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农门宠婿-第1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照这样下去,就是不依靠玉清当官,韩大小姐,也一样能带着全村人过上好日子!
  若是能多出一季水稻来,当然比种冬麦强多了,更何况如今的鬼天气,谁心里都打鼓,明年的冬麦能有收成么?
  此时的县尊吴培海,自然也听到了这来势汹涌的舆论,吃惊之余,也不禁抬头看天,深深的思量起来。
  这一次,自己无意中在灾年丰收,得罪太多同僚。本想豪赌一次,普及教化,要么成功,名垂青史,要么失败,倾家荡产。
  可自己还是没有想到,在这样的情况下,无意中又搅和了太孙的好事,时局变幻莫测,太孙虽然也岌岌可危,但他若想泄愤于自己,自己根本就难逃出生天。
  之前自己倒是想着有穆宗明顶在自己前面的,可惜,自己还是相差了,若是太孙没有能力掰动穆宗明,也只有拿自己出气了!
  怕是现在太孙连玉清都不敢轻易掰动了,既然自己已经豪赌了一次,何妨再赌?天生自己早已没有退路!
  想到这的吴培海,脸色慎重的传了黄师爷。
  “邀请一初大师,本县要设坛问天!”
  既然外面疯传是菩萨执意,自己这个县尊便见一见嵩山寺的一初大师,本县虽然尊的是孔孟,但庆武皇上都如此信奉高僧,自己这个小小臣子,如何不能效仿?
  第二天,全县的百姓,大多数都涌向了县城,观看县尊主持的开坛问天。
  一初带上带上莲净,踏上了祭坛最高处,虔诚拜佛。县尊紧跟其后,再其后便是地方小官小吏,最后便是宁阳有头有脸的士绅贾商,韩小满跟韩承两人有幸被县尊紧急邀请了过来捧场。
  韩承看着四周一眼看不到边的人群,实在是难以描述内心的纠结。
  韩承知道这件事,自己的女儿功不可没,但事情发展到现在,却不是自己女儿能左右的了!
  一初大师也许在好赌一个可以进宫的机会,吴培海呢?
  难道是因为他免费教化的豪赌,叫他感到了后退无路,才豁出去再赌一场?
  可免费教化的豪赌,最差不过罢官,若是赌再种一季水稻,失去的也许不仅仅是罢官,而是诛杀啊!
  要知道不论是哪一个朝代,地方父母,第一要务,便是两税,吴培海如此,乃是地方官的大忌啊!
  明年即使因为天灾没有了夏税,也不会有人怪罪于地方官,但若是有了人为的因素干扰了夏税,谁也没有办法给你脱罪!
  “夏阁老,这两天为了这一季的秋税,朝廷意见分成了两派,你至今没有表态,你也说说吧!”
  六十来岁的庆武帝,不冷不热的看向自己的臣子。
  哼,夏以纯,你想两边都不得罪?朕怎么可能允许你左右逢源?若不然,你这个首辅之位也不要占了!
  “回禀皇上,三年前,我朝才修正了两税,言明官田不纳税,民田纳税三成,军户的屯田,纳税两成。遇旱遇浶遇蝗灾,可酌情减免民田屯田两税。”
  夏以纯不卑不亢的回答着皇上的问话。
  身为首辅,自然也深深担忧天下粮仓,担忧食不果腹的百姓,会不会不得不成为流民,甚至成为危害一方的土匪,更甚至索性揭竿而起。
  但即便深深担心这些,也绝没有想过这样荒唐的谏言。
  这些吃着山珍海味的勋贵们,竟然给皇上上折子,谏言加赋所有没有欠收的地区,补贴其他受灾地方。
  看起来似乎有道理,可政令竟然可以如此随意的更改么?想加税就加税,想加多少税就加多少税?
  这些勋贵们,一张口竟然就要加那些地方三成秋税,三成加三成,辛劳半年的百姓,只留下四成的口粮。
  看似百姓还有口吃的,可真正有口吃的人,并没有多少!天下大多数的良田,不是在士绅勋贵手里,就是在地主手里,种田的大多数人还是佃户。
  佃户们被朝廷强行征税六成之后,地主们难道就不要佃户交租子了么?这些勋贵是觉得好日子过腻了,想逼天下佃户们都造反么?
  若是抛开自己家族,夏以纯甚至觉得此时此刻,应该将天下官田充以纳税,这才是真正的解决之道。
  可惜自己也明白,官田这样的集体,不是自己一个人能撬动的,甚至连自己的家族,也早已成为了这一集体当中,自己都没有立场说官田什么。

  ☆、145 归来

  哪怕自己是纯臣之首,自己也无法站出来直指官田,只因为每一个纯臣的家族,也都是依靠官田养家的。
  可便是这样,自己也无法开口,将这个重担,不负责任的推卸到本就辛苦艰难的百姓身上。
  “哼,难道你身为首辅,竟然对此束手无策?”
  皇上大怒,叫你表态得罪人,你倒是晓得钻空子呢,三年前朕若是知道会有这么多地方受灾,朕早就这么加税了!
  丰收的农户,存着那么多口粮干什么?造反么?只有让这些贱民,饿不死,吃不饱,才没有力气造反,不然朕这么笼络你们士绅学子干什么?
  “回禀皇上,臣自从旱情开始,也常常夜不能寐,担心天下百姓无以为粮。秋收以来,庆武十八个省中,晋中省,南林省,山丹省,受灾最重,这一次的秋收根本难以完成。
  难能可贵的是,晋中省临汾府下面三个县,沙坪县,宁阳县,和顺县,三个县在如此重灾区当中,保持了往年的丰收。
  如今首当其冲,要接济的就是这三个省,其余十五省,丰收的有五个,欠收的有六个,余下的也是损失过半的。
  以微臣之见,在旱灾之年,能获得丰收的地方,当以嘉奖,同时也鼓励丰收的地方贾商,捐赠钱粮赈灾。
  而受灾严重的地区,贾商更是要出钱出粮,哪怕全部出了也是该的,若不然饿极了的百姓,一旦成为流民,对这些地方的贾商来说,也是一大危害!”
  夏以纯感觉自己被皇上不悦,虽然明明知道皇上要自己表态得罪人,但自己依旧不想成全了那些勋贵们。
  哼,全国的贾商,数的上来的,谁家背后不是这些勋贵?你们舍不得钱就加赋百姓,殊不知眼前的这位皇上,对付起来贾商,可是眼都不眨的!
  皇上脸色不善,哼!还以为你一直龟缩不肯表态是不想得罪人,谁知道你竟然如此的不识抬举,把目光都盯着自己的儿子孙子呢!
  庆武皇帝土匪出身,登基后,建立庞大的后宫,生出了上百的儿子,上百的孙子。
  在庆武帝眼里,将自己的儿子孙子散到庆武各地,庆武的江山,自然稳稳的被掌控在手里。
  虽然自己打杀那么多前朝贾商,但庆武如今的贾商,哪个不是自家的?也就是那些不起眼的小商,自家儿子孙子,没那个眼角看罢了。
  “既然爱卿如此谏言,明天早朝,百官一起再议吧!”
  朕正好也要看看,吃着自己喝着自己的这些士子们,有多少人把眼光放到了自己儿子孙子身上的!
  “玉清,我刚刚收到两个消息,皇上有意要在这一季,给没有受灾的百姓加赋三成。
  本来晋中省是在免赋之列的,但晋中省中的宁阳县,沙坪县,和顺县,却被单独列出来,不但不会免赋,还要加赋三成。
  为了这件事,朝廷分成了两派,士子坚决反对加赋,拥护首辅夏阁老主见,要求贾商捐赠钱粮。
  但勋贵们没有一个人肯答应,坚持要这些丰收的地方加赋三成,贴补受灾地区百姓。
  玉清,对这个消息,你怎么看?”
  “老师,肆意加赋百姓不可取,强加给贾商,也不是办法,庆武如今只要是有脸面的贾商,背后都有勋贵支持,这些皇子皇孙们大量吃干股的现象,比比皆是。
  不仅仅有识之士可以预见,怕是皇上也是知道的。
  百姓食不果腹,而这些皇子皇孙们还想着让百姓再少吃一些,再少穿一些,我只能对此失望,却没有丝毫的办法。
  除非天变了心意!”
  柳玉清这段日子,跟穆宗明几乎是朝夕相处,不仅仅跟着穆宗明一起学习,更是跟着他观看他处理政务。
  柳玉清深深感觉到,穆宗明对自己的信任跟栽培,穆宗明此人,看起来是纯臣,对皇上忠心耿耿,但事实上,柳玉清还是分辨出来,他效忠的是天下百姓,而不是皇上。
  是以,自己也回给他如此两意的话!
  天变,既可以是如此异常天气转变让百姓有个丰收年,也可以是皇上换了人或者换了想法。
  “玉清,你还年轻,激进了啊!天才变三十年,若是按照历史发展来看,一个朝代的灭亡,一般最少也要历经两代。
  每一次朝代更迭,最苦的还是百姓,倒不如从几百个龙子龙孙当中,暗地里挑选一个胸怀天下的,只是为师也不得不承认,目前为师还没有观察到啊。
  海,扯远了,这件事,我身在这个位置上,也不得不卷进去表态,你以为我应该如何表态?”
  穆宗明经过这段时间,早已将柳玉清当成是自己亲儿子一样栽培,跟玉清的对话,也不再遮遮掩掩。
  随着跟玉清的深交,穆宗明惊奇的发觉,玉清对政务简直有如神通,如此良材,简直千年不遇啊!
  “老师身为士子,自然得站在士子阵营,如此才能不起眼!天高皇帝远的,那边就是震怒,也有京城的大人们顶着。若不然站到了勋贵立场,老师可是鹤立鸡群了!”
  柳玉清对现在的帝王家族,简直半点好感也无,若非得知后面发生夺嫡战争,祸及大半江山,自己连官场都不愿意踏足。
  只愿意早些带着家人,去端木靖的后方吧!穆宗明老师,看起来对庆武也没有太多执着,倒也是好事。
  “哈哈哈!你年轻轻的,倒是个滑头,我只是可怜天下百姓,太难太难啊!
  不说这个了,另外一个消息,还是宁阳那边的,这是宁阳县尊吴培海的事。
  没有想到,这个吴培海还真是敢想敢做的,竟然默不作声的就在宁阳开展起来免费教化男女孩童的创举。
  这还不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