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六十年代好日子-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婆子扫了她一眼,“我和你嫂子去生产队喂猪。”
  周桂花遂不言语了。
  又喝了一碗糊糊,李保国放下筷子,思率再三,还是把昨天晚上和赵卫红商量的事情和李老头讲了。
  李老头咂摸着烟袋,半晌没说话,烟雾缭绕间他的表情看的不甚清晰,李保国则紧张的攥了攥拳头。
  “你想好了?”半晌,他憋出了一句话。
  “想好了!”
  “那就去吧,总归不会比现在差。”李老头摸了摸发黑的烟袋,表情略微松快了些。
  “哎!”李保国拳头松了松。
  “别空手,让你娘多给装点鸡蛋,红糖,再去供销社打几瓶酒。”
  李婆子眉开眼笑的答应了,只要是对儿子好的事情,她都同意。
  李老头也没忘了不成器的三儿子,“你大哥有这么一份手艺在,以后差不了,我最担心的还是你,说说,你是个啥想法。”
  李爱国摸了摸脑袋,没心没肺的笑,“我能有啥想法,我就五妮一个娃,您二老有我大哥二哥呢,我也没什么压力,就这么着吧,反正也饿不死。”
  李梅梅一吃完饭跟家里人打了个招呼,就匆匆提着她的小篮子上山了,她的空间最近发生了一些小变化,以前井口大的一汪水扩大了一圈,不远处还多了一个小湖,里头有几条鱼闲适的游着,沿着湖往外扩一亩多面积,变成了黝黑的土地。
  这样的变化令人惊喜,她试着扔了些蔬菜种子进去,比外面的生长周期快了不止一倍,那水灵灵的白菜,看着别提多喜人了,李梅梅惊喜不已。
  她今天上山,就是想找个没人注意的地方,好好观察一下自己的空间,这可是她在困难年代最大的金手指,早先发现这个空间的时候,它还只有一汪井口大的灵泉水,看着也不深,约莫半米的样子,周围全是干裂的土地,现在看着好多了。
  乡村的一天是忙碌的一天,从大人到孩子,几乎没人有闲的时候,然而在这时候,一男一女先后摸上了山,碰巧的是,他们站的地方离李梅梅并不远。
  李梅梅正想闪身从空间里出来的时候,听到了这两人的说话声。
  男的声音有些熟悉,却听不出来是谁,他的声音有些沙哑,还带着绵绵的情意,“你相信我,我爹娘给我相的那些姑娘我都不喜欢,我只喜欢你,你那么好,再给我些时间,我一定能让他们接受你这个儿媳妇的。”
  女方的声音有些低落,“咱俩都这样了,你可得早点说服你爹娘上我家提亲,我可等不了那么长时间。”
  “你放心,我会的。”男方信誓旦旦的保证。
  “对了,我还没问你呢,昨天见你和一个女知青说话,你俩是怎么回事啊?”
  “你说的是胡爱红吧,大家都是革命同志,学习语录,共同进步,胡爱红同志有一本语录,还是红色绒面的,我就想借来看看。”
  这是这段时间第二次听到胡爱红的名字了,李梅梅想。
  接下来小情侣又拌了几句嘴,男人嘴甜,态度又真诚,终于哄好了女人,接下来的事情就有些一言难尽了。
  李梅梅面无表情的揪着白菜叶子,嘴里还念叨着一连串的,“非礼勿听,非礼勿听……”
  好不容易等到那两人走了,李梅梅一脸的一言难尽,出了空间,拍拍屁股上的土,提着篮子回家了。
  从李家屋后往东走个几百米就是老耿的住处了,他当年退伍回来,家里的老房子被哥嫂占了,村里就给他划了一块宅基地,他自己在山脚下起了两间瓦房,这么些年了,一个人住着,倒也敞亮。
  这天,一个身材高大的中年男人提着东西进了老耿家门,过了大约一个时辰,面色隐隐激动的走了出来。
  与此同时,村口的广播传来赵建军激动澎湃的声音,“社员同志们,社员同志们,有重大消息通知,大家速来大队部开会,男女都来,手上的活儿先放一放,迅速来大队部开会……”
  “这是要干啥呢?”李婆子嘴里嘟囔了一句,给圈里的大肥猪塞了一把草。


  第7章 农业十二条

  男女老少都放下了手中的活计,来大队部听赵建军宣布消息。
  大队部的院子里挤满了人,一个包着头斤的精干婆子站在人群中来回张望,终于,她看到自家两个儿子来了,连忙挤了过去。
  “保国,那事办好了?”
  “成了!”
  李婆子兴奋一笑,“娘就知道能行,”又转向李爱国,“爱国呀,红薯面磨好了吗?”
  被李婆子的和颜悦色吓了一跳的李爱国一时没反应过来,等到反应过来的时候,他咧嘴露出了一口白牙,“娘嘞,你别这么和我说话,吓人!”
  旁边有村民插嘴道,“婶儿,爱国就喜欢您劈头盖脸的骂他,这态度一好你看他都吓成啥样了。”
  李爱国笑着和那人打闹了几句。
  李婆子白他一眼,“混蛋玩意儿,怎么说话呢,到底磨好了没有?”
  “好了好了,一大袋子呢,够吃好多天了,可累死我了。”
  老的瘦骨伶仃,少的面黄肌瘦,赵建军看着村里的男女老少,心里不由得叹气,又想起上边通知的消息,顿时又充满斗志,好在D一直想着他们,没有抛弃他们。
  “社员同志们,大家静一静!”赵建军拿着喇叭,中年汉子浑厚的声音从里头传出,李梅梅提着小篮从山上下来,听到他的声音,也就没回家,朝着大队部去了。
  “这是中央的红头文件,”赵建军手里拿着张纸,虽然到他手里的已经不知道复印了多少遍,但他还是郑重无比。
  老百姓不知道红头文件是什么,不过是从中央发来的,一定很重要,心里的敬畏又多了几分。
  赵建军手里抑扬顿挫的念了起来,约莫五分钟左右,磕磕巴巴的念完了,他本身文化水平并不高,小学毕业而已,最后一个字刚刚念完,马上有人开始迫不及待的问起来了。
  “队长,我们自己可以养猪了?”
  “是啊,不仅猪,这上面说了,饲养少量的猪、羊和家禽都可以,上头说了,养猪应该两条腿走路,既要公养,也要私养,公养猪以小队和食堂为主,社员户养猪也要鼓励。不过大家可不能太贪心,数量上也是有要求的,养猪最好不要超过三只,鸡鸭不要超过十五只,猪羊三交一,养一只年底交半扇肉,两只交一扇半,养鸡鸭也是一样的道理。”
  有的社员一下就抓住了重点,“队长,是不是要重新开大食堂了?”
  大家都竖起耳朵,准备听听赵建军怎么说。
  “没错,《农业十二条》上说了,要坚持公共食堂的制度,食堂必须自己种菜,自己养猪,粮食嘛,就是队上给供应,油盐柴菜从食堂自己生产和经营的副业收入中解决。食堂还必须大搞瓜菜和各种代食品,最好是实行粮菜混吃。既节约粮食,也能保证大家吃饱肚子。”
  日子越来越难过,有很多人家已经吃不上干的了,这无疑是一个大大的好消息,人群中开始欢呼雀跃起来。
  “还有就是,咱们要实行包产,包工,包成本的三包制度了,大队要分成生产小队,我和副队长还有会计商量了,大队一共有一百一十五户人家,一共分成五个小队,每小队二十三户人,每个生产小队还要选出一个小队长,选举的事情我们改天定时间再弄,现在主要就是把政策搞明白了。”
  “建军,你给乡亲们讲一下子,这个三包咋搞,婶儿没搞明白噻!”赵建军自己的三婶开始提问。
  “这个好理解,就是把咱们的公粮任务分配给每个小组,超产的部分就是自己分,而且粮食产量多了还有奖励。义务劳动也是分配到小队,小队长带着大家干。”
  “俺咋听着那么不靠谱嘞,你小子该不会诓乡亲们嘞吧,以前多养只鸡都不行,现在还能这样弄?”
  这话一问,犹如一盆凉水,大家都从兴奋中冷静出来,自家也能养鸡养猪了?这怎么可能,谁知道风向标会不会再变,要是被打成富农怎么办?
  赵建军立马安抚大家,“你们就是咸吃萝卜淡操心,这是zhuxi老人家亲自签的文件,还能有假,他老人家记挂咱们农民兄弟哩!大家好好干,以后保管比城里的工人过的还滋润。”
  这个年代的人,对zhuxi同志的信赖是后世的很多人不敢想象的,听到赵建军这么说,心里的石头落下了大半。
  此次中央痛定思痛,下定决心改革,《农业十二条》对农民的福利可不仅仅只有这么些,它还允许社员经营少量的自留地,凡是已经把自留地全部收回的,还要拨出适当的土地分给社员,做为自留地。
  今后不得将社员的自留地收归公有,也不得任意调换社员的自留地,社员现有的自留地,连同食堂的菜地加在一起计算,一般不要超过当地每人平均占有土地的百分之五,超过的数量很少,或者数量虽然不及当地每人平均占有土地百分之五、而群众没有意见的,也不再抽补。
  在不影响集体劳动的前提下,鼓励社员种好自留地,饲养少量的猪、羊和家禽,培育好屋前屋后的零星果木,最为重要的是,还允许经营小规模的家庭副业。公社和生产队现有的养猪场,应该继续保持和发展,但是,绝对不许采取向生产小队、食堂和社员个人征调猪、羊和家禽的办法,来发展公社和生产队的养猪场、养鸡场。社员家庭积肥,交队使用的,应该按质论价,付给报酬。社员自留地上收获的农产品不计入分配产量,不顶口粮,不计征购,归社员个人支配。
  还允许在农村里有领导地有计划地组织集市贸易,便利公社、生产队、生产小队和社员交换和调剂自己生产的商品,活跃农村经济。除了粮食、棉花、油料等主要农产品只许卖给国家收购机关以外,其他农产品和副产品,在完成国家规定的交售任务以后,都可以拿到集市上进行交易。但是不论公社、生产队、生产小队和社员个人。不过都只许出卖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