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美人记-第6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纪夫人道,“何家虽官阶不高,人品都是极好的。”
    纪大将军道,“这我自然知晓,咱家与何家也一向交好,只是,我就事论事,那高官之家难道就没人品好的了?”
    纪大将军沉吟道,“要说以往猜不透这其中缘故,若我所料不错,这缘故定在江亲家身上。”
    “难道不是因那位道长?”纪夫人给丈夫提个醒。
    “虽有道长缘故,却并非主因。”纪大将军道,“道长虽是谢太后的亲舅舅,余老夫人还是谢太后亲姑祖母呢。若我猜的不错,当初余家想联姻的也不一定是何家?”
    “可要依你这般说,余家为何不与江家联姻?就是那时江家孩子们尚小,待得几年,如今阿晔也大了,再往下还有双胞胎也都是招人疼的孩子。”
    “这就是我想不通的地方。”纪大将军虽是坐在榻间,依旧是身姿笔挺,道,“何家实在没有联姻的理由,却联姻了。江家这里,余家反而也未曾太过亲近。”
    纪夫人道,“要依你的意思,那就是余家对江家必然要处在一个,想亲近,却又不能过度亲近的位置。故而,余家不联姻江家,而是联姻与江家关系极为亲密的何家。”
    纪大将军突然道,“当初太宗皇帝晚年,立先帝为太子后,听闻太宗皇帝忌讳谢太后母族为辅圣一脉,无番犹豫太子妃之事。当时,有一种说法就是,太宗皇帝遇到亲家母,说是亲家母当年还进过宫,太宗皇帝极喜她人品……”
    纪大将军这八卦还没说完,就被纪夫人直起身子斥了去,“胡说八道,咱家与江家相交多年,亲家母什么样的人品,我还是晓得的。”
    “你听我说啊,我并非那个意思。”纪大将军忙递了盏茶过去安无妻子,道,“你忘了,当初你随我去帝都述职,还见过江亲家他们呢。那会儿他俩年纪尚小,就好的跟什么似的,自然不会有那事。可亲家母有两个璎珞,一个是当初还是皇子妃的谢太后所赐,另一个是太宗皇帝生母胡贵太妃所赐。我想着,当初亲家母曾进宫之事,不一定是空穴来风。只是有一点我想不通,如果说当初亲家母于谢太后有益,偏生先帝在位时,江亲家官运平平,待得今上登基,江亲家官运顺遂非常。”
    纪夫人道,“会不会是今上继位,太后娘娘说的话,今上不敢不听。”
    “那不能。先帝临终都要为太后除去今上生母,先帝对太后的情分,那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纪夫人望向丈夫,“那事情就不是因亲家母的缘故。”而后,纪夫人轻声道,“相对于亲家母这样父母双全,身家清白之人。江亲家无父无母,身上不解之处,岂不更多?”
    纪大将军冷峻的脸上不由浮现一丝凝重。
    阿念去帝都之事,知道的人不多,但,只要知道的,且身居高位的,都各有自己的一番解读。
    北靖关如此,帝都城,更是如此。
    作者有话要说:  
    赠小剧场一个:
    谁是本文的开脑洞小能手?
    答曰:子衿姐姐~

☆、第449章 帝都风云之一

第449章
    北靖关到帝都; 正常一个月的行程; 被阿念一行人日夜兼程半月即赶到了帝都城。
    这座巍巍皇城,十几年再来,阿念有种不自觉的时光恍惚感。
    留给阿念恍惚感慨的时间不多,即是陛下秘旨特召,阿念就得直接随这些侍卫入宫觐见。到帝都的时间是上午; 阿念得以陛见已是在下午了,好在; 宫中对于等待陛见的人都有一份午餐; 阿念还不至于饿着肚子等。
    阿念初时是以为皇帝陛下事务烦忙,他排号排到下午陛见; 但; 待到陛下寝宫; 那浓重药香让阿念行过大礼后不禁抬头往御座上望了一眼,那一眼让阿念瞬间明白; 陛下怕是到现在方能勉力支撑见他。
    以往阿念都觉着,对陛下这种不能诉诸于外的血缘亲人; 委实淡薄的可以; 他以往就是将陛下视为陛下; 并无兄弟之情。可如今; 见御榻之上男子消瘦病容; 竟已到病骨支离的地步,阿念先是震惊,继而心中竟蓦然涌出巨大酸楚。这种酸楚竟令一向自制力出众的阿念难以自抑; 顷刻间覆顶而来。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兄长不必如此伤感,我也只是较常人先走一步罢了。”
    这虚弱而平静的声音似是唤起阿念的理性,阿念惊觉时已是泪意难抑,眼中滚下泪来,只是,他也明白,不要说在陛下面前落泪合不合适,哪怕对着病人,这样落泪也会引得病人伤感。阿念侧头拭去眼泪,轻声道,“臣失仪了。”
    “坐。”陛下指了指御榻畔的一张绣凳,待阿念过去坐了,方察觉陛下眼中亦似有微微湿意,显然,这位陛下虽年纪较阿念略小几岁,但论及情绪的控制,是远胜于阿念的。
    阿念轻轻别开脸,低声道,“我一直以为,陛下很好。”
    有些人,你也许一生一世不愿相见,但依旧是盼着他能好的。
    陛下对于阿念就是这样的一个存在,不同于陛下有着皇室这些血亲,阿念的血亲,除却儿女,也唯有这么一位同母兄弟罢了。
    皇帝陛下这一生,听过无数好话,但唯独这样一句“我一直以为,陛下很好”,不禁让陛下动情。陛下轻叹,“我这一生,生于王府,长于锦绣,后更是坐享万里江山,虽与生母缘浅,也不算不好了。”
    这个时候,能说什么呢?
    起码,情绪收敛后,阿念是不晓得说什么合适的。
    于是,皇帝陛下说了,陛下道,“我小时候,一直以为我就是母后所出,后来,渐渐长大,方知,我另有生母。皇室之中,唯有生母十分低微,方会将子女由别的妃嫔养育。我是另一种情况,生母在生下我时已是王府侧妃,只是,她不愿意抚育我,母后不忍我无人抚育,遂将我抱至身边养育。之后,我就一直留在母后身边,生母一直对我非常冷淡。这种冷淡当然是有原因的,她很早就看出王府形势,母后无子,偏生父皇对母后极为敬爱,到后来,更是不染二色,这就表示母后会对将来的太子人选产生巨大影响,我身为唯一养育在嫡母身边的庶出皇子,虽则在兄弟中排行最末,却因这个原因受到许多清流支持,只是,我毕竟不如王兄们年长,尽管是养在嫡母身边,但,我因年纪的原因,终是最后一个入朝当差的皇子……”
    沉默许久,皇帝方继续道,“父皇病中,仍是在我与大王兄中难以抉择。最后,父皇问生母与大王兄的生母苏昭容,他百年后,当如何?苏昭容未明白父皇之意,生母则立刻答,愿陛下百年后相殉。隔日,陛下立我为太子。”
    阿念头一次听说这等皇室秘辛,一阵彻骨寒意自脊背升起,他竟不自觉打了个寒噤。
    皇帝陛下仿佛未闻,道,“有时朕时常想,朕生于这宫闱,未必有兄长生于民间更快活。”
    阿念道,“收养我的人家很好,比我跟在她身边要更好。”
    皇帝陛下唇角微微勾起个弧度,道,“母后待朕也很好,她纵使留朕在身边,依她的性子,也不会待朕如母后那般好的。”
    兄弟二人又是一阵沉默,有一种感情,是不能诉诸于口的,就如同二人的生母这样的存在,这真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甚至,其所作所为如果被剖开放到太阳底下,不知有多少人会批判这样道德上有失的女人。如兄弟二人,各有机缘,最终一为帝王一为官员,甚至,在他们的生命中,各有合适人选充当了他们母亲的角色。可是,亲生母亲的欠缺,是不是在他们少年时的偶然的一点不经意的时光中,会不会想起,如果我的母亲,我的生母当年肯养育我,我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哪怕没有现在的权力地位,但,跟着生母,会是何等样的人生?
    这样的想法,对于有恩于自己的养母自然不公平,可这种骨血里的牵绊,是真真正正存在过的。
    沉默之后,仍是皇帝陛下率先开口,皇帝道,“父皇是看透了她。父皇过逝后,她哀求于我,不欲为父皇殉葬。如果我那时年轻些,怕真会允了她。”
    “少年人与成年人,眼界是不一样的。”皇帝似是感慨什么,良久方道,“我原以为,我总较兄长小几岁,想来今生不必相见的。今我恐不久于人世,不得不召兄长相见了。”
    阿念微微欠身,“臣实在惶恐。”
    “兄长不必惶恐。你不在帝都,怕是不知晓我这里的事。”皇帝那枯瘦的脸上逐渐浮现一丝帝王威严,他的声音依旧不大,但就是有一种令人俯首的帝王的气势,皇帝陛下道,“朕有七位皇子,皇长子为曹淑妃所出,如今不过十二岁,其他皇子更小。皇后有娠,若皇后产下嫡子,朕会立嫡子为太子。若皇后产下公主,朕就需要在七位皇子中选一位。”
    皇帝陛下话至此处不由微微喘息了一时,阿念知皇帝陛下接下来的话必是重中之中,不由正色恭听。皇帝陛下略歇了歇,方继续道,“如果皇后产下公主,朕就会立皇长子为太子。皇长子年纪尚小,一直由生母曹淑妃所养育,曹氏柔媚,做后妃还罢,她是撑不起一朝太后责任的。但,她身为新君生母,定会成为另一位太后,而且是对新君影响巨大的太后。朕,不能像当年先帝处置凌贵妃一般处置曹氏,那样立刻会有人挑拨母后与新君的关系。母后对朕有大恩,新君是朕的儿子,朕不愿看到这种局面。”
    阿念哪怕一直在北昌府呆着,对皇家之事知之不深,到底不是笨蛋,他轻声道,“皇后娘娘所怀,是一位公主吧?”
    皇帝陛下眼中闪过一抹赞许,眉宇间却又带着深深遗憾,“如果夏神医没诊错的话。”
    阿念心中就有数了,许多话并不需要诉诸于口,苏家自太宗皇帝时就是帝都名门,不说苏文忠公辅佐太宗皇帝一朝,而今苏文忠公之子苏不语就是刑部尚书,内阁为相。在北昌府的苏参政,便是苏不语长子。就是皇帝陛下的发妻都姓苏,这位苏皇后得叫苏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