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六十年代好日子-第1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乡下的集市,大多都是农家自己产的东西,李梅梅粗粗转了一圈,买了些木耳蘑菇之类的山货,沈立轩的妈妈特别喜欢这些山珍,可以寄一些去首都。
  “这个卖多少钱?”来来往往的赶集人在一个又一个的小摊前驻足,问了价格后又离开。
  眼瞅着太阳逼近蓝天正中,一篮子鸡蛋卖的只剩底,香肠还剩下大半。
  赵卫红有些急躁,她这还打算早点卖完去逛一逛集市哩!
  人声嘈杂的集市里,时不时有小贩扯起嗓子吆喝的声音,她心一横,干脆也学着别人吆喝了起来,“香肠~鸡蛋~”
  这下子,倒是有不少人过来问价钱。
  “嫂子,你咋在这?”
  赵卫红忙着给人找钱,没顾上搭话,不过她听出来了,这是给农具厂看门的老王的
  声音。
  等她找完钱,老王还没走,她爽朗的和人打招呼,“老王啊,中午吃饭没?”
  老王憨厚一笑,露出一口龅牙,“没呢,嫂子,这个点厂里正做饭着哩!”
  “工作不忙?”赵卫红笑着问道。
  “哪能呢,闲得都长草了,老李每天去了办公室也没啥事干,就是盘算厂子那笔烂账。嫂子你是明白人,可得劝劝老李,趁早辞职出来单干,他那手艺,光拾掇个把锄头太糟蹋了,要不是图老李人品,剩下的那几个老师傅早回家种地了,现在这世道,可不是当年了,种地比他们在厂子里干活挣得还多哩!”
  老王也是个实在人,一点不说虚话。他说的这些,赵卫红当然明白,她当然希望李保国辞了厂子里的工作,趁身体还好,和她干点别的事业,不说开家具厂,做点小买卖不也挺好的嘛,但是,谁让他那个人拧巴,脑子里转不过那根筋来。
  老王来了兴致,干脆蹲下,一边挑鸡蛋一边道,“他姥姥的,嫂子你是没看到,豆腐张家的那口子,脖子上的金链子得有这么粗……”
  他正伸出手来比划,屁股上冷不丁挨了一脚,抬头一看,一张满脸横肉的脸正在居高临下的冷笑着瞅他,“老王,说老娘啥坏话呢?”
  得,说曹操曹操就到。赵卫红笑着同豆腐西施说话,“大妹子,老王正和我夸你的金链子闪哩,你就过来了。”
  西施不西施的,也就这么个叫法。镇上豆腐卖的最好的人家姓张,男的人家把他叫一声豆腐张,他老婆泼辣能干,好事之人浑称一声豆腐西施。
  市井之人起的浑名也无人在意。不过这么叫下来,长河镇的人知道豆腐西施名号的多,知道她本名的人倒是不多。
  听到赵卫红这么说,豆腐西施得意洋洋的用一根手指挑起她脖子上小拇指粗的金链子,“别看这是镀金的,也值不少钱哩!要不是我们家老张非要给我买,我哪愿意花这个钱!”
  老王不尴尬,又与豆腐西施笑骂了几句,指着她道,“你就张狂,有钱逞能还不如多买点肉吃,有种你把我嫂子这些香肠包圆了。”
  豆腐西施哪能看不出来他的小心思,激自己买香肠哩,冲天翻了个白眼,粗声粗气的道,“你当我是来干啥的,陪你说闲话的?
  说着,又扬起笑,“赵嫂子,你给我称个三斤香肠。我们家老张就好吃个香肠腊肉下酒,我听人说你今天摆摊卖,豆腐都不卖了就过来了,你可得给我算便宜点!”
  赵卫红人爽快,没和她还价,把剩下的几个鸡蛋并十来截香肠塞到一个袋子里,“成,这些一共算你六块”。
  就她拿的这份量,只有多的,没有少的,还多搭了鸡蛋,豆腐西施自然乐意的不得了,咧着一口白牙,利落的掏了钱,临走还道一声,“嫂子实诚人,下次还来你这买。”
  待她走远,老王啐了一口,“死婆娘,有钱还抠门。”
  赵卫红又拾了两截香肠,“人家赚钱也不容易,我也是图个回头客,这两截香肠不收你钱,拿回去尝尝味儿,要是觉得不错,回头你给咱宣传宣传。”
  老王嘻嘻哈哈接了,拎着香肠,又去供销社打了半斤酒,晃晃悠悠的回了农具厂,他进厨房,把香肠和酒往桌子上一搁,招呼做饭的老婆子,“你给咱添个肉菜,把这香肠和辣椒一炒,好给爷们下酒!”
  说完,手背在身后,大摇大摆的进了厂长办公室。
  李保国的办公室其实也是他的工作室,到处摆着工具,一张原木色的办公桌和配套的办公椅,还是他自己鼓捣的。
  农具厂原来就是个草台班子,是在他手上一步一步发展的,人最多的时候,得有几十工人,现在嘛,荒凉的很。
  他拿着图纸看,老王就这么进来了。
  两人也是老熟人,一个不摆架子,一个不拿另一个当官。
  “老李,我刚刚在街上看到嫂子了,卖香肠和鸡蛋哩!”
  李保国把图纸折起来,松散眉头,“她在家折腾了好几天,也不知道生意咋样。”
  老王自己拉凳子坐下,“看着还行。”
  他长吸一口气,“老李,辞了!大家伙儿还跟着你一起干!”
  国营的厂子,挣多挣少都是国家的,自家的厂子就不一样了,交足了税,剩下的可都是自己的,看着昔日辞职的同事一个一个发财,他们这些人终于也坐不住了。
  李保国沉默半晌,从抽屉里摸出半包香烟和一包火柴,扔到老王怀里,“过两天,让大家伙儿有个心理准备。”
  老王是个烟枪,熟练的点上了火,眯着眼睛享受,“下定决心了就好,在这么下去,家里真早揭不开锅了。”
  上个月的工资没发,这个月估计也没着落,家里婆娘等着米下锅了,多少天没吃过大饺子了,要不是嫂子厚道,他还不知道得等多少天才能吃上油荤。
  “还是你老哥享福,这香烟特供的?县长都抽不上,倒叫我老王先抽上了。”
  李保国冷哼一声,“也不看是谁孝敬的。”
  兴许是豆腐西施买的多,来了个开门红,不出一个小时,赵卫红篮子里的香肠就彻底解决了。
  她乐呵呵的把钱妥善收到腰包里放好,今儿个卖鸡蛋和香肠的钱,加起来将近五十块钱哩!除去成本,剩下的钱也够给家里人扯几身衣服了。
  她问一个卖水果的大娘买了几个杏子,用袖子擦了擦,边吃边在原地等女儿。
  李梅梅在集市上逛了一大圈,买了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就拎着去找赵卫红了。
  “妈,都卖完了?”
  “卖完了!”赵卫红高兴的很。
  临近晌午,娘儿俩个肚子也饿了,当下收拾好所有东西,放在自行车上,一路推着去找地方吃饭。
  赶集的地儿自然少不了小吃摊,有卖包子的,有卖油条的,有卖凉皮的,还有卖饸饹面的,花样还挺多。
  李梅梅想尝尝,赵卫红却拉住了她,“小摊上不卫生,妈带你去店里吃,我的一个老姐妹在镇上开了家饭馆,她那个人我了解,从小就爱干净,去她那吃我放心。”
  娘儿俩个酒饱饭足后又在县城逛了一圈,等骑着自行车往家赶的时候,天色也快暗下来了。
  “卫红,今天赚钱了,买了不少东西?”来来往往的村里人对着推着自行车的赵卫红问道,眼神却不断的往自行车上用布盖着的篮子里瞅。
  骑到上坡路的时候,赵卫红就让闺女从自行车上下来,推着车子走。一路上,有些赶集回家的村里人也驾着驴车慢腾腾的往家里走,瞧脸上的喜色,收获不少。
  都是熟人,免不了互相打听对方买了什么。
  “没啥东西,就买了一些山货,再扯了几尺布,给我家老李还有爸妈缝几件夏天的衣裳。”赵卫红也乐得掀开最上层的布给她们瞧。
  白布是比较细的棉布,扯了给家里人做贴身穿的衣服,白布底下是一块深色的的确良布,她打算给丈夫做件时兴的衬衫。
  李梅梅乖巧的推着自行车,听老娘和村里的婶子侃大山,那婶子看了自家篮子里的东西,也有些得意的揭开了她家篮子上的布,“我也买了不少好东西哩……”
  这里气氛热闹,远在大江县的沈立轩,却隐隐有被架空之势……
  作者有话要说:  么么哒,后天见


  第112章 火灾

  大江县是个贫困县没错; 但却不是没有脱贫的希望。一来有一个联通多省的火车站; 二来资源丰富,只是没利用起来而已。
  沈立轩是来解救穷苦大众的?并不,他是来捞政绩的,目的直白不?直白; 但是要说捞政绩的途径是什么,就是富裕大江县人民。
  他初来乍到; 工作交接都还没完成,就感到被几个同僚排斥了。常县长已经快到退休年龄; 更进一步的希望小的可怜,退休也就是这两三年的事情; 不至于为难他; 但是另外几个副县长; 隐隐有抱团之势。
  按照现在的编制; 一个县里边应该按照“一正三副”或者“一正四副”来配备县长和副县长。
  大江县除了常县长这个正县长兼副县委书记; 还有四个副县长。沈立轩这个新来的; 顶上了前一个退休老县长的缺,主管经济工作; 甚至还比其他三个副县高了半级,头衔上多了常务两字。
  按照现在的趋势; 改革开放才刚刚开了一个头; 他这个副县长正是需要忙活的时候,但是现在呢,好多原本应该分管给他的工作; 被三个副县分摊了,常县长乐得做好人,谁也不帮,哪里也不掺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沈立轩心里冷笑,表面上却按兵不动做着自己的工作,偶尔在几个关键人物面前适当的表达一下自个儿的不满和无奈,就够那几位放松警惕了。
  官场上,关系错综复杂,哪怕是个小县城,里头的水也深的很,对于秘书,他也有自己的考量,魏静以前做过常县长的秘书,有一定的经验,而且她不爱说话,喜欢低头做事,说白了,就是这个人中规中矩,领导怎么说她怎么做,绝不会有半分自己的想法。
  常县长就是不喜欢她这一点,所以提拔了更年轻更机灵的秘书,但对沈立轩来说,有个太有主意的秘书反倒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