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六十年代好日子-第1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年的夫妻了,脸皮再薄的也变厚了。
  外头的天色黑沉,保姆和孩子都进入了梦乡,李梅梅还两颊泛红,轻轻拧了拧沈立轩的腰,要他快点。
  翌日,沈立轩精神抖擞的起床,司机把车停在楼下,他亲了亲还熟睡的李梅梅和胖胖,上班去了。
  事实上沈立轩这车算是县里的奖励了,徐卫东,不,现在应该叫褚卫东了,继承了他爷爷的生意,有钱的很。
  回国以后,给大江县投了好几个项目,完了各村的路也是人家出钱修的。
  县里发展好了,给每个领导都配了车和司机,这次调到开发区当主任,车和司机也一起调过去了。
  现在的开发区,说白了,还是需要钱。
  作为妻子,李梅梅当然是坚定的支持丈夫的工作了,她现在也是个女企业家,上过报纸的那种。
  寒梅日化作为政府扶持的企业,挣得盆满钵满的。
  分厂也得开起来了,她觉得建得离自己近一点也不错。
  正好建在开发区,拉动就业,刚好开发区有一条人工修建的运河,南北通透,交通很是方便。
  夫妻俩也算强强联手了,日化厂的地址都选好了,就等着开工了,钱到位了什么都快,不出两月,厂子也就建起来了,里头的设备一装,立马就能开工的。
  作者有话要说:  我饿了,要去吃包泡面~


  第130章 建设

  寒梅日化厂建好; 也陆陆续续吸引了一批小厂子过来考察; 有药厂; 食品厂; 纺织厂,多是些轻工业。
  这些厂子还不足以带动整个开发区的发展; 建开发区的初衷,是想要发展旅游业; 建着建着就发现; 这种第三产业要想发展起来起码得二十年的时间; 期间还得不停的投入。
  现在这大部分人,出远门坐个火车还不舍得掏票钱呢; 愿意专门花钱出来玩耍的那是凤毛麟角。再者; 走到哪里都需要一个证明; 不然,街道办事处追着查; 还有的; 直接就给遣返了,证明不了自己身份的; 那就麻利点; 收容处请!
  身份证这东西; 国家还在试点哩!没到大范围推广的时候。
  开发区内部呢; 是有两种意见的,一种是走原先定好的路,发展旅游业; 还有一种意见就是发展工业。
  说句实话,这两条路都不是沈立轩想走的,他上班会开个不停,下班了也拿着报纸文件什么的坐在沙发上研究。
  胖胖年纪小,还不到上幼儿园的时候,沈国忠昨天才打过来电话,说是想他重孙女了,今儿一早 ,接人的车就停在家属楼下了。
  沈立轩舍不得她,这小没良心的,躲在保姆的怀里咯咯笑,小人精似的,还劝自己爸爸要尊老爱幼。
  不让她坐车车回沈家老宅就是不尊老爱幼。李梅梅给收拾了一大包吃的玩的用的,放在后备箱里让带走。
  沈家这一辈,目前就胖胖一个孩子,她又长的玉雪可爱,谁见了都要爱上几分,每次回去沈家老宅,不待上半个月一个月的,那边的长辈是不肯放人的。
  送走大胖闺女,家里就剩下夫妻俩个,好不容易等到沈立轩下班,想过个二人世界,偏偏他又一言不发的坐在沙发上看报纸。
  李梅梅把饭菜摆上桌,她这些日子不忙,钻研了几道地方菜,今天的晚餐,都是她精心准备的,有一道竹筒鸡,属于云南菜,工序复杂,花了两个多小时才做出来,另外的几道,三丝干巴菌同样属于云南菜,莴笋拌白肉和韭黄带丝汤却属于浙江菜。
  两个人吃三菜一汤也足够了。
  她把围裙解下来,招呼沈立轩过来吃饭,“老沈,别看了,先过来吃饭。”
  一张大圆桌,夫妻两个挨着坐了,沈立轩先尝的就是竹筒鸡,才吃了一口,眼睛就亮了,忍不住竖起了大拇指,“好吃,鸡肉鲜嫩,还带着淡淡的竹子香气,滋嫩软糯,风味独特。”
  李梅梅得意洋洋的挑了挑眉,“竹筒鸡最好的原料是鲜竹筒和仔鸡,仔鸡好找,鲜竹筒却难找的很。”
  江州区无竹,鲜竹筒来自什么地方昭然若揭。
  沈立轩只是笑着多夹了几筷子菜,并未追问下去,他等着枕边人把秘密和盘托出的那一天。很多年前,她以一本外文版的GCD宣言救他于危难之中,那时候,他就隐约感到她的神秘。
  数年夫妻生活,他们几乎日日同床共枕,再深的秘密,也总是在不经意之间漏出端倪。
  李梅梅隐晦的看了看沈立轩的脸色,心里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正在逐渐弥漫,她也不清楚自己究竟是想要他追问还是不追问。
  身怀天大秘密,谁能值得信任,这世上的好多东西都经不住考验。人性,是最不能考验的东西。
  沈立轩及时岔开话头,“胖胖前几日一直叫嚷着要吃鸡肉,今儿个倒是她没口福了。”
  “小胖丫头回了沈家,要吃天上的龙肉,恐怕爷爷也会给她弄来!他们啊,就是太宠孩子,”说着,李梅梅直摇头,“你这个当爸爸,可得拿出严父的谱来,要不然,非得宠出个混世魔王不可。”
  沈立轩俊朗的脸上泛起笑意,“是是是,遵命,孩他娘!”
  一顿饭吃了将近一个小时,等李梅梅把碗筷都洗好收拾起来,沈立轩又在拿着报纸看了。
  她知道丈夫在为什么烦心,深思熟虑之下,还是把自己的想法和他说了:“老沈,我有个关系还不错的大学同学不是去了美国吗?前几天我收到她写的信,说是人家美国人发明了一种电话,是移动的。”
  沈立轩放下报纸,“我看过有关报道,一家名叫摩托罗拉的公司发明生产了移动电话,你有什么想法?”
  “我就是觉得,科技才是第一声生产力,旅游业发展起来,当然是可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但是,江州区就算建的再好,就缺一样东西,那就是底蕴,和人家那些动不动就能数出来几千年历史的城市根本没法比,你说建工业城市,江州有钢还是有铁,矿产资源丰不丰富?”
  “再者,工业带来的污染也是一个大问题,金山银山要,绿水青山就不要啦?”
  沈立轩继续问:“你的意思是发展移动电话?”
  李梅梅点头又摇头:“老沈,你信不信,以后咱们国家这么多人,人人都能用得起移动电话,家家看得上彩色电视机,小轿车也不再是奢侈品,再过二十多年,就连买东西都能足不出户,你别看我说的跟天方夜谭似的,牛顿一开始提出万有引力定律的时候,不也有人当他疯了吗?”
  前几年,她爸妈给家里装电话的时候,跑了无数趟电信局,光是初装费就花了一大笔,还杀了鸡宰了鸭,请人家吃的饭,奶奶捂着胸口直哎呦,这再过十几年,就是后人想象不来的事情。
  “这个世界你希望他是什么样子的,他就是什么样子的。”
  她这番话,是站在一个未来人的角度说的,再过几年,国内开通了移动通信,广东省就会开始流行一种叫做大哥大的移动电话,砖头似的,拿在手里极不方便,许多大款却趋之若鹜,还有人花十几万就为了买一个靓号。
  更有甚者,雇人给自己拎电话,这就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未来二十年,国内财富榜上前几名,不是干房地产的,就是干房地产的,把地皮从政府手里买回来,盖上商品房再高价卖给老百姓,富了一大批人的腰包。
  各省的首富,有煤老板,有卖洗发水发家的,就是没有干高科技的。
  这和国情有关系,却也是个怪现象,就连李梅梅自己,开的也是日化厂,做的是实业,她对自己有自知之明,靠着系统和不断改良的产品方子,慢慢的把日化产品做精做好,也算是自己重活一遭给社会的一点贡献。
  真要创办高科技的公司,她不行,但她希望那些有真材实料的人能少走些弯路,不要到了最后,理解这些人,欣赏这些人的,都是些外国企业。
  沈立轩工作和生活分的很清,但是,自己老婆这一席话还真是说到了他的心坎里,高科技?军用的东西是高科技,民用的东西就不能发展高科技了?
  咱们国家最大一个特点,就是人多,十个人里头挑不出一个有才能的人,一百个人一千个人里头能不能挑出来?
  现在发展这个,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教育断层之前受过教育,国外留过洋的好些人还健在,他们脑子里那些知识就是无价的,宝贵的财富,只要给他们足够的资金支持,未尝不能把知识变现。
  如果有可能的话,她也希望能够把系统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沈立轩开会,就提出几点,发展科技,开办学校,发展大学教育,返聘一些专门人才。
  支持的有,反对的也有,但是要是这个东西初见成效了,反对者未必不会变成支持者。
  江州开发区现在不属于大江县管,也不属于大江县所属的市管,是省里直接管辖的,办大学的资格,按理说是没有的。
  但是沈立轩之前的一个同学,有这方面的能耐,牵线搭桥的,给争取到了一所大学的分校,这就很好了,一步一个脚印踏实的走,五年之内,未尝不能建一所正儿八经的大学。
  李梅梅这些天呢,也没闲着,她从学校辞职的时候,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甚至还有前几届学生的家长,听说她不教学了,都准备了礼物,好些都是学生们亲手做的,代表着心意。
  她也没什么能帮得上大家的,但是捐一座图书馆的钱还是有的,以寒梅日化厂的名义,盖房子什么的都好说,就是该选购些什么书,让她着实费了些神。
  文学类的不用说,这个好选,关键是科学一类的书,她不了解这个,到处咨询,问了不少人。
  下午的时候,和胖闺女通了个电话,又往书单里添了些童话书,考虑到这些学生大部分都是农家子弟,又往里加了些农学方面的书,有国内的,也有她的同学们翻译的国外的书,甚至还私心的往里加了些在系统里购买的,稍微超前一点的书,不多,也就十几本,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