望编辑那边如果得到消息,能够第一时间告诉他。
  “你看这样行吗?我去帮你申请一下,看看能不能在《华美日报》上给你弄个板块把寻人启事放上去,不过到时候可能会有记者来采访你们。”
  “行!”莫长安喜出望外。
  《华美日报》的销量可比《华美杂志》高多了,虽然日报是每天都更新的,但是它的覆盖面更广。特别是许多农村地区,还保留着看报纸的习惯。
  莫长安自己也可以发在微博上,那几百万粉丝也不能是摆设,这样一来,消息更够扩散的面积就更广了。
  “寻找打铁花传人”出现在热搜上,莫长安找人打听了热搜的买法,干脆直接把这条消息送上了第一名。
  “除了微博,还有各大论坛啊,贴吧啊,都可以去发帖。”武旭华建议道。
  他虽然晚上要上晚自习,但是周末的他是自由的,他很不满莫长安背着他自己偷偷地干了这么多事。他也想在现场看打铁花。
  “你不是要上晚自习么?我可不能带着你逃课。”莫长安嘿嘿一笑。
  “晚自习天天都有,这打铁花可就这一回。”武旭华毫不客气地给了他一掌。
  “以后还会有的,打铁花的名声传出去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来看的。”莫长安说道。
  武旭华倒是提醒了莫长安,他完全不用自己一一去做,这种事,就应该找对网络传播信息最熟悉的人——水军啊。
  网络水军是一把利器,它所起到的影响在于使用他的人是怎么用的。雇他们的人让他们去抹黑他人,那他们就为网络带来负面影响;雇他们的人让他们去宣传好人好事,那他们就会为网络带来正能量。
  只不过需要宣传好事的时候,基本上没人会想到他们。
  《华美日报》那边很快就有了回复,N市就有他们的记者,他们会来对莫长安和大山进行采访,然后写成新闻发出去。
  ICU的病人每天都需要有人在外面陪护,所以大山现在天天待在医院里。
  莫长安带着《华美日报》的作者来到医院的时候,这里已经有一名记者在了。再一看标识——人民日报。
  作者有话要说:  啊啊啊啊啊!头要炸了,今天晚上10点才下课,生死时速才赶出来的稿子。如果哪天我更新推迟了不要怀疑,肯定是我回来得太晚没写完。
  感谢肖潮生和20215966的地雷,mua~


第107章 
  《人民日报》是行业中的龙头报纸; 是国家直接掌控的报纸; 也可以说是行业的风向标; 向他看齐准没错的,只是莫长安没想到他们也会过来。
  “你好,这位就是莫长安同学吧?”《人民日报》的记者脸上带着标准的微笑,对莫长安和《华美日报》的记者点了点头。
  同行见同行并没有想象中的尴尬场景; 他们跑记者的,可以说只要是叫得上名字的出版社的记者; 几乎都认识。
  如果说《人民日报》是全权由国家管理的话,那《华美日报》就是国家控股个人管理的企业,是报纸行业的大哥和二哥。
  类似于这样的新闻并不需要掌握独家消息,上头巴不得各个报纸都去弘扬传统文化,多一家不嫌多。
  “你好。”莫长安向人民日报的记者点了点头。
  “我们从微博上看到你发的视频和寻人启事之后; 就赶过来了,请问你有时间接受我的采访吗?”
  “可以,请稍等一下,这位记者是《华美日报》来采访的,之前我的就刊登在了他们的周刊上。她想跟大山哥聊聊; 我去交代两句。”
  “好的; 去吧。”
  莫长安跟王大山讲了一下情况; 并把华美报社准备把新闻刊登到《华美日报》上的消息告诉了他,大山喜出望外。
  在他师父还有意识的最后几天里,他想的都是他的两位师兄的情况。《人民日报》和《华美日报》都找上来了,这是个意外惊喜; 如果他的两位师伯还在世的话,一定是能找到的。
  莫长安跟着两位记者一起换了衣服、鞋子进了重症监护室,就连记者的摄像机都被仔仔细细用酒精消了毒。
  一般来说,在ICU的病人一天只有半个小时的探望时间,而且一次只允许一个人进去。但是王老爷子情况特殊,医生在了解情况之后,主动向上边申请了权限,希望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给予他们的帮助。
  老年人生病最可怕的不是多年的旧疾,而是身体机能衰退之后免疫力下降而引起的各种并发症。
  病床上的王老爷子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瘦了下来,上次莫长安看着还有些肉的脸,颧骨突出,手也只剩下一层皮包着了。
  手背和脚背青黑一片,这是每天都要输液导致的,即便是换着地方输,老人家的恢复力也不复存在了。
  没输液的手上紧紧攥着的是苗女送给他的刺绣,莫长安轻轻扯了一下,没扯出来。
  大家都没有说话,只有两名记者给老人拍了几张照片。
  “那是王老爷子的未婚妻送给他的,我的也是根据王老爷子的真实经历改编的。”出了ICU,莫长安对两名记者说道。
  “难得你有这样的心了,像你这样大的孩子,很多对传统文化都不感兴趣。你不仅发现了它,还深入了解他,并在对他的保护上伸出了援手,难怪上面对你都夸不绝口。”《人民日报》的记者感叹道。
  “今天采访结束我会直接把东西发回本部,可能明后天就会刊登在报纸上。而且,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你之前拍摄的视频,很有可能会登上新闻。如果王大爷的两位师兄看到的话,有很大可能会来联系他的。”
  “真的吗?”莫长安没想过他请人拍的视频也能被新闻联播关注到。
  “不一定,我来N市的时候就已经听他们在说这件事了,但是具体什么时候上我也不太清楚。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块国家现在抓得很紧,好不容易有一个新闻,肯定是会大力宣传的。”
  两名记者交换采访完大山跟莫长安之后便回去了。
  该做的、能做的,莫长安都做了,王老爷子的病情不是他担心就能有所好转的,而寻人那边,也不由他来决定,就只能安安心心地学习。空余的时候把这件事分享给武旭华和商景行,让他们也了解一下这一门传统技艺。
  网上之前对打铁花热议不断,有人看到莫长安发的寻人启事之后,也帮忙去问问家附近的打铁花的手艺人认不认识王老爷子。但在一直没有新的消息出现之后,热度慢慢淡了下去。
  新闻在《人民日报》和《华美日报》上都刊登了,类似这样的寻人新闻在报纸上经常能看到,而传统文化方面的消息是大家关注比较少的模块,所以报纸卖出去之后,并没有像网上那般受到关注。
  如果说买《华美杂志》的人会因为的原因把内容吸收进去,那买报纸的人,大多数更关心时事,特别是国事、天下事,他们更乐意看军事、政治上的新闻。
  ——
  这天,毛青民下班回到家,看到上初三的儿子手上拿着一本杂志看着。只有一个多月就要中考了,他正想让儿子好好复习的时候,鬼使神差地坐在了儿子的边上,一手揽住了儿子的肩。
  “儿子,看什么呢?今天复习得怎么样了?”
  “我上次模考成绩出来了,班上第六。”男孩得意道:“我偶像又写了,这次发表在《华美杂志》上,我特意买来看的。”
  “《华美日报》?他新写的是什么?”毛青民挑了挑眉,他儿子的偶像他是知道的,《华美日报》他也是知道的,只不过莫长安居然在《华美日报》发表了?
  自家儿子只比莫长安小一岁,虽然成绩还算可以,但比起闪闪发光的莫长安来说还差了点。不过对于儿子把这样的人当偶像,他和老婆是赞同的。
  有一位方方面面都很厉害的偶像,也能激发孩子学习的动力,所以对于他儿子提的买书的要求,他们一向不拒绝。
  “对,他这次写说出来吓你一跳。”
  “我不信,这有什么好吓的?”
  “当当当当!”男孩把杂志铺平在毛青民的膝盖上,道:“你看,原来N市也有打铁花的人呢!跟爷爷一样,如果爷爷还在的话就好了,他肯定高兴打铁花被安大写成发表给大家看的。”
  打铁花?
  毛青民一愣,他的父亲毛敬元曾经也是一名打铁花的手艺人,他小时候也跟着学过一段时间。只不过后他觉得太苦了,就没继续学下去,而是选择了读书。
  反正一直到现在,他都很庆幸当年的这个决定。
  虽然那时候他父亲靠着打铁花的手艺把他们三姊妹盘了出来,但现在的传统技艺已经不像过去那般吃得香了。
  他父亲这辈子都没收到合心的徒弟,他儿子倒是想跟爷爷学,不过被他和老婆否决了。只有读书才有出路,现在已经不是那个靠一门手艺就能维持生活的年代了,看他二爹那几个儿子过的日子就知道。
  一直到死之前,他的父亲都还非常遗憾,没有为自己的技艺找到传人。
  他二爹是他父亲的师弟,从小就跟着他们的父亲学习打铁花,一直到零几年的时候都还在打,不过现在都转行了。
  一场演出多的五百,少的两百,一个月最好的时候也就赚个两三千,根本就不够维持生活,更何况下面还有几个嗷嗷待哺的小孩。
  打铁花耗费的体力大,也很容易受伤,累死累活才赚那么点钱。去工地搬砖的话,只要肯干活,一个月能有上万块。
  不是他们不热爱这门手艺,这着实是生活所迫。
  毛青民虽然不会打铁花,但他从小就是听着他父亲说过去的故事长大的,他对打铁花了解得比任何人都多。他拿起杂志,一不小心就陷了进去。
  看到主角出来的时候,毛青民有一种熟悉的感觉。莫长安这次写的主人公似乎是和他父亲是一个时期的人,就连遇到的事都很类似。
  但篇幅不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